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2溶解度(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含义,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2.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3.认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重点: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难点:正确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学习活动】任务一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20℃时,向100g饱和食盐水中加入5g食盐,下列不变的量是( )A.溶质质量 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 D.以上都是2.室温下,将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晶体放入盛水的杯中,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下列能作为判断高锰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是( )A.高锰酸钾晶体溶解得很快B.高锰酸钾晶体溶解得很多C.杯中的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很深D.杯底有剩余的高锰酸钾晶体3.关于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关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饱和溶液倒出一半溶液,就变成了不饱和溶液D.向某溶液中加入一定量溶质,完全溶解,此时该溶液有可能形成了饱和溶液【变式1】向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溶液中,逐渐加入氯化铵晶体,下列图像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任务二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4.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欲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蒸发溶剂 B.升高温度 C.降低温度 D.加入KNO3固体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溶质的分子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B.溶液加水稀释后溶质的质量减少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通过改变条件可以相互转化D.温度和溶剂的种类对物质的溶解性没有影响6.20℃时,在两只各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克氯化钠和蔗糖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B.20℃时两者的溶解度相等C.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D.蔗糖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变式2】【核心素养·关注证据推理】在温度不变时,某物质的溶液m1经过如下变化: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m2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B.m3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m2和m3溶液浓度可能相等D.将m3溶液再蒸发5g水,析出晶体一定是2g任务三 结晶7.溶液中的溶质由于温度或溶剂的变化而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作_________。结晶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8.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A.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得到食盐B.利用机械动力搅拌得到食盐C.利用阳光和风力将水分蒸发得到食盐D.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9.下列有关结晶的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一定会析出晶体B.只有蒸发溶剂才会出现结晶现象C.腌菜晾晒时表面出现很多小晶体,是因为发生了化学变化D.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10.工业上采用如图所示的流程从海水中提取精盐:(1)上述流程中I、Ⅲ中对氯化钠来说溶液的状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饱和”或“不饱和”)(2)从海水中提取粗盐的过程中,利用了__________的方法,得到粗盐。【变式3】小兰将热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如图甲)降温结晶一段时间(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不一定是饱和溶液B.烧杯中溶质质量不变C.烧杯中溶剂质量不变D.烧杯中溶液质量不变【课后作业】1.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结晶情况反映气温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的是(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2.小乐同学欲使一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但不改变其浓度,正确的方法是( )A.加热蒸发溶剂后再降至原温度 B.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C.降温后使其析出部分晶体 D.降温至溶液刚好达到饱和3.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操作I一定是降温 B.操作I一定是加溶质C.③中一定不能溶解其他溶质 D.②与③都是饱和溶液4.长期放置在放口容器内的饱和食盐水,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发现容器底部有少量晶体出现,这说明( )A.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溶剂质量减少,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溶液中溶剂、溶质的质量均未改变D.溶液比原来要浓一些5.如图所示,常温下将盛有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的小烧杯,放在盛水的大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固体后,观察到小烧杯中有晶体析出,则加入大烧杯中的固体物质可能是( )A.硝酸铵B.食盐C.生石灰D.氢氧化钠6.现有30℃的不饱和KNO3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①溶液中溶质KNO3的质量;②溶液中溶剂水的质量;③溶液的质量。用序号填空。(1)在该不饱和溶液中加少量硝酸钾至恰好饱和不变的量有__________。(2)将该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至恰好饱和,不变的量有__________。(3)将该不饱和溶液降温至恰好饱和,不变的量有__________。7.海水晒盐是海水在常温下蒸发得到氯化钠的过程。小柯用氯化钠溶液模拟该过程,如图所示:(1)乙烧杯中的溶液是__________(填“是”“不是”或“可能”)氯化钠饱和溶液。(2)甲、乙、丙、丁中,一定是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一定是其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3)要使氯化钠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8.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观察现象、记录信息、提炼证据、进行推理、形成结论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学习化学概念“饱和溶液”——实验“KNO3溶于水”。【实验用品】KNO3(研磨处理)、水、玻璃棒、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等。【实验探究】在室温20℃下,向小烧杯中加入20mL水,按下表中设计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实验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推理 实验结论I 加入2g KNO3,搅拌 全部溶解 不一定形成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水中不能无限制地溶解溶质Ⅱ 再加入5g KNO3,搅拌 部分溶解 __________Ⅲ 加热,搅拌 _______ 不一定形成饱和溶液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Ⅳ 再加入5g KNO3,搅拌 全部溶解 不一定形成饱和溶液Ⅴ 放在冷水的大烧杯中冷却 析出晶体 一定形成饱和溶液 KNO3可用__________的方法结晶增加溶剂的质量,可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Ⅵ _______,搅拌 全部溶解 一定形成不饱和溶液【实验反思】(1)KNO3预先研磨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2)比较实验步骤 ___________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经分析推理,可得出将KNO3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另一种方法,即升高饱和溶液的温度。【评价与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学习活动】1.D 2.D 3.D 【变式1】C 4.B 5.C 6.C 【变式2】D 7结晶 蒸发溶剂 冷却热饱和溶液 8.C 9.D 10.(1)不饱和 饱和 (2)蒸发结晶 【变式3】C【课后作业】1.C 2.D 3.D 4.B 5.A 6.(1)② (2)① (3)①②③ 7.(1)可能是 (2)丙、丁 甲 (3)蒸发结晶 8.【实验探究】一定形成饱和溶液 全部溶解 升高 降温 加入过量的水 【实验反思】(1)增大接触而积,加速溶解 (2)Ⅱ和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