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复习教案设计的目的:本教案就是把本课的基础知识和知识点加以归纳总结,让学生在识记的过程中能够提升翻译文言文的能力。使用说明:让学生把以下内容作为题签,先记忆再考查。多维训练,掌握基础: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塞答案:sāi 塞车 sài 边塞 sè 塞责为下列形近字组词1. 2.答案:1.疏浚 峻峭 俊杰 竣工 2.黜恶 相形见绌咄咄逼人 文笔拙劣解释相关成语1.居安思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载舟覆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择善而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善始善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垂拱而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处在安定的环境中而想到可能发生的危难。2.比喻注意民心的重要。3.语出《论语》,指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4.从开头到结束都很好。5.不亲自管理朝政,垂衣拱手就使国家得到治理。多用来赞美古代帝王无为而治。名句积累1.怨不在大,可畏唯人;________,__________。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________________。答案:1.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2.塞源而欲流长者也第一段重点词句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或说出用法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2.必浚其泉源( )3.虽在下愚( )4.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5.永保无疆之休( )6.居安思危( )7.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答案:1.使……牢固;树木的根部 2.疏通 3.最愚昧无知的人 4.形容词作名词,重任;形容词作名词,重大的地位 5.美好,福祉 6.形容词作名词,安乐的环境;危难的时候 7.这二、翻译文中重点句子1.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即使处在卑微地位的愚昧的人,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您这)明智的人呢?2.这也是(如同)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密,堵住水源却想要泉水流远啊。第二段重点词句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或说出用法1.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2.夫在殷忧( )3.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4.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5.虽董之以严刑( )6.终苟免而不怀仁( )7.貌恭而心不服( )答案:1.所有;大 2.深 3.放纵情感 4.路人 5.督责6.苟且 7.名词作状语,在表面上,在心里二、翻译文中重点句子1.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有个好的开头的人的确很多,能够保持到最后的却很少。2.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来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他们),(他们)最终(只求)苟且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激(您的)恩德。第三段重点词句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或说出用法1.诚能见可欲( )2.则思谦冲以自牧( )3.则思江海下百川( )4.则思三驱以为度( )5.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6.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7.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8.信者效其忠( )9.代下司职( )10.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答案:1.如果 2.谦虚;约束,修养 3.名词作动词,处于……之下 4.“以之为”,把它当作 5.使心虚6.谗邪的小人 7.好的意见 8.奉献 9.管理10.使动用法:使……劳损,使……毁二、翻译文中重点句子1.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全面地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听从它。2.为什么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百官的职责,使自己聪明的耳目劳累,使清静无为的自然之道亏损呢?一、通假字1.振之以威怒 “振”通“______”,__________2.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无”通“______”,__________答案:1.震 震慑 2.毋 不要二、古今异义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2.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尽情。3.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不自以为是,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4.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认为。答案:1.树木的根 2.放纵情感,即“骄傲” 3.使心虚 4.以(之)为;把(它)当作. 三、一词多义1.诚2.下3.当4.安5.信答案:1.名词,诚心 连词,如果 2.名词,地位低的人 名词,地位低的人 动词,居于……之下 名词,臣下的意见 3.动词,掌握,主持 动词,当作 4.形容词,安定 疑问代词,怎么 疑问代词,哪里 名词,养生的东西 5.形容词,诚实 动词,信任 名词,信用,恩惠 动词,相信四、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2.名词作状语②貌恭而不心服( )(二)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③人君当神器之重( )④居域中之大( )⑤想谗邪( )⑥择善而从之( )⑦则思正身以黜恶( )⑧简能而任之( )2.形容词作动词⑨智者尽其谋( )3.使动用法⑩必固其根本( )知止以安人( )正身以黜恶( )答案:(一)1.①居于……之下 2.②表面上(二)1.③重要位置 ④重大的地位 ⑤奸邪的小人⑥好的意见 ⑦奸恶的小人 ⑧有才能的人 2.⑨献出3.⑩使……牢固 使……安宁 使……端正五、文言句式(一)判断句①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二)倒装句状语后置句②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三)省略句③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之)为度( )答案:(一)①“……也”表判断 (二)②现代汉语语序:虽以严刑董之,以威怒振之 (三)③省略代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