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书法解析 课件(共9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硬笔书法解析 课件(共96张PPT)

资源简介

(共96张PPT)
硬笔书法笔画解析
——李暖
为什么要学习书法
1.执笔姿势错误 ,影响身体健康
据《新民晚报》:上海对五百名中小学生调查发现,
执笔病姿高达65%,由于姿势不正确易造成青少年歪脖、
曲颈、近视、斜视。
2.汉字是中国人的自豪
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都开设有习字课。在西方国家, 普遍认为汉字的书法有利于培养人的形象思维,练习书法成为一种时尚。而作为中国人,写一手好字是我们的自豪。
写一手漂亮的字,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铸就了认真做事的态度。良好的书写习惯,认真的做事态度,是永恒的,可以深刻地影响人的一生。写一手漂亮的字,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铸就了认真做事的态度。良好的书写习惯,认真的做事态度,是永恒的,可以深刻地影响人的一生。
端端正正写字
堂堂正正做人
文字书写的起源

从汉字书法的形式上看,主要的有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历史上还有书法家创作的其他字体,但占主导地位的是上述五种。在现代社会里,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主要是行书和楷书。
书写姿势
正确的握笔姿势
硬笔书法作品欣赏
钢笔书法的学习方法


 
首先,要从楷书入手。楷书体现了汉字结构 和运笔的基本规律,只有掌握了楷书的书写技能,才能由慢到快、由熟到巧,为写好行书打下基础。
其次,要选一本好的字帖,即选一本符合自己审美情趣的,适合自己书写特点的字帖,作为自己临摹的范本。
最后,掌握临帖的方法。根据古人书法家习书的体会,认为临帖最好的方法和步骤是:读帖——摹帖——临帖——背帖。
多思考
多读帖
多评价
笔画书写四字诀
点尖尾圆,横平竖直,
横轻竖重,横细竖粗,
撇捺出尖,钩短而尖,
折方弯圆。
新知导入
学写字,要记牢。头正腰直脚放好。
三个一,要做到。眼离书本一尺远,
胸离桌边有一拳,手离笔尖要一寸。
写字歌
上下结构

你认识这个名字吗?
新知导入

主笔
谁的字最漂亮,为什么?
新知讲解
在常用汉字中上下结构的字大概占到了30%左右,把这种结构类型的汉字写好,至少要弄清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判大小,就是如何确定字头、字底的大小问题。
第二、找中线,就是上下部件对正关系怎么找的问题。
第三、定比例,就是确定上下部件比例关系的问题。
新知讲解
判大小
一个字在下笔之前就要提前做好预判,头脑中对这个字要有一个清晰的轮廓。对于上下结构的字来说,最起码你要知道这个字上下部件的大小、宽窄关系,有什么特殊要求,只有头脑清楚,才能够支配你的手尽量按这个要求书去写出来。
1.字头大小看下面。
字头的大小主要看下面部件的大小,下面的部件字形大、笔画多,上面的字头就要小一些,一般称这种情况为“上收下展”。如果下面的部件比较小、笔画少,上面的字头就要写得大一些,我们称这种情况为“上展下收”,这是写好上下结构字的一个总法则。
字头相同,下面部件大,字头就小,下面部件小,上面字头就写大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2.特殊的字头处理。
有撇捺的字头,撇和捺要尽量伸展,把下面的部件全罩住,下面的部件要要写得紧凑,常见的字头主要有:春字头、八字头、人字头、父子头、折文头、大字头、癶字头,祭字头等。
上面为字头为撇捺的字,下面部件要写小、要紧凑
新知讲解
3.字底的大小看上面。
字底的大小主要看上面,上面的部件比较大、笔画多,则下面字头要写小,如果上面的部件比较小、笔画少,则下面的字底要写大。
字底的大小变化主要看上面的部件
新知讲解
4.特殊的字底处理。
(1)当字底为儿字底、几字底、见字底时,不管上面部件大小,竖弯钩都要尽量伸展,要上紧下松。
下面的竖弯钩和横折弯钩横向伸展要到位
下面的竖弯钩和横折弯钩横向伸展要到位
新知讲解
(2)当字底为四点底、心字底、皿字底时,一般上面部件要写小,属于“地载”结构,要下拖上。
地载结构要上窄下宽
地载结构要上窄下宽
新知讲解
找中线
“找中线”就是要找出这个字的上下对正关系,通过对上下结构的汉字进行分析发现,有这么几个点儿,对我们在书写时查找对正关系非常重要,他们是:点、竖、撇(撇的起笔)、叉(横竖或撇捺交叉)、口(各种方形部件的中心)、部件左右分界线。我们在书写时可以参照这几个点或线去找上下对正关系,看右图标注位置。
新知讲解
上面分析了上下对正的有关情况,那有没有一个字当中出现了这几个点而没有对正的情况呢?当然有!我们看一下几个特殊的情况。
这几个字上下对正的点是错位的
新知讲解
定比例
我们在书写上下结构的汉字时,一定出现过这样的问题,上下部件的高低总把握不好,特别是对一些上下部件比较多的汉字,写着写着就高了,本来是一个上下比例是1:2的字,愣是写出了2:1的效果,这样写出的字来,当然就不好看。
从规范字的标准来看,上下结构的字,如果上下两个部件有比较明显的界线,上下部件的比例关系大致可分为7种,分别是:1:1、1:2、2:1、1:3、3:1、2:3、3:2,注意,这种比例关系不包括上下有穿插关系的字,如:春、奉、夺等。这些比例关系,在临帖时要大致的了解一下,带着目的去临写,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撇 画
对比上列撇画的不同形态和写法
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
如能写得自然舒展,会增加字
的美感,有时还与捺画相对称
起着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
撇的类型:撇有斜撇、竖撇、短撇、平撇之分。
撇画的写法
口令:
顿——行——
注意点:
起笔部分弯曲,
就显得不干脆。
行笔轻快,
才能保证笔画流畅。
出锋太慢,
撇就无锋。

斜撇的写法是,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出尖。如图:
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如图:


短撇,写法同斜撇,只是笔画较短。短撇在字头出现时,笔画形态较平,如“干、反、禾、后、丢”等字;短撇在字的左上部位出现时,笔画形态较斜,如“生、禾、失、朱”等字。如图:
撇 捺(口诀)
撇和捺,记在心, 它们两个左右分。
长撇长捺要舒展, 短撇宜直长撇弯。
平捺斜捺不相同, 正捺反捺要分清。
两捺如果同时出, 最好一反又一正。
写撇写捺要注意, 行笔收笔莫要急。
撇要迅疾又要稳, 一波三折是捺笔。
横 画
(一)横 横画要写平稳,因为横在一个字中起平衡作用,横不平,则字不稳。
横有长横、短横,还有左尖横、右尖横、腰粗横等形态,其形态变化之多成就了横形态的丰富、生动性。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横画不能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按一下笔,这样,看起来才显得平稳。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不是指横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上去平稳的意思。
“横”画书写要点:
横画的比较
1、顿笔太长,
起笔、收笔不干净。
2、笔画太弯,会显得 很软弱。
3、起笔、收笔干净,
行笔轻快,
有轻重变化。
左尖横
顿笔回锋
露锋顺入
由轻到重
左尖横
第十五页,共138页。
左尖横
第十六页,共138页。
右尖横
藏锋逆入
由重到轻
提笔出锋
第十七页,共138页。
右尖横
第十八页,共138页。
右尖横
第十九页,共138页。
硬笔例字:长 横
第二十一页,共138页。
长横
第十二页,共138页。
长横
第十三页,共138页。
硬笔例字:短 横
第二十页,共138页。
硬笔例字:短 横
第二十页,共138页。
竖 画
(二)竖 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
“竖”画书写要点:
藏锋逆入
中锋行笔
顿笔回锋
形似垂露
圆润饱满
垂露竖
垂露竖
垂露竖
藏锋逆入
中锋行笔
提笔出锋
力到笔端
尖而不虚
悬针竖
悬针竖
悬针竖
硬笔例字:悬针竖
硬笔例字:垂露竖
半包围结构
左下包右上
1.全包围结构
全包围结构的字顾名思义,即:四面包围,这一类的字要注意框的大小,如果框内部件笔画比较多,外框就要适当加大,如:国、围、圈、圆等。如果框内部件笔画比较少,相应的外框就要适当缩小,如:因、囚、回、田等。
全包围的字书写要领:
a.外框留空不封死
b.外框大小看里面
c.被包部分靠上且偏左
我们写全包围结构的字外框一般是不封死的,如上图“国”字,左上和右下都留有空隙,当然根据自己的风格和喜好左上的空也可以接上,但右下的空最好不要封死。如果右下有钩,横画也可以和钩尖进行一个虚接。
从上图“国”字和“因”字可以看出,“国”字被包部分笔画较多所以框比较大,“因”字被包部分笔画较少,因此框比较小。
小方型:
扁方型:
“口、回、四” 字框两竖内斜
类的可分为小方型和扁方型
上下对照找病
大方型:
“日、目、固、国、图”字框两竖垂直
类的可分为长方型和大方型
长方型:
上下对照找病因
上包下
上包下的字框主要有:门字框、同字框、风字框、周字框等。
上包下的字书写要领和全包围的字基本一样,内部部件要偏左、偏上。
左包右
左包右的字书写要领:
被包部分稍靠右,右侧顶到上横和底横的连线上,大致呈直角梯形。
左包右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中间部件的位置,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中间部件靠上或偏左。另外,底横一定要写平势,不能抗肩,要长于上面的横。
下包上
下包上的字书写要领:
下框底儿小开口大,被包部分包一半儿。
下包上的字在下框的书写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起笔不要高,太高的话,要想把上面部件包住下框整体就会变高,造成整个字比例失调。
左上包右下
左上包右下的字头主要有: 户字头、广字头、尸字头、厂子头、病字头、虎子头等。
左上包右下的字书写要领:
写好左上包右下的字只需记住3个字“包不住”。
在书写时,上面字头要尽量写小,被包部分要超过字头的最右侧,不要让字头包住,这样字才显得饱满。
右上包左下
右上包左下的字头主要有:句字头、气字头、载字头等(名字自己起的可能不规范)
右上包左下的字书写要领:
被包部分靠左写。
如上图“句”字中“口”字的起笔要在框外,同时要做好横、竖等距,做到布白匀称
左下包右上
左下包右上的字底主要有:走之底、 建字底、走字底、是字底 等,另外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如:爬、翅、旭、毯、毡、处、昶、魁、魑、魅、魍、魉、尴、尬、勉、尅等都属于左下包右上结构。
左下包右上的字书写要领:
左下包右上的字被包部分要靠近字底写。
左下包右上的字在书写时托底的笔画一定要写长一些,如果是平捺要注意出捺脚的时机,一般是捺画超过被包部分的最右边时开始改变方向出捺脚。
点、提结构
点 :点画在—个字中就如同人的眼睛一样重要,是一个字的精神体现。点画的笔法形态有成百上千种,只是在表达书法艺术的高度中为了表达更丰富的效果会从角度,弧度,轻重,方向上发生改变。写点关键要有行笔过程,万不可笔尖一着纸就收笔。
点画的核心就是轻入笔,顿笔,转弯,出峰,做到这些需要我们在用笔的时候掌握好力度和运笔位置关系。
点的写法:
由轻到重
顿笔即提笔
不能回锋
不能钻成一个圆点
硬笔楷书常用点画种类:右点,右长点,左点,竖点,提点,撇点......以上点画整体方向必须把握。
点的分类
书写动作:笔尖指向10点钟方向+轻入笔+向右下方顿笔+回笔藏锋收笔(或向右下方快速拖出收笔,不可拉太长拖泥带水,往后内容用到此法皆相同,统一用“拖出”二字,不再赘述)。
用处:多用于首点,末点,相向点,相背点,两点水,左右点,三点水,上下点,合三点,四点底,聚四点等。
右点:
左点:略微偏向左边,由细到粗。如图
书写动作:笔尖指向10点钟方向+轻入笔+向略偏左下方顿笔+轻顿笔(或停顿)+回笔藏锋收笔(或拖出收笔)
用处:多用于左右点,秃宝盖左边,竖心旁左边等。
左点:
竖点:10点钟方向入笔,由尖到粗再到细,或由尖到粗,或由粗到细。
书写动作:笔尖指向10点钟方向+轻入笔+顿笔+向下行笔+相应收笔。
用处:多用于首点,短竖,四点底,竖心旁左边等
竖点:
长点
长点:是在右点的基础上变长,行笔应慢一些。如图
右长点:比右点稍长。
书写动作:同右点一样,只是将行笔路线加长。
用处:多用于相背点,反捺,字底部末点。
( 斜点 )
斜点
垂点
垂点:
空中落笔,向左下运笔,至末端顿笔回收。
斜点:
空中落笔,向右下运笔,至末端顿笔收笔,略带斜势。
相向点
相背点
相向点:一般用于字头,右点的起点要高于左边的点。
相背点:一般用于字底,起笔要平齐,落笔左点高右点低。,落笔左点高,右点低,其大小要根据上方字形而定,也有个别情况把相向点写为相背点的。
横三点
三点水
横四点
两对点
提画:又称作挑画。取仰势,是从左下方向右上方挑出的一种笔画。提画的写法是先向右下倾,随后由侧锋转为向右上逆行,随行随提笔、出锋、收笔。行笔稍快,力送锋尖,收笔更风锋芒,但收笔不可抛出。
提在左偏旁中运用很多,带长横的独体字变偏旁时,长横变提,且最后一笔写提,出提启右。
口令:
顿——提——

肯定 干净

迅速
提 提画写法是,下笔较重,由重到轻向右上行笔,收笔要出尖。提画在不同的字中角度和长短略有不同。书写时应该注意区别。如图:
斜 提
竖提
竖提竖和提的组合。其竖的写法,角度不同。有垂直、自右上向左下或自左上向右下书写的方法,主要分为长竖提和短竖提。
写法:顿笔写竖,竖略弯曲,转折处顿笔,转笔写提。
重点:竖略向左下弯曲,转折处顿笔较重。
横折提
写法:顿笔写横,两转折处顿笔,出提迅捷。
重点:横折提用于“言字旁”,横斜、竖直、提立。
撇提(撇折)
撇折是由撇画与平提画连接而成的一种折画。
写法为:先作短斜撇,角度小于45度,至收笔年向左延伸作平提,如“去”“台”“幺”“玄”等字。
常见病笔:折笔草率;夹角不当;提收不细、不斜。
教师寄语:
字于心,
源于意念,
意动则手动;
字于脑成形,
随意念书写 ,自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