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家·梦》主题班会教学设计基本信息课题 家·梦活动内容分析班会一开始抛出“家”和“梦”关系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一方面,先采用小组合作画画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家”不单指依靠血缘关系维系的群体,“家”可以是由数十个同龄人组成的班级(小家);只有把班级建设好,才能营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为梦想的实现奠定基础。同理让学生理解,只有建设好国家(大家),人们才能获得幸福感,才能更好的追梦。另一方面,通过播放追梦相关视频和讲述“00后”奥运冠军全红婵励志追梦的故事,鼓励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追求梦想,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建设富强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总结出“家”与“梦”的关系:不可分割、相互促进。学情(含学生学习起点能力)分析认知能力分析:初一9班是一个新建的班级,通过一个多月以来的磨合相处,同学们相互之间已有了基本的了解,在班级生活中也能共同承担起一定的责任。但由于班级意识、集体意识有所缺乏,未能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另外,学生对自身梦想还没有明确的认识,学习缺乏内在动力。 心理特点分析:同学们刚上初一,对于主题班会课的积极性较高,在课上会较为主动地参与互动,喜欢多样化的课堂活动。但上课时的注意力较容易分散,且理解和聆听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根据以上两方面的分析,本次班会课以多种形式向学生渗透“家”和“梦”的内涵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参与课堂的过程中感悟“家”能为“梦”提供养料,而“梦”的实现则能更好建设“家”。活动目标通过了解班里存在的问题(老师展示图片),让学生思考解决的方案,并以小组为单位画出“梦想之家”,让学生明白建设班级这个“小家”的重要性。 通过展示追梦事迹以及教师自身的追梦过程,鼓励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追求梦想,争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活动过程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 提出“家”和“梦”的关系是什么? 教师提出问题:提出“家”和“梦”的关系是什么? 首先询问学生对“家”的定义,引导学生将“家”与班级联系起来。 学生思考“家”和“梦”的关系,进一步说出对“家”的定义,将“家”与班级联系起来。 学生通过简单的问答互动,快速进入课堂状态。画出“梦想之家”(即梦想中的班级) 教师展示照片,带着学生总结出班上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A3纸和画笔,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出“梦想之家”(即梦想中的班级),并请几个小组做讲解展示。 小结:以小见大,建设好班级与建设好国家一样重要,为梦想提供养料,过渡到追梦环节。 学生看到图片后,思考如何才能解决现存的问题,并画出“梦想之家”,提出对建设班级的想法。 学生通过共同完成“梦想之家”的画作,增强班级意识、集体意识,明白建设班级的重要性。人人都是追梦者 教师播放《追梦者》视频以及讲述“00后”全红婵的追梦故事,强调个人梦的实现对实现中国梦的推动作用。 学生谈谈感受。 引导学生感受他人追梦过程的不易和追梦成功后的喜悦。师生畅谈梦想 教师与学生分享自身的梦想以及实现的过程。 发放梦想卡片,让学生写下梦想及实现梦想需要努力的方向,邀请他们 总结: “家”与“梦”的关系:不可分割、相互促进 学生在梦想卡片上写自己的梦想和实现梦想需要做出的努力,并在班里分享。 通过此环节,学生明确自身梦想,鼓励学生为实现梦想而努力。板书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评分项目评分细则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互动问答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互动;(3分)学生能够参与互动(2分)学生未能参与互动(1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时,小组成员能够积极、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认真聆听他人的意见,气氛较为热烈(3分)小组合作时,小组成员团结协作,有组员发表看法,(2分)小组合作时,很少有人发表观点,各做各的,缺乏团队合作精神。(1分)展示展示时,声音洪亮,能清楚地表达观点。(3分)展示时,基本能表达清楚观点,声音较为洪亮。(2分)展示时,只能说出问题的答案,缺乏解释(1分)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