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0.1《感受生命的意义 》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0.1《感受生命的意义 》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10.1《感受生命的意义 》学案
课型:新授 设计者: 日期: 授课人:__________________
政治教研组:
一、学案导学
(一)学习目标:
道德修养:懂得生命的意义,热爱生活。
健全人格:(1)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
(2)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责任意识:以实际行动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
(二)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发现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生命的意义需要发现和创造。
二、先学后教----学生自主学习:
(一)阅读课本,补全知识:
1、人活着为了什么?
对于有些人来说,生活本身的____________和生命无穷的________已经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了。但是,对有些人而言,是为了让生命___________,他们认为探索这个问题是有必要的。
2、 怎样的一生是值得过的?(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1)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自食其力,实现____________,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2)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大小,自愿____________,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3)能够将个人理想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结合起来,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3.为什么要探索生命的意义?
(1)探索生命意义,是人类生命的____________之一。只有人类才可能驾驭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2)生命是____________的,生命意义是___________的。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我们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____________,形成人们所说的“我的人生”。
(3)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_______和___________。
(二)阅读课本,找到下列问题并标注出来:
1、人为什么活着?
2、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
3、为什么要探索生命的意义?
三、合作探究
1.以下是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的一段对话:
主持人:……有个问题想问您,“人啊!做一时好人不难,做一生好人确实很难”。那么您理解这难在哪儿呢?
龚全珍:我觉得不难。
主持人:为什么?
龚全珍:只要自己每天都来检查检查自己,这一天都干了什么事情,做的事情对人民有好处没好处。我就是用这个方法,来不断纠正自己的“好逸恶劳”。
(1)从龚全珍的朴素回答中,你感悟到了她的哪些崇高品格?
(2)从龚全珍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理解,什么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2.材料一 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的杨善洲生前曾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退休后主动放弃舒适的生活条件,克服重重困难,以坚强的意志,用生命的余热,历尽艰辛,义务造林20多年,使昔日的荒山变成了绿洲。最后,他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交给国家。
材料二 22岁的湛江残疾运动员谭业腾,一岁残疾,父母双亡。他意志坚强,面对现实,永不放弃,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在广州2010年亚残会赛艇AS男子单人双桨1000米决赛中,不畏强手,以5分00秒877的成绩实现了湛江在亚残会上金牌“零的突破”,充分展现了自强不息、奋勇争先的精神。
阅读上述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两则材料共同告诉我们,怎样的生命是值得的?
(2)请从珍爱生命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角度谈谈你的感想。
3.【材料分析】
材料一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张桂梅颁奖。“让教师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习近平总书记躬身示范。他经常关心自己的老师,并说:“教过我的老师很多,至今我都能记得他们的样子,他们教给我知识、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无穷。”
材料二 卢永根院士,身患癌症,撑着孱弱病躯,在夫人的搀扶下来到银行,将十多个存折取出来,历经一个半小时把 8809446 元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学校用这笔款项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卢永根院士躺在病床上说:“为支援国家搞现代化,不把教育搞起来,强大起来,是不可能的。”“是党培养了我,把财产还给国家,是我最后的贡献。”
结合上述材料,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习近平总书记尊重和关心老师的行为,启示我们如何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
(2)结合材料二,生命的追问无止境。你认为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3)卢永根院士的善举体现了生命的价值,作为中学生,你打算如何向卢永根院士学习,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
4.材料一 张桂梅获得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她的颁奖词是:“灿烂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霜,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张桂梅老师是怎样面对挫折的?
材料二 面对自己的人生,张桂梅作出了许多让人不可思议的选择:放弃优越的条件,只身来到贫困山区支教;到处筹款,只为这些女孩们能读书;由于多年辛劳,她病魔缠身,面对个人生死,她坦然处之;成立儿童福利院,照料幼小孤儿。
(2)有人说,面对自己人生的选择,张桂梅老师选择为别人而活,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请结合“感受生命的意义”的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5.要闻回放:生命是神圣的,青春是美好的。经历酸甜苦辣的青春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基于“青春的意义”探究主题,政治老师从“新闻早班车”中辑录了下述两则素材:
片段一:“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为研制出中国自己的氢弹,他长达28年隐姓埋名,废寝忘食。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7年多,苏联用4年,中国用2年8个月。他婉拒“氢弹之父“的称谓,淡淡地说,“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
片段二:“最美奋斗者”黄文秀,从小就在心中播撒下奋斗的“种子”,北师大研究生毕业后又回归家乡百坭村,仅一年时间让全村88户418人顺利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至2.71%;村集体经济翻倍增收。2019年6月16日在从百色返回乐业的途中遭遇山洪,因公牺牲,年仅30岁。让生命如夏花般灿烂盛放。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自身感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下述活动:
(1)寻根究底:于敏的感人事迹启发我们,什么样的人生是值得的?
(2)明辨是非:读了片段二材料,有同学认为“只要让生命充盈,就能对生命充满敬畏”。这种观点对吗?请你试加辨析。
四、当堂达标
见课时练习
五、自学反思 查漏补缺
附合作探究参考答案:
1.(1)①坚定的理念信念。②高度的社会责任感。③坚强的意志。④积极实现人生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
(2)①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自食其力,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②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大小,自愿承担责任,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③能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结合起来,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2.(1)①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自食其力,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②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大小,自愿承担责任,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③能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结合起来,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2)①珍爱生命:注意安全,爱护自己,要积极锻炼身体,善于保护自己;生命是宝贵的,要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勇敢坚强,敢于挑战;在困难和挫折中,磨砺生命的意志,展现生命的光辉。②实现人生价值: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使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通过对自我和社会的合理需要的满足和贡献来体现人生价值,在劳动创造中实现人生价值。
3.(1)①彼此尊重;②平等相待、相互促进;③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等。
(2)①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②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承担起自己的责任;③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的基础上。
(3)①探索生命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只有人类才可能驾驭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②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③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4.(1)①能够积极乐观面对生活中困难和挫折;②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2)①该观点是正确的的②生命的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③张桂梅老师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④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⑤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⑥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5.(1)人生价值体现为:能够活出自己人生,实现自我价值;当别人需要帮助时能够付出自己爱心,自愿承担责任;能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结合起来。
(2)这种认识是片面的。①敬畏生命首先必须充盈自己的生命。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阅历,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敞开自己胸怀,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生命中的道德体验就会不断丰富,对生命的感受力、理解力就会不断增强,让生命得到滋养一点点充盈起来。②但敬畏生命还必须: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既不漠视自己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当我们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