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磨刀不误砍柴工——培养预习习惯【活动理念】美国心理学家赫尔在调查中指出:课前预习习惯和课堂学习习惯是决定成绩优劣的关键因素,所以预习做得好,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前预习就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习的过程。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促进学生学习技能的形成。如果一个学生预习不充分,直接导致了课堂上听课的效果差,做作业的速度变慢,课后复习的时间增加,同时还增加了错题管理的时间,这样学生课外学习的时间就缩短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所以预习对学习很重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是因为我们在预习过程中发现了疑难点,从而在大脑皮层上引起了一个兴奋中心,即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状态。这种注意力状态加深了我们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指引着学生的思维活动,解决疑难问题,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尤为重要。【活动对象】高二年级学生【活动目标】1.认识课前预习的学学习成绩的积极重要影响;2.分享、学习课前预习的方法:3.在学科知识中运用所学的预习方法。【活动准备】乒乓球、布袋、一张印有智慧树枝干的纸,若干可以张贴的五彩纸,每6-8个人组成一组。【活动过程】一、团体暖身:神奇的布袋1.活动规则:把提示写在乒乓球上放进布袋里,请3位同学上台一一取出布袋中的乒乓球,老师暗示谜底字数,学生根据乒乓球上的提示之间的相似性猜出谜底,各组抢答。提示一 提示二 提示三 谜底学生 教师 课桌 学校晕船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进化论 达尔文宁波光明街 诺贝尔奖 青蒿素 屠呦呦学生回答谜底。3.教师小结:通过预先知道的这些提示,我们可以猜出迷底。如果老老师给你的提示不够多,你们肯定不会那么轻易地猜出谜底。可见提示的重要性,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你在学习之前有了一些预先知道的知识。是不是一样有利于掌握新知识呢?学习提示,也就是我们日常说的课前预习。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让学生明白只有先知才会有更快的后知,引出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二、团体转换:学霸的武器以716分拿到2018年山东省理科状元的学生宋稚中,他是老师眼中的“学霸”。一次,母校请他回去为学弟学妹做经验介绍。他说自己从高中习就比较轻松,得益于一个非常好的学学习习惯。他从高中一年级就坚持课前预习,每次课前他都先自己看遍课本,哪些懂的,哪些不懂的,自己先在书上画出来。1.小组讨论:你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吗?预习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影响?学生1:我有预习,比如上语文课前,我会看语文书看两三遍,画出生字词,有时是有效果的,就是听课时会轻松些,下课做作业会快些。我还会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打个问号,上课老师讲到时用心听。学生2:我没有预习,我觉得预习挺浪费时间的。而且,我不知道怎么预习。学生3:我英语和语文有课前预习,我会把生词标记出来,课文读几遍。上课的时候挺轻松的。数学就基本上没有预习。我发现,预习过之后,上课确实会更加认真听讲,而且老师讲的内容我很快就听懂了。2.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的分享中,我们发现课前预习能让我们上课时感到轻松些。美国心理学家赫尔在调查中指出:课前预习习惯和课堂学习习惯是决定成绩优劣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们学好一门学科最主要的就是预习。预习是一种课前自学,如果我们没有课前认真地预习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踏踏实实预习了,我们才知道学习的难点、重点是什么,不懂的地方在哪里,做到心中有数,听讲的时候才会更主动些,才会更容易和老师产生共鸣,配合默契,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我们的学习才会越来越好。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平时的预习习惯,对比是否预习的不同结果,呈现预习的积极作用,使学生产生需要培养预习习惯的意识。三、团体工作:共同助力,帮助小军小军在班级里学习非常勤奋,可是他每次考试都是中下游,有一次期中考结束后,他看着自己的成绩有些懊恼,这时班主任刚好经过看到了这幕,小军就把自己的困感告诉了班主任:“我每次都很认真地听课,完成作业,为什么考试总是不如意?”班主任和小军深聊后,发现了问题:可能跟小军不会课前预习有很大的关系。“课前预习?那我具体该怎么做呢?”小军在心里想着……小组讨论:(1)你知道的都有哪些预习的方法呢?(2)我们该怎样去帮助小军养成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呢?每个同学发张表格,请每个同学写写,接下来各门科目要如何预习?预习方法学生1:我感觉在预习语文课时,我们先要阅读课文,接着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最后做一下课后习题并了解写作背景及作者的身份并做上批注。学生2:在预习数学课时,应该把书多看几遍,书上的知识点画出,完成课后作业题,有数学公式的话,尽量背当日数学公式,看不懂的地方做出标记,还可以结合些参考书,上课老师讲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注意听。学生3:在预习英语课时,应该要多听多读多背,尤其是一些英语单词可以提前记一下,还要试着掌握语法,借用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概括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教师把学生讲的内容简单概括后写在五彩纸上,贴在黑板上,做成智慧树。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该怎么预习,寻找好的方法,通过有效预习,提升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增强求知欲。四、团体结束:练一练过度话,现在我出示道数学题目,假如下节的数学课要上的内容是下面的这个主题,请你现在马上做一下课前预习。多边形导学案【学习目标】1.经历四边形内角和定理的发现过程,理解四边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2.会用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外角和定理解决简单的图形问题。3.体验把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二角形问题来来解决的化归思想。达标检测——认真谨慎,考虑周到是关键【基础达标】1.已知四边形ABCD中,A与C互补,D=70°,则∠B= 。2.在四边形ABCD中A=90°∠B:C:D=2:3:4,则∠C的度数是 。3.四边形四个内角的度数之比是1:2:3:4,则相对应的四个外角度数之比是 。【拓展提高】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 DAB,∠ABC的平分线交于点0,(1)若 C+∠D=150° ,求∠AOB的度数。(2)若∠C+∠D=n°,求 AOB的度数。请学生分享预习经验。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这样一节活动课,我们利用一些时间,对整节课进行梳理和提前的预习,并且能更好地帮助你主动参与课堂的思考和提问中来,真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啊!这就是预习的魅力!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很好地把预习的方法利用起来。设计意图:让学生有意识地去找到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并付诸行动。【活动参考资料】选择好预习的时间。预习的时间一般要安排在做完当天功课之后的剩余时间、并根据剩余时间的多少,来安排预习时间的长短,如果剩余时间多,可以多预习几科,预习时钻研得深入一些。反之,则把时间用于薄弱学科的预习。迅速浏览一遍即将要学习的新课。要了解新课的主要内容,弄清哪些内容是自己一读就懂的,哪些内容是自己没读懂的。带着问题边思考边读第二遍。对于初次阅读没读懂的问题。在第二次阅读时,头脑里始终要带着这个问题,深人思考,仔细钻研教材。这时阅读的速度可以适当放慢些,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停下来,翻翻以前学过的内容,或者查阅有关的工具书、参考书,依靠自己的努力把难关攻克,把问题解决,把没读懂的地方读懂。对于经过努力仍未解决的问题,也不必勉强去解决,这样会花费太多的时间:可以把这个问题记下来,留到课堂上听课时去解决。边预习边做好预习笔记。预习笔记有两种:一种是做在书上,一种是做在笔记本上。在书上做的预习笔记要边读边进行,以在教材上圈点勾画为主。所圈点勾画的应该是教材的段落层次,每部分的要点,以及一些生僻的字句。同时,也可以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眉批,写上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写上自己没读懂的问题。在笔记本上做的预习笔记既可以边读边做,也可以在阅读教材后再做整理。整理的内容包括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部分的摘抄及心得体会。如本节课讲授的几个主要问题是什么:课文之间的前后关系、逻辑联系,预习时遇到的疑难点是什么;自己是如何解决的;查阅了哪些参考书或工具书;所查阅的资料中有价值的部分的摘抄及心得体会等。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采用不同的预习策略。预习也不能搞千篇一律,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抓住预习重点。选择不同的预习方法。比如,语文课首先要排除生字、生词障碍,再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以及写作风格、手法等。而数学课则要把重点放在数学概念、数学原理的掌操上。【操作建议】1.在团体热身阶段,教师可以表现出很神奇的样子,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2.在课前,教师也先做好“预习” 的准备,了解班中哪些同学有良好的预习的习惯,在团体转换阶段时可多请有预习习惯的同学回答,这样会给大家带来正能量,当然也要鼓励没有做课前预习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3.课前预习方式因人而异,教师可以尝试请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和学习成绩落后的同学分别分享课前预习的方法,可以就某一学科进行深入探讨。【活动反思】本节课从游戏环节,“潜能大开发一神奇的布袋” 开始,还是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在案例探讨中,学生也都是有感而发,能意识到课前预习习惯是决定成绩优劣的关键。当学生明白了预习的重要性之后,他们也会有意识地想去了解该如何去预习,学生在各抒已见的过程中,讨论出各个学科许许多多的预习方法,并把它粘贴在智慧树的海报上,学生也很有成就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