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更是素有“园林之城”的美誉,境内私家园林始建于前6世纪,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现存50多处。苏州园林,是苏州市境内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总称。苏州古典园林溯源于春秋,发展于晋唐,繁荣于两宋,全盛于明清。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是建筑、山水、雕刻、书画的综合艺术,集自然美和艺术美于一体,构成了曲折迂回、布移景换的画面。苏州古典园林所蕴涵的中华哲学、历史、人文习俗是江南人文历史传统、地方风俗的一种象征和浓缩,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在世界造园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重大的艺术价值。以拙政园、留园(和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合称全国四大名园)为代表的苏州古典园林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中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0年,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和退思园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文章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什么样的结构形式?一读:整体把握、快速梳理、简要概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3段)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4段)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5段)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6段)讲究角落的图画美(7段)讲究门窗的图案美(8段)讲究色彩的搭配(9段)整体局部主要次要总说分说文章结尾告诉人们苏州园林值得介绍的还很多,留有余地,给人回味无穷。本文介绍的不是苏州的某一个园林的情况,而是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点。因此,它不能像介绍某个地方的说明文那样按照游览的空间顺序来说明,而要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整体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进行说明,所以运用逻辑顺序。A B观察这两幅图片,你认为哪一幅是苏州园林?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艺术”强调创新性,给人审美愉悦,无法复制;“技术”强调实用性,有固定的操作程序,可以大量复制,“艺术”既赞美了设计者和匠师的高超技艺,又强调了园林设计独具匠心的艺术性。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精炼简洁、严谨准确。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栽种修剪着眼画意)高树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和常绿树相间;多种花树相间。讲究近景和远景的层次廊子隔而不隔,界而未界。角落的构图美(图画美)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门窗的图案美园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色调重配合色彩:极少使用彩绘,不刺眼,淡灰色、白色——闲适、安静当堂训练:说明方法与说明语言1.游览者来到园中,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2.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3.如果开窗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4.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多数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5.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美,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6.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7.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8.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9.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1.游览者来到园中,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运用举例子(引用)的说明方法,列举(引用)游览者来到园中的所说所想,具体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是完美的图画。2.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运用举例子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以古老的盘曲的藤萝为例,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眼于画意。3.如果开窗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白色墙壁旁的竹子和芭蕉为例,具体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4.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多数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苏州园林与我国的建筑加以比较,突出强调地说明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5.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美,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运用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苏州园林与对称的建筑相比较,既生动形象又突出强调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是美术画。6.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运用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苏州园林的树与松柏、道旁树加以比较,突出强调地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树木着眼于画意。7.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加以比较,突出强调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讲究色彩的搭配,极少使用彩绘。8.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对高树、低树的姿态加以形象化的描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树木的姿态高低起伏,着眼于画意。9.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引用诗句,具体地说明了池沼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指出下列这段话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汉字的笔画太复杂,不像拉丁字母那样简单。汉字的结构也复杂,很多字相似难辨。如自己的“己”、已经的“已”,就差那么一点点,越简单越易错。使用了作比较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把汉字和拉丁字母加以比较,突出强调地说明了汉字笔画太复杂的特点;通过举“己”和“已”这一例子,具体地说明了汉字结构复杂,很多字相似难辨的特点。延伸训练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据说”在句中有何作用?)“据说”是听人说过而未经调查,说明“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是未经调查核实的,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2.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大多”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删去,大多”表范围,指大部分,如果去掉,变成了所有,语言太绝对。“大多”一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3.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或多或少”一词能否删掉?)不能删掉,因为“或多或少”表程度,说明各地园林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只是影响各不相同。如果删掉,表意不准确。“或多或少”一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4.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极少”能否换成“不”?)不能。 “极少”从数量上加以限制,但并不排除特殊情况。换成“不”表达太绝对,不符合实际情况,原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能否把“鉴赏”改为“欣赏”“观赏”?)不可以。“鉴赏”不仅有“欣赏、观赏”的意思,还有鉴别评价的意思,“鉴赏”一词说明了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2.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标本”指典范、样本的意思,说明了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及对各地园林的广泛影响。3.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之感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句中用词有何特点?)“珠光宝气、盘曲嶙峋”生动形象地写出藤萝争春的特点,烘托出园林的繁华生机。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当堂训练宋代沧浪亭:始建于北宋,是苏州最古老的园林,环园皆水,以城市山林、廊壁漏窗、名家碑刻见长。元代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明代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全园占地5.2公顷,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为中国私家园林之母。园以水为中心,山水环绕,亭榭精美,花木繁茂,移步换景,处处充满诗情画意,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园内楼、亭、轩等建筑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形成一个以水为主,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清代留园:把山水、庭院、田园、山林等不同的风光情趣融于一体,被誉为“吴中第一名园”。有“一步一景,十步一洞天”的美誉。廊·亭·桥陈从周廊“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一千多年前的唐诗,就点出了廊在庭院中的妙用。我国古代建筑的单体与单体之间,必依靠廊来作联系,才能成为一个整体。在园林等风景区,则更是因地制宜,巧于安排,构筑了曲直、高低、爬山、临水等多种式样的廊。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割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影,幅幅成图。像驰名中外的北京颐和园的长廊,漫步其间,得以饱览昆明湖的湖光景色。而苏州拙政园的水廊,则轻盈婉约,人行其上,宛如凌波漫步。扬州西园前的香影廊,未至其境,名已醉人。至于苏州沧浪亭的复廊,用花墙分隔,使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令人遐思无限。扬州园林主体建筑用楼,其廊亦作楼式,即复道廊,形成了多层的游览线,寄啸山庄是为佳例。廊之运用得当与否,有关全局,高下得宜,曲折有度,尤其在可有可无之间,益见功力。即竹廊三折,雅素无华,亦必婉转宜人。至于千步长廊,罔爽平直,则又为别调了。亭人们在旅途间,或在游览中,每见一亭,总想小憩片刻,借以恢复暂时的疲劳与观赏四周的景色,即“亭者,停也”。同时,因为它本身形式的丰富多彩,成为点缀风景的主要建筑小品之一。亭之美,除造型外,还在于所处之景与所对之景,水边亭、山际亭、林间亭、花畔亭、桥上亭、廊中亭,地位不同,景因而异。伫云亭、快雪亭、待霜亭、牡丹亭之类,又因时而殊。可见亭之构筑非孤立的一座建筑物。拓展阅读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北京的景山五亭,为城内的最高点,每到北京的人,常为它所吸引,必登高一快,以饱览首都景色。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亭名“与谁同坐轩”,小亭临流,静观自得。笠亭如盖,半枕山腰。而网师园之月到风来亭又正点出此亭观景之妙。至于亭的形式,真是变化多端,可分方、圆、多边、海棠、梅花等等多种。按材料的不同,又有饶多野趣的茅亭、雅洁玲珑的竹亭、庄严凝重的石亭与晕飞多姿的木构亭,它在园林建筑中展示了最美丽的一页。桥桥,古代称为“河梁”,是架在水上的行道,虽属解决交通问题的一项工程,但是聪敏的我国古代人民,总是设法把它和生活、感情、艺术结合起来,是那么富于诗情画意。“小桥流水”足以令人想望江南水乡景色,而风景区的“断桥残雪”、交通要道的“卢沟晓月”,又使人必与四周的风物人情联系在一起。而园林中的桥,正是建筑艺术中的精品。北京颐和园十七孔长桥卧波,陆水之间,平分秋色,为该园增添上几许光彩。晶莹如雪的玉带桥,一亭翼然的石桥,轻轻地划破了湖面的平整,淡淡地点醒了山影的静穆,又烘托了四时佳景。江南园林之桥,以雅洁精巧取胜。玲珑空透的拱桥,崛起空间,人桥倒影,更显得云高水阔,而水平线条的梁板石桥,则贴水而过,观赏游鳞莲蕖,益得情趣。苏州拙政园是以动观为主的园林,曲桥不但使水面分隔空间,更与曲廊一样起着“桥引人随”的作用,其分庭妙运,思致相同。网师园园小而精,以静观为主,廉泉桥小小一拱,横枕涧上,隐处园隅,安排得那么妥帖,游者至此,往往留步。美丽的中国园林桥梁,形式丰富多姿,有梁式桥、拱桥、浮桥、廊桥、亭桥等,在世界建筑艺术上放出一种独特光彩!1.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1)园林等风景区中的廊、亭、桥各有怎样的作用?它们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作用: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割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起着“点景”与“引景”作用。桥将人与四周的风物人情联系在一起,使风景区更具诗情画意。共同特点:形式多样,富于变化。(2)廊的运用有哪些原则?亭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廊的运用原则:因地制宜,考虑全局,高下得宜,曲折有度;亭之美的体现:造型美,以及与所处之景、所对之景和谐相融之美。2.文章多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选一处具体分析其作用。示例一:在介绍亭时,以北京景山五亭、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为例,具体说明了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的“点景”与“引景”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示例二:在介绍桥时,以苏州拙政园曲桥为例,具体说明“桥引人随”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3.文中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试简要分析。示例:如介绍廊时,用了“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影,幅幅成图”等四字短语,准确地概括了廊在园林中所起的作用,用语典雅,富有韵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