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微题型22 含“协同反应”电化学装置的分析与判断1.(2019·全国卷Ⅰ,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B.阴极区,在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2+2MV2+===2H++2MV+C.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N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3D.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2.(2021·福建,9) 催化剂TAPP-Mn(Ⅱ)的应用,使Li-CO2电池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Li-CO2电池结构和该催化剂作用下正极反应可能的历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Li-CO2电池可使用有机电解液B.充电时,Li+由正极向负极迁移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2+4Li++4e-===2Li2CO3+CD.*LiCO2、*CO、*LiC2O3和C都是正极反应的中间产物3.(2018·全国卷Ⅰ,7)最近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CO2+H2S协同转化装置,实现对天然气中CO2和H2S的高效去除。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电极分别为ZnO@石墨烯(石墨烯包裹的ZnO)和石墨烯,石墨烯电极区发生反应为①EDTA-Fe2+-e-===EDTA-Fe3+②2EDTA-Fe3++H2S===2H++S+2EDTA-Fe2+该装置工作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阴极的电极反应:CO2+2H++2e-===CO+H2OB.协同转化总反应:CO2+H2S===CO+H2O+SC.石墨烯上的电势比ZnO@石墨烯上的低D.若采用Fe3+/Fe2+取代EDTA-Fe3+/EDTA-Fe2+,溶液需为酸性典例剖析(2022·河南洛阳期中)研究HCOOH燃料电池性能的装置如图所示,两电极区间用允许K+、H+通过的半透膜隔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COO-+2OH--2e-===HCO+H2OB.放电过程中需补充的物质A为H2SO4C.HCOOH燃料电池放电的本质是通过HCOOH与O2的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理论上,当有2 mol HCOO-参加反应时,需要补充 4 mol Fe3+推断思路1.(2022·山东枣庄期中)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开发锂离子电池的科学家。某高能锂离子电池的总反应为Li1-xCoO2+LixC6LiCoO2+C6(x<1),以该锂离子电池为电源、苯乙酮为原料制备苯甲酸的装置如图所示(苯甲酸盐溶液酸化后可以析出苯甲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锂离子电池放电时,Li+向b极移动B.锂离子电池充电时,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CoO2+xe-===Li1-xCoO2+xLi+C.交换膜M为阳离子交换膜D.生成苯甲酸盐的反应为+3ClO-―→+CHCl3+2OH-2.图中是利用垃圾假单胞菌株分解有机物的电化学原理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流向:B电极→用电器→A电极,该过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A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X-4e-===Y+4H+C.若有机物为麦芽糖,处理0.25 mol有机物,12 mol H+透过质子交换膜移动到右室D.若B电极上消耗标准状况下氧气56 mL,则A电极上生成1.64 g Y3.(2021·湖北1月选考模拟,10)研究发现,在酸性乙醇燃料电池中加入硝酸,可使电池持续大电流放电,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加入HNO3降低了正极反应的活化能B.电池工作时正极区溶液的pH降低C.1 mol CH3CH2OH被完全氧化时有3 mol O2被还原D.负极反应为CH3CH2OH+3H2O-12e-===2CO2+12H+4.(2021·辽宁1月适应性测试,9)在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HPI)介质中,可实现醇向醛的转化,原理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理论上NHPI的总量在反应前后不变B.海绵Ni电极作阳极C.总反应为+ H2↑D.每消耗1 mmol苯甲醇,产生22.4 mL氢气5.(2022·湖南模拟预测)如图所示,甲池是一种偏二甲肼[(CH3)2NNH2]燃料电池。一段时间乙池内,D中进入8 mol混合气体,其中环戊二烯的物质的量分数为20%(杂质不参与反应),C出来的是含环戊二烯的物质的量分数为15%的混合气体(不含H2,该条件下环戊烷、环戊二烯都为气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池中B处通入O2,E处有O2放出,且体积一样(标况下测定)B.乙池中惰性电极上发生反应:C.甲池中OH-由G极移向F极,乙池中H+由惰性电极移向多孔惰性电极D.导线中共传导1.2 mol电子6.复旦大学研究团队研究PTO和PTO-2H之间的可逆转化;二氧化锰在石墨毡上可逆的沉积和溶解,储存、释放电解液中的水合氢离子;设计出能在-70 ℃工作的电池,该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PTO-2H+MnO2+2H3O+===PTO+Mn2++4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PTO-2H-2e-+2H2O===PTO+2H3O+B.放电时,H3O+移向b电极C.充电时,阳极反应为Mn2+-2e-+6H2O===MnO2+4H3O+D.充电时,电路中通过1 mol e-,阳极附近电解质溶液质量减少19 g7.最近,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高效电解水制氢的系统,实现了在催化剂作用下析氢和析氧反应的分离。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均为惰性电极,电解液中含NaOH。下列关于该装置工作时的说法错误的是( )A.阳极的电极反应为[Fe(CN)6]4--e-===[Fe(CN)6]3-B.OH-通过离子交换膜由B极室向A极室移动C.催化析氢室的反应为DHPS-2H+2H++2e-===DHPS+2H2↑D.理论上,该过程中[Fe(CN)6]4-和DHPS可自行补充循环微题型22 含“协同反应”电化学装置的分析与判断真题示范1.B [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选用酶作催化剂,条件温和,同时利用MV+和MV2+的相互转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可提供电能,故A正确;左室为负极区,MV+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MV2+,电极反应式为MV+-e-=== MV2+,放电生成的MV2+在氢化酶的作用下与H2反应生成H+和MV+,反应的方程式为H2+2MV2+===2H++2MV+,故B错误;右室为正极区,MV2+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MV+,电极反应式为MV2++e-=== MV+,放电生成的MV+与N2在固氮酶的作用下反应生成NH3和MV2+,故C正确;电池工作时,氢离子(即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向正极移动。]2.D [Li是活泼金属,能与水发生反应,因此不能采用水溶液作为电解质,应使用有机电解液,故A正确;充电时原电池的负极与电源负极相连作阴极,原电池的正极与电源正极相连作阳极,阳离子由阳极向阴极移动,则Li+由正极向负极迁移,故B正确;由装置可知,该原电池的正极为二氧化碳得电子生成C单质,电极反应式为3CO2+4Li++4e-===2Li2CO3+C,故C正确;由正极的反应历程图示可知,C为最终的产物,不是中间产物,故D错误。]3.C [由题中信息可知,石墨烯电极发生氧化反应,为电解池的阳极,则ZnO@石墨烯电极为阴极。阳极接电源正极,电势高,阴极接电源负极,电势低,故石墨烯上的电势比ZnO@石墨烯上的高,C项错误;由题图可知,电解时阴极反应式为CO2+2H++2e-===CO+H2O,A项正确;结合阴极区发生的反应及题干中石墨烯电极区发生的反应可知,协同转化总反应式为CO2+H2S===CO+H2O+S,B项正确;Fe3+、Fe2+只能存在于酸性溶液中,D项正确。]模拟演练1.D 2.C 3.B 4.D 5.B6.D [根据总反应式判断:放电时,MnO2发生还原反应,b电极为正极,a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PTO-2H转化为PTO,电极反应式是PTO-2H-2e-+2H2O===PTO+2H3O+,A项正确;放电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H3O+移向b电极,B项正确;充电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是Mn2+-2e-+6H2O===MnO2+4H3O+,C项正确;根据阳极电极反应式,充电时,电解质溶液质量减少量是二氧化锰的质量,当电路中通过1 mol e-时,m(MnO2)=(×87)g=43.5 g,D项错误。]7.C [电解池中阴离子移向阳极,由工作原理图知,A极室为阳极,所以OH-通过离子交换膜由B极室向A极室移动,B正确;循环的电解液为NaOH溶液,所以催化析氢室中并没有氢离子参与反应,正确的反应为DHPS-2HDHPS+H2↑,C错误;据图可知 [Fe(CN)6]4-在A极室中转化为[Fe(CN)6]3-后,又在催化析氧室中转化为[Fe(CN)6]4-,DHPS在B极室中转化为DHPS-2H后,又在催化析氢室中转化为DHPS,理论上两种物质没有损耗,可自行补充循环,D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