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微题型19 新型化学电源工作原理的判断1.(2022·湖南,8)海水电池在海洋能源领域备受关注,一种锂-海水电池构造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海水起电解质溶液作用B.N极仅发生的电极反应:2H2O+2e-===2OH-+H2↑C.玻璃陶瓷具有传导离子和防水的功能D.该锂-海水电池属于一次电池2.(2021·山东,10)以KOH溶液为离子导体,分别组成CH3OH-O2、N2H4-O2、(CH3)2NNH2-O2清洁燃料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过程中,K+均向负极移动B.放电过程中,KOH物质的量均减小C.消耗等质量燃料,(CH3)2NNH2-O2燃料电池的理论放电量最大D.消耗1 mol O2时,理论上N2H4-O2燃料电池气体产物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11.2 L3.(2021·浙江6月选考,22)某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截面结构如图所示,电极A为非晶硅薄膜,充电时Li+得电子成为Li嵌入该薄膜材料中;电极B为LiCoO2薄膜;集流体起导电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充电时,集流体A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B.放电时,外电路通过a mol电子时,LiPON薄膜电解质损失a mol Li+C.放电时,电极B为正极,反应可表示为Li1-xCoO2+xLi++xe-===LiCoO2D.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LixSi+Li1-xCoO2Si+LiCoO21.构建原电池模型(以锌铜原电池为例)2.二次充电电池的原理及充电连接(1)二次电池充电时,电池正极连接电源正极,电池负极连接电源负极,即“正接正,负接负”。(2)放电时负极反应与充电时阴极反应相反,同理放电时正极反应与充电时阳极反应相反。3.命题点分析1.(2022·大连模拟)“碳呼吸电池”是一种新型能源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通入CO2的一极电极反应式为2CO2+2e-===C2OB.金属铝电极发生氧化反应C.每得到1 mol Al2(C2O4)3,电路中转移3 mol电子D.以该装置为电源进行粗铜的电解精炼,金属铝质量减少27 g时,理论上阴极质量增加96 g2.如图所示是一种以液态肼(N2H4)为燃料,氧气为氧化剂,某固体氧化物为电解质的新型燃料电池。该固体氧化物电解质的工作温度在700~900 ℃时,O2-可在该固体氧化物电解质中自由移动,反应产物均为无毒无害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内的O2-由电极乙移向电极甲B.电池总反应为N2H4+2O2===2NO+2H2OC.当电极甲上有1 mol N2H4消耗时,电极乙上有22.4 L O2参与反应D.电池外电路的电子由电极乙移向电极甲3.中科院功能纳米结构设计与组装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以“铆合”了纳米金属Ni催化剂的SrTiO3基陶瓷为电极,以固体氧化物为电解质,通过电解CO2制备CO,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接电源的负极B.陶瓷电极A的电极反应式为CO2+2e-===CO+O2-C.该电解池工作时,固体电解质中O2-向电极B移动D.可以用Fe作电极B,电极反应式为2O2--4e-===O2↑4.某单液电池如图所示,其反应原理为H2+2AgCl(s)2Ag(s)+2HC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左边电极为负极B.放电时,溶液中H+向右边电极移动C.充电时,右边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Ag-e-+Cl-===AgClD.充电时,当左边电极生成1 mol H2时,电解质溶液减轻2 g5.如图是常温钠离子全固态浓差电池工作示意图。正极材料为层状含钠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为钠锡合金(Na15Sn4)。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该电池工作时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放电时,负极的反应为Na15Sn4-15e-===15Na++4SnC.充电时,Na+会被吸附进入过渡金属氧化层D.充电时,b极接电源的正极,a极接电源的负极6.近年来AIST报告正在研制一种“高容量、低成本”锂-铜空气燃料电池。该电池通过一种复杂的铜腐蚀现象产生电流,其中放电过程为2Li +Cu2O+H2O===2Cu+2Li++2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B.通空气时,铜被腐蚀,表面产生Cu2OC.放电时,Cu极区域水溶液的pH减小D.放电过程中,电子由锂电极经过锗酸锌锂固体电解质到达铜电极7.某种新型热激活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电极a的材料是氧化石墨烯(CP)和铂纳米粒子,电极b的材料是聚苯胺(PANI),电解质溶液中含有Fe3+和Fe2+。加热使电池工作时电极b发生的反应是PANI-2e-+H2O===PANIO(氧化态聚苯胺,绝缘体)+2H+,电池冷却时Fe2+在电极b表面与PANIO反应可使电池再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池工作时电极a为正极,且发生的反应是Fe3++e-===Fe2+B.电池工作时,若在电极b周围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电极b周围慢慢变红C.电池冷却时,若该装置正负极间接有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D.电池冷却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是2Fe2++PANIO+2H+===2Fe3++PANI+H2O微题型19 新型化学电源工作原理的判断真题示范1.B2.C [放电过程为原电池工作原理,所以钾离子均向正极移动,A错误;碱性环境下,N2H4-O2清洁燃料电池总反应为N2H4+O2===N2+2H2O,其总反应中未消耗KOH,所以KOH的物质的量不变,其他两种燃料电池根据总反应可知,KOH的物质的量均减小,B错误;理论放电量与燃料的物质的量和转移电子数有关,设消耗燃料的质量均为m g,则甲醇、N2H4和(CH3)2NNH2放电量(物质的量表达式)分别是×6、×4、×16,通过比较可知(CH3)2NNH2理论放电量最大,C正确;根据转移电子数守恒和总反应式可知,消耗1 mol O2生成的氮气的物质的量为1 mol,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L,D错误。]3.B [由图可知,集流体A与电极A相连,充电时电极A作阴极,故充电时集流体A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A说法正确;放电时,外电路通过a mol电子时,内电路中有a mol Li+通过LiPON薄膜电解质从负极迁移到正极,但是LiPON薄膜电解质没有损失Li+,B说法不正确;放电时,电极B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反应可表示为Li1-xCoO2+xLi++xe-===LiCoO2,C说法正确;电池放电时,嵌入在非晶硅薄膜中的锂失去电子转化为Li+,正极上Li1-xCoO2得到电子和Li+转化为LiCoO2,故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LixSi+Li1-xCoO2Si+LiCoO2,D说法正确。]模拟演练1.C 2.A 3.D 4.D 5.B6.B [放电时,正极上并非是氧气直接放电,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2O+H2O+2e-===2Cu+2OH-,故A错误;由放电过程总反应:2Li +Cu2O+H2O===2Cu+2Li++2OH-可知,通空气时,铜被腐蚀,表面产生Cu2O,故B正确;放电时,Cu极电极反应式:Cu2O+H2O+2e-===2Cu+2OH-,Cu电极上有氢氧根离子生成,该区域水溶液的pH增大,故C错误;放电过程中,电子由锂电极通过外电路导线经过负载到达铜电极,电子无法在有机电解质和锗酸锌锂固体电解质中传递,故D错误。]7.C [根据电池工作时电极b发生的电极反应判断电极a是正极,电极b是负极,电池工作时电极a上发生的反应是Fe3++e-===Fe2+,A正确;电池工作时电极b发生的反应是PANI-2e-+H2O===PANIO+2H+,溶液显酸性,若在电极b周围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电极b周围慢慢变红,B正确;电池冷却时,Fe2+在电极b表面与PANIO反应使电池再生:2Fe2++PANIO+2H+===2Fe3++PANI+H2O,因此冷却再生过程电极a上无电子得失,导线中没有电子通过,C不正确、D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