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化学必考选择题分类突破 微题型10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高考化学必考选择题分类突破 微题型10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微题型10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类型1 证据推理型
1.(2022·全国乙卷,10)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可得出相应正确结论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NaBr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再加入淀粉-KI溶液 先变橙色,后变蓝色 氧化性:Cl2>Br2>I2
B 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 无砖红色沉淀 蔗糖未发生水解
C 石蜡油加强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Br2的CCl4溶液 溶液红棕色变无色 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
D 加热试管中的聚氯乙烯薄膜碎片 试管口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氯乙烯加聚是可逆反应
2.(2022·全国甲卷,13)根据实验目的,下列实验及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及现象 结论
A 比较CH3COO-和HCO的水解常数 分别测浓度均为0.1 mol·L-1的CH3COONH4和NaHCO3溶液的pH,后者大于前者 Kh(CH3COO-) B 检验铁锈中是否含有二价铁 将铁锈溶于浓盐酸,滴入KMnO4溶液,紫色褪去 铁锈中含有二价铁
C 探究氢离子浓度对CrO、Cr2O相互转化的影响 向K2CrO4溶液中缓慢滴加硫酸,黄色变为橙红色 增大氢离子浓度,转化平衡向生成Cr2O的方向移动
D 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 向乙醇中加入一小粒金属钠,产生无色气体 乙醇中含有水
3.(2022·海南,6)依据下列实验,预测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内容 预测的实验现象
A Mg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B FeCl2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血红色
C AgI悬浊液中滴加NaCl溶液至过量 黄色沉淀全部转化为白色沉淀
D 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乙醇至过量 溶液紫红色褪色
类型2 “目的、操作”评价型
4.(2022·辽宁,13)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或操作
A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酸碱中和滴定的同时,用温度传感器采集锥形瓶内溶液的温度
B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量取同体积不同浓度的NaClO溶液,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Na2SO3溶液,对比现象
C 判断反应后Ba2+是否沉淀完全 将Na2CO3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反应后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再加1滴Na2CO3溶液
D 检验淀粉是否发生了水解 向淀粉水解液中加入碘水
5.(2021·广东,12)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或做法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操作或做法 目的
A 将铜丝插入浓硝酸中 制备NO
B 将密闭烧瓶中的NO2降温 探究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C 将溴水滴入KI溶液中,加入乙醇并振荡 萃取溶液中生成的碘
D 实验结束,将剩余NaCl固体放回原试剂瓶 节约试剂
1.关注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必做实验
(1)必修课程学生必做实验
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②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③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④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
⑤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⑦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⑧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
⑨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
(2)选择性必修课程学生必做实验
①简单的电镀实验
②制作简单的燃料电池
③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④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
⑤盐类水解的应用
⑥简单配合物的制备
⑦乙酸乙酯的制备与性质
⑧有机化合物中常见官能团的检验
⑨糖类的性质
2.化学实验评价类题目通常要求学生以批判的思维对实验方案、实验方法和装置设计从某一个角度否定、排除不合理的或不是最优的选择、设计。
3.
1.下列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与实验操作相匹配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A 向某待测溶液中滴加几滴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KSCN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待测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B 将S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
C 向2 mL KI溶液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再滴加2滴淀粉溶液 溶液呈蓝色 Br2的氧化性比I2的强
D 向某待测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待测溶液中一定含有SO
2.(2022·陕西咸阳一模)下列实验操作所得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固体MnO2上滴加浓盐酸 产生黄绿色气体 氧化性:Cl2B 镁、铝为电极,氢氧化钠为电解质的原电池装置 铝表面有气泡 金属活动性:Mg>Al
C 海带中提取碘单质时,用苯作萃取剂 液体分层,下层溶液为紫红色 碘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较大
D 将10 mL 2 mol·L-1的KI溶液与1 mL 1 mol·L-1FeCl3溶液混合 充分反应后,滴加数滴KSCN溶液,溶液颜色变红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3.下列实验对应操作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 操作
A 用苯萃取碘水中碘后,静置后取出有机层 先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下层液体,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再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上层液体
B 配制500 mL 2 mol·L-1的氯化铵溶液 用托盘天平称取53.5 g氯化铵晶体放入500 mL容量瓶,加少量水,振荡后再加水至刻度线
C 测定氯水的pH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于pH试纸中央,片刻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 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含酚酞) 左手控制酸式滴定管活塞使液体滴下,右手不断振荡锥形瓶,眼睛要始终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
4.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检验久置的Na2SO3粉末是否变质 取样配成溶液,加入足量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B 制备纯净的FeCl2 向含少量FeBr2的FeCl2溶液中滴入适量新制氯水,并加入CCl4萃取分液
C 制备银氨溶液 向5 mL 0.1 mol·L-1 AgNO3 溶液中加入1 mL 0.1 mol·L-1 NH3·H2O
D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向2支盛有5 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 mL 5%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5.(2022·江苏,11)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选项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向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振荡,再滴加几滴新制氯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Fe2+具有还原性
B 向盛有SO2水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品红溶液,振荡,加热试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SO2具有漂白性
C 向盛有淀粉-KI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Br2的氧化性比I2的强
D 用pH计测量醋酸、盐酸的pH,比较溶液pH大小 CH3COOH是弱电解质
微题型10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真题示范
1.C [向NaBr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溴离子被氧化为溴单质,但氯水过量,再加入淀粉-KI溶液,过量的氯水可以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无法证明溴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A错误;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体系呈碱性,若不加氢氧化钠,未反应的稀硫酸会和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则不会产生砖红色沉淀,不能说明蔗糖没有发生水解,B错误;石蜡油加强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正确;聚氯乙烯加强热产生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说明产生了氯化氢,可逆反应是指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而氯乙烯加聚和聚氯乙烯加强热分解条件不同,不能说明氯乙烯加聚是可逆反应,D错误。]
2.C [CH3COONH4中NH也能发生水解,干扰实验,应用同浓度的CH3COONa和NaHCO3进行实验,A错误;铁锈中含有Fe单质,Fe单质与浓盐酸可反应生成Fe2+,且KMnO4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故滴入KMnO4溶液,紫色褪去,不能说明铁锈中一定含有二价铁,B错误;K2CrO4溶液中存在平衡2CrO(黄色)+2H+??Cr2O(橙红色)+H2O,缓慢滴加硫酸,H+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故溶液黄色变为橙红色,C正确;乙醇和水均会与金属钠发生反应生成氢气,故不能说明乙醇中含有水,D错误。]
3.D [Mg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两者发生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为氢氧化镁,氢氧化镁为中强碱,其不与过量的NaOH溶液发生反应,因此,沉淀不消失,A不正确;FeCl3溶液中滴加 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实验室通常用这种方法检验Fe3+的存在;FeCl2溶液中滴加 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B不正确;AgI的溶解度远远小于AgCl,因此,向AgI悬浊液中滴加 NaCl溶液至过量,黄色沉淀不可能全部转化为白色沉淀,C不正确;酸性KMnO4溶液呈紫红色,其具有强氧化性,而乙醇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因此,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乙醇至过量后溶液紫红色褪色,D正确。]
4.C [酸碱中和滴定操作中没有很好的保温措施,热量损失较多,不能用于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A错误;NaClO和Na2SO3反应无明显现象,无法根据现象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B错误;将Na2CO3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反应后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1滴Na2CO3溶液,若有浑浊产生,则说明Ba2+没有沉淀完全,反之,则沉淀完全,C正确;检验淀粉是否发生了水解,应检验是否有淀粉的水解产物(葡萄糖)存在,可用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D错误。]
5.B [将铜丝插入浓硝酸中开始会产生二氧化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不符合题意;二氧化氮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平衡:2NO2(g)??N2O4(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NO2为红棕色气体,将密闭烧瓶中的NO2降温,会使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气体颜色变浅,因此可达到实验目的,B符合题意;乙醇与水互溶,不能作碘单质的萃取剂,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不符合题意;一般情况下,剩余试剂需放到指定的容器中,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以防污染原试剂,操作错误,D不符合题意。]
模拟演练
1.C 2.D 3.D 4.A 5.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