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思维导图:知识提炼:1个“门槛”: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1个“显著特征”封建制国家的显著特征;1个“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征、根源、实质、表现;1个“思想源头”:空想社会主义;2个“标志”: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2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3个“原因”:原始社会平均分配的原因;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封建制替代奴隶制的根本原因;3个“主要矛盾”: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5个“特点”: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特点。夯实基础 探究命题:微考点一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1.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1)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2)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基本特点 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决定因素 是由低下的生产力决定的(3)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度①氏族: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②氏族制度: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③部落联盟:原始社会晚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想一想:原始社会无剥削、无压迫,是理想的社会状态吗?提示:不是。因为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原始人生活极其艰苦,维持生存非常困难,处于野蛮状态,在饥饿驱使下曾发生人吃人的现象。2.私有制的确立和原始社会解体(1)根本原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2)私有制确立的标志:最早生产工具和牲畜归家庭私有,后来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3)原始社会的解体: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3.阶级的形成和奴隶制国家的建立(1)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2)阶级的形成: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逐渐形成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前者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后者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3)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4)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原因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目的 奴隶主为了镇压奴隶的反抗,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标志 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意义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4.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1)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想一想:有人认为奴隶社会存在着残酷的剥削,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一种社会的倒退,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提示:(1)一种社会形态替代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志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奴隶制生产关系建立后的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具体表现为:奴隶主把战俘变为奴隶,保存了劳动力,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发展;奴隶主为获取更多的剩余产品组织大规模的生产协作,提高了劳动效率;金属工具、青铜器和少量铁制工具的使用,为各生产部门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它是奴隶社会生产力提高的突出表现;社会分工的日益扩大,社会上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出现;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确立,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成为了可能,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总之,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是历史的进步。命题探究:命题点1 分析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例1]在山东宁阳堡头遗址发掘的133座墓中,8座没有随葬品,125座墓用一般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随葬,这其中的45座墓还用猪头、猪下领骨随葬,少的一两个,多的达十四个。少数墓中还用玉器、象牙制品和骨雕制品等贵重物品一起随葬。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B.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C.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D.牲畜和生产工具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答案】C【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氏族成员随葬品的多少及种类,这体现的是生产关系,而不是体现“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A不符合题意。B:材料反映的是氏族成员随葬品的多少及种类,这不能体现氏族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B不符合题意。C:随葬品的多少及种类反映了当时已经贫富分化的加剧,这使得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C符合题意。D: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D错误。故本题选C。命题点2 考查奴隶社会的特点[例2]在奴隶社会里,奴隶们建造了富丽堂皇的楼阁官殿,自己住的却是狭窄潮湿的地穴。奴隶主们过着“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奢侈生活,而奴隶们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①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基本矛盾②奴隶社会金属工具广泛出现,生产力得到发展③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④奴隶受到残酷剥削和压迫起来进行反抗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①: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而不是“基本矛盾”,①错误。②:原始社会后期,金属工具出现标志着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奴隶社会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②符合题意。③: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③正确。④:“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是题干现象的结果,而不是其原因,④排除。故本题选C。学霸好声音: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的对比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第一个阶级社会,也是人类文明的开端生产力发展状况 劳动技能低下,生产工具简陋,劳动对象范围有限,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 金属工具广泛使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生产关系状况 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存在阶级和阶级剥削,奴隶主处于剥削者地位,奴隶处于被剥削者地位,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占有奴隶全部劳动成果,奴隶只获得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社会管理单位 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共同管理集体事务 国家:奴隶主建立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历史进步性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和文字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微考点二 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1.封建制生产关系(1)确立①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出现:奴隶社会后期,当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时,出现了封建制生产关系。②生产关系变革的决定因素:当奴隶制日渐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时,就被封建制所代替,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2)特点①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②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③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2.封建制度(1)剥削制度①阶级剥削的根源: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②剥削方式: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此外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2)专制制度①制度特点:建立在封建经济基础上的封建国家,其显著特点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②思想统治:地主阶级通过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3.阶级斗争(1)阶级对立:在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是两个基本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2)表现形式:抗租抗税运动、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等。议一议:有人说,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历史的倒退,试评析这一观点。提示:①一种社会制度的建立或消亡,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标准就在于这个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②在奴隶社会后期,由于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不能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再加上奴隶主庄园的普遍衰落,从而使得奴隶制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③封建国家显著特征:君主专制、等级森严。地主阶级还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农民饱尝其苦,但在封建社会,农民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农民可以有自己的劳动工具,有少量自己的土地,能够比较自主地安排生产;农民的劳动成果,除大部分作为地租缴纳给地主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提高了他们的劳动积极性,使封建制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④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而不是历史的倒退。名师点拨: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①地主阶级掌握了绝大部分土地所有权,农民没有土地或者有很少一点点土地。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在生产中受地主的剥削。②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榨取地租。封建地租先后出现过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三种地租形式。其中,实物地租在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占统治地位。③在封建社会生产关系中,封建土地所有制决定了地主和农民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同时决定了封建剥削的方式是地租剥削。所以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1)产生及特点①产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②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③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无偿占有了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2)建立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条件劳动力 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资本 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过程: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两个条件形成。这个过程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议一议:有人说:“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向资本家出卖劳动力获取劳动报酬,不存在剥削关系。”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提示:这一观点错误。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通过无偿占有工人所创造远远超过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所付工资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对工人进行剥削,但这种占有隐藏在生产过程中,是隐蔽的。(3)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①方式:新型资产阶级和他们的思想家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利用劳动人民的力量,发动了向封建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②标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4)资本主义确立的意义: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和人类思想上的极大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评一评:有人说:“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对工人所创造财富的占有远远大于封建社会的地主阶级,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一种历史的倒退。”请你评析这一观点。提示:这一观点是错误的。资本主义的建立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确立了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是人类文明的再次跨越。5.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1)特征基本特征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但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主要表现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商店、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想一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何成为资本主义自身无法克服的痼疾?提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一种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即生产的产品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显得过剩。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只要资本主义私有制存在,这一生产过剩就不会消除。(2)发生的原因①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②生产过剩的出现:当矛盾尖锐化时,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调,一方面社会生产大规模增长,另一方面工人阶级因资本家的剥削日益贫困化,从而造成社会生产严重过剩。(3)难以治愈的原因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是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的主要表现 随着机器大规模使用与社会分工的细化,资本主义生产越来越具有社会性,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私人占有制的主要表现 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所有,产品也归资本家私人所有,产品生产完全服从于资本家个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的6.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阶级矛盾: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2)资产阶级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这些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其尖锐化不可避免。(4)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议一议:“资本主义的瓦解不需依赖外力,而是被自身的问题压垮。”请运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相关知识说明资本主义终究会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提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的手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命题探究:命题点1 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例1]“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封建社会中的农民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交地租、从徭役。结合材料可以分析出①农民没有任何自由,地主占有其全部劳动成果②农民与地主的贫富差距是命运所归③地主阶级凭借其地位,使农民不得不屈从于其奴役④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①:农民有一定自由,地主占有大部分成果,①错误。②:农民与地主的贫富差距是根本上是因为封建土地所有制,②错误。③④:造成封建社会地主和农民过着不同的生活的原因是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地主阶级凭借其地位,使农民不得不屈从于其奴役,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命题点2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例2]2020年是美国大选之年,两党为赢得大选而相互攻诘,加上种族歧视、警察暴力执法以及政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不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美国社会正不断被撕裂。造成美国社会矛盾重重的总根源是A.美国的政治制度 B.美国的阶级矛盾C.美国的经济制度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答案】D【解析】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D符合题意。ABC:美国的政治制度、阶级矛盾和经济制度均是社会矛盾的影响因素,但不是总根源,排除A、B、C。故本题选D。命题点3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例3]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晚唐时有人曾诉说老百姓有八苦:一苦官吏苛刻;二苦高利贷重;三苦赋税繁多;四苦事事摊钱;五苦当差服役;六苦无处申冤;七苦冻无衣、饥无食;八苦病不得医、死不得葬。材料二:马克思指出的:“资本家经常力图把工资降低到生理上所能容许的最高限度。”资本家还通过大量使用女工和童工,进行更残酷的剥削。女工同样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而她们的工资只能是一般工人的三分之二或者一半。童工工资则更低,往往只是女工工资的一半。有的资本家只给童工一点粗劣的伙食,根本就不付工资。(1)结合材料一分析造成封建社会百姓生活“八苦”的根源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有人说: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与封建社会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资本主义的建立是一种历史倒退。请你评析这一观点。【答案】(1)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造成封建社会百姓生活“八苦”的根源是封建土地所有制。(2)这种说法是不完全正确的。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是历史的进步(资本主义的建立不是历史的倒退)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是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②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压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这种占有隐藏在生产过程中,是隐蔽的。为了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不断加大对工人的剥削,工人成为受苦最深的阶级。因此,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与封建社会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分析】本题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与封建社会的剥削为背景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辩证思维的能力。【解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分析造成封建社会百姓生活“八苦”的根源是什么?本题属于简答题,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依据教材所学回答即可。在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地主阶级正是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与地主阶级的奴役。因此,回答造成封建社会百姓生活“八苦”的根源,考生可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角度作答。(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评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与封建社会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资本主义的建立是一种历史倒退”这一观点本题是评析试题,需要考生对题中观点做出判断,指出其合理或不合理的方面,并通过分析亮明观点,指出我们应该怎么做。首先结合史实,考生可从生产力发展、国家制度变革、人类思想解放、科教文化事业得到发展的方面说明资本主义建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得出结论: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是历史的进步,从而指出上述观点具有不合理之处。同时,考生可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剥削,并不断加大对工人的剥削,压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与封建社会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从而指出上述观点具有合理之处。最后可总结:上述观点片面。微考点三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产生: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一些先进分子看到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述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2)历史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和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强调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2.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1)阶级背景: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2)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1.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1)唯物史观的创立创立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束缚,创立了唯物史观意义 ①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②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科学认识的基础上(2)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创立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意义 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3)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创立的意义: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议一议:为何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提示: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明确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指明了社会发展方向;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为无产阶级斗争指明了方向。2.《共产党宣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1)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2)对无产阶级政党做了阐述:《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3)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1.无产阶级政权的确立(1)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2.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建立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挫折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新生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难看出科学社会主义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3.社会主义具有远大发展前途(1)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2)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3)从社会主义的实践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议一议:面对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曲折历程,我们为何仍要坚信社会主义的光明未来?提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的远大前途和光明未来。命题探究:命题点1 区分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例1]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发表了《乌托邦》一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之处是A.设计了未来理想社会的美好蓝图B.主张建立“和谐制度”的“新和谐公社”C.揭示社会发展规律,阐明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的根源D.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无情批判【答案】C【解析】C:《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C符合题意。ABD:空想社会主义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主张建立“和谐制度”的“新和谐公社”,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ABD不合题意。故本题选C。命题点2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例2]科学社会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关于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以及建设社会主义进而实现共产主义的人类理想社会的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①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工人运动的兴起 ③工业革命的完成 ④《资本论》的发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①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来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①②符合题意。③:工业革命的完成,给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带来巨大飞跃,③不符合题意。④:1867年马克思《资本论》发表,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④与题意无关。故本题选A。命题点3 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原因[例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的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是因为它A.具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历史前提B.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科学认识的基础上C.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的D.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答案】B【解析】A: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就是它客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立足于实践,故A不选。B: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是因为科学社会主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科学认识的基础上,故B正确。CD: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的与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都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的原因,故CD不选。故本题选A。命题点4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及发表的意义[例4]2020年是恩格斯诞辰200周年,去年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宏大的一次革命——1848年欧洲革命被最终镇压170周年。把这两个时间节点放在一起很有意味,因为恩格斯是1848年革命的亲历者,而他和马克思合著的《共产党宣言》,被视为这次革命的先声,关于《共产党宣言》说法正确的是①第一次批判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②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③阐述了未来社会主义的理想目标④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②④:《共产党宣言》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④正确。①:空想社会主义也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和揭露,①说法错误。③:《共产党宣言》描述的理想目标是共产主义,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命题点5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例5]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1917年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这一伟大胜利①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首次尝试②确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并且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③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④开启了社会主义直线上升、一帆风顺的发展历程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B【解析】①:巴黎公社的建立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首次尝试,①说法错误。②③:1917年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这一伟大胜利确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并且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②③符合题意。④:事物发展是曲折性前进的,没有直线上升、一帆风顺的发展历程,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命题点6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例6]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①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③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的原则 ④农民能够比较自由地劳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①②:根据所学知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①②符合题意。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③错误。④:封建社会生产关系下,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④错误。故本题选A。易错明辨:1.生产力由生产工具,劳动对象,产品如何分配、科学技术等因素构成。(×)【解析】生产力由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科学技术等因素构成,产品如何分配属于生产关系。2.在旧石器时代,原始人学会了打造精致的石器,开始了以氏族为单位的群居的定居生活。(×)【解析】在新石器时代,原始人学会了打造精致的石器,学会畜牧农耕,开始了定居生活。3.原始社会采取平均分配消费品的直接原因是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解析】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决定产品如何分配,原始社会采取平均分配消费品的直接原因是以氏族为单位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4.氏族制度是一种美好的制度,没有局限性。(×)【解析】恩格斯说:氏族制度的局限性就在于这里没有统治和奴役存在的余地,从而到了原始社会末期解体,被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低阶段,生产力极为低下,因而氏族的生产范围是狭小而闭塞的,氏族的习俗道德是狭隘的5.原始社会末期,金属工具的出现,标志着私有制产生。(×)【解析】原始社会末期,金属工具的出现,标志着生产力大幅提高;土地变为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产生。6.私有制是“万恶之源”。(×)【解析】尽管私有制的产生造成了贫富分化的加剧,原始社会人人平等的生产关系被瓦解,是阶级社会人剥削人的根源,但不能说私有制是“万恶之源”,私有制的产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私有制的产生,促使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奴隶社会的产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私有制的产生,激发了人们的竞争意识,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7.脑力劳动代替体力劳动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解析】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而不是代替),极大的促进了教育、科技、文化的发展,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8.农民有了人身自由,能够比较积极主动的安排生产。(×)【解析】农民只是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的(而不是积极主动)的安排生产,因为农民(特别是雇农)不是社会的主人,深受地主阶级的剥削。9.收取地租、征收苛捐杂税和强迫农民服徭役这封建统治的特点。(×)【解析】收取地租、征收苛捐杂税和强迫农民服徭役是地主剥削农民的方式;君主专制和等级森严是封建统治的特点。10.封建社会中生产关系的核心是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析】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11.在封建社会里,生产力水平低下是农民受苦、地主发财的总根源。(×)【解析】在封建社会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农民受苦、地主发财的总根源。12.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是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劳动价值。(×)【解析】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是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工人创造的劳动价值-工人的工资。13.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解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4.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解析】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基本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在资本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15.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力是否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解析】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能够推动人类社会进步。16.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解析】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的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道路。17.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是空想社会主义。(×)【解析】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而不是理论基石。18.空想社会主义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主张阶级斗争。(×)【解析】空想社会主义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主张阶级调和。19.五四运动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解析】1919年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五四运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20.剩余价值学说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解析】《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21.空想社会主义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为人民指明了实行自由和解放的道路。(×)【解析】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为人民指明了实行自由和解放的道路。22.共产党人反复学习、深入研究《共产党宣言》,能为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提供具体方案。(×)【解析】共产党人反复学习、深入研究《共产党宣言》,能为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提供方法论指导,错在“具体方案”。要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找到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案。23.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解析】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特殊规律。24.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解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25.《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解析】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是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26.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有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解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的是科学社会主义。27.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解析】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以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唯物史观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28.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为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解析】首创性体现为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29.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解析】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30.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是,能否正确看待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解析】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是,是否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答题模板:1.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说明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进程?(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2)在社会基本矛盾的推动下,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依次更替、不断演进,形成人类社会的历史。关于社会形态的演进顺序,人们依次概括出社会形态演进的“五形态”说,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1)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如果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则是历史的进步;如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则是历史的倒退。(2)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愚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3.为什么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发生以生产相对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3)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虽然资产阶级采取了一些缓和矛盾的措施,但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剥削的关系。(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贯穿资本主义社会始终。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越尖锐。资本主义社会终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4.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社会主义如何实现从空想到科学)(1)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2)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3)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实践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思维导图:知识提炼:(4个1 4个2)1个性质特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1个“功绩”: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功绩1个“意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个历史必然性: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2个“探索”:近代民族复兴的探索;社会主义探索。2个历史任务: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2个“步骤”: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2个“路线”: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八大路线夯实基础 探究命题:微考点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一、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1.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2.近代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3.探索复兴之路(1)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思想条件:1917年,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2)党的成立及历史功绩: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武装割据,然后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想一想: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应运而生的?提示: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重要历史任务。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所以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2.新民主主义革命(1)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2)特征①就领导权来说,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这一点具有决定意义。②就革命前途来讲,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③就所属世界革命的范畴来讲,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注意: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3)中国革命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了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4)成就①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②团结带领全党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终结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欺凌中国人民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3)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命题探究:命题点1 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例1]习近平总书记把近代中国的国情概括为“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严重”。他明确指出:“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于封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这一状况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①争得民族自觉和人民自省,实现社会主义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③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④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②④:中国近代以来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严重”状况,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②④符合题意。①:争得民族自觉和人民自省改变不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无法实现社会主义,①不是历史任务,错误。③: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理论成果,不是近代中国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③错误。故本题选D。[例2]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在那漫长的忧患岁月中,不少仁人志士,在黑暗中痛苦摸索,学习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但实践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这是因为( )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②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没有照搬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模式④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B【解析】①②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具有妥协性和软弱性的特点;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①②④正确。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决定了照搬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模式的道路走不通,③排除。故本题选B。命题点2 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例1]202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②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了伟大的胜利③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④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C【解析】①③:根据所学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①③符合题意。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但不能标志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②错误。④:中国人民从此站立了起来,但尚未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因为中国在1956年开始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④错误。故本题选C。[例2]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说法正确的是( )①开始的标志是1919年五四运动 ②领导阶级是普通人民大众和广大的工人阶级③革命前途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④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土地革命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析】①③: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五四运动,其革命的前途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①③应选。②:说法错误,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②不选。④:说法错误,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群众路线,④不选。故本题选B。[例3]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抚今追昔,继往开来!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布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对新生的政权而言,外国媒体和外国人士中,既有友好的,又有敌对的。友好与敌对共同存在,这是正常的。英国的《泰晤士报》和美国的《纽约时报》、日本的《朝日新闻》等著名世界大报几乎都在这几天的同样时刻,简单介绍了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生平。相反,在友好国家及其媒体中却是另一番景象。苏联首都莫斯科各报均刊登了中国政协首届会议的消息,并全文发表了毛主席的开幕词。第一个发表专文,热烈赞扬新中国诞生的是英国共产党领袖波立特,新华社全文翻译了文章,并发了通稿。一些地方报纸,如《新华日报》1949年10月1日全文刊登了这篇热情洋溢的长文,该文说:“毛泽东的声音响遍了世界。”结合材料,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的成立分别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对中国的影响:①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对世界的影响:新中国的诞生,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分析】本题以新中国的成立为背景材料,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角度设置了一道问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解析】设问要求结合材料,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的成立分别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属于意义类试题。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审题,准确掌握教材知识。审设问可知,本题知识指向新中国成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的知识,包括对中国和对世界两个方面的影响,此问题教材有明确的表述,学生依据教材知识,结合材料信息,直接加以分析说明即可。根据教材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新中国的诞生,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微考点二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最广泛深刻的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过渡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3.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3)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4.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标志: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辨一辨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种说法正确吗?提示:不正确。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2)原因: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3)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的意义①极大地刺激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②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党的八大对当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规定(1)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变。科技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辨一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种说法正确吗?提示:不正确。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命题探究:命题点1 最广泛深刻的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例1]到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可能存在的变化有( )①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将剥削者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③将民族资本家变成社会主义阶下囚 ④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结合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②:社会主义改造要实现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因此要将经济基础上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将人与人的剥削关系改造为社会主义平等的关系,①②正确。③:在社会主义国家人人平等,民族资本家经过社会主义改造转变为劳动者,③错误。④:社会主义制度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经济基础的,不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与私有制的结合,④错误。故本题选B。[例2]2020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2020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次会议,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而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始于1953年,这是我国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关于1953这一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一化三改”正在进行②明确了社会的主要矛盾,确立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③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关系④我国仍处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④: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始于1953年,1953年时期“一化三改”正在进行,我国仍处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①④正确。②:1956年中共八大明确了社会的主要矛盾,确立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②错误。③: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关系 ,③错误。故本题选B。[例3]某学习小组以“社会主义改造”为主题开展阅读活动,在阅读中他们搜集到以下资料:从1953年起,社会主义改造陆续开展起来,到1956年底,我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基本上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公私合营经济,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达到92.9%,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部分。在社会主义改造期间,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8%。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主义改造的深远意义也愈加显现出来,一方面,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教育科学文化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根本前提,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大道上,中国经过长期努力,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科技、国防等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请你根据上述资料,以“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为题,为该学习小组拟定三条读后感提纲。(要求紧扣主题,条理清晰,简明扼要)【答案】(1)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国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2)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关系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3)社会主义改造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4)社会主义改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现实道路。【分析】本题要求请你根据上述资料,以“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为题,为该学习小组拟定三条读后感提纲。注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解析】本题要求根据材料,以“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为题,为该学习小组拟定三条读后感提纲,属于开放性试题,没哟固定答案,只要要求紧扣主题,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即可。根据材料“从1953年起,社会主义改造陆续开展起来,到1956年底,我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基本上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公私合营经济,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达到92.9%,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部分。”可知,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国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根据材料“在社会主义改造期间,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8%。”可知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关系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根据材料“社会主义改造的深远意义也愈加显现出来,一方面,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教育科学文化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根本前提”可知社会主义改造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根据材料“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大道上,中国经过长期努力,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科技、国防等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可知社会主义改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现实道路。只需回答任意三条即可。命题点2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例1]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仍然在曲折中向前发展,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积累了条件。习近平的话强调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探索( )①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②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③经历了严重曲折,对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来说没有价值可言④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答案】C【解析】①④:习近平的话强调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①④符合题意。②:材料强调“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积累了条件” ,不涉及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②与题意不符。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积累了条件,说明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探索对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来说有很大的价值,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例2]以史为鉴,可以兴党国。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中,中共八大尤其值得我们回顾,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举行的首次代表大会。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成果对于党的事业发展有长远的重要意义。中共八大( )①正确分析了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②指出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③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社会将不再有矛盾④指出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D【解析】②④:中共八大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指出我们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②④应选。①:说法错误,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①不选。③:说法错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社会仍然有矛盾,③不选。故本题选D。[例3]阅读材料,完成任务。材料一: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均告失败,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材料二: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联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材料三: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到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材料四: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我国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综合国力大幅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结合材料,请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答案】①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工业、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事业、科技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我国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⑤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分析】本题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为背景材料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根据每一段材料反映的问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解析】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本题属于材料分析说明类试题。可根据材料中“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均告失败,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从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的角度分析;可根据材料中“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联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的角度分析;可根据材料中“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到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从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的角度分析;可根据材料中“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我国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工业、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事业、科技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我国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的角度分析;最后进行总结: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易错明辨:1.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解析】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和组织准备。×【解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3.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就有了主心骨。×【解析】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就有了主心骨。4.鸦片战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解析】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5.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解析】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6.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解析】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地社会变革。×【解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地社会变革。8.新中国诞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解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胜利,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9.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解析】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总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0.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主要得益于当时的国际环境。×【解析】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主要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1.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建立起了完善的工业体系。×【解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12.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要前提。×【解析】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13.社会主义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解析】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14.我国三次主要矛盾的变化共同体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路线。×【解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提出的。15.我国三次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了经济基础要适应上层建筑的变化。×【解析】我国三次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变化。16.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革命彻底性。×【解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和革命不彻底性。1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解析】三大改造的成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经济力量的对比。×【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并未改变世界经济力量的对比。19.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之一是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其私营工商业的经验,完成了对其社会主义改造。×【解析】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之一是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其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20.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之一是手工业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解析】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之一是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答题模板: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特点(“新”的体现):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特点(“新”的体现):(1)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这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2)就革命前途来说,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3)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3.运用所学知识分时期佐证“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了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的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另辟新路。(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3)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工业、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事业、科技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我国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4.中国欲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进行三大改造是历史的必然,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①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已经掌握政权,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能交换地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③个体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思维导图:知识提炼:1个进程:改革开放的进程1个主题: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1个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2个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4大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4个方面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夯实基础 探究命题:微考点一 伟大的改革开放一、改革开放的进程1.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①内容: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②意义: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进,乡镇企业迅速发展。(3)1984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4)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①1980年,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②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③1988年,海南建省,并开辟为经济特区。④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2.改革开放的新阶段(1)标志: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2)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3)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3.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1)2013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全面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2)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都表明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二、改革开放的意义1.意义(1)改变了面貌: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面貌。(2)迎来了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2.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1)表现: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等。(2)实践证明(结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命题探究:命题点1 改革开放的进程[例1]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和14个沿海港口城市②作出把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的重大决策③确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④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①: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①错误。②: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②错误。③④: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例2]深圳,这个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的经济特区,再次见证改革开放的重要时刻。下列关于中国改革开放说法正确的是( )①改革在城市率先取得突破②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③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标志着中国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④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①错误。②: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②正确。③: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而我国于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③错误。④: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④正确。故本题选C。命题点2 改革开放的意义[例1]2020年11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改革到了一个新的关头,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继续把握好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联系,提高改革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全面深化改革是基于改革开放( )①是立国之本,实现了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②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③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招④党和人民大路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D【解析】①: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新中国的成立是实现了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故①不选。②:十八大报告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 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成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一步 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并对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初步探索,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故②不选。③④:全面深化改革是基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招,党和人民大路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故③④入选。故本题选D。[例2]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经济特区建设的历史功绩,对经济特区建设作出新的部署,为新时代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面向新发展阶段,总书记再次向世界发出中国改革开放永不停步的时代强音。关于改革开放,下列说法正确的( )①改革开放就是完成时,是一步到位的 ②改革开放就是打开国门学习西方,否定社会主义制度③改革开放,改的是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 ④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③④:改革开放,改的就是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它也是我国将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③④应选。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不是一步到位的,①不选。②: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不是否定社会主义制度,②不选。故本题选D。[例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四十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2020年10月14日上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广东省深圳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大局出发,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而无阻的精神状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1)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原因。(2)学校拟举办一场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主题活动,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个活动主题。【答案】(1)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③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④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因此,“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2)“激荡四十年,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品读活动”;“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展览”。【分析】本题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广东省深圳市隆重举行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改革开放的意义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培养思考的兴趣和品质,激发公民政治责任感。【解析】(1)本题设问指向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原因,实际是考查改革开放的意义,是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因此,“改革不停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