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考点1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实验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按表中实验操作步骤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将有关实验现象及其结论填入表中:实验原理 Fe3++3SCN- Fe(SCN)3(红色)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 b溶液颜色变浅,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溶液颜色变深,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理论解释 发生Fe+2Fe3+===3Fe2+,Fe3+浓度减小,Q=增大,Q>K,平衡逆向移动 c(SCN-)增大,Q=减小,Q<K,平衡正向移动应用 在工业生产中常采用适当增大廉价反应物的浓度的方法来提高价格较高原料的转化率或采用将产物及时分离的方法以提高原料的转化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2.化学平衡移动(1)概念:在一定条件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如果浓度、压强、温度等反应条件改变,原来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平衡体系的物质组成也会随着改变,直至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这种由原有的平衡状态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2)化学平衡移动的特征新平衡与原平衡相比,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百分含量发生改变。(3)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分析(4)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当Q=K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v正=v逆;当Q<K时: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v正>v逆;当Q>K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v正<v逆。3.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及解释(1)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当其他条件不变时:①c(反应物)增大或c(生成物)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c(反应物)减小或c(生成物)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2)用平衡常数分析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①Q减小,则Q<K,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Q增大,则Q>K,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4.分析浓度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已知反应:mA(g)+nB(g) pC(g),当反应达到平衡后,有关物质的浓度发生改变,其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分别如下图所示:t1时刻,增大反应物浓度,使v′正增大,而v′逆不变,则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t1时刻,减小生成物浓度,使v′逆减小,而v′正不变,则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③t1时刻,增大生成物浓度,使v′逆增大,而v′正不变,则v′逆>v′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④t1时刻,减小反应物浓度,使v′正减小,而v′逆不变,则v′逆>v′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5.应用在工业生产中,适当增大廉价的反应物的浓度,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提高价格较高的原料的转化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6.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①增加或减少固体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平衡不移动。②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并不意味着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如反应A(g)+B(g)C(g),增大A的浓度,平衡向右移动,B的转化率增大,而A的转化率减小。解答化学平衡移动题目的思维模型例题1:H S与CO 在高温下发生反应:H S(g)+ CO (g)COS(g)+H2O(g)。向反应器中再分别充入下列气体,能使H S的转化率增大的是( )A.H S B.CO C. COS D.N 1.可逆反应2NO2(g)N2O4(g),ΔH<0。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当达到平衡时,欲通过改变条件,达到新平衡后使气体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A.增大容器体积B.温度压强不变,充入N2O4(g)C.温度压强不变,充入NO2(g)D.容器容积不变,升高温度【答案】D【解析】A.增大容器的体积,NO2浓度减小,则混合气体颜色变浅,故A错误;B.温度压强不变,充入N2O4(g),新平衡与原平衡相比不移动,NO2浓度不变,则混合气体颜色不变,故B错误;C.温度压强不变,充入NO2,新平衡与原平衡相比不移动,NO2浓度不变,则混合气体颜色不变,故C错误;D.容器容积不变,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O2浓度增大,则混合气体颜色加深,故D正确。2.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C(g),若开始时通入1 mol A和1 mol B,达到平衡时生成a mol C。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开始时通入3 mol A和3 mol B,达到平衡时,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3a molB.若开始时通入4 mol A、4 mol B和2 mol C,达到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一定大于4 molC.若开始时通入2 mol A、2 mol B和1 mol C,达到平衡时,再通入3 mol C,则再次达到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分数为D.若在原平衡体系中,再通入1 mol A和1 mol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答案 B解析 选项A,开始时通入3 mol A和3 mol B,由于容器容积变大,保持恒压,相当于将三个原容器叠加,各物质的含量与原平衡中的相同,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3a mol;选项B,无法确定平衡移动的方向,不能确定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一定大于4 mol;选项C,根据题给数据可计算出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分数为。3.(2021·辽宁1月适应性测试,7)某温度下,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两个反应并达到平衡:①2X(g)+Y(g)??Z(s)+2Q(g) ΔH1<0②M(g)+N(g) R(g)+Q(g) ΔH2>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加入适量Z,①和②平衡均不移动B.通入稀有气体Ar,①平衡正向移动C.降温时无法判断Q浓度的增减D.通入Y,则N的浓度增大答案 B解析 Z为固体,加入适量Z不影响反应①的平衡移动,而反应②与Z无关,故加入Z也不影响反应②的平衡移动,A正确;通入稀有气体Ar,由于容器体积不变,故气体浓度不发生改变,反应①的平衡不移动,B错误;温度降低,反应①正向进行,反应②逆向进行,但两个反应中反应物的起始浓度未知,故无法判断Q浓度的增减,C正确;通入气体Y,反应①平衡正向移动,Q的浓度增大,导致反应②平衡逆向移动,则N的浓度增大,D正确。4.(2020·浙江7月选考,18)5 mL 0.1 mol·L-1 KI溶液与1 mL 0.1 mol·L-1 FeCl3溶液发生反应:2Fe3+(aq)+2I-(aq) 2Fe2+(aq)+I2(aq),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入苯,振荡,平衡正向移动B.经苯2次萃取分离后,在水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呈红色,表明该化学反应存在限度C.加入FeSO4固体,平衡逆向移动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答案 D解析 加入苯,振荡,苯萃取了I2,水溶液中的c(I2)减小,平衡正向移动,A正确;反应开始时n(KI)>n(FeCl3),反应中KI过量,经苯两次萃取分离后,水溶液中c(I2)很小,加入KSCN,溶液呈红色,说明水溶液中仍含有Fe3+,证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存在一定限度,B正确;加入FeSO4固体,c(Fe2+)增大,平衡逆向移动,C正确;该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平衡常数K=,D错误。5.一定量混合气体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yB(g) zC(g)。该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A气体的浓度为0.5 mol·L-1。在恒温下将密闭容器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再次达到平衡后,测得A的浓度为0.3 mol·L-1,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x+yC.C的体积分数降低D.B的转化率升高答案 C解析 假设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时,平衡不移动,则A的浓度为0.25 mol·L-1,但平衡时A的浓度为0.3 mol·L-1,说明平衡向生成A的方向移动,即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则x+y>z,C的体积分数降低,B的转化率降低。6.燃煤会产生CO2、CO、SO2等大气污染物。燃煤脱硫的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Ⅰ.CaSO4(s)+CO(g) CaO(s)+SO2(g)+CO2(g) ΔH1=+281.4 kJ·mol-1Ⅱ.CaSO4(s)+CO(g) CaS(s)+CO2(g) ΔH2=-43.6 kJ·mol-1(1)一定温度下,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CaSO4(s)和1 mol CO,若只发生反应Ⅰ,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填字母)。a.容器内的压强不发生变化b.v正(CO)=v正(CO2)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发生变化d.n(CO)+n(CO2)=1 mol(2)一定温度下,体积为1 L的容器中加入CaSO4(s)和1 mol CO,若只发生反应Ⅱ,测得CO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曲线A所示:①在0~2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曲线B表示过程与曲线A相比,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为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③若要提高反应体系中CO2的体积分数,可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定温度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CaSO4(s)和1 mol CO,下列能说明反应Ⅰ和反应Ⅱ同时发生的是________(填字母)。a.反应后气体能使品红褪色b.反应过程中,CO的体积分数逐渐减小c.反应体系达到平衡之前,SO2和CO2两种气体的浓度之比随时间发生变化d.体系压强逐渐增大答案 (1)ac (2)①0.45 mol·L-1·min-1 ②加入催化剂(或增大压强) ③降低温度 (3)c解析 (1)反应Ⅰ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相等,则容器内的压强不发生变化,可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v正(CO)、v正(CO2)都表示正反应速率,两者相等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有固体参加反应,则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发生变化,可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由碳原子守恒可知,始终有n(CO)+n(CO2)=1 mol,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2)①一定温度下,体积为1 L的容器中加入CaSO4(s)和1 mol CO,若只发生反应Ⅱ,图中2 min时达到平衡状态,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9 mol,达到平衡状态消耗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9 mol,在0~2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O)==0.45 mol·L-1·min-1。②曲线B表示过程与曲线A相比,曲线斜率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为加入催化剂或增大压强。③反应Ⅱ是体积不变的放热反应,若要提高反应体系中CO2的体积分数,需要使平衡正向移动,降低温度反应正向进行。(3)反应后气体能使品红褪色,只能说明生成了SO2,可能只发生反应Ⅰ,故a错误;CO的体积分数逐渐减小,也可能只发生反应Ⅰ,故b错误;压强逐渐增大,说明气体物质的量增多,反应Ⅰ一定发生,不能确定反应Ⅱ是否发生,故d错误。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考点1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实验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按表中实验操作步骤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将有关实验现象及其结论填入表中:实验原理 Fe3++3SCN- Fe(SCN)3(红色)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 b溶液颜色变浅,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溶液颜色变深,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理论解释 发生Fe+2Fe3+===3Fe2+,Fe3+浓度减小,Q=增大,Q>K,平衡逆向移动 c(SCN-)增大,Q=减小,Q<K,平衡正向移动应用 在工业生产中常采用适当增大廉价反应物的浓度的方法来提高价格较高原料的转化率或采用将产物及时分离的方法以提高原料的转化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2.化学平衡移动(1)概念:在一定条件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如果浓度、压强、温度等反应条件改变,原来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平衡体系的物质组成也会随着改变,直至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这种由原有的平衡状态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2)化学平衡移动的特征新平衡与原平衡相比,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百分含量发生改变。(3)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分析(4)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当Q=K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v正=v逆;当Q<K时: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v正>v逆;当Q>K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v正<v逆。3.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及解释(1)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当其他条件不变时:①c(反应物)增大或c(生成物)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c(反应物)减小或c(生成物)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2)用平衡常数分析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①Q减小,则Q<K,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Q增大,则Q>K,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4.分析浓度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已知反应:mA(g)+nB(g) pC(g),当反应达到平衡后,有关物质的浓度发生改变,其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分别如下图所示:t1时刻,增大反应物浓度,使v′正增大,而v′逆不变,则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t1时刻,减小生成物浓度,使v′逆减小,而v′正不变,则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③t1时刻,增大生成物浓度,使v′逆增大,而v′正不变,则v′逆>v′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④t1时刻,减小反应物浓度,使v′正减小,而v′逆不变,则v′逆>v′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5.应用在工业生产中,适当增大廉价的反应物的浓度,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提高价格较高的原料的转化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6.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①增加或减少固体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平衡不移动。②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并不意味着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如反应A(g)+B(g)C(g),增大A的浓度,平衡向右移动,B的转化率增大,而A的转化率减小。解答化学平衡移动题目的思维模型例题1:H S与CO 在高温下发生反应:H S(g)+ CO (g)COS(g)+H2O(g)。向反应器中再分别充入下列气体,能使H S的转化率增大的是( )A.H S B.CO C. COS D.N 1.可逆反应2NO2(g)N2O4(g),ΔH<0。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当达到平衡时,欲通过改变条件,达到新平衡后使气体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A.增大容器体积B.温度压强不变,充入N2O4(g)C.温度压强不变,充入NO2(g)D.容器容积不变,升高温度2.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C(g),若开始时通入1 mol A和1 mol B,达到平衡时生成a mol C。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开始时通入3 mol A和3 mol B,达到平衡时,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3a molB.若开始时通入4 mol A、4 mol B和2 mol C,达到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一定大于4 molC.若开始时通入2 mol A、2 mol B和1 mol C,达到平衡时,再通入3 mol C,则再次达到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分数为D.若在原平衡体系中,再通入1 mol A和1 mol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3.(2021·辽宁1月适应性测试,7)某温度下,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两个反应并达到平衡:①2X(g)+Y(g)??Z(s)+2Q(g) ΔH1<0②M(g)+N(g) R(g)+Q(g) ΔH2>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加入适量Z,①和②平衡均不移动B.通入稀有气体Ar,①平衡正向移动C.降温时无法判断Q浓度的增减D.通入Y,则N的浓度增大4.(2020·浙江7月选考,18)5 mL 0.1 mol·L-1 KI溶液与1 mL 0.1 mol·L-1 FeCl3溶液发生反应:2Fe3+(aq)+2I-(aq) 2Fe2+(aq)+I2(aq),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入苯,振荡,平衡正向移动B.经苯2次萃取分离后,在水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呈红色,表明该化学反应存在限度C.加入FeSO4固体,平衡逆向移动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5.一定量混合气体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yB(g) zC(g)。该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A气体的浓度为0.5 mol·L-1。在恒温下将密闭容器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再次达到平衡后,测得A的浓度为0.3 mol·L-1,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x+yC.C的体积分数降低D.B的转化率升高6.燃煤会产生CO2、CO、SO2等大气污染物。燃煤脱硫的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Ⅰ.CaSO4(s)+CO(g) CaO(s)+SO2(g)+CO2(g) ΔH1=+281.4 kJ·mol-1Ⅱ.CaSO4(s)+CO(g) CaS(s)+CO2(g) ΔH2=-43.6 kJ·mol-1(1)一定温度下,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CaSO4(s)和1 mol CO,若只发生反应Ⅰ,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填字母)。a.容器内的压强不发生变化b.v正(CO)=v正(CO2)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发生变化d.n(CO)+n(CO2)=1 mol(2)一定温度下,体积为1 L的容器中加入CaSO4(s)和1 mol CO,若只发生反应Ⅱ,测得CO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曲线A所示:①在0~2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曲线B表示过程与曲线A相比,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为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③若要提高反应体系中CO2的体积分数,可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定温度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CaSO4(s)和1 mol CO,下列能说明反应Ⅰ和反应Ⅱ同时发生的是________(填字母)。a.反应后气体能使品红褪色b.反应过程中,CO的体积分数逐渐减小c.反应体系达到平衡之前,SO2和CO2两种气体的浓度之比随时间发生变化d.体系压强逐渐增大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考点1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学生版).docx 考点1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