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临平区、富阳区等多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12月月考试卷一、选择题(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15题,共计30分。)1.(2022八上·余杭月考)徐继畬曾说:“逆夷以商贩为生,以利为命,并无攻城掠地割据疆土之意,所欲得者,中国著名之马(码)头,以便售卖其货物耳。”他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A.掠夺工业原料 B.割占中国领土C.进行资本输出 D.抢占商品市场2.(2022八上·余杭月考)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签订后,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 )A.《南京条约》;设租界开放通商口岸B.《北京条约》;联合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C.《马关条约》;俄、法、德联合迫使日本归还辽东半岛D.《辛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3.(2022八上·余杭月考)如果你是19世纪60年代的一位北京青年,目睹了国家遭列强入侵,便决定加强外语能力,以便为国尽一己之力。你能够进入下列什么地方学习( )A.黄埔军校 B.福州船政局 C.京师同文馆 D.京师大学堂4.(2022八上·余杭月考)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最终破灭的根源是( )A.得不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B.没有学到真正的技术C.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D.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5.(2022八上·余杭月考)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的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6.(2020九上·淳安期末)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登了一位风云人物——吴佩孚,他是出现在《时代》杂志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但两年之后,他就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这主要是由于(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7.(2022八上·余杭月考)2020年的新冠疫情让世人对武汉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认识。钟南山说:“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从中国近代史角度看,下列历史事件中,见证了武汉是座英雄城市的有( )①辛亥革命首发地 ② 八七会议 ③ 平型关大捷 ④武汉会战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③④8.“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下列最能体现毛泽东“灵活性”的是( )A.发动武昌起义B.领导南昌起义C.发动秋收起义D.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9.“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这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A.增强国力 B.地方自治 C.拥蒋反共 D.逼蒋抗日10.(2022八上·余杭月考)虎子是第二十九军的一名战士,当时他驻守宛平县。1937年7月7日拂晓,日军向宛平县射击,中国守军立刻予以还击。此战役为(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台儿庄战役11.(2022八上·余杭月考)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这首词诞生的时代背景是( )A.中国共产党诞生 B.红军长征基本胜利C.北伐军胜利进军 D.抗日战争取得胜利12.(2022八上·余杭月考)1945年,文学家郑振铎写道“从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开始会谈以后 我们哪一天不在探问着会谈进行的情形,不在关心着会谈进行得顺利与否?”这反映出当时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要和平,争取民主”C.“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D.“还我河山,守土抗战”13.(2022八上·余杭月考)1946年毛泽东在延安与美国记者安娜 路易 斯特朗谈话时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毛泽东说这话是针对( )A.国民党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B.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挑起内战C.国民党制造了“皖南事变”D.国民党负隅顽抗阻止解放军渡江14.(2022八上·余杭月考)如下图所示,按时间先后顺序依次在▲处填入相关事件,正确的一项是( )①九一八事变 ②平型关大捷 ③百团大战 ④台儿庄战役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5.(2022八上·余杭月考)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其中,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是( )A.重庆谈判 B.转战陕北C.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16题11分,17题9分,共20分。)16.(2022八上·余杭月考)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始终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利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直接推动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革命就有了新的领导核心力量,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最根本的特征。——钟轩理著《五四精神与中国道路》材料二: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满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红军歌谣材料三: 长征出发前,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其他根据地也遭受挫折,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抉择。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我们党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表现出浴火重生的伟大创造精神,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重大意义(2)从“南昌打响第一枪”到“秋收暴动毛泽东”,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怎样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党从“失败”到“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什么重大意义(4)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的长征精神17.(2022八上·余杭月考)抗日战争,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浴血奋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实 意义(影响)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②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材料二: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材料三: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材料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习近平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讲话全文》(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表格中空白的部分。 ① ;② ;(2)据材料二分析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战的史实一例。(3)材料三中提到了抗战胜利前夕召开的一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是哪次会议?据材料分析抗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怎样的作用?(4)请回答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日期,并据材料指出中国抗战的国际意义。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鸦片战争【解析】【分析】根据“逆夷以商贩为生,以利为命,并无攻城掠地割据疆土之意,所欲得者,中国著名之马(码)头,以便售卖其货物耳”可知,徐继畲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并非为了割占疆土,而是为了占领商品销售市场。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抢占商品市场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逆夷以商贩为生,以利为命,并无攻城掠地割据疆土之意,所欲得者,中国著名之马(码)头,以便售卖其货物耳”,结合所学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分析解答。2.【答案】D【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强在《辛丑条约》中保留清政府,“托保全之名”,实际上是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其在华的代理人,“行灭国之实”,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南京条约》;设租界开放通商口岸涉及的相关信息不能体现“行灭国之实”的信息,《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符合题意;B项《北京条约》;联合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涉及的相关信息不能体现“行灭国之实”的信息,《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不符合题意;C项《马关条约》;俄、法、德联合迫使日本归还辽东半岛涉及的相关信息不能体现“行灭国之实”的信息,《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不符合题意;D项《辛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是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关键信息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近代列强对中国侵略的过程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3.【答案】C【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的时间是“19世纪60年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当时想加强外语能力,应该去京师同文馆。A项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创办于1924年,不符合题意;B项福州船政局是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开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可加强其船政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不符合题意;C项京师同文馆和题干信息相符,符合题意;D项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戊戌变法期间,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京师同文馆的相关知识。本题掌握洋务运动兴办的新式学堂相关知识。4.【答案】C【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分析】由“有了洋枪洋炮,就可以自强了”可知,漫画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只学技术,不改变封建制度,治标不治本。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是题干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最终破灭的根源,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课本基础知识,解题时应注意牢记洋务运动的实质。5.【答案】B【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胡适的诗《希望》”是以白话文写的,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发表《文学刍议》,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像小孩写的”这种通俗易懂的诗与文化运动中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内容紧密相连。ACD三项均与题干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B项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与题干故事联系最紧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6.【答案】C【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吴佩孚”“他就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等信息可知,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主要斗争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湖南湖北是主要战场,吴佩孚亲自早汀泗桥和贺胜桥布置重兵把守,但依然没有抵挡住北伐军的强大攻势,最终,北伐军登上武昌城头,吴佩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A项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与吴佩孚无关,不符合题意;B项五四运动是北京的学生发起的运动,不符合题意;C项北伐战争是吴佩孚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D项南昌起义是1927年,时间与题干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伐战争,要求识记基础史实。7.【答案】C【知识点】辛亥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史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武昌起义发生在1911年的武汉;八七会议是1927年在武汉召开的;武汉会战是1938年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①②④正确;平型关大捷发生地在山西平型关。C项①②④见证了武汉是座英雄城市,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发生在武汉的重大事件。要求具备分析和识记的能力。8.【答案】D【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通过题干的关键信息“毛泽东、共产主义、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中国起死回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7年,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的起义军在向长沙进攻途中遭受严重挫折,毛泽东正确分析了敌强我弱的革命形势,决定放弃攻打大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10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相关知识。9.【答案】D【知识点】西安事变【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材料”大义当前,只求救亡主张贯彻“结合所学知识,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而发动了西安事变,为了民族大义扣押了蒋介石,A、B、C明显与题意不符,所以本题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的相关史实。10.【答案】B【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解析】【分析】1937年7月7日,日军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后,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掀起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AC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卢沟桥事变和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卢沟桥事变的相关史实的识记能力。准确识记卢沟桥事变的相关史实。11.【答案】B【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由“屈指行程二万”可知,毛泽东《清平乐 六盘山》反映的是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ACD三项都不是题干词诞生的时代背景,不符合题意;B项红军长征基本胜利是题干词诞生的时代背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红军长征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12.【答案】A【知识点】内战的爆发【解析】【分析】分析材料可知,体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同时国民党内战准备还没有完成,所以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进行谈判。ACD三项都不是当时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不符合题意;B项“要和平,争取民主”是当时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重庆谈判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重庆谈判,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13.【答案】B【知识点】内战的爆发【解析】【分析】从材料中“1946年毛泽东在延安向美国记者安娜 路易斯 斯特朗发表谈话”,由此判断毛泽东发表谈话的当时国内背景是,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挑起内战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全面内战的爆发及学生的理解能力。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在美帝国主义的援助下先后向中原、华东、晋冀鲁豫、晋绥等解放区大举进攻,全面内战爆发了。14.【答案】B【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从年代尺中可以看出,抗日战争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这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结合题干信息“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可知,该战役是平行关大捷;据所学可知,1938年春,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是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结合题干信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胜利”可知该战役是台儿庄战役;上述事实充分说明国共两党领导军队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构成了抗日战争的主流;故填入的历史事件依次是①②④。ACD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①②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主要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图示的能力。注意掌握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15.【答案】C【知识点】内战的爆发【解析】【分析】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直插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地区,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意义。熟练掌握解放战争时期重要事件的目的和意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6.【答案】(1)标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或中共一大的召开)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2)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或井冈山道路。(3)原因: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事件:遵义会议;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长征精神: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百折不挠,永不放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解析】【分析】(1)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2)从“南昌打响第一枪”到“秋收暴动毛泽东”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3)据材料三“长征出发前,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分析可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我们党从“失败”到“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遵义会议。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百折不挠,永不放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故答案为:(1)标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或中共一大的召开);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2)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或井冈山道路。(3)原因: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事件:遵义会议;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长征精神: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百折不挠,永不放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中国共产党成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的相关知识。17.【答案】(1)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正面:台儿庄战役;敌后:百团大战。(3)中共七大;中流砥柱(4)1945年8月15日。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西安事变;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1)据所学知,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东北军不战而溃,致使东北三省沦陷。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由材料“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的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可知,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全民族的抗战和国共两党的合作,共同抗战等。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胜利的战役有台儿庄战役,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取得胜利的战役有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3)材料三出自抗战胜利前夕召开的一次会议是中共七大。抗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4)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依材料四“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可知中国抗战的国际意义是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故答案为:(1)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 正面:台儿庄战役;敌后:百团大战。(3)中共七大;中流砥柱。(4)1945年8月15日。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的抗日战争的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全过程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的相关史实。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临平区、富阳区等多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12月月考试卷一、选择题(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15题,共计30分。)1.(2022八上·余杭月考)徐继畬曾说:“逆夷以商贩为生,以利为命,并无攻城掠地割据疆土之意,所欲得者,中国著名之马(码)头,以便售卖其货物耳。”他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A.掠夺工业原料 B.割占中国领土C.进行资本输出 D.抢占商品市场【答案】D【知识点】鸦片战争【解析】【分析】根据“逆夷以商贩为生,以利为命,并无攻城掠地割据疆土之意,所欲得者,中国著名之马(码)头,以便售卖其货物耳”可知,徐继畲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并非为了割占疆土,而是为了占领商品销售市场。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抢占商品市场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逆夷以商贩为生,以利为命,并无攻城掠地割据疆土之意,所欲得者,中国著名之马(码)头,以便售卖其货物耳”,结合所学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分析解答。2.(2022八上·余杭月考)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签订后,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 )A.《南京条约》;设租界开放通商口岸B.《北京条约》;联合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C.《马关条约》;俄、法、德联合迫使日本归还辽东半岛D.《辛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答案】D【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强在《辛丑条约》中保留清政府,“托保全之名”,实际上是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其在华的代理人,“行灭国之实”,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南京条约》;设租界开放通商口岸涉及的相关信息不能体现“行灭国之实”的信息,《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符合题意;B项《北京条约》;联合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涉及的相关信息不能体现“行灭国之实”的信息,《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不符合题意;C项《马关条约》;俄、法、德联合迫使日本归还辽东半岛涉及的相关信息不能体现“行灭国之实”的信息,《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不符合题意;D项《辛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是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关键信息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近代列强对中国侵略的过程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3.(2022八上·余杭月考)如果你是19世纪60年代的一位北京青年,目睹了国家遭列强入侵,便决定加强外语能力,以便为国尽一己之力。你能够进入下列什么地方学习( )A.黄埔军校 B.福州船政局 C.京师同文馆 D.京师大学堂【答案】C【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的时间是“19世纪60年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当时想加强外语能力,应该去京师同文馆。A项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创办于1924年,不符合题意;B项福州船政局是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开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可加强其船政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不符合题意;C项京师同文馆和题干信息相符,符合题意;D项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戊戌变法期间,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京师同文馆的相关知识。本题掌握洋务运动兴办的新式学堂相关知识。4.(2022八上·余杭月考)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最终破灭的根源是( )A.得不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B.没有学到真正的技术C.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D.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答案】C【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分析】由“有了洋枪洋炮,就可以自强了”可知,漫画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只学技术,不改变封建制度,治标不治本。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是题干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最终破灭的根源,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课本基础知识,解题时应注意牢记洋务运动的实质。5.(2022八上·余杭月考)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的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答案】B【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胡适的诗《希望》”是以白话文写的,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发表《文学刍议》,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像小孩写的”这种通俗易懂的诗与文化运动中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内容紧密相连。ACD三项均与题干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B项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与题干故事联系最紧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6.(2020九上·淳安期末)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登了一位风云人物——吴佩孚,他是出现在《时代》杂志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但两年之后,他就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这主要是由于(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答案】C【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吴佩孚”“他就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等信息可知,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主要斗争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湖南湖北是主要战场,吴佩孚亲自早汀泗桥和贺胜桥布置重兵把守,但依然没有抵挡住北伐军的强大攻势,最终,北伐军登上武昌城头,吴佩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A项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与吴佩孚无关,不符合题意;B项五四运动是北京的学生发起的运动,不符合题意;C项北伐战争是吴佩孚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D项南昌起义是1927年,时间与题干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伐战争,要求识记基础史实。7.(2022八上·余杭月考)2020年的新冠疫情让世人对武汉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认识。钟南山说:“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从中国近代史角度看,下列历史事件中,见证了武汉是座英雄城市的有( )①辛亥革命首发地 ② 八七会议 ③ 平型关大捷 ④武汉会战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识点】辛亥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史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武昌起义发生在1911年的武汉;八七会议是1927年在武汉召开的;武汉会战是1938年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①②④正确;平型关大捷发生地在山西平型关。C项①②④见证了武汉是座英雄城市,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发生在武汉的重大事件。要求具备分析和识记的能力。8.“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下列最能体现毛泽东“灵活性”的是( )A.发动武昌起义B.领导南昌起义C.发动秋收起义D.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答案】D【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通过题干的关键信息“毛泽东、共产主义、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中国起死回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7年,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的起义军在向长沙进攻途中遭受严重挫折,毛泽东正确分析了敌强我弱的革命形势,决定放弃攻打大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10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相关知识。9.“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这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A.增强国力 B.地方自治 C.拥蒋反共 D.逼蒋抗日【答案】D【知识点】西安事变【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材料”大义当前,只求救亡主张贯彻“结合所学知识,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而发动了西安事变,为了民族大义扣押了蒋介石,A、B、C明显与题意不符,所以本题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的相关史实。10.(2022八上·余杭月考)虎子是第二十九军的一名战士,当时他驻守宛平县。1937年7月7日拂晓,日军向宛平县射击,中国守军立刻予以还击。此战役为(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台儿庄战役【答案】B【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解析】【分析】1937年7月7日,日军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后,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掀起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AC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卢沟桥事变和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卢沟桥事变的相关史实的识记能力。准确识记卢沟桥事变的相关史实。11.(2022八上·余杭月考)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这首词诞生的时代背景是( )A.中国共产党诞生 B.红军长征基本胜利C.北伐军胜利进军 D.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答案】B【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由“屈指行程二万”可知,毛泽东《清平乐 六盘山》反映的是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ACD三项都不是题干词诞生的时代背景,不符合题意;B项红军长征基本胜利是题干词诞生的时代背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红军长征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12.(2022八上·余杭月考)1945年,文学家郑振铎写道“从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开始会谈以后 我们哪一天不在探问着会谈进行的情形,不在关心着会谈进行得顺利与否?”这反映出当时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要和平,争取民主”C.“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D.“还我河山,守土抗战”【答案】A【知识点】内战的爆发【解析】【分析】分析材料可知,体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同时国民党内战准备还没有完成,所以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进行谈判。ACD三项都不是当时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不符合题意;B项“要和平,争取民主”是当时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重庆谈判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重庆谈判,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13.(2022八上·余杭月考)1946年毛泽东在延安与美国记者安娜 路易 斯特朗谈话时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毛泽东说这话是针对( )A.国民党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B.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挑起内战C.国民党制造了“皖南事变”D.国民党负隅顽抗阻止解放军渡江【答案】B【知识点】内战的爆发【解析】【分析】从材料中“1946年毛泽东在延安向美国记者安娜 路易斯 斯特朗发表谈话”,由此判断毛泽东发表谈话的当时国内背景是,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挑起内战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全面内战的爆发及学生的理解能力。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在美帝国主义的援助下先后向中原、华东、晋冀鲁豫、晋绥等解放区大举进攻,全面内战爆发了。14.(2022八上·余杭月考)如下图所示,按时间先后顺序依次在▲处填入相关事件,正确的一项是( )①九一八事变 ②平型关大捷 ③百团大战 ④台儿庄战役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从年代尺中可以看出,抗日战争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这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结合题干信息“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可知,该战役是平行关大捷;据所学可知,1938年春,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是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结合题干信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胜利”可知该战役是台儿庄战役;上述事实充分说明国共两党领导军队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构成了抗日战争的主流;故填入的历史事件依次是①②④。ACD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①②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主要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图示的能力。注意掌握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15.(2022八上·余杭月考)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其中,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是( )A.重庆谈判 B.转战陕北C.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答案】C【知识点】内战的爆发【解析】【分析】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直插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地区,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意义。熟练掌握解放战争时期重要事件的目的和意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16题11分,17题9分,共20分。)16.(2022八上·余杭月考)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始终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利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直接推动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革命就有了新的领导核心力量,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最根本的特征。——钟轩理著《五四精神与中国道路》材料二: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满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红军歌谣材料三: 长征出发前,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其他根据地也遭受挫折,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抉择。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我们党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表现出浴火重生的伟大创造精神,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重大意义(2)从“南昌打响第一枪”到“秋收暴动毛泽东”,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怎样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党从“失败”到“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什么重大意义(4)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的长征精神【答案】(1)标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或中共一大的召开)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2)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或井冈山道路。(3)原因: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事件:遵义会议;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长征精神: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百折不挠,永不放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解析】【分析】(1)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2)从“南昌打响第一枪”到“秋收暴动毛泽东”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3)据材料三“长征出发前,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分析可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我们党从“失败”到“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遵义会议。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百折不挠,永不放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故答案为:(1)标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或中共一大的召开);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2)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或井冈山道路。(3)原因: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事件:遵义会议;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长征精神: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百折不挠,永不放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中国共产党成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的相关知识。17.(2022八上·余杭月考)抗日战争,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浴血奋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实 意义(影响)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②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材料二: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材料三: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材料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习近平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讲话全文》(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表格中空白的部分。 ① ;② ;(2)据材料二分析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战的史实一例。(3)材料三中提到了抗战胜利前夕召开的一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是哪次会议?据材料分析抗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怎样的作用?(4)请回答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日期,并据材料指出中国抗战的国际意义。【答案】(1)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正面:台儿庄战役;敌后:百团大战。(3)中共七大;中流砥柱(4)1945年8月15日。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西安事变;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1)据所学知,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东北军不战而溃,致使东北三省沦陷。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由材料“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的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可知,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全民族的抗战和国共两党的合作,共同抗战等。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胜利的战役有台儿庄战役,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取得胜利的战役有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3)材料三出自抗战胜利前夕召开的一次会议是中共七大。抗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4)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依材料四“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可知中国抗战的国际意义是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故答案为:(1)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 正面:台儿庄战役;敌后:百团大战。(3)中共七大;中流砥柱。(4)1945年8月15日。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的抗日战争的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全过程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的相关史实。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临平区、富阳区等多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12月月考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临平区、富阳区等多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12月月考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