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微题型8 叙述型实验基本操作陷阱的识别1.(2022·山东,2)下列试剂实验室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A.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B.氢氧化钠固体保存在广口塑料瓶中C.四氯化碳保存在广口塑料瓶中D.高锰酸钾固体保存在棕色广口瓶中2.(2022·浙江6月选考,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后,应将润洗液从滴定管上口倒出B.铝热反应非常剧烈,操作时要戴上石棉手套和护目镜C.利用红外光谱法可以初步判断有机物中具有哪些基团D.蒸发浓缩硫酸铵和硫酸亚铁(等物质的量)的混合溶液至出现晶膜,静置冷却,析出硫酸亚铁铵晶体3.(2018·全国卷Ⅲ,10)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燃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4.(2017·海南,12改编)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滴定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B.容量瓶和滴定管使用前均需要检漏C.蒸馏完毕时,先关闭冷凝水,再停止加热D.分液时,下层溶液先从下口放出,上层溶液再从下口放出5.(2021·山东,7)某同学进行蔗糖水解实验,并检验产物中的醛基,操作如下:向试管Ⅰ中加入1 mL 20%蔗糖溶液,加入3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分钟。打开盛有10% NaOH溶液的试剂瓶,将玻璃瓶塞倒放,取1 mL溶液加入试管Ⅱ,盖紧瓶塞;向试管Ⅱ中加入5滴2% CuSO4溶液。将试管Ⅱ中反应液加入试管Ⅰ,用酒精灯加热试管Ⅰ并观察现象。实验中存在的错误有几处( )A.1 B.2 C.3 D.4常考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易错辨析举例 判断正误 解释或说明(1)称取 2.0 g NaOH 固体的实验操作是先在托盘上各放一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 2 g砝码,左盘上添加 NaOH 固体(2)容量瓶在使用前一定要检漏、洗涤并烘干(3)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前,必须用该溶液润洗(4)金属钠着火时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5)氢氟酸或浓硝酸要保存在棕色细口玻璃试剂瓶中(6)保存液溴时向其中加入少量酒精,减少挥发(7)可用pH试纸测氯水的pH(8)测定未知液的pH时,应该用干燥的pH试纸,否则一定会产生误差(9)把水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10)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11)将称得的碳酸钠小心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刻度线(12)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对所配的溶液无影响(13)振荡分液漏斗时应关闭其玻璃塞和活塞(14)萃取过程中,不需要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以防止其漏气(15)做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入沸石,以防暴沸。如果在沸腾前发现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1.(2022·温州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验证被SO2漂白后的溶液不稳定,将该溶液加热B.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工业生产过程的步骤:灼烧、浸泡、过滤、氧化、结晶、提纯C.培养明矾晶体时,将小晶体悬挂在90 ℃热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央,自然冷却至室温D.金属钾、钠和白磷暴露在空气中易燃烧,均应保存在煤油中2.实验室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可以用10 mL量筒量取7.13 mL 浓硫酸B.做焰色试验时,如果没有铂丝,可用缠在玻璃棒上的铁丝代替C.温度计不慎打破,散落的水银应用硫粉处理后收集D.排出碱式滴定管尖嘴的气泡时,应挤压玻璃球,使液体快速流出,向下冲出气泡3.实验室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利用过滤和蒸馏的方法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B.用加热的方法分离NH4Cl和NaOH的固体混合物C.用NaOH溶液鉴别AlCl3溶液和MgCl2溶液D.用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氯元素的存在4.(2022·重庆一模)进行化学实验时应规范实验操作,强化安全意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金属钠失火使用湿毛巾盖灭B.酒精灯加热平底烧瓶时不垫石棉网C.CCl4萃取碘水实验完成后的废液直接排入下水道中D.实验剩余的钠单质应该放回原试剂瓶中5.用下列玻璃仪器(非玻璃仪器任选)就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用酒精灯、烧杯、玻璃棒除去粗盐中的泥沙B.用试管、玻璃棒、烧杯、漏斗完成麦秸制K2CO3C.用玻璃棒、玻璃片测定饱和漂白粉溶液的pHD.用烧杯、酒精灯、胶头滴管制备Fe(OH)3胶体6.实验安全是顺利进行实验及避免伤害和事故的保障,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银氨溶液应现用现配,不能留存B.剩余的废液不能随便倒入下水道,应倒入废液缸或教师指定的容器中C.易燃、易爆药品应与强氧化性的物质分开放置D.若碱溶液粘到皮肤上,先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3%~5% NaHCO3溶液7.用化学沉淀法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的操作为称取一定质量的粗盐,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使粗盐全部溶解,向粗盐水中依次滴加过量的Na2CO3、BaCl2、NaOH溶液,将烧杯静置,然后过滤,所得滤液中滴加盐酸,用玻璃棒搅拌,直到没有气泡冒出,并用pH试纸检验,使滤液呈中性或微酸性,将滤液倒入坩埚,用酒精灯加热,当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实验中的错误有( )A.2处 B.3处C.4处 D.5处微题型8 叙述型实验基本操作陷阱的识别真题示范1.C [由于浓硝酸见光易分解,故浓硝酸需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A正确;氢氧化钠固体能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故氢氧化钠固体需保存在广口塑料瓶中,B正确;四氯化碳是一种有机溶剂,易挥发,且能够溶解塑料,故其不能保存在广口塑料瓶中,应该保存在细口玻璃瓶中,C错误;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后易分解,故需在棕色广口瓶中、阴冷处密封保存,D正确。]2.A [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要将整个滴定管内壁进行润洗,因此,应将润洗液的一部分从滴定管上口倒出,另一部分从滴定管下口放出,A说法不正确;铝热反应非常剧烈,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有大量火星飞溅,因此,在操作时要戴上石棉手套和护目镜以保护手和眼睛,B说法正确;有机物中的基团在红外光谱中会呈现出其特征谱线,因此,可以利用红外光谱法初步判断有机物中具有哪些基团,C说法正确;硫酸亚铁铵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小,蒸发浓缩硫酸铵和硫酸亚铁(等物质的量)的混合溶液至出现晶膜,溶液达到饱和状态,静置冷却后,由于在该温度下的混合体系中硫酸亚铁铵的溶解度最小,因此,析出的晶体是硫酸亚铁铵晶体,D说法正确。]3.B [加几滴CuSO4溶液发生反应:Zn+Cu2+===Zn2++Cu,Zn与置换出来的Cu及稀H2SO4构成Cu-Zn原电池,加快了放出H2的速率,A项正确;用标准盐酸滴定NaHCO3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溶液呈弱酸性,应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B项错误;黄色是钠元素的焰色,C项正确;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既不能太少,也不能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D项正确。]4.B [滴定前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否则会造成所测浓度偏高,A错误;容量瓶和滴定管使用前都需要检漏,否则会对实验数据产生干扰,B正确;蒸馏完毕时,应先停止加热,后关闭冷凝水,C错误;分液时,下层溶液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错误。]5.B疑难精讲(1)× NaOH具有吸水性和腐蚀性,不能直接放在滤纸上(2)× 容量瓶在使用之前不需要烘干(3)√ 确保滴定管中溶液的浓度与标准液的浓度相同,装液前要用所盛标准液润洗(4)× 钠能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氢气,生成的Na2O2也能与水和CO2反应(5)× 氢氟酸能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所以不能保存在玻璃瓶中,应该保存在塑料瓶中(6)× 溴易溶于酒精,且酒精是易挥发性的物质,会加速溴的挥发,保存液溴时常加少量水液封(7)× 氯气可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漂白试纸(8)× 若测中性溶液的pH,则不产生误差(9)× 水的密度比浓硫酸的密度小,若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水会浮在浓硫酸的上面沸腾而造成液滴飞溅(10)×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11)× 要先在烧杯中溶解,待溶液冷却到室温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12)√ 定容时还要加蒸馏水,所以容量瓶中含有少量的蒸馏水对所配的溶液无影响(13)√ 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操作时,振荡前应关闭其玻璃塞和活塞,避免液体流出(14)× 萃取过程中放出液体时,需要打开玻璃塞,保证与外界连通,确保液体顺利流出(15)√ 热的液体立即加入沸石会引起暴沸,应冷却后再加入模拟演练1.A 2.C 3.C 4.D 5.D6.D [银氨溶液长期存放会生成易爆的叠氮化银(AgN3)、氮化银(Ag3N)、亚氨基化银(Ag2NH)等物质,A正确;对化学实验剩余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B正确;易燃、易爆药品与有强氧化性的物质易发生反应而发生燃烧或爆炸,要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C正确;若碱溶液粘到皮肤上,先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稀硼酸溶液中和残余的碱溶液,D错误。]7.C [溶解时没有用玻璃棒搅拌;向粗盐水中依次滴加过量的BaCl2、Na2CO3、NaOH溶液,加入顺序BaCl2应在Na2CO3之前;滤液中滴加盐酸至不再有气泡产生,不需要用玻璃棒搅拌;蒸发时应用蒸发皿而不是用坩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