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青春有格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青春有格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导学案
课 节 3.2 青春有格 单 元 第一单元
学 习 目 标 政治认同: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 道德修养: 运用多媒体、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探究合作来解决问题 法治观念: 青春期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健全人格: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责任意识:培养行已有耻、止于至善的意识
重点 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
难点 如何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知 识 结 构
设问导读
1.在行动之前, ;在行动之中, ;在行动之后,反思 与 。
2.“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 , 的事情坚决不做。
3.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 和 ,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
4.以 ,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随堂检测
基础应用
1.青春有格主要包括( )
①自强 ②自信 ③行已有耻 ④止于至善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
2.“行已有耻”意思是说( )
A.即使是可耻的事情,只要自己想做就去做
B.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C.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D.只有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3.《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的训诫启示我们要经常( )
A.读史书 B.照镜子 C.自我省察 D.倾听他人评价
4.英国哲学家卡莱尔说:“羞耻心是所有品德的源泉。”可见,羞耻心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在以下几位同学的行为表现中,有羞耻心的是( )
A.小明弄坏了同桌的铅笔盒,因害怕被骂而不敢说出实情
B.小玲在书法大赛中发挥失常,她为自己辜负了老师和同学的期望,感到十分内疚
C.小刚在英语测试中没考好,受到老师的批评,他认为老师不给自己留颜面,心里很不服气
D.小亮的家境贫困,为不损颜面,要求父母给自己买名牌衣服
5.“行己有耻”的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①小强知道考试作弊是不应该的,考试时他总是独立作答,从不抄袭
②小明去餐厅打饭,总是瞅准机会跑到队伍前面加塞,为此他还标榜自己有“本事”
③小敏明知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不好,可同桌的新文具盒太漂亮了,课间时见教室中没有别人,她迅速把同桌的文具盒装进了自己的书包
④晓红知道随大流闯红灯是不对的,她在过十字路口时从不闯红灯
A.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很多人觉得自己计划完不成,拖延,生活中养成种种恶习的根源在于自控力不强,要增强自控力就要(  )
①学会开发创造潜力  ②增强“我不要”的力量 
③增强“我想要”的力量 ④加强自我监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有一首歌这样唱道:“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请让我去关心你,就像关心我自己,这世界会变得更美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这是“止于至善”的完美诠释。关于“止于至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它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至善”追求
B.它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
C.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直到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不用再审查自己的行为了
D.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8.下列行为属于“慎独”的是(  )
①自习课上,同学们安静地学习 
②一个小女孩在个人独处的场合将果皮扔进垃圾箱 
③一位男生躲在校园的角落里吸烟 
④非得在老师的监督下才完成作业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晏子使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对这个故事,理解正确的是(  )
①晏子的虚荣心太强  ②任何时候都不能丧失人格
③晏子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④晏子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有一首歌这样唱道:“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请让我去关心你,就像关心我自己,这世界会变得更美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这是“止于至善”的完美诠释。关于“止于至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它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至善”追求
B.它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
C.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直到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不用再审查自己的行为了
D.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二)拓展提高
11.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对于“羞恶之心”你是怎样认识的
12.阅读漫画《受伤的小黄车》,回答下列问题。
运用“行己有耻”的知识回答:你如何看待社会上破坏“小黄车”的行为?
(2)结合漫画,谈谈青少年学生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行己有耻”的人。
13.中学生李晓与好友组建了一支志愿者服务队,经常开展“献爱心”活动。此事引来了不少非议:有人说他们是出风头,有人说他们是争表现,有时连家长也不理解,认为这样做既辛苦也没什么好处。但李晓和好友并未因此有所改变,仍然坚持开展“献爱心”活动。
(1)你如何评价李晓他们的行为?
(2)作为中学生,你应该怎样做呢?
三、自学反思(请写出你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发现及存在的困惑等)
随堂检测参考答案
C 2. B 3.C 4. B 5.B 6.B 7.C 8.A 9.D 10.C 
11.“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它像威严的法官,端坐内心法庭。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12.(1)破坏小黄车的行为是缺乏羞耻心的表现,不利于社会的文明、和谐发展。
(2)①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③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④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13.(1)李晓和好友不畏这些非议,坚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是中华美德的彰显,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是“止于至善”的精神境界。
(2)向李晓学习,积极参与“献爱心”活动,努力做负责任的公民。“见贤思齐”,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