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社会 基础知识整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经济与社会 基础知识整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

资源简介

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合格考基础知识
第一课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公有制为主体
(一)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国有资产)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二)为什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和基础。
2、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
3、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三)如何毫不动摇地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
1、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2、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二、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是重要实现形式)
(一)地位和作用
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共同富裕的原则。
(二)如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1.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
2.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
三、国有经济
(一)地位: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二)实现形式:
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三)如何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1.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2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经济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3.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规范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四、非公有制经济
(一)为何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1、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2、作用: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如何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1、国家:
(1)要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营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
(2)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
(3)要健全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贯彻落实包括市场准入、企业融资等在内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
(4)要支持和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5)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2、非公经济人士: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坚持爱国敬业,坚持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坚持回报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3、企业自身:
(1)企业要制定正确经营战略。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竞争优势。
(3)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市场配置资源/市场调节/市场经济
1.一般规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
2.市场机制(手段):价格、供求、竞争
3.市场优点:①市场价格及其波动能够反映供求状况及其变化,市场供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市场价格
②市场竞争能够引导资源流向效率高的领域和企业,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实现优胜劣汰
4.市场缺陷: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病。
③单纯由市场调节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导致资源浪费;会导致经济运行大起大落,社会经济不稳定;会产生不正当竞争、垄断,损害社会公平;会导致收入差距拉大。
5.现代市场体系(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基础)
(1)是什么: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
(2)为什么: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3)怎么做:①良好的市场运行需要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因此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规则、完善公平竞争制度、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要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
②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③市场调节的不足要求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市场监管
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
①通过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②通过实施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③通过实施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
④通过实施区域政策和环境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⑤通过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缺陷;
⑥通过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科学的宏观调控
①为什么调:市场调节存在固有弊端;科学的宏观调控市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之一;
②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③怎么调: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最常用的经济手段即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扩张性为例)
·经济状况:当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经济萎缩,经济运行受需求不足制约(通货紧缩)。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刺激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应对举措:A.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增发国债
B.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发行量、降低货币存贷款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信贷规模、降低再贴现率、逆回购、央行回收债券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特征。
②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
③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2.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处理好两只手的关系)
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机制(价格、供求、竞争机制)吸引多元主体参与市场经济;
②更好的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的作用,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政策支持,引导多元主体及资本进入,激发市场活力。
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新发展理念——措施(措施可转变成意义:有利于…)
①坚持创新发展。②坚持协调发展。③坚持绿色发展。④坚持开放发展。⑤坚持共享发展。
三、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如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1.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
2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3.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视情况展开)
5.建没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6.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7.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视情况展开,参照上题)
8.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
9.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一、按劳分配
1.为什么:
(1)必要性:①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② 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③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④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2)重要性:①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发展。②根本否定了剥削制度,体现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地位。
2.实现形式:
①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②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土地的劳动所得;
③农民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职工的工资收入。
三、按要素分配的方式
1、种类及对应形式
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债券所得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等。
按土地要素分配:如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按劳动要素分配:非公经济(个体、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按管理要素分配:经营管理要素获得的收入主要是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
按数据要素分配:凭借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数字经济取得收入
2、意义:
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四、收入途径
1、收入来源: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使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
2、途径:个人获取收人的途径看,居民收入主要包括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①劳动性收入,是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人,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②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人,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
③经营性收入指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
④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
五、要弘扬劳动精神
原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
要求:(1)要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2)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
六、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1、原因: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2、措施:
(1)生产决定分配,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根本措施)
(2)必须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3)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4)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
(5)在再分配方面,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
(6)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7)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人者收人,调节过高收人清理规范隐形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8)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必须坚持消除贫因。
3、区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初次分配 再分配
主体 企业 政府
范围 物质生产领域 全社会
手段 市场机制 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
举例 企业事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获得的收入 个人所得税、财产税;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支付的各项费用,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
七、社会保障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原因:
(1)作用:
①社会保障作为精巧的“社会减震器”,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②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人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③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社会保障的内容:
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措施
(1)全覆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3)完善社会保障要权责清晰。
(4)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