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校初中 地理 教案(课时备课)学年度第一学期 主备人: 二次备课人:课题:中国的疆域 教案序号:1 课型:新授目标确定的依据: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通过图文资料,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3.通过读图分析比较,初步形成我国地理位置、省级行政区分布的空间想像能力。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而且刚进入初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比较活跃,但是有些学生基础较差,会形成一定的差异。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二地理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是讲述了中国的疆域,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由浅入深更容易让学生开始接受初二的地理。学习目标:1.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评价任务:1.通过对比日本、蒙古的地理位置,说出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记住中国的四个至点和我国的临海;3.看图指出我国的14个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并记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播放或演唱歌颂祖国的歌曲。师:我国疆域辽阔,如何进行行政管理,师生相互介绍各自父母与自己的户籍,讨论我国现行的区划。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学生进行自主预习。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师生交流:阅读“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探究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1.大部分在温带:教师提示学生观察地图上的赤道和20°W、160°E经线,学生归纳中国的半球位置。教师提示高、中、低纬的划分和五带划分,师生讨论中国的纬度位置特点。师生交流:中国大部分在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属于热带;没有寒带。学生分组讨论中国、俄罗斯和巴西的纬度位置,比较分析中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2.海陆兼备学生观察地图,找到亚洲、太平洋及中国,分析我国的海陆位置特点。学生分组讨论中国与日本、蒙古的海陆位置,比较分析中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三国海陆位置的差异显著,导致这些国家气候、农业生产的不同,并对贸易、交通、海洋资源的开发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影响。学生进一步对比、讨论,完成下表,说明我国地理位置的优点。发展农业生产对外交往与合作发展海洋事业其他(二)海陆兼备的大国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中国的疆域及邻国”,展示搜集的资料,介绍我国领土的四端点及其东西晨昏差异和南北季节差异。1.领土四端最北端——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最南端——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2.东西晨昏差异及原因由于我国东西所跨经度范围广,当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上还是满天星斗的黑夜时,在最东端的乌苏里江已经是洒满了阳光的清晨。3.南北季节差异及原因由于我国南北所跨纬度范围广,当南方的海南岛进入春耕农忙季节时,北国的黑龙江还是一片冰天雪地。学生活动:阅读“中国的疆域及邻国”图,完成下面内容。1.用有色笔勾描陆上国界线;2.从朝鲜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找出中国的14个陆上邻国。学生活动:阅读“中国的疆域及邻国”图,勾描祖国大陆海岸线,找出中国濒临的四海一洋以及台湾岛、海南岛等。读“中国的疆域及邻国”,找出与我国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德育融合环节: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的鼓励学生动手描画,组内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同学之间的团结精神。达标检测:纸质检测分为基础和拓展两方面,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以训练做题的速度,所有同学要完成基础检测,有能力的同学全部完成。教后反思:本节课相对比较简单,最重要的就是要调动起全体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学习区域地理动手描画的学习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