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法治160个必备知识点-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政治与法治160个必备知识点-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

资源简介

政治与法治160个必备知识点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9.近代中国,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10.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12.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我国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将在21世纪的中国强大生机活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上。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1.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2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23.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
24.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25.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26.立党为公要体现国家民族的共同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
27.执政为民,就是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8.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29.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
30.执政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所以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31.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不断发展和开放的理论体系。
32.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3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
36.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工作的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37.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管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38.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39.求真务实,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探究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按照规律办事。
40.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使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永葆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坚强保证。
41.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不同时期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42.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43.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44.党的政治领导,就是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政治原则方面的领导。
45.坚持党的组织领导,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
46.党的思想领导,就是党在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上的领导。
47.党的政治领导,主要体现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
48.党的组织领导主要体现为党的各级组织、党的干部、广大党员组织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党的任务和主张而奋斗。
49.党的组织领导,主要体现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50.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51.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
52.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53.科学执政是基本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所在。
54.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55.民主执政强调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56.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57.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党的思想领导,最重要的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8.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59.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60.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6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家性质
62.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是宪法规定的,既不能扩大,也不能缩小。
63.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真正主人。
64.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65.民主具有阶级性,社会主义民主不是全民的民主,而是人民的民主。
66.我国的国体是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67.我国的对内职能主要是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对外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6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69.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70.全国人大是最高立法机关。
71.全国人大享有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7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
73.由人民选举产生人大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统一管理国家事务。
74.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75.人大代表的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76.1954年召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确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我国的国体决定了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80.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81.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互相监督的关系。
82.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实行政治领导。
83.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政议政是“参与、介入、商议国家事务”
8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首要前提与根本保证。
85.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
86.人民政协具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87.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能履行国家职能。
88.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89.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90.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政府不鼓励也不反对人们信仰宗教。
91.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9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9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
94.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民族格局最重要的特点是多元一体。
95.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
96.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97.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一定的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没有立法权,享有依法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98.我国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是我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基层政权机关。
99.村民参与民主管理,有利于实现自身的利益。
100.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101.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指的是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
102.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103.在农村,凡关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项由村民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集体作出决定;社区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都要召开居民会议进行。
104.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05.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106.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制定成文法。
107.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法所具有的这两种职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
108.司法机关维护和实现了司法公正和权威。
109.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10.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立法机关科学立法,执法机关严格执法、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11.中国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112.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113.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114.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15.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116.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117.执政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依法治国是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118.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
119.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120.法所反应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121.建设法治国家既要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122.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而非唯一方式。
123.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
124.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的得到民众的认同。良法不可能体现每个人的意志和利益。
125.政府配置是否合理关键看各政府部门之间、上下级政府之间关系的配置。
126.执法严明的政府是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从事执法活动。
127.公开公正的政府能够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128.法治政府必须承担的基本职能是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
129.法治社会是指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
130.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
131.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132.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依法执政。
133.公民没有决策权,决策机关行使决策权。
134.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
135.建设法治社会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进行全方位、长期性的努力。
136.应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
137.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138.科学立法还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还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利与责任。
140.科学立法不仅要从国情和实际出发,还要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141.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
142.在法律实施体系中,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
143.行政机关要带头严格执法,依法全面履行职能。
144.政府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意味着必须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145.行政执法要坚持公正就是坚持公正,同等情况平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146.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147.公正司法是依法治国的保障,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
148.司法机关要坚持公正司法。
149.公正司法既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150.公正司法,就是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都要体现公平正义。
151.就法院的审判而言,公正司法要求法院的审判过程体现平等和正当,也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正义。
152.人大在立法协商中发挥主导作用,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
153.严密的执法程序是规范执法的重要前提。
154.结果的公正,意味着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法合理,
或程序的公正,意味着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司法过程严格依据诉讼法进行。
在我国,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
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要健全落实罪行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
公民在享有权力的同时也负有相应的义务。
要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坚持把全面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性基础性工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