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乳化现象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热量的变化;2.知道乳浊液及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3.练习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以及简单实验的设计。二、学习重难点重点:1.认识乳化现象;2.设计实验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变化。难点:设计实验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变化。三、学习过程【旧知回顾】1.溶液:(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_______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_______、_______的_______叫溶液。(2)组成:溶液是由_______和_______组成。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_______。被溶解的物质叫做_______。常见的溶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溶质的状态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特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的同时,常常伴随着_______的变化,通常表现为_______的变化;①放热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吸热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分散、均一、稳定、混合物;(2)溶质、溶剂、溶剂、溶质、水、酒精、汽油、固体、液体、气体;(3)均一性、稳定性; 4.能量、热量、CaO+H2O=Ca(OH)2.C+CO22CO。【课堂探究】一、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探究】探究NaCl、NH4NO3、NaOH溶于水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1.取3只烧杯,各注入100 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入下表中。2.将两药匙等量的NaCl、NH4NO3、NaOH分别加入上述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轻轻搅拌,至完全溶解,测量溶液的温度,将温度记入下表中。3.用手背小心触摸三只烧杯的外壁,有什么感觉?4.把实验后的溶液,倒入废液缸中。5.计算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填入下表中。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 NH4NO3 NaOH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溶解现象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结论小结: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 的变化,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 现象,如 ;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 现象,如 ;有些物质在溶解时则温度________,如 。【知识拓展】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伴有热量的变化。这是由于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不同的溶质,这两种过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这就使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有的溶质溶解时,扩散吸热小于水合放热,则溶液温度表现为升高,如NaOH固体;如果扩散吸热大于水合放热,则溶液温度表现为吸热,如固体NH4NO3;如果扩散吸热等于水合放热,则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如:氯化钠、蔗糖溶于水。【交流讨论】如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向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判断气球如何变化。氢氧化钠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硝酸铵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氯化钠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氧化钠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硝酸铵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氯化钠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 NH4NO3 NaOH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溶解现象 固体溶解 固体溶解 固体溶解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结论 溶解时 温度不变 溶解时 温度降低 溶解时 温度升高小结:热量、吸热、硝酸铵、放热、氢氧化钠、无明显变化、氯化钠。【交流讨论】①气球鼓起、②气球变瘪、③气球不变、④气球变瘪、⑤气球鼓起、⑥气球不变。【练一练】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其中的固体物质你认为可能是下列当中的( )A. 木炭 B. 氯化钠 C. 氢氧化钠 D. 硝酸铵【答案】 D二、乳化现象【实验探究】乳化现象试管内加人物质 现象 把液体倒掉后的试管是否干净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水和植物油水、植物油、洗涤剂思考:1.实验(1)所得的混合物是否稳定、均一?是不是溶液?2.实验(2)说明了洗涤剂具有什么功能?3.洗涤剂除去油污的原理是什么?小结:1.乳浊液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乳化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流讨论】1.衣服上不慎沾染了油漆,人们常用汽油来洗,然后再用洗涤剂洗。你知道是什么道理吗?2.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洗涤剂还有哪些?【答案】试管内加人物质 现象 把液体倒掉后的试管是否干净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水和植物油 液体分层 形成乳状浑浊液体 液体分层 试管不干净水、植物油、洗涤剂 液体分层 形成乳状浑浊液体 液体不分层 试管较干净思考:1.不稳定、不均一;不是溶液;2.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3.乳化作用(利用表面活性剂的双亲性(亲水性跟亲油性),一端跟油污结合,一端与水结合,从而达到洗去油污的效果)。小结:1.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2.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交流讨论】1.用汽油擦洗主要是利用油漆能溶解在汽油里形成溶液的原理,而用洗涤剂洗涤汽油是利用乳化作用;2.肥皂、洗衣粉、洗头膏、洗面奶等。【练一练】洗涤剂能够除去油污的原因是( )A. 在洗涤剂的作用下,使油污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而溶于水B. 油污溶解在洗涤剂中形成溶液,从而除去C. 洗涤剂使油污蒸发变成气体,从而除去.D. 洗涤剂使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答案】 D【学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测评反馈】1.(2021·宜昌)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搅拌,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 硝酸铵 B. 生石灰 C. 浓硫酸 D. 氢氧化钠【答案】 A【解析】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符合题意;B.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不符合题意;C.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2.(2021·金堂模拟)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是因为洗涤剂( )A. 可以软化水 B. 具有乳化的功能C. 具有溶解作用 D. 具有吸附作用【答案】B【解析】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是因为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故答案为:B。3.向图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左端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则加入的物质是( )A. 硝酸铵 B. 蔗糖 C. 氢氧化钠 D. 食盐【答案】 C【解析】A.硝酸铵溶于水时,溶解吸热,温度降低,会使容器内压强减小,不符合题意;B.蔗糖与水不反应,且溶解时无明显的吸热和放热现象,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溶解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符合题意;D.食盐与水不反应,且溶解时无明显的吸热和放热现象,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4.(2021·承德模拟)如图所示实验,要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不可能是( )A. 锌和稀硫酸 B. 石灰石和稀盐酸C. 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D. 硝酸铵和水【答案】 D【解析】A.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氢气,能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不符合题意;B.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能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不符合题意;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不能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5.(2021·仙桃)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洗涤剂去油污主要利用了乳化作用B. 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C. NH4NO3固体溶于水时会出现吸热现象D. 一种溶剂可同时溶解多种溶质,形成混合溶液【答案】B【解析】A.洗涤剂可以将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冲走,去油污的主要原理为乳化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溶剂可以为固体、液体或气体,故B符合题意;C.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故C不符合题意;D.一种或几种物质溶于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称为溶液,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6.小刚分别试用以下方法清洗餐具:①只用冷水;②只用热水;③在冷水中加人儿滴洗涤剂;④在热水中加入几滴洗涤剂。然后清洗,并用清水把餐具上的洗涤剂冲洗干净。(1)上述方法中清洗餐具最干净的是________。(填序号)(2)对比方法③④,说明了温度越________(填“高”或“低”),洗涤效果越好。(3)用下列选项字母填空。A.反应 B.溶解 C.乳化 D.过滤①洗涤剂对油污有________作用;②小刚认为汽油、氢氧化钠也能去除油污,但去污原理不同。其中汽油可以________油污,而氢氧化钠能与油污________。【答案】 (1)④(2)高(3)C;B;A【解析】(1)油污不能溶解在热水和冷水中,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因此上述方法中清洗餐具最干净的是④ ;(2)对比方法③④,说 明温度越高,洗涤效果越好(3)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汽油可以溶解油污,氢氧化钠能和油污反应。1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乳化现象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热量的变化;2.知道乳浊液及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3.练习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以及简单实验的设计。二、学习重难点重点:1.认识乳化现象;2.设计实验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变化。难点:设计实验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变化。三、学习过程【旧知回顾】1.溶液:(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_______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_______、_______的_______叫溶液。(2)组成:溶液是由_______和_______组成。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_______。被溶解的物质叫做_______。常见的溶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溶质的状态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特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的同时,常常伴随着_______的变化,通常表现为_______的变化;①放热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吸热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探究】一、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探究】探究NaCl、NH4NO3、NaOH溶于水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1.取3只烧杯,各注入100 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入下表中。2.将两药匙等量的NaCl、NH4NO3、NaOH分别加入上述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轻轻搅拌,至完全溶解,测量溶液的温度,将温度记入下表中。3.用手背小心触摸三只烧杯的外壁,有什么感觉?4.把实验后的溶液,倒入废液缸中。5.计算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填入下表中。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 NH4NO3 NaOH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溶解现象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结论小结: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 的变化,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 现象,如 ;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 现象,如 ;有些物质在溶解时则温度________,如 。【知识拓展】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伴有热量的变化。这是由于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不同的溶质,这两种过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这就使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有的溶质溶解时,扩散吸热小于水合放热,则溶液温度表现为升高,如NaOH固体;如果扩散吸热大于水合放热,则溶液温度表现为吸热,如固体NH4NO3;如果扩散吸热等于水合放热,则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如:氯化钠、蔗糖溶于水。【交流讨论】如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向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判断气球如何变化。氢氧化钠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硝酸铵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氯化钠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氧化钠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硝酸铵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氯化钠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一练】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其中的固体物质你认为可能是下列当中的( )A. 木炭 B. 氯化钠 C. 氢氧化钠 D. 硝酸铵二、乳化现象【实验探究】乳化现象试管内加人物质 现象 把液体倒掉后的试管是否干净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水和植物油水、植物油、洗涤剂思考:1.实验(1)所得的混合物是否稳定、均一?是不是溶液?2.实验(2)说明了洗涤剂具有什么功能?3.洗涤剂除去油污的原理是什么?小结:1.乳浊液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乳化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流讨论】1.衣服上不慎沾染了油漆,人们常用汽油来洗,然后再用洗涤剂洗。你知道是什么道理吗?2.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洗涤剂还有哪些?【练一练】洗涤剂能够除去油污的原因是( )A. 在洗涤剂的作用下,使油污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而溶于水B. 油污溶解在洗涤剂中形成溶液,从而除去C. 洗涤剂使油污蒸发变成气体,从而除去.D. 洗涤剂使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学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测评反馈】1.(2021·宜昌)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搅拌,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 硝酸铵 B. 生石灰 C. 浓硫酸 D. 氢氧化钠2.(2021·金堂模拟)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是因为洗涤剂( )A. 可以软化水 B. 具有乳化的功能C. 具有溶解作用 D. 具有吸附作用3.向图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左端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则加入的物质是( )A. 硝酸铵 B. 蔗糖 C. 氢氧化钠 D. 食盐4.(2021·承德模拟)如图所示实验,要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不可能是( )A. 锌和稀硫酸 B. 石灰石和稀盐酸C. 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D. 硝酸铵和水5.(2021·仙桃)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洗涤剂去油污主要利用了乳化作用B. 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C. NH4NO3固体溶于水时会出现吸热现象D. 一种溶剂可同时溶解多种溶质,形成混合溶液6.小刚分别试用以下方法清洗餐具:①只用冷水;②只用热水;③在冷水中加人儿滴洗涤剂;④在热水中加入几滴洗涤剂。然后清洗,并用清水把餐具上的洗涤剂冲洗干净。(1)上述方法中清洗餐具最干净的是________。(填序号)(2)对比方法③④,说明了温度越________(填“高”或“低”),洗涤效果越好。(3)用下列选项字母填空。A.反应 B.溶解 C.乳化 D.过滤①洗涤剂对油污有________作用;②小刚认为汽油、氢氧化钠也能去除油污,但去污原理不同。其中汽油可以________油污,而氢氧化钠能与油污________。1课题1 溶液的形成课时1 溶液的形成一、学习目标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认识溶解现象;2.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并能判断出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3.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三、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_______、_______的_______叫溶液。2.溶液是由_______和_______组成。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_______。被溶解的物质叫做_______。常见的溶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蔗糖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4.溶液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蔗糖溶于水形成溶液后,很快就消失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食盐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中存在着_______、_______等离子。6.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答案】1.均一、稳定、混合物;2.溶质、溶剂、溶剂、溶质、水、酒精、汽油;3.蔗糖、水、氯化钠、水;4.均一性、稳定性;5. 蔗糖分子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钠离子、氯离子;6.液体、气体。【课堂探究】一、溶液的形成【实验探究】溶液的形成药品(少量) 现象 结论蔗糖+水食盐+水硫酸铜+水【思考】食盐等物质放入水中后搅拌,还能看到固体吗?过一段时间固液还会分离吗?烧杯中液体各处的甜度、咸度或颜色一样吗?【分析】溶解的实质:蔗糖溶于水后,蔗糖会____________,水会变____________味,是因蔗糖以____________的形式均一地____________到水分子中,形成一种 的混合物。食盐(或氯化钠)溶于水后,食盐(或氯化钠)会____________,水会变____________味,是因氯化钠以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形式向水中____________,形成稳定的氯化钠溶液。【总结】溶液、溶质﹑溶剂概念及溶液的特征。1.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溶液的特征:①均一性:指溶液内各部分的_______和_______都相同。②稳定性:指______________时,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2)溶液的组成:_______和_______。2.溶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溶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药品(少量) 现象 结论蔗糖+水 蔗糖消失在水中 蔗糖可以在水中溶解食盐+水 食盐消失在水中 食盐可以在水中溶解硫酸铜+水 硫酸铜消失在水中 硫酸铜晶体可以在水中溶解【思考】食盐等物质放入水中后搅拌,消失在水中,不能看到固体,过一段时间固液不会分离,烧杯中液体各处的甜度、咸度或颜色一样。【分析】溶解、甜、蔗糖分子、扩散、溶解、咸、钠离子、氯离子、扩散。【总结】1.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组成、性质、外界条件保持不变、溶质、溶剂;2.被溶解的物质;3.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练一练】(2021·东城模拟)下列不属于溶液的是( )A. 蒸馏水 B. 食盐水 C. 石灰水 D. 蔗糖水【答案】 A二、影响溶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探究】碘和高锰酸钾的溶解性的比较实验 溶剂:各取(2~3 mL) 溶质:各取1小粒 现象① 水 碘② 水 高锰酸钾③ 汽油 碘④ 汽油 高锰酸钾【小结】1.对比实验①③或实验②④,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______;2.对比实验①②或实验③④,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______;3.同一种溶质在不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___________。不同种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____________。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_____和_______的性质有关。【答案】现象:①几乎不溶于水、②可以溶解、③可以溶解、④几乎不溶于水;【小结】1.溶剂、2.溶质、3.不同、不同、溶质、溶剂。三、溶质与溶剂的区分【实验探究】乙醇在水中的溶解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结论【思考】乙醇和水所形成的溶液中,哪种是溶质?哪种是溶剂?【小结】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一般是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___________是溶质,___________是溶剂;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___________,量少的一种叫做___________。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一般把___________叫做溶剂。【交流讨论】指出下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溶液 名称 食盐水 石灰水 酒精溶液 碘酒 稀盐酸 稀硫酸 食盐和蔗糖的水溶液溶质溶剂【小结】1.酒精既可以是溶质,也可以是溶剂;2.一种溶剂中可以溶解多种溶质;3.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此外,汽油、酒精等也可作溶剂。【答案】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结论溶液分两层 两者相互混合 溶液不分层 乙醇与水可以互溶【思考】水是溶质、酒精是溶剂;【小结】液体、气体、液体、固体或气体、溶剂、溶质、水;【交流讨论】溶液 名称 食盐水 石灰水 酒精溶液 碘酒 稀盐酸 稀硫酸 食盐和蔗糖的水溶液溶质 氯化钠 氢氧化钙 酒精 碘 氯化氢 硫酸 氯化钠、蔗糖溶剂 水 水 水 酒精 水 水 水【练一练】3.通常状况下,下列溶液的溶质为液体的是( )A.蔗糖溶液 B.酒精溶液 C.氯化钠溶液 D.澄清石灰水【答案】B四、溶液的用途溶液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1.许多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 反应的速率。2.医疗上的葡糖糖溶液和生理盐水,各种注射液都是按一定要求配成 使用的。3. 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动植物摄取食物里的养料必须经过消化,变成 后才能吸收。植物从土壤里获得各种养料,也要变成 ,才能由根部吸收。【答案】1.加快;2.溶液;3.溶液、溶液、溶液。【学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测评反馈】1.(2021·普陀模拟)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A. 自来水 B. 冰水 C. 豆浆 D. 牛奶【答案】A【解析】A.自来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B.冰水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C.豆浆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D.牛奶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答案为:A。2.(2021·西城模拟)75%的酒精溶液可杀灭“新冠病毒”。酒精溶液中的溶剂是( )A.乙醇 B.水 C.白醋 D.食盐【答案】 B【解析】水和其它物质组成的溶液中,水作溶剂,75%的酒精溶液是酒精与水组成的溶液,所以其中的溶剂是水。故答案为:B。3.(2021·桂林)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白糖 B. 花生油 C. 食盐 D. 味精【答案】 B【解析】A. 白糖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不符合题意;B. 花生油不溶于水,只能以小液滴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乳浊液,符合题意;C. 食盐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不符合题意;D. 味精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4.(2021·大连模拟)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碘酒中的溶剂是水C.乙醇汽油不是溶液D.溶液具有稳定性【答案】 D【解析】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有些溶液是带有颜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酒的溶剂是乙醇(俗称酒精),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乙醇能溶于汽油,乙醇汽油是溶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根据溶液的性质,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溶液具有稳定性,此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 溶液通常是液体,溶质一定是固体C. 酒精跟水以任意比互相溶解时,酒精做溶质,水做溶剂D. 溶液中不能同时存在两种溶质【答案】 C【解析】A. 均一、稳定的液体不都是溶液,例如水,故不符合题意;B. 溶液通常是液体,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故不符合题意;C. 酒精跟水以任意比互相溶解时,酒精做溶质,水做溶剂,故符合题意;D. 溶液中可以同时存在两种溶质,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6.下列实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现象:①A中几乎不溶②B中固体可溶③C中固体可溶。现象________(填序号)说明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答案】 ①③【解析】说明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应控制溶质种类不同,溶剂种类相同,现象①③说明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7.请你各举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1)溶质一定是固体。 实例:________可作溶质,但不是固体;(2)溶剂一定是水。实例:________中的溶剂不是水;(3)溶液都是无色的。实例:________就不是无色溶液。【答案】 (1)氯化氢气体(或酒精)(2)碘酒(3)硫酸铜溶液【解析】(1)溶液中的溶质不一定是固体,可以是气体或液体,如盐酸中的溶质是氯化氢气体,白酒中的溶质是酒精。故填:氯化氢气体(或酒精);(2)溶液中的溶剂不一定是水,如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其中的溶剂是酒精而不是水;故填:碘酒;(3)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填:硫酸铜溶液。1课题1 溶液的形成课时1 溶液的形成一、学习目标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认识溶解现象;2.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并能判断出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3.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三、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_______、_______的_______叫溶液。2.溶液是由_______和_______组成。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_______。被溶解的物质叫做_______。常见的溶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蔗糖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4.溶液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蔗糖溶于水形成溶液后,很快就消失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食盐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中存在着_______、_______等离子。6.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课堂探究】一、溶液的形成【实验探究】溶液的形成药品(少量) 现象 结论蔗糖+水食盐+水硫酸铜+水【思考】食盐等物质放入水中后搅拌,还能看到固体吗?过一段时间固液还会分离吗?烧杯中液体各处的甜度、咸度或颜色一样吗?【分析】溶解的实质:蔗糖溶于水后,蔗糖会____________,水会变____________味,是因蔗糖以____________的形式均一地____________到水分子中,形成一种 的混合物。食盐(或氯化钠)溶于水后,食盐(或氯化钠)会____________,水会变____________味,是因氯化钠以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形式向水中____________,形成稳定的氯化钠溶液。【总结】溶液、溶质﹑溶剂概念及溶液的特征。1.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溶液的特征:①均一性:指溶液内各部分的_______和_______都相同。②稳定性:指______________时,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2)溶液的组成:_______和_______。2.溶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溶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一练】(2021·东城模拟)下列不属于溶液的是( )A. 蒸馏水 B. 食盐水 C. 石灰水 D. 蔗糖水二、影响溶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探究】碘和高锰酸钾的溶解性的比较实验 溶剂:各取(2~3 mL) 溶质:各取1小粒 现象① 水 碘② 水 高锰酸钾③ 汽油 碘④ 汽油 高锰酸钾【小结】1.对比实验①③或实验②④,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______;2.对比实验①②或实验③④,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______;3.同一种溶质在不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___________。不同种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____________。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_____和_______的性质有关。三、溶质与溶剂的区分【实验探究】乙醇在水中的溶解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结论【思考】乙醇和水所形成的溶液中,哪种是溶质?哪种是溶剂?【小结】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一般是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___________是溶质,___________是溶剂;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___________,量少的一种叫做___________。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一般把___________叫做溶剂。【交流讨论】指出下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溶液 名称 食盐水 石灰水 酒精溶液 碘酒 稀盐酸 稀硫酸 食盐和蔗糖的水溶液溶质溶剂【小结】1.酒精既可以是溶质,也可以是溶剂;2.一种溶剂中可以溶解多种溶质;3.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此外,汽油、酒精等也可作溶剂。四、溶液的用途溶液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1.许多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 反应的速率。2.医疗上的葡糖糖溶液和生理盐水,各种注射液都是按一定要求配成 使用的。3. 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动植物摄取食物里的养料必须经过消化,变成 后才能吸收。植物从土壤里获得各种养料,也要变成 ,才能由根部吸收。【学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测评反馈】1.(2021·普陀模拟)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A. 自来水 B. 冰水 C. 豆浆 D. 牛奶2.(2021·西城模拟)75%的酒精溶液可杀灭“新冠病毒”。酒精溶液中的溶剂是( )A.乙醇 B.水 C.白醋 D.食盐3.(2021·桂林)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白糖 B. 花生油 C. 食盐 D. 味精4.(2021·大连模拟)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碘酒中的溶剂是水C.乙醇汽油不是溶液D.溶液具有稳定性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 溶液通常是液体,溶质一定是固体C. 酒精跟水以任意比互相溶解时,酒精做溶质,水做溶剂D. 溶液中不能同时存在两种溶质6.下列实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现象:①A中几乎不溶②B中固体可溶③C中固体可溶。现象________(填序号)说明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7.请你各举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1)溶质一定是固体。 实例:________可作溶质,但不是固体;(2)溶剂一定是水。实例:________中的溶剂不是水;(3)溶液都是无色的。实例:________就不是无色溶液。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化学九下学案:9.1 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学生用).docx 人教版化学九下学案:9.1 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教师用).docx 人教版化学九下学案:9.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学生用).docx 人教版化学九下学案:9.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教师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