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 第二节 海陆变迁学案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初步分析导致海陆变迁的原因。2.说出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观点,初步掌握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认识到科学家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重点3.总结归纳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学会用这个观点解释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难点环节一:海陆变迁及其成因阅读资料 “房山区百花山的海陆变迁”,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8.5亿年前,发生大规模海侵,百花山被淹没在海水中。8亿年前,海水全部退却。5.43亿年前至2.5亿年前,百花山发生了两次升降运动,经历了两次海陆变化。海洋时期,不仅大量三叶虫繁盛,还形成了大量的石灰岩和白云岩等,成为后来百花山主要溶洞岩层,如石花洞等。随后,百花山地区长期抬升又缓慢下沉,发育大面积沼泽,陆生植物到处繁生,形成了如今大安山、史家营和蒲洼等地丰富的煤炭资源。2.5亿年前-0.65亿年前,百花山地区同时受印度洋和太平洋等板块的挤压,奠定了百花山的雏形。约1.7亿年前,地壳断裂,西北部长期抬升形成今百花山山地,东南部则长期下降形成平原。1.阅读资料从中找出海陆变迁的证据,此外还有哪些证据可以说明海陆的变化?2.归纳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环节二:大陆漂移学说阅读资料“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小组合作,完成下列任务。1620年已有人注意到大西洋两岸轮廓可以相互拼合 ( http: / / amuseum. / AMuseum / oceanic / Pages / bottom / bm_1_southmargin.html )。魏格纳不仅注意到了这些观点,还进行了多次野外考察,找到了中龙化石、舌羊齿化石等古生物化石和地层等方面的资料,进行了严密的论证。(如下图:中龙是只喝淡水的小型陆生爬行动物,无法游过宽阔的大西洋。2~3亿年前生长于寒冷气候条件下的舌羊齿植物,因种子很大无法藉风力飘洋过海。)1912年,魏格纳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大陆漂移说发表后,许多人为之喝彩,但也遭到许多“权威”的指责和嘲讽。魏格纳始终坚信自己的想法,又花费数年时间,历经艰辛,寻找各种新的证据。1930年,魏格纳在第4次考察格陵兰时遭到暴风雪的袭击,倒在茫茫雪原上,那是他50岁生日的第二天……1.魏格纳找到了哪些证据?请你帮他解释这些证据。2.请你描述魏格纳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总结出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3.从魏格纳身上你学到了什么?环节三:板块构造学说活动一:板块运动与海陆变迁1. 小组交流,大胆假设板块运动会产生怎样的海陆变迁?碰撞形成: 张裂形成:2.分析实例,搜集证据:(1) 左图中A和B会有什么样的景观?请从图1和图2中进行选择。(2) 请分别解释他们的形成与板块运动的关系。(3)请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出阿尔卑斯山、落基山,结合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解释这些山脉形成的原因。(4)预测:东非大裂谷未来的命运3.得出结论:碰撞形成: 张裂形成:活动二:板块运动与火山地震读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读图,火山与地震分布有什么共同特点 2.说出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名称。3.据图简要分析两大火山地震带分布与世界六大板块分布的关系。反馈练习:1.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主要是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人类活动等。实例 海陆的变迁 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痕迹 地壳运动和海平面上升澳门建成的国际机场 海洋变陆地我来举一例:2.科考人员在冰天雪地的南极地层里发现了大量的煤,可煤是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生成的,为什么?3.读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标注日本、英国),英国和日本同是岛屿国家,日本号称“地震王国”,而英国却很少地震。为什么?课后探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要求。请你根据板块构造运动学说,预测未来的地中海、太平洋、大西洋等将会怎样变化?并根据这种变化猜想0.65亿年后,地球上海陆分布可能是什么状况?(要求:绘制成图并说明理由)0.65亿年后南美洲和非洲的古老地层及植物化石分布中龙化石在大西洋两岸的分布图1图1图2图2BA0.65亿年后0.65亿年后?块美洲块板印度洋板块洲块板印度板非洲板块块非洲亚欧板块亚欧板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