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语言的墙,点亮生命的光》主题班会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拆除语言的墙,点亮生命的光》主题班会教案

资源简介

初中部“不文明行为”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拆除语言的墙,点亮生命之光》
一、总体设计
指导思想:语言是人类表达自我的方式,也是人与人之间了解彼此的工具。好的语言表达,能准确传递信息,为生活增添色彩;反之,坏的语言表达,则会埋下误解的种子,筑就仇恨的壁障。随着社会发展,当代青少年早早地就接触了网络,网络信息鱼龙混杂,正处于是非观形成阶段的他们有时还未能辨别好坏,易受到不良网络语言的影响。同时,初中生又正历经青春期,情绪起伏大,自控能力不足,遇到矛盾时会出现谩骂、蔑视、嘲笑、指责等不文明行为。此外,初中生由于对暴力的认识不足,以为只有打架这类显性行为才算伤害而忽视了语言暴力带来的“隐性伤害”,以及他们对如何正确地进行语言表达认识不足,因此出现了说话伤人,破坏家庭、同学、师生之间亲密关系的现象,筑就了一堵堵心墙,给生活增添了烦忧苦痛,甚至让生命变得黯淡无光。
所以,针对如上现象,本次班会我们以“语言的墙”为线索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识墙。通过情景剧《有话偏不好好说》还原学生日常表现,从而置身情境,真切体悟,并且结合网络案例,了解语言暴力的形式。第二,越墙。首先通过交流观看情景剧与网络案例的感受,知晓语言作为利刃的威力,并联系自身反思是否存在相应行为,以及说说当时内心活动,以此表达感受,也深入了解自身。其次通过节目《面具》《语言是窗户(否则,它们是墙)》《获赠》(配乐朗诵及舞蹈)进行情绪渲染,让同学们再次引发情感共鸣,以达到净化心灵的效果,为下一个环节“拆墙”做准备。第三,拆墙。首先针对情景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头脑风暴,并结合《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提出的沟通原则思考如何表达。其次播放《孩子我想对你说》视频,了解科任老师对此问题的看法与寄语。最后是写信环节,用所学到的方法写一封情真意切的给同学的信——同学,我想对你说。通过此环节敞开心扉,点亮生命之光。
时 间:XXX
时 量:40分钟
地 点:XXX
参与者:XXX
二、工作分工
策 划:XXX
主 持:XXX、XXX
课件制作:XXX、XXX
道 具 组:XXX、XXX、XXX、XXX、XXX
编 剧:XXX、XXX、XXX、XXX、XXX、XXX
情 景 剧:XXX、XXX、XXX、XXX、XXX、XXX
朗 诵:XXX、XXX
舞 蹈:XXX、XXX、XXX
特别邀请:XXX、XXX
班会准备:情景剧的道具、场景布置、写信材料
三、班会流程
播放暖场音乐:周亮《感恩歌》
开场白
主持人A:尊敬的老师,
主持人B: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A:我是主持人XXX,
主持人B:我是主持人XXX,
合:欢迎大家来到初XXX班“拆除语言的墙,点亮生命之光”主题班会现场!
(一)环节一:识墙
1、情景剧《有话偏不好好说》
【所有名字都用化名】
主持人A:语言是人类表达自我,相互交流的工具。好的语言表达能为生活增添色彩,坏的语言表达则会埋下误解的种子,筑就仇恨的高墙。
主持人B:我们的生活中就经常出现不合适的语言表达。下面请欣赏班级原创情景剧表演《有话偏不好好说》。
(主持人退场,道具组马上做准备,演员就位,每个演员身上贴一个名签贴在身上以表明身份,XXX是检查者XXX是团长,XXX,XXX是XXX组员,XXX,XXX是XXX团,XXX团组长)
【场景一】
检查同学(XXX):现在是新闻收视时间,请同学们做好收看准备。
两人是同桌,一人(润)准备认真看新闻收视(坐姿端正,带红领巾),一个同学(XXX)在画画。
润(小声地):别画了!(轻微扭头)
涵(不屑地):怎么啦。(依旧自顾自地用铅笔在A4纸上画素描)
润(略带气愤地):你还画!(轻轻碰了一下同桌的胳膊)
涵(气鼓鼓,沉默,画画)
润(很气愤地大声说):再画我就撕了你的!
涵(气愤地回应):关你屁事!
亮(生气地)问:什么情况?
润(满脸怒气):我不想跟他讲话,傻B!
涵(小声地):这是我的美术参赛作品,老师要我快点交给他······(委屈地趴在桌子上)
【场景二】
4秒后,(旁白)XXX:今天的新闻收视到此结束。
周老师(XXX)走进来,看到XXX在哭:怎么回事?
一个同学站起来(XXX):XXX,那个XXX(要给XXX想一个绰号),老是违反纪律。不要理他,他就喜欢哭!
另外一人也站起来(团长XXX):你自己也不守纪律,凭什么说我们?多管闲事。周老师,情况这样的,XXX他最讨嫌了!一点作用都没有起到,老是给我们团扣分!
XXX:是的是的!
润(生气):我要申请换团!不想和这个天天扣分的人在一起。
琦(疑惑、吃惊地):啊?
【道具组迅速将道具撤走,演员回到座位上】
主持人A:感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你们愤怒,也感受到了小李的伤心。大家能说说看在刚才这个情景剧中,你听到了哪些不文明用语?(同学分享观看感受)
同学1:我听到了傻B。
同学2:我听到了关你屁事。还有给小李起的绰号XXX。
同学3:我觉得“多管闲事”,“讨嫌”也是不文明用语,因而这些话听上去很伤人。
主持人A:大家都说得很好,的确,这些都属于不文明用语,
2、明确语言暴力的定义,播放网络语言暴力带来强烈伤害的例子
①定义:语言暴力,就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属精神伤害的范畴。主持人请1人朗读
②案例:主持人请1人朗读
同学之间起绰号、骂人是不文明用语,这也是受到了网络风气的影响,而网络对社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则更大。
主持人B:这种侮辱、造谣、谩骂的风气恶化了网络环境,对他人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令人担忧·················
③XXX爸爸视频:《法律在线》从法律角度简单讲讲网络语言暴力怎样入刑。
(二)环节二:越墙
设计目的:语言既是沟通交流的工具,也能给人与人之间带来隔膜,筑起高墙。本环节目的在于深切感受语言暴力带来的伤害,在于能越过那一堵构建起来的墙,去倾听人自己或他人内心的感受,深处的秘密。
1.理解当事人
主持人A:让我们再回到情景剧,其实情景剧中的人是有三派,违纪者,组内同学,组外同学。请大家设身处地第想想,这三类人在事件发生时内心可能有哪些感受?
同学4:···分析XXX的心理
同学5:···分析组内同学的心理
同学6···分析组外同学的心理
主持人A:过渡语······,并适当与回答问题的人互动。
2.说出你的心里话
主持人B: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受到言语伤害的经历,而且有的时候反而就越是亲密的关系,越是感觉到了受伤害。请同学们写一句“你成长过程中听到的最受伤害的一句话”,也写一句“你觉得自己也伤害了别人的一句话”。如果可以的话,请分享你的故事。有的时候,你愿意分享出来了,说明你的悲伤已经减轻了,你敢于勇敢面对这件事情了。有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和过去告别的一个契机,一个仪式。我写下来了,我说出来了,就是一种反思或是告诉自己放下了,重新开始。
同学7:····分享一段自己觉得受伤害的经历
同学8:····分享一段自己觉得受伤害的经历
同学9:····分享一段自己伤害别人的经历
同学10:····分享一段自己伤害别人的经历
主持人B:······过渡语······
3.诗舞节目《语言是窗户(否则,它们是墙)》
主持人B:语言就是有这样的魔力,情景剧中,我们感受到的愤怒、委屈等消极情绪,是负能量,但是在刚刚这个环节,我们都敞开了自己,能真正去沟通了。语言是窗户,能打开它的是真心,当心窗打开了之后,我能聆听到自己语言后的心声,也能尝试穿过对方语言的墙,聆听到别人的心。下面,让我们欣赏一段诗舞蹈节目《语言是窗,否则是墙》。 语言是窗户(否则,它们是墙)
作者:鲁思·贝本梅尔
朗诵者:XXX、XXX 【配乐:轻柔的钢琴曲】
舞蹈:XXX、XXX、XXX
听了你的话,我仿佛受了审判,
无比委屈,又无从分辨,
在离开前,我想问,
那真的是你的意思吗?
在自我辩护前,
在带着痛苦或恐惧质问前,
在我用语言筑起心灵之墙前,
告诉我,我听明白了吗?
语言是窗户,或者是墙,
它们审判我们,或者让我们自由。
在我说与听的时候,
请让爱的光芒照耀我。
我心里有话要说,
那些话对我如此重要,
如果语言无法传达我的心声,
请你帮我获得自由好吗?
如果你认为我想羞辱你,
如果你认定我不在乎你,
请透过我的言语,
倾听我们共有的情感。
主持人B:串讲,过渡语······
(三)环节三:拆墙
1.《非暴力沟通原则》
主持人A: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心墙,或者也给他人带俩了心墙,既然我们已经识别了墙,能越过墙去倾听,只要我们相信自己,还有一定的方法指导,就能慢慢去拆除心中的墙。美国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曾获得过地球村颁发的和平之桥奖,因为他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做出了突出成就。他在代表作《非暴力沟通》中讲解了能促进沟通的一个简单方法,即运用以下四个步骤:
观察——表达感受——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感受?(它反映出了我内心深处哪些需要)——说出请求(具体详细地说出请求)
(1)判断下面两句话中哪句是价值判断,哪句是观察?
A 米奇花钱大手大脚。
B 米奇上周花了1000元买书。
同学11:······
(2)判断下面句两句话中哪句表达感受,哪句仅仅是想法?
A 我觉得我被人误解了。(想法,他是对人观点的判断。“我觉得我被人误解了,我很灰心”是感受。)
B 你要离开,我很难过。(感受)
同学12:······
主持人A:语文课和政治课上我们都积累了很多能帮助我们准确描述内心感受的词汇。根据作者的研究,知晓越多的感受词汇,更能使沟通变得顺畅。另外,在表达感受的时候,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3)感受的根源
主持人B:非暴力沟通强调,别人的行为能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听到不中听的话,会有四种选择:
①认为自己犯了错 ②指责对方 ③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④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判断以下例句中,发言者是否对自己的感受负责:
A 你嗓门那么大,吓死人了。
B 你让我搭你的车回家,我很感激。因为我想比孩子们先到家。
C 你这么说,我很紧张,因为我需要被尊重。
同学13:······
(4)提出具体的请求和帮助
主持人A: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表达越清楚,请求越具体就越能够揭示我们的动机,越能够得到他人的理解,得到称心的回答,只是我们在说话时,也许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请求并不是命令,他只是让别人更能明白自己需要做什么。有一对父子,有很深的矛盾,儿子希望父亲能够理解自己,但是他从不去跟父亲讲怎样才能理解自己,而且也很少和父亲沟通,后来父亲去世了,他只能徒留遗憾。
判断哪个请求更具体:
A 为什么还不去理发呢?
B 你头发这么长,我们担心这会影响你的视线,去理发好吗?
同学14:······
2.情景重演
主持人B:李宇涵在看新闻收视的时候画画,按照非暴力沟通的四个原则,作为同一个小组的成员,吕润可以怎样说呢?思考回答。
同学15:······李宇涵,现在是新闻收视时间,我看到你在画画。(观察)我有点生气(感受),我生气的原因时你这样做会为我们小组扣分,也会为班级扣分,从而影响班级拿流动红旗。(思考感受的原因)。我希望你能停止在其他空闲时间再画,比如放学回家,我也是为我们小组,为班级好,可以吗?(具体的请求)
主持人B:当然,熟知原则,还要时时运用,时刻反思,因为一个习惯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只要努力,我们就能做到。
3.写信活动:同学我想对你说
主持人A:最重要的是生命本身,好好说话,是了解自己的需求,首先是对自己的爱,然后,善于倾听,包容他人,是出自对他人的善与爱。我们师梅推崇“乐善教育”,我想,这乐也包含乐于助人,这善也包含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写信:同学,我想对你说。写在贺卡上,然后给你认为你曾经伤害过的人或者你想感激的人。
同学16分享:········
同学17分享:········
4.《孟老师的话》
(四)主持人总结:
用欣赏代替指责,用包容代替计较,用爱与尊重、感激代替贪婪,憎恨,敌意,做一个正能量层级高的人,拆除语言的墙,点亮生命之光,做一个讲文明,儒雅大气的师梅人,也将师大附中的馨香带往天涯海角。这也是我们中国青年人的态度,是我们爱自己,爱祖国,无愧于人生的方式!最后,感谢各位老师的聆听,感谢我们自己的参与,最后,请周老师为我们的主题班会做个圆满的总结。
(五)班主任总结 3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