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包楞调孟姜女哭长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民歌,感受齐鲁燕赵支脉音乐文化特点,欣赏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歌,感受我国民歌的流变性。2、采用对比式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创编旋律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3、初步了解齐鲁燕赵支脉音乐的特点。掌握“鱼咬尾”这种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形式,并能够灵活运用、创编旋律。新知导入你们知道战国时期齐鲁燕赵等国是现在我国的哪些省吗 包括河北、山东、北京、天津及苏北徐州地区,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带属于齐鲁燕赵。新知讲解《包楞调》的由来 历史上,山东成武的梁王庙等寺庙都有庙会。每逢庙会,总有不少善男信女到寺庙里烧香拜佛,祈求平安,尤以妇女拜佛念经者多。一开始,庙前常有年迈的妇女,肩上挑着担子,一头是进香的香火,一头为了平衡衬个东西,口中念念有词。 后来,这种形式被改成一头是个莲花盆,一头是个大鲤鱼,担子用竹片制成,光滑而有弹性,招来众人围观,边舞边唱小曲。唱词有的来自佛经、民间故事等,曲调有的是当地民歌,有的是地方戏曲,《包楞调》就是其中的一首。说一说这首歌曲给你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 它对歌曲的情绪产生了什么影响 “包楞楞楞”这些衬词的印象最突出,使歌曲情绪既开朗又活泼。这是一首流行于山东成武县一带的民歌,因衬词“包楞楞楞”而得名。新知讲解歌曲的速度、情绪怎样?速度 :中速情绪:轻快、抒情地新知讲解新知讲解读一读节奏,唱一唱旋律。新知讲解唱一唱歌曲。山东民歌的特点山东民歌具有质朴、淳厚、强悍、粗犷、诙谐和风趣等特点。表现山东人民朴实、憨厚的性情,往往以生活小调为最突出。表现山东人民在和大自然斗争中的伟大气魄、坚强意志和英雄性格的歌曲就表现出强悍、粗犷的特点。新知讲解“鱼咬尾”鱼咬尾是指前一乐句的结束音与下一乐句的第一个音相同,也叫衔尾式、接龙式或连锁传递,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发展规律的一种常见方法。新知讲解《沂蒙山小调》中是否应用了“鱼咬尾”手法 请你找出来。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沂蒙山小调》中是否应用了“鱼咬尾”手法 请你找出来。新知讲解听听《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歌曲介绍:《孟姜女》这首歌产生之源头本在江苏。它的歌词采用了“四季体”的写法。其内容概括简练。歌曲的旋律情绪压抑而悲伤。流传到河北以后,发生了“同体”性的变异。歌词以“十二月体”为基础,故事内容显得翔实而细致,而歌曲旋律则在江苏民歌的原有基础上“加花”装饰,显得更加婉转、绵延不断。新知讲解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怎样?速度:中速情绪:哀怨新知讲解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普通老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新知讲解唱一唱歌曲的第一段。新知讲解差异 地域 环境 历史 方言 性格北方南方比较南北方的不同。气候恶劣,崇山峻岭,又是荒漠又是高原,旋律起伏大被束缚着,质朴实在,厚重些生硬、直接豪放、直接气候宜人,风景秀丽,旋律行云流水远离封建统治,鱼米之乡,相对自由美好些委婉、动听婉约江苏民歌《孟姜女》 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江苏民歌《孟姜女》的旋律,与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的旋律有何异同?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后者的结构是怎样的?这种变化叫“同体变异”的现象,可以让人们明显的看到专业的或半专业的民间艺人进行了艺术上的再加工、再创造。新知讲解北方的音乐是:粗犷豪迈、刚劲有力,嘹亮高亢,旋律起伏大。南方的音乐是:比较的细腻、委婉柔和,有着连绵不断,委婉悠长的旋律美。新知讲解民歌的音乐特点民歌在音乐上都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的风格特色,民歌的旋律与该民族、该地区的语言密切结合,因而最容易在本地区流传。某民族或某地区的民歌,其音乐特点常在音阶、调式或节拍等方面明显地表现出来。民歌的节拍、节奏形式十分丰富,而且与生活情致、生产劳动关系密切,民歌的曲式结构一般都比较短小,篇幅长的歌词常用同一旋律不断作反复。新知讲解1、民歌不受某种专业作曲技法的支配,是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2、民歌其歌词、旋律并非固定不变,在长期流传中会不断得到加工而有所发展及变化;3、民歌不借助于记谱法或其他手段进行传承;4、不体现作曲者的个性特征,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特征。新知讲解课堂练习请用鱼咬尾的创作手法续编下面的旋律。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在欣赏、演唱《包楞调》中熟悉了旋律,了解了它的情绪,通过欣赏《孟姜女》发现、认识“鱼咬尾”这种民族音乐的发展手法。板书设计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时《包楞调》《沂蒙山小调》《孟姜女》.pptx 包楞调.mp3 包楞调.mp4 孟姜女.mp4 孟姜女哭长城.mp3 音乐歌曲素材:孟姜女哭长城 江苏民歌 紫言.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