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10.极地地区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10.极地地区

资源简介

极地地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描述两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并能说出因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
2.了解人类对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判读地图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根据表格对比两极地区气候特点。
3.通过分组学习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小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认识极地地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了解两极地区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名称和位置。
3.理解人类对极地科学考察的意义,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难点】
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为寒冷的原因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昆仑站建站视频
【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首先我们来看一幅图片,相信同学们都看过动画片《冰河世纪》,那在现如今的地球上,我们去哪里寻找这样的冰川景观呢?同学们最容易想到的肯定是极地地区。
师:极地地区又被分为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我们首先来看南极地区:
那南极地区的范围是怎样的呢?
生:南极圈以南的地区。
任务1:据图完成以下三个问题:
(1)找到南极点(2)画出南极圈(3)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讲解:这是一幅从南极上空俯视的图,所以南极点的位置就在这幅图的中心,也就是圆心。南极圈画出的形状应该是圆,所以可以看出南极圈是纬线,而从南极点放射出来的线都是经线。南极地区是指南极圈以内的地区,主要是陆地,包括南极洲绝大部分以及附近的海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南极上空俯视,应该是顺时针。
任务2:据图完成以下三个问题:
(1)找到北极点(2)画出北极圈(3)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讲解:这是一幅从北极上空俯视的图,所以北极点依然也在圆心的位置。与南极圈相同,北极圈也是圆形,故为纬线。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地区,主要是海洋,包括北冰洋绝大部分以及附近陆地(亚洲、欧洲、北美洲)。
承转:我们已经学习了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那它与极地地区的气候有什么影响呢?
师生互动:根据南极地区气候资料总结南极地区气候特点。得出南极地区气候特点为:严寒、干燥、烈风。
小组讨论1:根据表格比较南极与北极地区气候差异。
师生小结:北极地区气温比南极地区高、风力比南极地区小、降水比南极地区多。总体来说,南极地区气候更为恶劣。
小组讨论2:同为高纬度地区,为何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为寒冷?
师生小结:
(1)北极地区主要为海洋,南极地区主要为陆地
(2)南极地区海拔比北极地区高
(3)南极地区冰雪覆盖,对阳光反射强
(4)南极地区极夜时间更长
提问:南极地区被称为寒极的原因?
生:高纬度、高海拔、高反射
提问:南极地区有“冰雪高原”、“白色沙漠”、“风库”之称,你能加以证实吗?
生:略。
师:虽然极地地区环境比较恶劣,但也有一些动物能够在那里生存。比如说南极地区的企鹅、磷虾,北极地区的北极熊、北极狐,海狮、海豹在南北极均有分布。
承转:曾经的南北极离我们好像离我们非常遥远,但随着科学技术的成熟,南北极也揭开了它们神秘的面纱。
师:每年都有许多的科学家去南极地区进行考察,究竟是什么吸引这他们呢?
小组讨论3: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
师生小结:
(1)海洋生物资源(2)矿产资源(3)固体淡水资源
承转:虽然说南极地区有着丰富的淡水资源,却难以利用。
师:前段时间,阿联酋就有一个设想,将南极地区的一座冰山拖回中东,以解决他们的缺水问题。如果这一构想能够实现,将会造福很多缺水地区。那你认为,它这一举措能否成功?
生:略。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我们中国的南极科考状况。我国目前在南极地区共建立了四个科考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请大家在课本92页找到它们的位置。长城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位于南极洲边缘,大家观察它的纬度会发现它并没有在南极圈以内。中山站是我国第二所南极科考站,由于技术不够成熟,依旧在南极洲边缘。但昆仑站的建立打破了这一格局,我国终于进入南极洲内部,并在南极冰盖至高点建站成功。前几年,我国又在南极建立泰山站,开拓了南极科考新的里程碑。
提问:为何我国南极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2月?
生:每年的11月~次年3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
播放视频:《南极昆仑站建成,中国跻身国际极地考察第一方阵》
师:目前,已经有很多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站,中国昆仑站的建立,是南极科考中的一大壮举。南极地区作为一个无主之地,又有丰富的资源,每个国家都想来分一杯羹。但南极由于冰盖很厚,开发难度大,故各国更多的是放眼北极。北极地区也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煤矿资源,所以北极五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均对北极地区虎视眈眈。各国对北极也展开多次考察,我们中国也在北极建立了科考站:黄河站。请同学们在课本93页找到它的位置。
承转:随着对极地地区的开发,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也随之而来。
师:比如日本这个国家,打着“科研”旗号,去南极大量捕鲸,最终这些鲸到了他们的饭桌上,我们对此表示非常失望。还有一些石油泄漏事件,导致海洋生物遭受灭顶之灾。同时,全球变暖使得冰川融化,北极熊无栖息之所。故针对南极地区的和平利用、科学考察、环境保护等,1959 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国际上于1991年制定了《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首先讲了极地地区的范围,南极地区主要为陆地——南极洲,北极地区主要是海洋——北冰洋。然后是极地地区的气候都是冷而干,冰雪覆盖。由于极地地区有丰富的资源,所以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极地地区的科学研究,当然,随着极地地区的开发,生态环境也遭受了破坏。目前非常严峻的问题就是全球变暖,使得极地地区冰川融化明显。那作为我们中学生,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比如说低碳生活,保护树木,共同维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板书设计】
范围
|
|
科考———极地地区———环境
|
|
气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