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 教案

资源简介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课时 等高线地形图
【知识与能力】
初步学会在等高线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并能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地形部位。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亲自参与制作模型,绘制地形图等活动,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2、 启发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分析,识别山地的地形部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和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1、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2、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的各个部位。
【教学难点】
1、等高线的绘制原理。
2、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与山谷的区别。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橡皮泥。
【课堂教学】
导入: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地图的阅读,地图是我们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请欣赏这一组图片:我们地球表面既有巍峨挺拔的高山,也有平坦宽广的原野,而地图是平的。同学们想过没有,高低起伏的地面怎样表示在平的地图上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等高线地形图
师:我们常用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那么,什么叫等高线?什么叫等高线地形图?
(展示投影片)——请看大屏幕,这就是一幅等高线地形图,请同学们观察图上有些什么?
生:一些线条
闭合的曲线
上面有数字……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线条和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线条表示等高线,数字表示海拔……
师:对。它们是怎样得来的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个地方的高度是怎样确定的,就知道这些数字的来历了
(展示投影片)——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师: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字?
生:1000米和1500米。
师:它们的单位是什么?
生:米。
这两个数字有什么区别?请同学们翻到书第24页结合图1.34自学第2 自然段,认识海拔和相对高度,同桌讨论再作回答。
……
师:准备好了吗?请这位同学来回答甲点这两个数据有什么区别?
生: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量出的高度为1500米,叫海拔。甲点以乙点为标准量出的高度为1000米,叫相对高度。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他对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掌握得非常好。我们以热烈的掌声鼓励。海拔和相对高度就是我们地面上同一点的两个高度的确定方法。
(板书)一、海拔与相对高度
1、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师:在我国,统一用青岛的黄海海平面为起算点,这样地面上任何一点的海拔都是不变的,所以海拔又叫绝对高度。乙的海拔是多少?
生:500米。
师:甲点的1000米叫相对高度,实际上就是甲乙两点的海拔差。参照点不同,相对高度就不同,是有变化的。我们看丙点,海拔是多少?
生:1000米。
师:甲相对丙的高度又是多少?
生:500米。
师:对。记住:我们计算高度时,必须用垂直距离,而且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是米。
(展示投影片)——我们来做一次评判。请第一组的同学们读第一段话,第二组的同学读第二段话,评判一下爷爷和孙子谁对谁错,为什么?
生:爷爷和孙子都说得对。因为爷爷说的4000米是珠穆朗玛峰相对于青藏高原的高度,是相对高度;而孙子在地图上看到的8844.43米是它相对于海平面的高度,是海拔。
师:完全正确。(鼓掌)(展示投影片)——中国地形图
师:(解说)
(展示投影片)——等高线示意图
(过渡)等高线的“高”就是海拔,地面上各点的海拔我们都可以测量出来,等高线的“线”是怎样绘制出来的?等高线地形图又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
(板书)二、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
我们现在来学习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
(展示投影片)——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原理图
(展示投影片)——等高线地形图绘制示意图(边讲边演示)
师:这儿有座山,我们来详细地了解怎样把它的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出来。
师:我们用一个水平面去横截这个山体,这个水平面与山体相交的线上的各点海拔是相等的,这条线就是一条等高线。看,这座山的山脚海拔是多少米?
生:100米。
师:对。我们又用不同海拔的水平面地横截山体,就得到不同高度的等高线。看,它们各自的海拔是多少米?
生:200米、300米、400米。
师:对。我们再把它们绘制到平面图上,就得到了等高线地形图。请同学们注意,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海拔值100米、200米……,左上角的等高距是什么意思?
生:(讨论什么是等高距)
师:请这位同学来回答。
生:……
师:这位同学了解了等高距的含义。简单的说就是: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的海拔差,叫等高距。它的特点是在同一个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是相同的。屏幕上的地图的等高距是多少?
生:100米。
师:书上呢?
生:10米。
(展示投影片)——师: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及它们的绘制原理。请同学们来说说什么是等高线?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
1、 等高线——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2、 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
生:……
(过渡)我们现在了解了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的来历。反过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读各地的高低呢?
(展示投影片)——练习
师:请同学们先读图思考再作回答。
生:(讨论回答)……
师: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每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都是相同的,只要读出地面上各点的海拔就可以比较各点的高低,数值越大地势越高。比较M N的高低。
师: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不仅可以判断各点的高低,而且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分布状况判断坡度的陡缓。
(展示投影片)——等高线示意图和对应的模型山照片。
师:请同学们观察讨论这个问题:等高线疏密分布状况与山体坡度陡缓的关系。
生:(讨论回答)……
师:对。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这些都是等高线的特点。
(展示投影片)——3、等高线的特点
(展示投影片)——练习
师:很好。我们可以根据等高线特点判断坡度陡缓。从图中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
师:在山体的不同的部位,不仅等高线的疏密有所不同,而且等高线的弯曲程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同,为什么?
生:……
师:这样,我们才能用等高线清楚地表现出山体不同部位的形态。
4、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及其特征
(展示投影片)——山体不同部位图片及对应的示意图
师:请看这幅图是山体其中的一个部位,叫什么?
生:山峰。
师:对。也叫山顶。这是它的等高线示意图。它的特点是什么?请第一排的同学来回答。
生:等高线的高度值是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的。
师:对。我们常用三角形符号(▲)表示。
师:我们又看这张图片,这红线所在的山体的部位叫什么?
生:山脊。
师:对。它就象牛马的背脊一样。山脊通常是一座山的分水岭。而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部位的等高线特点是什么?第二排的同学说一说。
生:等高线向数值小的地方凸出。
师:不错。或者说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是山脊。它是等高线从山顶到山脚弯曲最大的部位。
师:继续观察,这张图片两侧高,中部低,这个部位叫什么?
生:山谷。
师:对。山谷通常是集水的地方,往往形成小溪或河流。这是它的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特点?请第三排的同学来说说。
生: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
师:对。它是等高线从山脚向山顶弯曲最大的部位。它和山脊正好相反,我们千万别把这个“高处”理解成课本的上面。我们说的“高处”是海拔高的地方。
(展示投影片)——山谷和山脊的比较
师:继续看这张图片,这个山体部位非常陡峭,我们叫它陡崖。它的等高线特点又是怎样的呢?第四排的同学你们来说说。
生:等高线重叠的地方,符号是小锯齿。
师:他们观察得更仔细。不仅说出了地形图陡崖的特点,还发现了它的符号(板图)。不过,大家要注意,不管有没有这个符号,只要等高线重叠,它就是陡崖。
(展示投影片)——图1.36 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师:(小结)我们把刚才认识的图形综合起来,就是这幅地形图,从图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出山体的不同部位,等高线的形态特征差别很大。同学们现在可以辨别吗?试一试。①是 ②是 ③是 ④是
(展示投影片)——练习
师:同学们对等高线地形图不同部位名称和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来亲自动手做一做,我们四人一组。看哪一组的同学做得又快又好。请看屏幕上的要求。
(展示投影片)——动手体验(教师指导)
师:请这一组的同学的代表向大家介绍你们做的模型的各部位的名称。
生:……
师:很好。掌声鼓励。同学们,大家对等高线地形图有了比较深的了解了,相信只要掌握了这几种部位的等高线特点,你在以后的登山及野外活动中,都能自如地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为你开路。
师:老师请你们思考一个问题:在山区,恶劣的天气有可能引发泥石流,当发生泥石流时,如果你正好位于山谷之中,你怎么办?如果你顺着山谷往下跑,那样可能会怎样?
生:泥石流可能会很快追上你并吞噬掉一切……
师:图上有几条逃生路线 选择哪一条最好呢?
生:……
师:对。当泥石流来了,我们应当沿着与泥石流运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跑,这样生还的机会要大一些。同学们能学以致用了,真不错。
(过渡)同学们了解了陆地上山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同样多姿多彩的海底形态也可以用等深线来表示。大家翻到书第26页齐读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
(板书)三、等深线
(展示投影片)——等深线示意图
师:等深线的高度值为负值。利用等深线上的高度值和形态特征,我们也可以了解或深或浅或陡或缓的海底形态。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请同桌之间说说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生:……
(展示投影片)——课堂总结(边讲边演示)
【课堂总结】这节课的重点是学会判读简要的等高线地形图,特别要学会区分山脊和山谷。生活中处处有地理,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才能学好地理。下面我们一块来做几道题检查一下学习效果。
(展示投影片)——能力展示
【课后作业】1、将课堂上制作的山地模型的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出来。简要过程见屏幕。
2、为了加深对等高线地形图的理解,希望同学们能利用周末去爬爬北山,爬山时注意观察山脊、山谷、陡崖等地形。
【板书设计】
一、海拔与相对高度
二、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
三、等深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