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下册 导学案
课 节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单 元 第四单元
学 习 目 标 政治认同:了解自由和平等的含义,懂得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道理 道德修养: 结合具体案例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法治观念: 在生活中能做到平等处事、待人 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自由观和平等观 责任意识:做一个富有法治精神的人
重点 自由的意义、平等的含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难点 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知 识 结 构
设问导读
1.必要的限制是对 的保护。无限制的 ,只会走向 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2.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 ,守 才能享自由。
3.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同等情况 ;其二是不同情况 。
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 ,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随堂检测
基础应用
1、据了解,北京市政府决定将每月11日确定为自觉排队日,意为两人以上就应像“11”一样按顺序排列。“排队日”的设立启示我们,在公共场合要做到( )
①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②自觉排队上下车、购物 ③自觉、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
④有急事要办,可以插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日前公布的《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明确提出,自10月1日起,各网站要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对于未经认证者不得提供跟帖评论服务。这说明(  )
A.在网络上公民不享有言论自由 B.自由只会导致混乱和伤害
C.自由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D.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3、“自由快乐之人,必是敬畏法度之人;敬畏法度之人,多是严以自律之人。”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法律是自由的约束和保障 B.法律是对自由的否定
C.法律是获得自由的唯一条件 D.真正的自由是不受任何限制的
4、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下列能体现这思想的是( )
①人生而平等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均贫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 疫情期间,贵阳一女子进超市没戴口罩,被禁止入内。工作人员给了女子一个口罩,女子认为“憋气”,非但不戴还骂工作人员。围观的其他顾客都谴责女好的自私行为,她恼羞成怒殴打了超市员工,最终被民警带走,并依法行政拘留8日。关于自由,我们的正确认识是( )
①自由是在法律之内的自由 ②自由是不受限制的,突破法治的红线是享受自由的前提 ③钣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④法治既规范自又保障自由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6. 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示,家庭医生制度是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必不可少的基础性条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以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等重点人群。这种做法体现了平等的哪一层含义( )
A.等情况同等对待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D.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7. 从法律意义上讲,以下同学对平等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灯:“平等就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没有任何人享受特权和特殊照顾。”
B.小华:“女平等就是指男女在参与社会管理时要在人数上完全相等。”
C.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也是平等的内涵之一。”
D.小丽:“平等是对人民而言的,并不包括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8、平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平等的两层含义是( )
①人人平等  ②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③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④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9、我国《宪法》第33条第二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对此规定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平等权是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它受法律保护 
②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③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对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 
④在法律面前,不允许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我国的反腐败斗争中,个别原省部级高级领导干部因违法乱纪、贪污腐败而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还有一些名人也因违反法律而受到处罚。这说明(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执法机关对于任何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③任何人,不论其职位多高、功劳多大,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④在我国,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拓展提高
11.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后,少数网民在互联网上散布地震谣言信息,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引发社会恐慌。公安部迅速奔赴四川、陕西等地开展查处工作。警方调查发现,网民陈某某、殷某某、金某某、齐某某分别假冒各种机构在微信群造谣,称周边地区将发生余震。公安机关已对这4名网民依法处以行政拘留处罚。
(1)网民陈某某、殷某某、金某某、齐某某被依法行政拘留说明了什么
(2)有的人认为:“要自由就不要法治,要法治就没有自由。”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 为什么
12.材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要求之一就是自由。
材料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的这首诗已家喻户晓,它之所以广为人知,一个重要原因莫过于写出了人们对自由追求的那种执着和义无反顾的精神。
材料三:2017年6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学海导航】什么叫自由?在现代社会,自由的意义有哪些?
(2)【思维体操】有人说自由就是无拘无束,你觉得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3)【理论探究】材料三中的法律是否影响人们的网络自由?
13.关注社会
材料一:据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数据,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中查处人数21697人其中厅级干部319人给予党政纪律处分的人数14893人,其中厅级干部195人。
上半年共有39名“大老虎”一审开庭或获刑,“大老虎”审判仍处密集期。其中,有8名原省部级官员同时一审宣判,卢子跃、王保安、陈雪枫、刘志庚4人均被判处无期徒刑。
材料二:观察漫画。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平等的含义是什么?
(2)怎样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三、自学反思(请写出你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发现及存在的困惑等)
随堂检测参考答案
A 2. D 3.A 4. A 5. A 6.C 7.C 8. D 9.D 10.D 
11.(1)网络世界的自由也是法律之内的自由,网络自由一旦超出了法律的边界就要受到相应的处罚。
(2)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没有正确认识自由和法治的关系。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
解析:解答辨析题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辨别正误,就是在阅读分析材料和观点的基础上,判断观点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部分正确还是部分错误;第二步,分析道理,就是结合教材知识阐述观点对或错的理由,这是解题的关键;第三步,强调正确的观点,正确的做法,语言要精练概括。
12.(1)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意义: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2)不正确。原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正如火车有了轨道的限制,才能顺利地行驶;车辆有了红绿灯的限制,才能安全地通行。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3)不会。法治和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法规就会受到法律制裁,严重者会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
13.(1)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其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2)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③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