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考点0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1)宏观角度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2)微观角度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伴随着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只有化学键断裂而没有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不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的熔化。(3)二者关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一般没有化学变化。(4)物质变化与性质的关系①图示2.化学反应的分类1.辨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判断的“三误区”(1)同位素原子间的相互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因为化学变化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2)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熔融氯化钠的电离等是物理变化。(3)金属导电、吸附、胶体聚沉等属于物理变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煤的气化和液化等属于化学变化。2.牢记常见化学术语的变化类型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三馏 ①蒸馏 ②分馏 干馏四色 焰色反应 ①显色反应 ②颜色反应 ③指示剂变色反应五解 潮解 ①分解 ②电解 ③水解 ④裂解十九化 ①熔化 ②汽化 ③液化 ④酸化 ⑤升华 ①氢化 ②氧化 ③水化 ④风化 ⑤炭化 ⑥钝化 ⑦催化 ⑧皂化 ⑨歧化 ⑩硝化 酯化 裂化 卤化 油脂的硬化 3.常考易错的几种物质的变化与转化(1)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2)浓硫酸的吸水性属于物理性质,脱水性属于化学性质。(3)煤的干馏、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石油的裂化和裂解、蛋白质的变性、脱水、熔融盐导电、电解质溶液导电均属于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蛋白质的盐析、焰色反应、升华、萃取、分液、吸附、盐析、金属导电、电离、渗析均属于物理变化。(4)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4.物质间转化的几个常见误区①S燃烧不能直接生成SO3而是生成SO2。②Al2O3、SiO2、Fe2O3与H2O不反应,不能直接转化为 Al(OH)3、H2SiO3、Fe(OH)3。③NH3催化氧化不能直接生成NO2。④Fe与Cl2反应不能生成FeCl2而是生成FeCl3,Fe与S、I2反应分别生成FeS、FeI2。⑤Fe与H+(非氧化性酸)、Cu2+、S、I2反应不能直接生成Fe3+。1.全面认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1)从宏观上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这里的新物质生成所能实现的仅是原子与分子(或离子)的相互转化,在整个过程中原子核没有发生改变。一种原子变为另一种原子涉及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2)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但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就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熔化、SiO2晶体的熔化,分别破坏了离子键、共价键,但属于物理变化。(3)从能量上看,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而有能量变化的过程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4)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有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未必有化学变化,观察到一定的实验现象并不一定是发生化学变化造成的。2.物质的转化规律转化规律 分类 实例 离子反应方程式强制弱的规律 强酸制弱酸 CH3COONa+HCl CH3COO-+H+===CH3COOH强碱制弱碱 FeCl3+NaOH Fe3++3OH-===Fe(OH)3↓强氧化剂制弱氧化剂 Cl2+KI Cl2+2I-===I2+2Cl-强还原剂制弱还原剂 Fe+CuSO4 Cu2++Fe===Cu+Fe2+易溶物制难溶物 Na2SO4+BaCl2 Ba2++SO===BaSO4↓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1.汉语语言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没有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钻木取火 B.百炼成钢 C.水乳交融 D.蜡炬成灰【答案】C【解析】A.“钻木取火”是木材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B.“百炼成钢”是生铁中的C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CO2,从而使含C量降低,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水乳交融”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是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D.“蜡炬成灰”是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2.下列有关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①蒸馏法是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一②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中只发生化学变化③从海带提取碘单质的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④只需经过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海水中得到单质镁⑤海水提溴的过程分为“浓缩、氧化、提取”,既涉及物理过程也涉及化学过程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⑤【答案】B【解析】①海水中水的沸点较低,蒸馏法可淡化海水,故正确;②海水蒸发制海盐,可分离盐类物质与水,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错误;③海带中碘以离子存在,需加氧化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故正确;④海水中镁以离子存在,获得MgCl2后电解熔融MgCl2可生成单质镁,为化学变化,故错误;⑤海水提溴的过程分为“浓缩、氧化、提取”,其中“浓缩”和“提取”的过程为物理过程,“氧化”的过程涉及化学过程,故正确;故选:B。3.下列过程主要为物理变化的是A.酿酒成醋 B.百炼成钢 C.蜡烛照明 D.海水淡化【答案】D【解析】A.酿酒过程是醇变化为醋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百炼成钢的原理是生铁中的碳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生铁中的含碳量降低,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蜡烛照明,是石蜡燃烧过程中发光放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D.海水淡化是应用蒸发结晶的原理,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故选D。4.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火药使用 B.粮食酿酒 C.湿法炼铜 D.活字印刷【答案】D【解析】A.火药中发生的反应是2KNO3+3C+S=K2S+N2↑+3CO2↑,涉及化学反应,A选项错误;B.粮食酿酒中涉及淀粉的水解,是化学反应,B选项错误;C.湿法炼铜涉及化学反应Fe+CuSO4=FeSO4+Cu,是化学反应,C选项错误;D.活字印刷,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选项正确;答案选D。5.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古画吹风除尘 B.沙金矿淘取黄金C.木器表面涂蜡油 D.生石灰作干燥剂吸收水分【答案】D【解析】A.古画吹风除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不选;B.利用金的密度大、沙金矿淘取黄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不选;C. 木器表面涂蜡油,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不选;D. 生石灰作干燥剂吸收水分,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选;答案选D。6.实验室采用气相还原法制备纳米级Fe,其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FeCl2·4H2O固体按分类属于混合物B.FeCl2·nH2O固体加热脱水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C.获得的纳米级Fe粉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D.FeCl2高温下制备纳米级Fe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答案】D【分析】加热脱水得到,用氢气还原得纳米级Fe。【解析】A.FeCl2·4H2O有固定组成,按分类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B.FeCl2·nH2O固体加热脱水生成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纳米级Fe不是分散系,不能产生丁达尔应效,故C错误;D.FeCl2高温下制备纳米级Fe发生反应,铁元素、氢元素化合价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选D。7.“化学是你,化学是我”揭示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烟花中常添加含钠、镁、钡、铁、铂等化合物从而呈现五颜六色的焰火B.墨水的品牌多样,不同墨水混用时可能使钢笔流水不畅或者堵塞C.钢铁生锈、沙里淘金、海水晒盐都涉及了化学变化D.工业酒精既可以用作燃料制“乙醇汽油”,又可以勾兑成白酒饮用【答案】B【解析】A.铁、铂无焰色,A错误;B.墨水属于胶体,不同墨水可能会聚沉,使钢笔流水不畅或者堵塞,B正确;C.沙里淘金、海水晒盐不涉及化学变化,C错误;D.工业酒精含有甲醇,不可饮用,D错误;答案选B。8.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诗句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C.“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D.屠呦呦提取青蒿素加入乙醚萃取,此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答案】D【解析】A.爆竹爆炸是黑火药的爆炸反应,物质在氧气中快速燃烧,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B.铁和硫酸铜在溶液中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符合置换反应特征,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B正确;C.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C正确;D.屠呦呦提取青蒿素加入乙醚萃取,此过程利用了相似相溶原理,没有新物质产生,因此发生的是物理方法,D错误;答案选D。9.下列文物修复和保护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银器用除锈剂返新 变形的金属香炉复原 古画水洗除尘 木器表面擦拭烫蜡A. B. C. D.A.A B.B C.C D.D【答案】A【解析】A.银器用除锈剂返新的过程是把银绣中的含银化合物转化为单质银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A符合题意;B.变形的金属香炉复原主要原理是通过施加外力使器物恢复原状,未涉及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C.古画水洗除尘是用羊毛排笔蘸温水淋于画上,等画完全浸透进水,在用毛巾蘸干画上的水分,如此进行多次,直到毛巾中挤出的水由污黄浑浊变得澄清透明为止,说明基本将画中的污渍清除干净,未涉及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D.木器表面擦拭烫蜡是蜂蜡本身的熔点很低,可以用吹风机对固体蜂蜡吹一会,会有稍微融化,此时把软化的蜂蜡大致涂到木头上,再用吹风机的热风吹涂好蜂蜡的木器,使蜂蜡融化,完全覆盖木器,然后用棉布把多余的蜂蜡擦掉,再用热风吹,使蜂蜡更好的渗入木头当中,未涉及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A。10.由的转化一定未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类型为A.氧化还原反应 B.化合反应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答案】C【解析】A. 由碳生成二氧化碳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B. 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是化合反应,故B不选;C. 由的转化一定未涉及到分解反应,故C选;D. 碳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不选;故选C。二、物质间的相互转化11.在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分解反应 B.复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化合反应【答案】B【解析】A.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有可能为氧化还原反应,如水分解生成氧气、氢气,A不符合题意;B.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实质是离子的重新组合,不可能为氧化还原反应,B符合题意;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D.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有可能为氧化还原反应,如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B。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B.物质间没有气体、沉淀、水生成,也可能有反应发生C.强氧化性物质与强还原性物质一定会发生反应D.焰色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答案】B【解析】A.二氧化碳和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为化合反应,但是没有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错;B.酸和盐反应生成弱酸的复分解反应也能发生,如HCl+CH3COONa=CH3COOH+NaCl,B对;C.有的强氧化性物质和强还原性物质不反应,如浓硫酸与二氧化硫不反应,C错;D.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错;故选B。13.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不都是氧化还原反应B.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时,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C.氧化剂与还原剂混合一定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电子越多,还原性越强【答案】A【解析】A.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部分化合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比如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A正确;B.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时,可能这种元素被还原,故B错误;C.氧化剂与还原剂混合不一定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比如强氧化剂(浓硫酸)和还原剂(二氧化硫)不反应,故C错误;D.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性强弱与失去电子数目多少无关,故D错误;答案为A。14.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Fe+CuSO4= FeSO4+CuB.Na2CO3+ BaCl2 = BaCO3↓+ 2NaClC.Fe2O3+3CO2Fe+3CO2D.2H2O22H2O+O2↑【答案】C【解析】A.属于置换反应,反应中Fe和Cu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B.属于复分解反应,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C.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Fe、C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符合题意;D.属于分解反应,氧元素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C。15.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B.C.D.【答案】B【解析】A.属于置换反应,故不选A;B.反应中,铁、碳元素化合价有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故选B;C.是分解反应,故不选C;D.反应,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故不选D;选B。16.已知:。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置换反应 B.是还原剂 C.是还原剂 D.被氧化【答案】C【解析】A.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为置换反应,该反应中无单质参加,故不是置换反应,A错误;B. 中氢元素从+1价降低到0价,是氧化剂,B错误;C.反应中中氢元素从-1价升高到0价,是还原剂,C正确;D. 是氧化剂被还原,是还原剂被氧化,D错误;答案选C。17.下列关于反应类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NaH+H2O=NaOH+H2↑(氧化还原反应)B.CH2=CH2+Cl2CH2=CHCl+HCl(取代反应)C.SiO2+2CSi+2CO↑(置换反应)D.n+n+(n-1)H2O(加聚反应)【答案】D【解析】A.NaH+H2O=NaOH+H2↑,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改变,是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B.CH2=CH2+Cl2CH2=CHCl+HCl,乙烯中一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是取代反应,B正确;C.SiO2+2CSi+2CO↑,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正确;D.n +n+(n-1)H2O,反应中生成小分子物质水,不是加聚反应,是缩聚反应,D错误。故选D。18.下列反应既属于吸热反应又属于离子反应的是A.H2O2在MnO2作用下分解 B.盐酸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C.锌放入稀硫酸中 D.制备水煤气的反应【答案】B【解析】A.H2O2在MnO2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反应,不属于离子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B.盐酸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属于吸热反应,又属于离子反应,故B符合题意;C.锌放入稀硫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D.制备水煤气的反应是用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属于吸热反应,但不属于离子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B 。19.下列所给物质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一步转化的是A.Mg(OH)2MgCl2溶液MgB.SO2、O2SO3H2SO4C.HClOCl2FeCl3D.NaClNaHCO3Na2CO3【答案】B【解析】A.Mg(OH)2与HCl反应生成MgCl2和H2O,但电解MgCl2溶液生成Mg(OH)2、Cl2和H2,不能生成Mg,电解熔融的MgCl2可以得到Mg单质,A错误;B.SO2、O2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生成SO3,2SO2+O22SO3,与H2O反应生成H2SO4,SO3+H2O=H2SO4,B正确;C.HClO光照分解,2HClO 2HCl+O2↑,生成HCl和O2,不生成Cl2,C错误;D.侯氏制碱法中,将NH3通入饱和NaCl中,再通入过量的CO2,可得NaHCO3固体,总反应为NaCl+CO2+NH3+H2O=NaHCO3↓+NH4Cl,D错误;故选B。20.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B.C.D.【答案】D【解析】A.电解的水溶液,得到,得不到,选项A错误;B.蔗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选项B错误;C.卤代烃的消去反应条件为醇溶液,加热,选项C错误;D.向苯酚钠中通入,生成苯酚,苯酚遇浓溴水反应生成2,4,6-三溴苯酚沉淀,选项D正确。答案选D。21.下列物质间的转化,需加入氧化剂的是A.HCl→H2O B.Na2O→NaOHC.O2→H2O D.Fe→FeCl3【答案】D【分析】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则选项中发生还原剂的反应,还原剂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解析】A. HCl与NaOH反应可生成水H2O,没有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B. Na2O与水反应生成NaOH,没有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C. O2→H2O,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需要加还原剂才能实现,故C不选;D. Fe→FeCl3,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需要加氧化剂才能实现,故D选;故选D。1.下列过程或者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个数是蒸馏、石油的分馏、煤的干馏、焰色反应、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潮解、分解、电解、水解、裂解、氢化、氧化、水化、风化、炭化、钝化、皂化、岩浆晶出、歧化、卤化、硝化、酯化、裂化、油脂的硬化、煤的气化、煤的液化A.3个 B.4个 C.5个 D.6个【答案】C【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据此判断。【解析】蒸馏、石油的分馏、焰色反应、潮解、岩浆晶出(岩浆是一种以硅酸盐为主的熔融体,当它冷凝到一定程度时,达到了其中某一矿物的饱和点,矿物就会从岩浆中结晶出来)等过程中均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煤的干馏、显色反应、颜色反应、分解、电解、水解、裂解、氢化、氧化、水化、风化、炭化、钝化、皂化、歧化、卤化、硝化、酯化、裂化、油脂的硬化、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等过程中均有新物质生成,都是化学变化;答案选C。2.关于下列三个反应说法正确的是①Cl2+2KBr=2KCl+Br2;②KClO3+6HCl=3Cl2+KCl+3H2O;③2KBrO3+Cl2=Br2+2KClO3A.上述三个反应都有单质生成,所以都是置换反应B.反应②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C.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为KClO3>KBrO3>Cl2>Br2D.③中1mol 氧化剂反应则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0 mol【答案】B【解析】A.②KClO3+6HCl=3Cl2+KCl+3H2O,该反应中虽然有单质生成,但是反应物中没有单质,故其不属于置换反应,A不正确;B.反应②中,还原剂是HCl,氧化剂是KClO3,根据“只靠拢、不交叉”,KCl既不是氧化产物又不是还原产物,Cl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B正确;C.由③2KBrO3+Cl2=Br2+2KClO3可知,KBrO3是氧化剂,KClO3是氧化产物,因此,KBrO3氧化性强于KClO3,C不正确;D.由③2KBrO3+Cl2=Br2+2KClO3可知,KBrO3是氧化剂,Br由+5价降低到0价,因此,1mol 氧化剂反应后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mol,D不正确;本题选B。3.学习化学不是靠一味背诵的,要学会运用合适的方法,如“类推”,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下列类推不正确的是A.已知CO2通入Ca(OH)2溶液中先变浑浊后溶解,SO2通入Ba(OH)2溶液中也先变浑浊后溶解B.已知BaCO3能溶于盐酸,溶液变澄清,BaCO3也能溶于硫酸,溶液变澄清C.已知H2O能与Na2O2反应生成NaOH,H2O也能与BaO2反应生成Ba(OH)2D.已知CO2+2NaOH=Na2CO3+H2O,则SiO2+2NaOH=Na2SiO3+H2O【答案】B【解析】A.CO2和SO2都是典型的酸性氧化物,所以化学性质类似,与Ca(OH)2或者Ba(OH)2溶液反应时都是先变浑浊后溶解,A项正确;B.BaCO3能溶于硫酸,但是会生成新的沉淀BaSO4,溶液依然浑浊,B项错误;C.Na2O2和BaO2都是过氧化物,氧元素的化合价都是+1价,所以都可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C项正确;D.CO2和SiO2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D项正确;答案选B。4.下列说法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A.酸性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没有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C.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D.有单质参加的非氧化还原反应【答案】B【解析】A. 酸性氧化物和金属氧化物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2CO2+2Na2O2=2Na2CO3+O2,所以能实现,故A不选;B. 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转移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实现,故B选;C. 没有水、沉淀和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存在,该反应中可能生成弱电解质,如HCl+CH3COONa=CH3COOH+NaCl,所以能实现,故C不选;D. 有单质参加的反应可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所以能实现,故D不选;故选B。5.下列图示箭头方向表示与某种常见试剂在通常条件下发生转化,其中6步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一组物质是选项 W X Y ZABCD S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Cu不能一步生成Cu(OH)2,所以W不能发生图中转化生成Z,故A不选;B.氢氧化钠一步不能生成生成氧化钠,所以Y不能发生图中转化生成Z,故B不选;C.Al与硫酸反应生成X,Al与HCl反应生成Y,Al与过量NaOH反应生成Z,Z与过量硫酸反应生成X,X与BaCl2反应生成Y,Y与过量NaOH反应生成Z,反应均可进行,故C选;D.硫不能一步变为三氧化硫,D不选;答案选C。6.X、Y、Z、W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符合要求的X、Y、Z、W依次是选项 X Y Z WA Al Cu CuO CuCl2B HCl NaCl Na2CO3 NaOHC H2O2 O2 H2O H2CO3D Fe2O3 FeCl3 Fe(OH)3 Fe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铝和硫酸铜或者硝酸铜等可溶性铜盐反应生成铜,铜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碳或者氢气等还原性物质受热生成铜,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但氯化铜不能一步转化生成氧化铜,不符合题意;B.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钠不能和其他物质反应生成碳酸钠,不符合题意;C.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氧气和含氢物质反应生成水,水通电会生成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分解为水或者和碱反应生成水,符合题意;D.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铁和氢氧化钠等可溶性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氢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但是氢氧化铁不能直接生成铁,铁也不能直接生成氢氧化铁,不符合题意;答案C。7.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①盐卤(含MgCl2)Mg(OH)2MgCl2溶液Mg②铝土矿 Al(OH)3Al2O3③NH3NONO2HNO3④NaCl溶液Cl2(无水)FeCl2⑤SSO3H2SO4⑥SiO2Na2SiO3溶液H2SiO3A.③⑥ B.③⑤⑥ C.①④⑤ D.①③⑥【答案】A【解析】①盐卤(含MgCl2)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溶液,电解氯化镁溶液得不到镁,应电解熔融的MgCl2得到Mg,故①错误;②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盐酸,生成氯化铝,得不到氢氧化铝,故②错误;③氨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一氧化氮氧化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符合各步转化,故③正确;④电解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氢氧化钠和氯气,氯气与铁反应只能生成氯化铁,得不到氯化亚铁,故④错误;⑤硫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硫,不能生成三氧化硫,故⑤错误;⑥SiO2与氢氧化钠反应Na2SiO3,Na2SiO3中通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H2SiO3,符合各步转化,故⑥正确;故③⑥正确,故选A。8.下表中各组物质之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转化的是甲 乙 丙A CH2=CH2 CH3CH2Cl CH3CH2OHB NH3 NO HNO3C AlCl3 Al(OH)3 Al2O3D Cl2 HCl CuCl2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 乙烯与HCl加成得到一氯乙烷,一氯乙烷消去得到乙烯与HCl,一氯乙烷与水发生取代得到乙醇,乙醇消去得到乙烯与水,符合转化,A项正确;B. HNO3显酸性,NH3显碱性,由硝酸不能直接转化为氨气,不能实现转化,B项错误;C. AlCl3与氨水反应得到Al(OH)3,Al(OH)3与盐酸反应得到AlCl3与水,Al(OH)3加热分解得到Al2O3,Al2O3与盐酸反应得到AlCl3与水,符合转化,C项正确;D. 氯气与氢气反应得到HCl,浓HCl与高锰酸钾反应得到氯气,HCl与CuO反应得到CuCl2和水,CuCl2电解得到Cu与氯气,符合转化,D项正确;答案选B。9.下列物质中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且生成该物质的化合反应既可以是氧化还原反应,又可以是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B. C. D.【答案】A【解析】A.可根据非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制得,A项正确;B.在化合反应要求下,只能通过氧化还原反应 制得,B项错误;C.在化合反应要求下,只能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制得,C项错误;D.在化合反应要求下,只能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制得,D项错误。答案选A。10.下列关于文献记载的说法正确的是A.《天工开物》中“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丝、麻”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B.《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提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C.《抱朴子》中“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升华和凝华过程D.《本草纲目》中“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涉及的实验操作是蒸馏【答案】D【解析】A.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麻的主要成分是天然纤维,故A错误;B.青蒿素提取利用的是萃取原理,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升华属于物理变化,丹砂(HgS)烧之成水银,即HgS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银,此过程为化学变化,不属于升华,故C错误;D.白酒的烧制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为蒸馏操作,故D正确;故答案为D。11.已知复分解反应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可进行。在常温下,测得相同浓度的下列六种溶液的pH:溶质 CH3COONa NaHCO3 Na2CO3 NaClO NaCNpH 8.8 8.6 11.6 10.3 11.1表中数据揭示出复分解反应的一条规律,即碱性较强的物质发生类似反应可以生成碱性弱的物质。依照该规律,请你判断下列反应不能成立的是A.CO2+H2O+2NaClO=Na2CO3+2HClOB.CO2+H2O+NaClO=NaHCO3+HClOC.CH3COOH+NaCN=CH3COONa+HCND.NaClO+CH3COOH=HClO+CH3COONa【答案】A【解析】A.由表可知NaClO溶液的pH=10.3<Na2CO3溶液的pH=11.6,所以CO2+H2O+2NaClO=Na2CO3+2HClO不能成立;B.由表可知NaClO溶液的pH=10.3>NaHCO3溶液的pH=8.6,所以CO2+H2O+NaClO=NaHCO3+HClO能成立;C.NaCN溶液的pH=11.1>CH3COONa溶液的pH=8.8,所以CH3COOH+NaCN=CH3COONa+HCN能成立;D.由表可知NaClO溶液的pH=10.3>CH3COONa溶液的pH=8.8,所以NaClO+CH3COOH=HClO+CH3COONa能成立;答案选A。二、填空题1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臭氧变成氧气是物理变化(_____)(2)16O变成18O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_____)(3)明矾净水涉及到化学变化(______)(4)生石灰作干燥剂涉及到化学变化(_____)(5)将蓝色的硫酸铜晶体放入浓硫酸属于物理变化(_____)(6)煤的气化、液化、干馏都是物理变化(_____)(7)分馏、蒸馏、蒸发、萃取、分液、过滤都属于物理变化(_____)(8)加热I2,固体从试管底部升华到上部属于物理变化(_____)(9)加热NH4Cl晶体,固体从试管底部跑到上部属于物理变化(_____)(10)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浓CuSO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_____)(11)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浓Na2SO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_____)(12)紫色石蕊试液中加入活性炭褪色是化学变化(______)(13)用铂丝蘸取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______)(14)核裂变、核聚变均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化学反应(______)(15)“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_______)【答案】错 错 对 对 错 错 对 对 错 对 错 错 错 错 对【解析】(1)臭氧变成氧气是化学变化,故(×);(2)16O变成18O的变化是核变,属于物理变化,故(×);(3)明矾净水是Al3+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涉及到化学变化,故(√);(4)生石灰作干燥剂,是氧化钙与水反应,涉及到化学变化,故(√);(5)蓝色硫酸铜晶体放入浓硫酸生成硫酸铜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6)煤的气化、液化、干馏都是化学变化,故(×);(7)混合物分离操作中分馏、蒸馏、蒸发、萃取、分液、过滤均属于物理变化,故(√);(8)加热I2,固体从试管底部升华到上部,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9)加热NH4Cl晶体,晶体分解生成HCl和氨气,在试管上部重新化合生成氯化铵,整个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10)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浓CuSO4溶液,蛋白质变性,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故(√);(11)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浓Na2SO4溶液,盐析产生沉淀属于物理变化,故(×);(12)紫色石蕊试液中加入活性炭褪色,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是物理变化,故(×);(13)用铂丝蘸取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故(×);(14)核裂变、核聚变均有新物质生成,但属于物理反应,故(×);(15)水乳交融没有新物质生成,油能燃烧,火上浇油有新物质生成,故(√)。一轮再回顾易错点精析二轮热点难点突破针对训练突破提升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考点0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1)宏观角度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2)微观角度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伴随着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只有化学键断裂而没有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不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的熔化。(3)二者关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一般没有化学变化。(4)物质变化与性质的关系①图示2.化学反应的分类1.辨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判断的“三误区”(1)同位素原子间的相互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因为化学变化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2)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熔融氯化钠的电离等是物理变化。(3)金属导电、吸附、胶体聚沉等属于物理变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煤的气化和液化等属于化学变化。2.牢记常见化学术语的变化类型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三馏 ①蒸馏 ②分馏 干馏四色 焰色反应 ①显色反应 ②颜色反应 ③指示剂变色反应五解 潮解 ①分解 ②电解 ③水解 ④裂解十九化 ①熔化 ②汽化 ③液化 ④酸化 ⑤升华 ①氢化 ②氧化 ③水化 ④风化 ⑤炭化 ⑥钝化 ⑦催化 ⑧皂化 ⑨歧化 ⑩硝化 酯化 裂化 卤化 油脂的硬化 3.常考易错的几种物质的变化与转化(1)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2)浓硫酸的吸水性属于物理性质,脱水性属于化学性质。(3)煤的干馏、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石油的裂化和裂解、蛋白质的变性、脱水、熔融盐导电、电解质溶液导电均属于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蛋白质的盐析、焰色反应、升华、萃取、分液、吸附、盐析、金属导电、电离、渗析均属于物理变化。(4)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4.物质间转化的几个常见误区①S燃烧不能直接生成SO3而是生成SO2。②Al2O3、SiO2、Fe2O3与H2O不反应,不能直接转化为 Al(OH)3、H2SiO3、Fe(OH)3。③NH3催化氧化不能直接生成NO2。④Fe与Cl2反应不能生成FeCl2而是生成FeCl3,Fe与S、I2反应分别生成FeS、FeI2。⑤Fe与H+(非氧化性酸)、Cu2+、S、I2反应不能直接生成Fe3+。1.全面认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1)从宏观上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这里的新物质生成所能实现的仅是原子与分子(或离子)的相互转化,在整个过程中原子核没有发生改变。一种原子变为另一种原子涉及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2)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但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就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熔化、SiO2晶体的熔化,分别破坏了离子键、共价键,但属于物理变化。(3)从能量上看,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而有能量变化的过程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4)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有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未必有化学变化,观察到一定的实验现象并不一定是发生化学变化造成的。2.物质的转化规律转化规律 分类 实例 离子反应方程式强制弱的规律 强酸制弱酸 CH3COONa+HCl CH3COO-+H+===CH3COOH强碱制弱碱 FeCl3+NaOH Fe3++3OH-===Fe(OH)3↓强氧化剂制弱氧化剂 Cl2+KI Cl2+2I-===I2+2Cl-强还原剂制弱还原剂 Fe+CuSO4 Cu2++Fe===Cu+Fe2+易溶物制难溶物 Na2SO4+BaCl2 Ba2++SO===BaSO4↓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1.汉语语言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没有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钻木取火 B.百炼成钢 C.水乳交融 D.蜡炬成灰2.下列有关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①蒸馏法是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一②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中只发生化学变化③从海带提取碘单质的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④只需经过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海水中得到单质镁⑤海水提溴的过程分为“浓缩、氧化、提取”,既涉及物理过程也涉及化学过程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⑤3.下列过程主要为物理变化的是A.酿酒成醋 B.百炼成钢 C.蜡烛照明 D.海水淡化4.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火药使用 B.粮食酿酒 C.湿法炼铜 D.活字印刷5.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古画吹风除尘 B.沙金矿淘取黄金C.木器表面涂蜡油 D.生石灰作干燥剂吸收水分6.实验室采用气相还原法制备纳米级Fe,其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FeCl2·4H2O固体按分类属于混合物B.FeCl2·nH2O固体加热脱水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C.获得的纳米级Fe粉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D.FeCl2高温下制备纳米级Fe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7.“化学是你,化学是我”揭示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烟花中常添加含钠、镁、钡、铁、铂等化合物从而呈现五颜六色的焰火B.墨水的品牌多样,不同墨水混用时可能使钢笔流水不畅或者堵塞C.钢铁生锈、沙里淘金、海水晒盐都涉及了化学变化D.工业酒精既可以用作燃料制“乙醇汽油”,又可以勾兑成白酒饮用8.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诗句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C.“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D.屠呦呦提取青蒿素加入乙醚萃取,此过程属于化学变化9.下列文物修复和保护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银器用除锈剂返新 变形的金属香炉复原 古画水洗除尘 木器表面擦拭烫蜡A. B. C. D.A.A B.B C.C D.D10.由的转化一定未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类型为A.氧化还原反应 B.化合反应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二、物质间的相互转化11.在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分解反应 B.复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化合反应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B.物质间没有气体、沉淀、水生成,也可能有反应发生C.强氧化性物质与强还原性物质一定会发生反应D.焰色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13.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不都是氧化还原反应B.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时,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C.氧化剂与还原剂混合一定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电子越多,还原性越强14.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Fe+CuSO4= FeSO4+CuB.Na2CO3+ BaCl2 = BaCO3↓+ 2NaClC.Fe2O3+3CO2Fe+3CO2D.2H2O22H2O+O2↑15.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B.C.D.16.已知:。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置换反应 B.是还原剂 C.是还原剂 D.被氧化17.下列关于反应类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NaH+H2O=NaOH+H2↑(氧化还原反应)B.CH2=CH2+Cl2CH2=CHCl+HCl(取代反应)C.SiO2+2CSi+2CO↑(置换反应)D.n+n+(n-1)H2O(加聚反应)18.下列反应既属于吸热反应又属于离子反应的是A.H2O2在MnO2作用下分解 B.盐酸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C.锌放入稀硫酸中 D.制备水煤气的反应19.下列所给物质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一步转化的是A.Mg(OH)2MgCl2溶液MgB.SO2、O2SO3H2SO4C.HClOCl2FeCl3D.NaClNaHCO3Na2CO320.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B.C.D.21.下列物质间的转化,需加入氧化剂的是A.HCl→H2O B.Na2O→NaOHC.O2→H2O D.Fe→FeCl31.下列过程或者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个数是蒸馏、石油的分馏、煤的干馏、焰色反应、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潮解、分解、电解、水解、裂解、氢化、氧化、水化、风化、炭化、钝化、皂化、岩浆晶出、歧化、卤化、硝化、酯化、裂化、油脂的硬化、煤的气化、煤的液化A.3个 B.4个 C.5个 D.6个2.关于下列三个反应说法正确的是①Cl2+2KBr=2KCl+Br2;②KClO3+6HCl=3Cl2+KCl+3H2O;③2KBrO3+Cl2=Br2+2KClO3A.上述三个反应都有单质生成,所以都是置换反应B.反应②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C.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为KClO3>KBrO3>Cl2>Br2D.③中1mol 氧化剂反应则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0 mol3.学习化学不是靠一味背诵的,要学会运用合适的方法,如“类推”,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下列类推不正确的是A.已知CO2通入Ca(OH)2溶液中先变浑浊后溶解,SO2通入Ba(OH)2溶液中也先变浑浊后溶解B.已知BaCO3能溶于盐酸,溶液变澄清,BaCO3也能溶于硫酸,溶液变澄清C.已知H2O能与Na2O2反应生成NaOH,H2O也能与BaO2反应生成Ba(OH)2D.已知CO2+2NaOH=Na2CO3+H2O,则SiO2+2NaOH=Na2SiO3+H2O4.下列说法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A.酸性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没有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C.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D.有单质参加的非氧化还原反应5.下列图示箭头方向表示与某种常见试剂在通常条件下发生转化,其中6步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一组物质是选项 W X Y ZABCD SA.A B.B C.C D.D6.X、Y、Z、W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符合要求的X、Y、Z、W依次是选项 X Y Z WA Al Cu CuO CuCl2B HCl NaCl Na2CO3 NaOHC H2O2 O2 H2O H2CO3D Fe2O3 FeCl3 Fe(OH)3 FeA.A B.B C.C D.D7.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①盐卤(含MgCl2)Mg(OH)2MgCl2溶液Mg②铝土矿 Al(OH)3Al2O3③NH3NONO2HNO3④NaCl溶液Cl2(无水)FeCl2⑤SSO3H2SO4⑥SiO2Na2SiO3溶液H2SiO3A.③⑥ B.③⑤⑥ C.①④⑤ D.①③⑥8.下表中各组物质之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转化的是甲 乙 丙A CH2=CH2 CH3CH2Cl CH3CH2OHB NH3 NO HNO3C AlCl3 Al(OH)3 Al2O3D Cl2 HCl CuCl2A.A B.B C.C D.D9.下列物质中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且生成该物质的化合反应既可以是氧化还原反应,又可以是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B. C. D.10.下列关于文献记载的说法正确的是A.《天工开物》中“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丝、麻”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B.《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提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C.《抱朴子》中“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升华和凝华过程D.《本草纲目》中“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涉及的实验操作是蒸馏11.已知复分解反应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可进行。在常温下,测得相同浓度的下列六种溶液的pH:溶质 CH3COONa NaHCO3 Na2CO3 NaClO NaCNpH 8.8 8.6 11.6 10.3 11.1表中数据揭示出复分解反应的一条规律,即碱性较强的物质发生类似反应可以生成碱性弱的物质。依照该规律,请你判断下列反应不能成立的是A.CO2+H2O+2NaClO=Na2CO3+2HClOB.CO2+H2O+NaClO=NaHCO3+HClOC.CH3COOH+NaCN=CH3COONa+HCND.NaClO+CH3COOH=HClO+CH3COONa二、填空题1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臭氧变成氧气是物理变化(_____)(2)16O变成18O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_____)(3)明矾净水涉及到化学变化(______)(4)生石灰作干燥剂涉及到化学变化(_____)(5)将蓝色的硫酸铜晶体放入浓硫酸属于物理变化(_____)(6)煤的气化、液化、干馏都是物理变化(_____)(7)分馏、蒸馏、蒸发、萃取、分液、过滤都属于物理变化(_____)(8)加热I2,固体从试管底部升华到上部属于物理变化(_____)(9)加热NH4Cl晶体,固体从试管底部跑到上部属于物理变化(_____)(10)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浓CuSO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_____)(11)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浓Na2SO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_____)(12)紫色石蕊试液中加入活性炭褪色是化学变化(______)(13)用铂丝蘸取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______)(14)核裂变、核聚变均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化学反应(______)(15)“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_______)一轮再回顾易错点精析二轮热点难点突破针对训练突破提升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考点02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难点突破专题】(全国版) (原卷版) .doc 考点02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难点突破专题】(全国版) (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