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气象灾害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课题 气象灾害教科书 书 名:2019版普通高中地理必修1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利用地图,指出常见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与分布地点。 2.举例说明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结合实例或材料,认识不同气象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差异。教学内容教学重点: 1. 常见气象灾害的成因。 2. 常见的气象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常见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与分布地点。 2. 不同气象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差异。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2021年河南郑州洪灾的相关资料 分小组讨论:1、什么是洪涝灾害? 2、这次河南洪灾形成的原因? 3、洪涝灾害会对人类活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新课讲授: 一、洪涝灾害 学生探究活动一:根据2021年7月河南郑州洪灾的案例,让学生自主总结出洪灾的概念 2021年7月河南郑州经历连续性强降水,遭遇洪水;郑州位于华北平原、地势低洼,缺乏有利的泄洪条件,易造成涝渍。灾害共造成河南省150个县(市、区)1478.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398人,其中郑州市380人、占全省95.5%;直接经济损失1200.6亿元,其中郑州市409亿元、占全省34.1%。 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根据洪灾的概念总结:遭遇强降水+地势低洼+遭受损失=洪涝灾害 (板书设计)1、概念 遭遇强降水+地势低洼+遭受损失=洪涝灾害 学生探究活动二:根据2021年7月河南郑州洪灾的案例,让学生探究洪灾的产生的原因 教师展示相关资料点拨引导: 2021年7月河南郑州洪灾原因: ①台风在副热带高压的气流引导之下,有大量的水汽输送到河南。(来水大) ②河南地形西高东低,来自海洋暖湿气流被迫抬升,形成地形雨。(来水大) ③郑州位于华北平原,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排水慢) 学生探究活动三:结合相关资料,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洪涝灾害的多发区域,并分析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多发区域: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区沿河、沿海地势低洼的地区 原因:①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区(降水多) ②沿河、沿海地势低洼的地区(地势低洼) (板书设计)2、分布规律 ①气候因素: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区(降水多) ②地形因素:沿河、沿海地势低洼的地区(地势低洼) 学生探究活动四:查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总结出洪涝灾害的危害。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总结 (板书设计)3、洪涝危害 ①直接危害:淹没农田、聚落;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 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 ②间接危害: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 体健康 洪涝灾害度与社会经济发展 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学生探究活动五(课后探究):河南降水没有湖南、江西多,为什么湖南江西发生洪涝灾害的频次和严重程度却远不如河南? 同学们自己查阅相关资料,自主探究 主要引导学生从泄洪条件分析: ①地形:河南东部为华北平原,缺乏有落差的地形,使得强降水容易形成积水,难以泄洪,产生内涝。 湖南江西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会让暴雨随着地势落差而迅速泄洪,形成内涝的几率远远低于河南。 ②河流湖泊蓄水泄洪能力:河南缺乏大型的河流湖泊,难以起到吸收强降水的蓄水池功能。黄河河南境内形成“地上河”,起不到泄洪的作用,还会因为强降水造成溃坝给河南洪灾。 湖南江西境内的水系比河南发达,有效充当蓄水泄洪的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