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三作文训练“家风家训”审题立意及范例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就有什么样的人;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摘自《习近平谈家风建设》) 材料二 8月5日,中国代表团最年轻的选手、14岁的全红婵夺得奥运跳水十米台冠军。接受采访时,她说想多赚钱给妈妈治病。 (摘自《14岁奥运冠军全红牌》) 材料三 8月5日,14岁小将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夺得跳水女子10米台的金牌。三个无可挑剔的满分,向全世界展现了跳水之美。据报道,夺冠后,在全爸爸给女儿摆的庆功宴上,当地一家企业送来20万元慰问金。然而,全红婵的爸爸只留下了鲜花,拒绝了这笔慰问金,表示不能消费全红婵的荣誉。 (摘自《不让冠军荣誉溅起消费“水花”》)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家庭也是课堂”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 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2.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3. 人常咬得莱根,则百事可做。骄养太过的,好看不中用。 ——(明)姚舜牧《药言》 4. 人品须从小做起,权宜、苟且、诡随之意多,则一生人品坏矣。 ——(明)吴麟徵《家诫要言》 5.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明)朱柏庐《治家格言》 6. 做好男子,须经磨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千古不易之理也。 ——(清)孙奇逢《孝友堂家训》 7. 古人读书,取科第犹为第二事,全为明道理,做好人。 ——(清)孙奇逢《孝友堂家训》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读了上面七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一、涉及话题:家训、家风建设、家庭教育、小孩教育二、含义: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风体现在生活方式、文化氛围等方面,而家训是更为具体的行为规范,是前人对后人的一种劝告、训诫。三、标题:1 《家庭是子女的港湾 》《在爱中长大》《家教定终身》《家风决定人生》《以良好家风育孝子》 较差:偏离中心话题、武断、片面2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也是课堂》《好的家庭教育,培育优秀孩子》《重视家庭课堂,培育时代新人》《重视家庭教育,建设美好社会》 一般: 或话题或材料句子摘抄3 《弘扬美好家风,共创和谐社会》《立好优质家风,走好时代征程》《以优良家风,育国之栋梁》《以优良家风,筑人生之港》《家风无言,浸润子心》《家风抵万金》《上好家风这堂课》《建设良好家风,成就时代青年》《正家风,育成长》《言传身教立榜样》《以良好家庭教育,点亮孩子未来》《以家庭为课堂,育孩子以品德》 较好: 对称 化用 扣家风四、名言:1.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陈毅《示儿女》诗) 2.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钱氏家训》)3.一言一行,常思有益于人,唯恐有损于人。(《张氏家训》)4.富若不教子,钱谷必消亡;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长。(《增广贤文》)5.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为维艰。(《治家格言》)6.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7.和善心正,语言必谨,举动必端,处事必公,为官必廉,事君必忠,费用必俭,睦人必善,乡里必和。(《苏氏家规》)8.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9.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 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曾国藩家书》)10.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礼记·大学》11.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宋·赵湘《本文》12.察德泽之浅深,可以知门祚之久暂。——《围炉夜话》13.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过:“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还会给孩子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14.龙应台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15.马卡连柯:培养人,就是培养他获得未来,快乐的前景的道路。16.教育家卢梭曾言:“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就已经受到教育了,教育的基础是家庭。”17.卢梭说过的一句话:“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那就是对他百依百顺。”五、事例:(一)正面:《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朱子家训》;任正非与女儿孟晚舟、苏洵与妻子程氏对苏轼两兄弟的家庭教育、岳母给岳飞刺字“精忠报国”、杜母与杜富国杜富强杜富民杜富佳(杜家四兄妹)、李四光与女儿李林(两代人三院士)、龙应台与儿子安德烈、老拉基蒂奇与球星拉基蒂奇……(二)反面:方仲永之父“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导致他江郎才尽;9岁林妙可登上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母亲刘喆平过早的追名逐利,消费女儿名气,导致其艺考落榜,网上一时间负面新闻铺天盖地,全网抨击。1.电视剧《中国式关系》中,马国良与刘俐俐打算离婚,为了孩子的抚养权争夺得不可开交。马国良本以为自己为家庭付出了这么多,孩子归自己天经地义,却连孩子上几年级都不知道。最终,孩子无视父亲的百般拉拢,选择了妈妈。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眼中的父母是万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这就是教育孩子的黄金时期。一旦到了青少年,父母的“有效期”就到期限了。2.你不好好陪伴教育孩子,就失去了教育孩子的权利,甚至被孩子漠视。当年房祖名因为吸毒被抓,成龙悔不当初,遗憾自己没有好好教导孩子。在房祖名最需要教育的时候,他只顾着自己的事业,连孩子上几年级都不知道。房祖名曾对成龙说:“我的记忆里没有你的身影,连背影都没有。”3.主持人白岩松认为,为人父母有三大责任:①成为孩子的榜样;②不惜代价为孩子实现梦想;③帮孩子建立强大的内在力量和外在好习惯。教育,是塑造灵魂的事业,惟有通过言传身教、全力以赴,才能发挥最大的力量帮助孩子成长。4.记得一位作家说过:“一个好的家族的意义,不在于有多殷实富贵,而是每一辈都竭尽所能,去托举下一代更上一层楼。” 做父母的,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孩子的精神世界,帮他点燃生命的动力,放飞成长的翅膀。5.作家狄更斯曾说:“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要更具有力量!”心态,是一个人的核心,是治愈一切的良药。拥有好心态,才能坦然面对生活的风雨,岁月的沧桑,如此,人生充满希望。而一个人心态的好坏,很大程度会受家庭的影响。若是父母消极懒散,孩子学着满腹怨气,必然经常抱怨;若是父母乐观积极,孩子从小幸福快乐,遇事自然从容。有句话说得好:“逆境比下,怠荒思上。”真正优秀的父母,看重子女心态的修养,会远胜过对外物的追求。他们深知,人生路漫漫其修远兮,让孩子放平心态,即便日后千疮百孔的生活,也能过成诗。6.《家庭教育》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有规矩的自由叫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放肆。”家庭没有规矩,孩子就没有原则。没有原则的人,多半对事对人缺乏敬畏心,不受管教,自然难有出息。7.梁启超说过一句话:“与其跟孩子讲道理,还不如给立规矩。”孩子的生性都是贪玩的、叛逆的,如果父母一味由着他们自己的性子来,不加以管束,很有可能会走上歧途。正如当年六岁的梁启超,因一件小事向母亲撒谎后,被一向温和的母亲严厉训斥了一番。从此,母亲为他立下“不许说谎”的规矩。8.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一生中最好的老师。想起“才女”武亦姝妈妈说的一句话:“天才是不存在的,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是父母。”从小,武亦姝父母就会花很长时间陪她一起读书、画画和练习书法。为了给孩子做好榜样,他们远离了麻将桌和游戏机,耐心陪伴孩子学习。武亦姝爸爸每天16:30都会关闭手机,就是为了能够专心陪伴孩子。9.《战国策》有云:“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作为家长,不一定要学富五车,但一定要坚信教育的力量;不要只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养育者,更要做他们教育路上的领路人。有了这份远见,子女会更加有力量,去乘风破浪,一路向上。10.“天才少女”武亦姝的妈妈说过一句话:“天才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为人父母者,唯有成为最好的自己,才能成为更好的父母。11.诗人于戈曾说:“你什么都可以给孩子,唯独对生活的经历,喜怒哀乐、成功挫折,你无法给孩子。”一味的在物质上富养孩子,没有底线的纵容,最后只会养出一个巨婴。12.一个父亲格局的大小,决定了孩子未来的高度。梁启超,膝下有子女九人,悉数成材,堪称史上“最牛老爸”。而这,与梁启超优秀的教育理念是分不开的,他从不干涉孩子的选择,而是以朋友的身份,用自己的经验为孩子出谋划策,与孩子平等交流,尊重孩子。梁启超曾说:“假如有人问我,你信仰什么主义?我便答道:我信仰的是趣味主义。”他的这种人生观,在影响自己的同时,也在影响着孩子。孩子对父亲往往有一种强烈的崇拜之情,把父亲当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征。孩子是否优秀,那就要看爸爸是否扮演好父亲的角色,给孩子无穷无尽的力量。所以,一个好的父亲,一定要在格局上为孩子做好榜样,这在未来将会决定孩子所能抵达的上限。13.央视主持人董卿曾坦诚地说,自己今天的所有成就,都要感谢父亲的严苛。她说:“是父亲让我成为一个内心挺强大的孩子。因为进入社会后,你会遇到很多很多的打击,你都需要坚强去面对。所以现在,我发现很多事情我还挺能咬着牙去坚持下来。”小时候,父亲就每天督促她抄成语、古诗,再背下来检查。上了中学,父亲就每天给她开书单,要求她必须读完多少名著,并且要摘抄书中的精彩句子。甚至天还没亮,父亲就把她从睡梦中揪起来,让她到家门口的中学跑一千米。董卿曾经无比讨厌父亲的严苛,但如今却无比地感谢父亲。正是父亲一直以来的逼迫和督促,才让她学会了坚持,成就了台上现如今熠熠发光的自己。14.女强人董明珠,就是一个绝情而有远见的母亲。儿子从小学读到大学,董明珠都没有用车接送过他一次。有一次,董明珠下班经过儿子的学校,看到儿子在公交站等车,她径直回了家。回到家过了半个多小时,儿子才背着书包坐公交车回来。另外,儿子在11岁那年,董明珠就把他送去了一所寄宿学校,让他过早适应和家人的分离,养成独立生存的能力。她觉得这样做能培养儿子刚强自立的习惯和性格。曾经有记者问董明珠,这一生最大的成就是什么,董明珠回答说:“我最大的成就有两个方面,一是没有溺爱儿子,让他能够健康成长;二是我使格力成为中国的名牌,并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世界名牌。”六、开头:《上好家风这堂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而良好的家风是培育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材料一)。面对一笔巨额慰问金,全红婵的爸爸拒绝了,因为他觉得不能消费全红婵的荣誉(材料三)。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父母的教育和影响,才有全红婵的懂事和担当(材料二)。所以说,上好家风这堂课,以良好家庭教育,点亮孩子未来(扣标题、出观点)。七、结构:(一)简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①借两会重提家风这一实事引入,结合时政热点和材料,介绍家风“是什么”;②论述家风的重要性,即“为什么”在当下两会再一次提及家风;③最后论述我们应当“怎么做”以创建良好家风。(二)体现思辨思维: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论述家风重要性,在正反对比后论述我们应当如何创建良好家风,呼应主题。(三)三篇范文的分论点:1、《弘扬美好家风,共创和谐社会》①弘扬美好家风,立规先行;②弘扬美好家风,实践为本;③弘扬美好家风,从我做起。2、《以优良家风,育国之栋梁》①扬好家风,行孝廉之道,育国之栋梁;②扬好家风,守信仰之心,育国之栋梁;③扬好家风,心系祖国,育国之栋梁。3、《家风无言,浸润子心》①良好家风是家族兴旺的精神之源;②为人父母者当言传身教,上好给孩子的第一课;③吾辈青年更应培育和弘扬良好家风。八、第二次作文可组合的角度:1、材料2、 5组合写俭朴。2、材料1、4 、7 组合可写修身立德。联系当前可写教育孩子要以培养品德为首要目标,不要只注重考试成绩。3、材料 3 、6组合写磨难吃苦。九、范文:教子,当以修身为先古之欲明明德者,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格物致知与治国平天下之间,“修身”环节必不可少,修身之道在于明道理,做好人,孙奇逢《孝有堂家训》中也言明:“古人读书,取科第尤为第二事,全为明道理,做好人。”更加肯定了修身的重要意义,并指出这种这种意义所衍生出的价值甚至超出取科第功名,完美阐释了“修身”缘何得以成为联系“格物致知”与“治国齐家平天下”的重要细节。“人品从小做起,权宜,苟且,诡随之意多,则一生人品坏矣。”由此观之,修身做人在家庭教育中占据首位。古来圣贤教子,莫不如此,他们最关心的,远非孩子的才能高低而是品性优劣。任公子女甚众,对待子女的教育问题梁启超始终秉持“以修身为本,正已为先”的观念,先学做人,再学知识。曹操在诸子年纪尚轻之时使颁《诸儿令》:“吾虽小见爱,大而能善,用之”,对待孩子,曹操虽心中喜爱,仍对他们严加苛责,以“能善”为目标约束,助其成才。嵇康赴死,余子嵇绍,嵇康之兄,嵇喜,挚友阮籍,俱在人世,嵇康却将独子付与山涛,“山工方正自持,德高望尊,必不付吾。”再来看看这些“以修身为本,正已为先”观念教导出的孩子。思成投身建筑,闻名全球;思庄考取管理学位,饮誉业内;曹丕“博闻强识,才俊非常。”曹植“才高八斗,七步成诗”;曹彰舞艺卓然。嵇绍不孤,救主身七,忠毅非常人所能及。然而,随着时代演替,当代家长似乎已经将“人品须从小做起”抛诸脑后,却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奉为圭泉,衡量孩子是否成才的唯一标准成为了冰冷的分数。分数为第一要义,“取科第”才是第一事。只要孩子考得足够好,哪怕“权宜,苟且,诡随之意多”,依旧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得到的永远只是糖果,而非训诫。悲哉!叹哉!父母的做法无疑是在明确告诉孩子:“只要你科第功名考取,品性再坏都没有关系。”将错误的价值观传递孩子,不啻于为孩子的人生埋下一颗重磅炸弹,时时威胁着他们的人生,若这种价值观,育儿传承下去,那将是何等的悲哀。现世的我们翻读前人传下的家训,感概先贤的育儿智慧,如今的我们却以“取科第重为第一要务,修身正已轻若鸿毛”为旨,不知后世之人读到如此“家训”,是鄙薄今人蒙昧无知,还是痛惜今人世俗功利?莫要让如此不正心态传下去教子,当以修身为先。思路简单又清晰:①前人特别注重道德教育。②前人为什么注重孩子的道德教育。③注重孩子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④我们要注重孩子的道德教育。亘古家风,撩动时代之弦路过风雅颂的草原,吹过赋比兴的殿堂,一阵家风裹挟着二十四朝的沉浮,撩动着当今时代之弦。我从其中,嗅到了一股馥郁之香。它的名字,叫节俭。司马光曾在家训中指出“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一个不懂节俭的家族,或许能富丽堂皇、鼎盛一时,却难逃“富不过三代”的诅咒。“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晋之石崇曾一度多么风光,龙涎照明、沉香铺地、极尽豪奢,然而偌大家业怎敌欲念的无底深渊,不知节检收敛,终至身陨人手。若一个家族不知节俭,又怎能理解何为用之有度?无休止的奢靡下,斗志沉溺于珠宝的温床、初心迷失于金银的迷宫,贪欲支配起理智,金玉尚在其外,败絮早已充斥其中。反观孔氏家族,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夫子之训,节俭之风回荡在每个人的心中,箪食瓢饮也乐在其中。这样的家族看似平凡无奇,没有雕栏玉砌的华美,可他们却有着节俭作为地基,支撑起这座大厦千年不衰,代代都有人成为天子堂前的座上宾。节俭之族,看似没有龙椅凤辇的华贵,却被人们的敬意尊于高处。即使跨越过悠悠千载岁月,节俭之风亦无丝毫衰落,活跃于当今时代。前些年腐败之风大行其道,铺张浪费剥削着百姓的心血,不正是节俭被人所遗忘的恶果吗?而如今,节俭之风重现于世,不仅是一家之风,更成为举国之风,吹拂过每一个国人。或许有人会问“如今条件好了节俭还有必要吗?”殊不知,在我们国泰民安,歌舞升平之时在其他国家依然有百姓忍饥挨饿艰难度日我们随手丢弃的残羹剩饭,或许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更何况如今我们所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能源危机、水资源馈乏……这都是时代给的命题,而我想以节俭做答!但是,节俭绝不意味着吝啬。朱柏庐在《治家格言》中写到“一粥一饭,当思来出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他在教育我们同时,也表明了节约粮食不等同于如仙风道人般辟谷不食,珍视丝缕也不代表着我们要衣不蔽体,节俭应建立在满足基础需要的基础上,做到不浪费、不过度索取。因此,有人怀疑在除贫尚未结束之时研发火箭等尖端科技是浪费之本,这种想法是绝对错误。研发科技代表着我们队远方的追求,是精神层面最原始的追求,绝不意味着浪费,而可以和节俭之风和谐共处。谨遵先人教诲,恪守中华美德,亘古家风刮过,必将奏鸣时代的最强音!(58分,开头段落,用词典雅华丽,让人眼前一亮。行文清晰,每段的提示语醒目:反观、但是、或许、因此。不足之处是孔氏家族因为节俭,才千年不衰,这点不太准确。)《正气家风,正直人生》中国古语有云:“国家有一心,有钱买金;家有二心,无钱买针。”家风,一个家族代代相传,辈辈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类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蕴含了许汗多多优良的品格值得我们去大力弘扬。(以古语名言引入,论述家风“是什么”,开门见山引出论点,引出下文论述)古时就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大国风尚。钟南山院士从小便受“舍小家,为大家心怀家国情”家风的影响,他在疫情期间更诠释了家风的力量。他,耄耋之年,以战士的英勇无畏,学者的铮铮风骨及悬壶济世的仁心仁术诠释了舍家为国,为国为民的家风。怎能忘,他自衣请愿星火驰援,主动请樱,深入“毒灾”……这就是家风,一种舍小家为大家,舍身为国,拥抱家国的家风。(古今素材结合,既使文章素材丰富,又结合作文题干,使文章与材料联系更紧密,同时进一步论述家风“是什么”)正所谓:“贫贱而不可无者,节也贞也;富贵而不可有者,意气之盈也。”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的落马,为那些溺爱子女、家教不严的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法院判决书显示,在刘铁男案涉及的3558万余元财物中,通过儿子刘德成收受的达到3400余万元。而儿子的贪婪,则直接源自于父亲的言传身教。(以古语过渡,反面论证家风好坏的重要性,即“为什么”要弘扬良好家风)而家是浓缩的国,国是放大的家。个体从家庭走向社会,家风的影响亦会随之远播,成为社会风气和道德水准整体拔节的力量之源。纯正家风、弘扬家风,无疑是社风向善的最好催化剂。有句网络流行语说得好,“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将家风融于作风,让好家庭与好风气相得益彰,任何人都责无旁贷。(从全社会的角度诠释家风的重大意义,论述我们应当“怎么做”)康德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可以深深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崇高的道德准则,一件是我们心中的烂灿星空。”家风,那为前看,只有人人弘扬,传递良好家庭美德,才可以领会其最高意义,从而拥有最正气的家风,过最正直的人生!(以康德的名言收尾,总结全文,升华中心论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