2023高考政治复习时政热点材料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高考政治复习时政热点材料

资源简介

2023高考政治复习时政热点
1.质量互变: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原则。关系: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方法论: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把远大理想和求实精神结合起来,既反对止步不前,也反对急躁冒进。
2.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方法论: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事物发展是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表现为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
3.各种“基石”:①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理解世界本原和统一性的前提,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②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③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④诚信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价值规范,是社会存续发展的重要价值基石。
4.价值及其基本特性:作为哲学范畴,价值是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意义关系。价值体现的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价值离不开主体的需要,也离不开客体的特性。价值评价是主体对客体价值以及价值大小所作的评判或判断,基本特点:
①评价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评价性的认识与知识性的认识不同,知识性认识以客体本身的状态为反映内容,以获得关于客体的“真”的认识为目的;评价性认识则以客体和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为反映内容,以获得关于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即“善”“美”的认识为目的。②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直接相关。③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对客体状况和主体需要的认识。④价值评价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别。评价结果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价值评价也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别。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活动,虽具有主观性,但并不是一种主观随意的认识活动,只有正确反映价值关系的评价才是正确的评价。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6.垄断价格: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获取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断资本所获得的高额利润,归根到底来自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来实现的。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其公式是: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垄断利润。垄断价格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垄断高价是指垄断组织出售商品时规定的高于生产价格的价格;垄断低价是指垄断组织在购买非垄断企业所生产的原材料等生产资料时规定的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垄断价格的产生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它是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作用的具体表现。
7.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①建立统一战线的两个必要性: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要战胜强大的反革命力量,就必须把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②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③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包含的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第一个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④党领导和建立统一战线的经验:一是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二是要正确对待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三是要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四是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8.新型举国体制:①举国体制是特殊的资源配置与组织方式,由政府统筹调配全国资源力量,达成相应目标任务。新型举国体制是在原有举国体制基础上的继承与创新。新型举国体制既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强化党和国家对重大科技创新的领导,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优化配置创新资源。②新的核心任务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的目标定位是在若干重要领域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③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的两个关键: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
9.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①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②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③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④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10.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还是以资本为中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是少数人富裕,这是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根本区别。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并联式”发展不“串联式”发展,西方社会是“串联式”发展。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特征和最突出的优势,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最高原则。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几十年的时间,在发展的很多方面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开辟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路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1.香港回归25周年:“一国两制”的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25年来,“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取得的三大成绩是:①回归祖国后,香港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壮阔洪流中,敢为天下先,敢做弄潮儿,发挥连接祖国内地同世界各地的重要桥梁和窗口作用,为祖国创造经济长期平稳快速发展的奇迹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②回归祖国后,香港战胜各种风雨挑战,稳步前行。③回归祖国后,香港同胞实现当家作主,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香港真正的民主由此开启。25年来香港“一国两制”实践的四点经验和启示:①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最高原则,在这个前提下,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享有高度自治权。②必须坚持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相统一。中央政府对特别行政区拥有全面管治权,这是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的源头,同时中央充分尊重和坚定维护特别行政区依法享有的高度自治权。③必须落实“爱国者治港”。政权必须掌握在爱国者手中,这是世界通行的政治法则。把香港特别行政区管治权牢牢掌握在爱国者手中,这是保证香港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④必须保持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优势。背靠祖国、联通世界,这是香港得天独厚的显著优势。
12.江泽民及其伟大光辉的一生:个人评价:江泽民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杰出领导者,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功绩:全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江泽民提出21世纪头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的丰富和发展,符合我国情,符合人民愿望,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江泽民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打开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实现香港、澳门顺利回归,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其他各方面改革。
13.九二共识:30年前,两岸中国人选择以对话代替对抗、以沟通化解分歧、以协商促进合作,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其核心要义是“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历史性意义在于:奠定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明确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即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也不是“一中一台”。九二共识30年的实践给予我们的三点启示:①启示我们,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②启示我们,一个中国原则是台海和平稳定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定海神针。③启示我们,两岸同胞走亲走近的强烈意愿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推动两岸关系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三点举措:①我们要牢牢把握历史大势,坚定推进祖国统一进程;
②我们要矢志坚守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部势力干涉;③我们要持续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全心全意为两岸同胞谋福祉。
14.2022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重要地位: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凝聚智慧、增进共识、促进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它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也为世界政治文明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彰显了中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政治协商的基本方式是:一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直接开展的协商,简称政党协商;二是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政协同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代表人士开展的协商,简称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政治协商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发扬民主、坦诚协商;坚持政治引领、凝聚共识。制定出台《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党对政治协商工作的领导,提高政治协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好爱国统一战线。制定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的意义:《条例》是党中央专门规范政治协商工作的第一部党内法规,是我们做好新时代政治协商工作的基本遵循。《条例》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加强党对政治协商工作的领导,提高政治协商工作的质量和效能,有利于提高政治协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有利于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更好发挥多党合作作用,巩固和发展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有利于党外人士咨政建言、凝聚共识、发挥才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15.2022年7月25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习近平给大家提出3点希望:一是要统一思想,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凝聚起团结向上的政治共识,齐心协力战胜前进中的风险考验。二是要发挥优势,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三是要凝心聚力,为中共二十大召开营造良好环境。各民主党派要平稳有序推进换届工作,紧紧围绕深化政治交接这一主线,确保政治方向不变、优良传统不变、优势特点不变。全国工商联要加强对民营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引领,做好政策宣传解读,用务实举措稳定人心、鼓舞人心、凝聚人心。
1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四条工作原则:立足内需,畅通循环;立破并举,完善制度;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系统协同,稳妥推进。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义:①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②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③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产业升级的现实需要;④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依托;⑤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释放市场潜力、激发发展动力、促进经济平衡运行的重要举措。
主要目标: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重点任务:①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②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③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④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⑤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⑥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目的:意见明确,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17.总体安全观:新安全格局: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我们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我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倡导以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为理念指引,以相互尊重为基本遵循,以安全不可分割为重要原则,以构建安全共同体为长远目标,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最新表述)、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坚持总体安全观的必要性在于:①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②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我国面临的复杂多变的安全和发展环境的需要。③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适应了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新要求;④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回应了人民对国家安全的新期待;⑤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顺应了世界发展变化的新趋势。
1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本: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既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关系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关系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是带动各类生产要素集聚配置的重要纽带,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发挥资本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但也必须认识到,资本具有逐利本性,如不加以规范和约束,就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现阶段,我国存在国有资本、集体资本、民营资本、外国资本、混合资本等各种形态资本,并呈现出规模显著增加、主体更加多元、运行速度加快、国际资本大量进入等明显特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这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提出资本是生产要素并不等于认为资本本身也能创造商品价值,各种不同生产要素在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作用与商品价值由什么要素创造不是一回事,我们始终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强调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
19.旧民主主义的四大运动
20.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全面觉醒,也标志着中国青年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急先锋。
21.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园隆重开幕,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这是20世纪中国革命史和青年运动史上的一件大事(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是中国革命不断深入和中国青年运动蓬勃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是先锋队,共青团是突击队。少先队是预备队。入队、入团、入党,是青年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
22.台湾属于中国法理的国际法律效力的文件:①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埃及开罗举行会议,发表《开罗宣言》,会议结束后《开罗宣言》经斯大林同意于1943年12月1日公布于世,宣言从法律上明确了日本侵占台湾的非法性,确认了台湾是中国领土。
②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波茨坦宣言》)。这篇公告的主要内容是声明三国在战胜纳粹德国后一起致力于战胜日本以及履行开罗宣言等对战后日本的处理方式的决定,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③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并在《日本投降条款》中承诺“忠诚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项规定之义务”。联大第2758号决议是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文件,国际实践充分证实其法律效力。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被日本占领50年之久的台湾以及澎湖列岛,重归中国主权管辖,这是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决定两岸关系走向、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关键因素是:国家的发展进步。
23.延安整风:1941年5月,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整风运动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进行。1942年2月,毛泽东
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普遍展开。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主观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内反复出现“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主观主义的实质是理论脱离实际,它颠倒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是实际工作中的唯心主义。当时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尤其教条主义是整风运动的重点。调查研究是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的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毛泽东强调,加强调查研究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整风运动是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确立起来。
24.中共七大: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毛泽东在会上作题为《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报告和《愚公移山》闭幕词。七大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中共七大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在七大上,我们党首次对1941年以来党内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多种表述形式进行了统一,
正式使用“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表述。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习大大在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强调)党的七大标志着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走向了成熟。在政治上,党通过延安整风,使全党团结在毛泽东的旗帜下,实现了党的空前统一和团结。在思想上,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把毛泽东思想写入了党章。在组织上,党形成了一支高举毛泽东旗帜的久经考验的政治家集团。党的七大在党的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党后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开辟了正确道路。
25.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1956年9月,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新形势下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八大坚持党中央提出的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八大通过的新党章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以后制定的第一部党章。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方针和新设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
26.延安精神:在延安时期形成和发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精髓。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回答“在抗大应当学习什么”时指出,“首先是学一个政治方向”。
②延安时期,党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写入党章。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③毛泽东同志曾在对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情况和经验进行总结时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未有的奇迹,这是我们不可征服的物质基础。”创造这个“从来未有的奇迹”,靠的正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④当年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吃粗粮、穿布衣,用“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一个是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追求享乐、奢靡成风、贪腐横行,“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西安作风”;另一个则是代表广大无产阶级利益,艰苦、朴素、节俭,与百姓同甘共苦,“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延安作风”。⑤延安时期,党以顽强的斗争精神和高超的斗争本领,有力开展了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有力应对了西安事变、七七事变、重庆谈判等一系列重大挑战,有力领导和指挥了全国革命斗争,有力应对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靠小米加步枪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27.十四大和南方谈话: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从理论上深刻地回答了当时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注意,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邓小平理论也逐步走向成熟。中共十四大,这次大会作出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决策:一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二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十四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指出:“我们党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胜利,根本原因是在十四年的伟大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十四大报告强调“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由此打开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崭新局面。
28.正确评价人生价值: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在今天,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看一个人是否用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国家和社会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大小,除了要掌握科学的标准外,还需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①既要看贡献的大小,也要看尽力的程度。评价一个人的人生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最根本的是看他对社会是否作出贡献及贡献大小。②既要尊重物质贡献,也要尊重精神贡献。③既要注重社会贡献,也要注重自身完善。衡量人生价值,既要看他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也要看他自身完善的程度。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①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②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③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
值的能力和本领。
29.社会理想与社会价值: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理想信念是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①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②理想信念催生前进动力。③理想信念提供精神支柱。理想信念是一个人在精神生活领域“安身立命”的根本。④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理想信念是衡量一个人精神境界高下的重要标尺。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实质上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理想层面的反映,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方面,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理想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社会理想是理想体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理想。个人理想从属于社会理想,个人理想的实现依赖于社会理想的实现,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另一方面,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社会理想的实现归根到底要靠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理想和现实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二者的对立,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
约,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的内容的辩证统一关系:二者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人生价值是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价值。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
30.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志愿服务的精神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其中,奉献精神是精髓。
31.道德的功能:认识功能、规范功能、调节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①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往往运用善恶、荣辱、义务、良心等范畴,反映人类的道德实践活动和道德关系,从中揭示社会道德发展的趋势,为人们的行为选择提供指南。②道德的规范功能是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社会公共领域职业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引导并促进人们崇德向善。③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在社会生活中,道德调节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和其他社会调节手段密切配合,共同发挥调节效用。道德的力量是广泛的、持久的、深入的,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意志、行为和品格,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道德是
崭新类型的道德。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道德发展的规律是: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合乎规律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类型的道德,是对人类道德传统批判与继承,并必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社会主义道德具有显著的先进性特征,体现在:①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反映。②社会主义道德是对人类优秀道德资源的批判继承和创新发展。③社会主义道德克服了以往阶级社会道德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展现出真实而强大的道义力量。
32.法治思维:法治思维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权利保障、程序正当等内容。①法律至上尤其指宪法至上。法律至上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②权力制约分为权力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四项要求。③公平正义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④权利保障具体包括公民权利的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障和司法保障。⑤程序的正当,表现在程序的合法性、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时限性等方面。法治思维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理念,是一种正当性思维;第二,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第三,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逻辑思维;第四,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因此,法治思维是一种融法律的价值属性和工具理性于一体的特殊的高级法律意识。
33.公民基本权利和依法行使权利: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权利、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社会经济权利、宗教信仰自由及文化教育权利等。①政治权利主要包括:一是选举权(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二是表达权;三是民主管理权;四是监督权。②人身权利主要包括:一是生命健康权;二是人身自由权,人身自由是人们一切行动和生活的前提条件。三是人格尊严权。四是住宅安全权。五是通信自由权。③财产权主要包括:一是私有财产权。二是继承权。④社会经济权利主要包括:一是劳动权(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行使其他权利的物质保障)。二是休息权(是劳动权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三是社会保障权。四是物质帮助权。行使法律权利,要符合权利行驶的目的、限度、方式和程度。①权利行使的目的的正当性。公民在行使法律权利时,不仅要在形式上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也要符合立法意图和精神,不得违反宪法法律确定的基本原则,保障权利行使的正当性。此外,行使权利不得破坏公序良俗,妨碍法律的社会功能和法律价值的实现。②权利行使的必要限度。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③权利行使方式的法定性。权利行使的方式分为口头方式、书面方式和行为方式,有时口头方式和书面方式可以兼用。④权利行使的正当程序。行使权利的程序是法律规定的,公民应当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
行使相关权利。
34.神州十四:2022年6月5日,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第二次飞行任务,也是该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完成自主交会,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2022年7月25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成功开启问天实验舱舱门,顺利进入问天实验舱。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轨进入科学实验舱。神舟十四号任务期间,神舟十四号乘组与地面配合完成了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的组装建造,经历了9种组合体构型、5次交会对接、2次分离撤离和2次转位任务。乘组开展了大量空间站平台巡检测试、设备维护、维修验证、物资管理和站务管理等工作,进行了两个实验舱多个实验机柜的解锁安装,按计划实施了多项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完成了1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载人航天又创造了多个“首次”:首次实现两个20吨级的航天器在轨交会对接;
首次实现空间站舱段转位;航天员乘组首次进入问天、梦天实验舱,开启中国人太空“三居室”时代;次实现货运飞船2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创造了世界纪录;首次利用气闸舱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并创造了一次飞行任务3次出舱的纪录;首次使用组合机械臂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航天员乘组首次在轨迎来货运飞船来访。此外,首次开展飞行乘组在轨轮换,迎来六名中国航天员同时在轨飞行的历史时刻。
35.C919大型客机: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首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C919大型客机研制成功,获得型号合格证,标志着我国具备自主研制世界一流大型客机能力,是我国大飞机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填补了我国国产干线客机的市场空白。C919的发展历程,我国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设计、系统集成、全球招标、逐步提升国产化的发展路子,培养出一支信念坚定、甘于奉献、勇于攻关、敢打硬仗、具有国际视野的大飞机人才队伍,是我国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民航大飞机。
36.上合扩员的意义:2022年9月15至16日,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举行。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的首次线下聚会。习近平出席峰会并发表题为《把握时代潮流加强团结合作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成立21年来,“上合大家庭”持续壮大。从最初的6个成员国,发展到如今世界上幅最广、人口最多,具有重要影
响力和权威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在上合组织框架下,各国合力走出“结伴不结盟、对话不对抗”的新路,取得辉煌发展成就,积累了丰富合作经验,成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维护成员国安全稳定不可或缺的建设性力量,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上海合作组织迎来新一轮最大规模扩员,再次彰显“上海精神”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吸引力;巩固扩大了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幅员最为辽阔的地区合作组织的地位和影响,壮大了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有生力量;这向世界表明,上合组织不是封闭排他的“小圈子”,而是开放包容的“大家庭”。
37.中美元首对话:2022年11月1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习近平主席在会晤中指明了新时期中美相处之道的三点原则:一是相互尊重。尊重彼此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对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尊重各自发展权利,平等相待,管控分歧,求同存异。二是和平共处。中美不冲突、不对抗、和平共处,这是两国最基本的共同利益;两国经济深度融合,需要从对方发展中获益,这也是共同利益;全球经济疫后复苏、应对气候变化、解决地区热点问题离不开中美协调合作,这还是共同利益。双方应该相互尊重,互惠互利,着眼大局,为合作提供必要氛围和稳定关系。中美发生冲突将是人类浩劫,不冲突不对抗是双方必须坚守的底线。三是合作共赢。中美当前要着力推动四个方面的优先事项:一是展现大国担当,引领国际社会合作应对突出挑战,包括气变和全球公共卫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等。二是本着平等互利精神,推进各层级各领域交往,为中美关系注入更多正能量。三是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防止中美关系脱轨失控。四是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为世界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关于两项原则共识:一是两国元首都强调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二是两国元首都表示反对打“新冷战”。
关于“一个重要问题”:习近平主席就“一个重要问题”深入做了美方工作,即一个重要问题是台湾问题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也是两国元首每次交往必谈的问题。习近平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38.G20推动全球发展的三项主张:习近平强调,二十国集团成员都是世界和地区大国,应该体现大国担当,发挥表率作用,为各国谋发展,为人类谋福祉,为世界谋进步。第一,我们要推动更加包容的全球发展。第二,我们要推动更加普惠的全球发展。第三,我们要推动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促进全球发展的四个重要因素:全球贸易、数字经济、绿色转型、反腐败是促进全球发展的重要因素。
39.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2022年12月9日下午,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峰会并发表题为《继往开来,携手奋进共同开创中海关系美好未来》的主旨讲话。1981年海合会一成立,中国即同海合会建立联系。40余年来,双方谱写了团结互助、合作共赢的灿烂篇章。中海关系之所以实现跨越式发展:①归根于深厚互信,中国和海合会国家始终相互支持彼此主权独立,尊重各自发展道路,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坚定维护多边主义;②归根于高度互补,中国拥有广阔消费市场,工业体系完备;海方能源资源丰富,经济多元化发展方兴未艾,双方是天然合作伙伴;③归根于民心相通,中海同属东方文明,文化价值相近,人民相知相亲;④归根于患难与共,面对国际和地区风云变幻以及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重大自然灾害等挑战,双方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我们要赓续中海友好传统,以建立中海战略伙伴关系为契机,充实中海关系战略内涵:①做共促团结的伙伴。②做共谋发展的伙伴。③做共筑安全的伙伴。④做共兴文明的伙伴。未来3到5年,中国愿同海合会国家在以下重点合作领域作出努力:①构建能源立体合作新格局;②推动金融投资合作新进展;③拓展创新科技合作新领域;④实现航天太空合作新突破;⑤打造语言文化合作新亮点。成果:中海双方领导人已同意加强中国和海合会建立起来的战略伙伴关系,强调要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推动这一战略伙伴关系进入新时代,并通过了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海湾阿
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战略对话2023年至2027年行动计划》。
40.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2022年12月9日下午,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行。峰会发表《首届中阿峰会利雅得宣言》,宣布中阿双方一致同意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题为《弘扬中阿友好精神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的主旨讲话。习近平指出,中阿友好精神的内涵: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凝聚成“守望相助、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中阿友好精神。①守望相助是中阿友好的鲜明特征。中阿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战略伙伴关系牢不可破。②平等互利是中阿友好的不竭动力。中阿互利共赢,树立南南合作典范。③包容互鉴是中阿友好的价值取向。中阿共同弘扬“重和平、尚和谐、讲信义、求真知”的文明真谛,在“文明冲突”的鼓噪中守正不移,共同倡导文明对话,反对文明歧视,守护世界文明多样性。中阿作为战略伙伴,要继承和发扬中阿友好精神,加强团结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阿命运共同体,更好造福双方人民,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习近平主席从四个方面强调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阿命运共同体:①我们要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共同利益;②我们要聚焦经济发展,促进合作共赢;③我们要维护地区和平,实现共同安全;④我们要加强文明交流,增进理解信任。成果:这次峰会中阿双方一致同意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这是中阿关系划时代的里程碑。峰会发表了《首届中阿峰会利雅得宣言》,还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拉伯国家全面合作规划纲要》以及《深化面向和平发展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文件》。作为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和落实《中阿全面合作规划纲要》的第一步,未来3到5年,中方愿同阿方一道,推进“八大共同行动”,涵盖支持发展、粮食安全、卫生健康、绿色创新、能源安全、文明对话、青年成才、安全稳定等8个领域。中方已向阿方通报了“八大共同行动”具体内容,将同阿方一道,及早落实,争取早期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