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回顾溶解度曲线概念:溶解度曲线是物质________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横坐标表示_______,纵坐标表示__________。(曲线上的点:表示该温度时物质的______,溶液为_____状态曲线交点:表示该温度时几种物质的______相同;该温度时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意义:点(曲线以上: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且有未溶解或析出的晶体曲线以下: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_______的变化趋势面溶解度曲线的应用考点一:溶解度曲线交点甲、丙两物质在_____℃时溶解度相等。P点表示的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配制同温度下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需把温度控制在_____________。考点二:溶解度的意义、影响因素及简单计算M点表示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1℃时,配制相同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所需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探究比较甲和乙在水中的溶解性,必须控制的相同条件是________。水的质量 B.固体的颗粒大小 C.温度 D.搅拌速度t4℃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各a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有一种物质形成不饱和溶液,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考点三:比较溶解度大小t2℃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满足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为乙>甲>丙的温度t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考点四: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t2℃时,将15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是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在保证溶液质量不变的前提下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N)t2℃时,将甲溶液的状态由N点转化到P点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考点五:混合物的分离(结晶)在一定温度下,当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甲时,通过_________提纯乙;在一定温度下,当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乙时,通过_________提纯甲。考点六:原溶液改变后有关量的变化t3℃时,将等质量的甲、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a.都是饱和溶液 b.溶剂质量:甲>丙 c.溶液质量:甲>丙 d.溶液浓度:甲>丙练习:t1℃时,将等质量的甲、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判断各种量的大小关系。溶剂质量:________ 溶液质量:________ 溶液浓度:________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溶剂的质量只能变小 B. 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 溶质的质量可能变大溶液的质量必然改变 E. 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他溶质考点七:溶解度表格与曲线相结合温度(℃) 10 30 50 60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3 37.0 37.3硝酸钾 20.9 45.8 85.5 110根据表格数据判断,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可能是____,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综合练习1.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问题:(1) t1℃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写一种即可)。(3) 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4) 图中P点所表示的意义是 。2.下图图1是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某同学配制的20℃的溶液①,改变了一些条件,又得到溶液②、③、④。请回答:(图1)(图2)(1)配制溶液①时,为了加快溶解,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是 。(2)溶液③为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3)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过滤④可得晶体的质量为 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