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郁达夫中学、富春中学等5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试卷(2022.1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郁达夫中学、富春中学等5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试卷(2022.11)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郁达夫中学、富春中学等5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试卷(2022.11)
一、选择题(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15题,共计30分。)
1.(2022八上·富阳期中)2022年6月26日是第35个国际禁毒日,今年的主题为:“健康人生,绿色无毒”。与“国际禁毒日”主题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2.(2022八上·富阳期中)使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2022八上·富阳期中)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定都天京 D.天京事变
4.(2022八上·富阳期中)阅读下表,分析各省区上奏捐输的银两主要用于(  )
各省区捐输情况表(部分)(注:道光帝1820—1850年在位)
地区 上奏人 上奏时间(道光) 银(两)
福建 保昌 二十年十二月十七日 20000
浙江 刘韵珂 二十一年十月初四日 1200000
广东 奕山 二十二年十月十九日 1800000
A.虎门销烟的开支
B.鸦片战争的军费开支与战争赔款
C.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军费开支
D.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军费开支与战争赔款
5.(2022八上·富阳期中)用图示法梳理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下面图示梳理的是(  )
外因:第二次鸦片战争 促进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内因:清政府统治危机 是中国近代化开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
6.(2022八上·富阳期中)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在模拟“甲午中日战争”的时事报道。其中表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
A.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北京条约》
B.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C.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D.日本侵略者进犯北京,犯下了滔天罪行
7.下图为维新变法期间各地创办的重要报刊。这些报刊(  )
A.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主要宣传民主共和进步思想
C.推动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 D.为变法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
8.(2022八上·富阳期中)下图是小张同学所做的读书卡片,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口号:“扶清灭洋 ●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结果: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A.虎门销烟 B.戊戌变法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9.(2022八上·富阳期中)一个个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其中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协定关税 ②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③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②③①
10.(2022八上·富阳期中)通过梳理历史线索可以明确学习主题。对下图反映的学习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
A.外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B.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与各阶层的自救
C.近代化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D.西方列强瓜分狂潮与清政府的妥协
11.(2022八上·富阳期中)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此“机关刊物”指的是(  )
A.《知新报》 B.《民报》 C.《时务报》 D.《国闻报》
12.(2020九上·浙江月考)近代中国的探索之路充满曲折,如图①处所示道路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2022八上·富阳期中)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13.檄文中出现“万户涕泪”的原因是(  )
A.“二次革命”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护国战争 D.军阀割据
14.在孙中山这篇《讨袁檄文》号召下,1915年底蔡锷在云南宣告独立,起兵北上讨袁,史称(  )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护国 D.护法运动
15.(2022八上·富阳期中)下图表格中的数据可以说(  )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8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4-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军阀割据混战的原因 B.护国战争的形势
C.军阀割据混战的后果 D.袁世凯复辟帝制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16题10分,17题10分,共20分。)
16.(2022八上·富阳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材料二:农历2009年二月初二凌晨,在法国佳士得拍卖公司举行的拍卖会上,圆明园文物——铜兔首、铜鼠首被中国厦门商人蔡铭超分别以1400万欧元拍得,但蔡铭超“拍而不买”,拒绝付款!
(1)根据材料一,试分析概括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两件兽首是在哪次战争中被劫掠的?劫掠者是谁?
(3)分别写出下图对应的两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图一:1842年《   》 图二:1901年《   》
(4)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17.(2022八上·富阳期中)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材料二:下图为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部分)
材料三: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1)材料一中的“风”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3)材料三中“革命”发生在哪一年?据材料三,分析这场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两个即可)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中国近代化经历的历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A项虎门销烟与“国际禁毒日”主题相关,符合题意;
BCD三项与“国际禁毒日”主题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识记能力。要求识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
2.【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英法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于1856年10月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使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使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3.【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6年,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矛盾日渐尖锐化,导致天京事变发生。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并丧失了乘胜歼灭敌人的有利时机,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致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A项金田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开始的标志,不符合题意;
B项永安建制分封诸王,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的表现,不符合题意;
C项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不符合题意;
D项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天京事变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
4.【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表格“各省区捐输情况表(部分)”以及时间“道光帝1820-1850年在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各省区上奏捐输的银两主要用于鸦片战争的军费开支与战争赔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和掠夺原料;林则徐虎门销烟成为战争爆发的导火线。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军北上直趋天津,威胁清政府。林则徐被革职查办,琦善为钦差。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道光帝下诏对英作战(关天培、陈化成战死)。1842年8月,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投降。中国战败,1842年8月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鸦片战争的军费开支与战争赔款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注意表格内容里的“时间”与“银(两)”。
5.【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为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生产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定抵制作用。可知,图示反映的是洋务运动。
ACD三项和题干图示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洋务运动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图片信息。
6.【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1895年初,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写信给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劝其率舰队投降,遭到严词拒绝,在援军无望的情况下,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A项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北京条约》与史实不符,《北京条约》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签订的条约,不符合题意;
B项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与史实不符,在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是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不符合题意;
C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与史实相符,符合题意;
D项日本侵略者进犯北京,犯下了滔天罪行与史实不符,甲午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没有进犯北京,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中史实。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7.【答案】C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据所学知,近代中国许多报纸、杂志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896年8月9日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时务报》。《时务报》主要宣传了维新思想。1897年10月26日,严复在天津创立《国闻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居于南北舆论界的领导地位。图为维新变法期间各地创办的重要报刊。这些报刊推动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推动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戊戌变法时期出版的宣传维新变法的刊物。
8.【答案】D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分析】从1898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掀起了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这一口号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还带有迷信色彩。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ABC三项和题干读书卡片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义和团运动是他学习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义和团运动的相关史实。理解并识记义和团运动的相关史实。
9.【答案】C
【知识点】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842年《南京条约》中规定协定关税;1895年《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1901年《辛丑条约》中规定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项①②③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10.【答案】A
【知识点】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上部分信息“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可知,这些都是西方列强的侵略。根据图示下部分信息“陈化成督战吴淞”“邓世昌黄海海战”“聂士成天津殉国”可知,这些反映的是中国人民的反抗。故图片反映的主题应概括为外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A项外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概括最准确,符合题意;
B项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与各阶层的自救和题干图片内容不符,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外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无法体现清政府的腐朽,不符合题意;
C项近代化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和题干图片内容不符,近代化的探索运动主要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题干没有反应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不符合题意;
D项西方列强瓜分狂潮与清政府的妥协和题干图片内容不符,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才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并且图示无法体现清政府的妥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外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注意题干图示的正确解读。
11.【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后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故此“机关刊物”指的是《民报》。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民报》是此“机关刊物”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同盟会和三民主义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知道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12.【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近代中国的探索之路充满曲折,如图①处所示道路对应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西方列强的侵略,打碎了中国人的美梦,中国人民开始觉醒,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资产阶级维新派1898年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学习君主立宪制,但最终失败,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另辟蹊径,掀起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共和制。
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辛亥革命是①处所示道路对应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以及特点。
【答案】13.B
14.C
【知识点】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解析】【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洋军阀和护国战争的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13.据材料“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户涕泪”的原因指的是袁世凯复辟帝制。1915年12月12日,窃取辛亥革命果实袁世凯公开称帝,宣布于1916年元旦举行登基大典,废除民国纪元,改为洪宪元年。1915年袁世凯称帝,蔡锷等人发动护国战争,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袁世凯只做了83天皇帝梦。
ACD三项都不是檄文中出现“万户涕泪”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B项袁世凯复辟帝制是檄文中出现“万户涕泪”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底,袁世凯准备元旦登基,复辟帝制。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群豪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孙中山南下,筹划讨袁。1915年底,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1916年3月,袁世凯在众叛亲离之下被迫宣布取消。6月,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A项黄花岗起义是1910年,领导人是黄兴,与题干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武昌起义发生于1911年10月10日,不符合题意;
C项护国战争是在孙中山《讨袁檄文》号召下,1915年底蔡锷在云南宣告独立,起兵北上讨袁,不符合题意;
D项护法运动是为了反对段祺瑞的卖国独裁统治,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5.【答案】C
【知识点】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解析】【分析】仔细观察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所示历史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开始暴露出来,由于中国仍旧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在帝国主义各国的分别收买和互相争夺下,分裂成几个派系,其中主要是直、皖、奉三系,军阀割据、战事不断、军阀割据局面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军阀割据局面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军阀割据混战的后果可以用题干表格中的数据说明,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洋军阀的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或准确识别图片确定正确答案,识记与灵活掌握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相关知识。
16.【答案】(1)打开中国市场。
(2)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劫掠者:英法联军。
(3)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4)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无力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或:清朝政治腐败导致国力衰弱)
(5)启示:要积极对外开放,解放思想,吸取外国优秀成果,不能固步自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落后就要挨打,要大力发展国防力量;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
【知识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分析】(1)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料。
(2)材料中两件兽首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劫掠的。当时英法联军打到了北京,并火烧了圆明园,大肆掠夺中国的文物。
(3)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中国战败,1842年中英签订了《南京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1901年被迫同帝国主义列强签订《辛丑条约》。
(4)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朝政府腐败导致国力衰弱,说明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5)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要积极对外开放,解放思想,吸取外国优秀成果,不能固步自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落后就要挨打,要大力发展国防力量;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
故答案为:(1)打开中国市场。
(2)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劫掠者:英法联军。
(3)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4)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无力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或:清朝政治腐败导致国力衰弱)
(5)启示:要积极对外开放,解放思想,吸取外国优秀成果,不能固步自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落后就要挨打,要大力发展国防力量;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等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等相关史实。
17.【答案】(1)西方先进的技术。
(2)戊戌变法。(或者百日维新)
(3)1911,意义: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两个即可)
(4)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联系所学,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因此材料一中的“风”指的是西方先进的技术。
(2)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戊戌变法开始。
(3)材料三“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反映的是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据已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历程。
故答案为:(1)西方先进的技术。
(2)戊戌变法。(或者百日维新)
(3)1911,意义: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两个即可)
(4)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相关史实。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郁达夫中学、富春中学等5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试卷(2022.11)
一、选择题(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15题,共计30分。)
1.(2022八上·富阳期中)2022年6月26日是第35个国际禁毒日,今年的主题为:“健康人生,绿色无毒”。与“国际禁毒日”主题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答案】A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A项虎门销烟与“国际禁毒日”主题相关,符合题意;
BCD三项与“国际禁毒日”主题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识记能力。要求识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
2.(2022八上·富阳期中)使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英法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于1856年10月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使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使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3.(2022八上·富阳期中)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定都天京 D.天京事变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6年,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矛盾日渐尖锐化,导致天京事变发生。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并丧失了乘胜歼灭敌人的有利时机,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致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A项金田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开始的标志,不符合题意;
B项永安建制分封诸王,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的表现,不符合题意;
C项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不符合题意;
D项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天京事变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
4.(2022八上·富阳期中)阅读下表,分析各省区上奏捐输的银两主要用于(  )
各省区捐输情况表(部分)(注:道光帝1820—1850年在位)
地区 上奏人 上奏时间(道光) 银(两)
福建 保昌 二十年十二月十七日 20000
浙江 刘韵珂 二十一年十月初四日 1200000
广东 奕山 二十二年十月十九日 1800000
A.虎门销烟的开支
B.鸦片战争的军费开支与战争赔款
C.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军费开支
D.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军费开支与战争赔款
【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表格“各省区捐输情况表(部分)”以及时间“道光帝1820-1850年在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各省区上奏捐输的银两主要用于鸦片战争的军费开支与战争赔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和掠夺原料;林则徐虎门销烟成为战争爆发的导火线。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军北上直趋天津,威胁清政府。林则徐被革职查办,琦善为钦差。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道光帝下诏对英作战(关天培、陈化成战死)。1842年8月,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投降。中国战败,1842年8月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鸦片战争的军费开支与战争赔款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注意表格内容里的“时间”与“银(两)”。
5.(2022八上·富阳期中)用图示法梳理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下面图示梳理的是(  )
外因:第二次鸦片战争 促进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内因:清政府统治危机 是中国近代化开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为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生产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定抵制作用。可知,图示反映的是洋务运动。
ACD三项和题干图示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洋务运动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图片信息。
6.(2022八上·富阳期中)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在模拟“甲午中日战争”的时事报道。其中表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
A.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北京条约》
B.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C.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D.日本侵略者进犯北京,犯下了滔天罪行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1895年初,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写信给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劝其率舰队投降,遭到严词拒绝,在援军无望的情况下,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A项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北京条约》与史实不符,《北京条约》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签订的条约,不符合题意;
B项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与史实不符,在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是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不符合题意;
C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与史实相符,符合题意;
D项日本侵略者进犯北京,犯下了滔天罪行与史实不符,甲午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没有进犯北京,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中史实。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7.下图为维新变法期间各地创办的重要报刊。这些报刊(  )
A.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主要宣传民主共和进步思想
C.推动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 D.为变法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
【答案】C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据所学知,近代中国许多报纸、杂志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896年8月9日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时务报》。《时务报》主要宣传了维新思想。1897年10月26日,严复在天津创立《国闻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居于南北舆论界的领导地位。图为维新变法期间各地创办的重要报刊。这些报刊推动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推动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戊戌变法时期出版的宣传维新变法的刊物。
8.(2022八上·富阳期中)下图是小张同学所做的读书卡片,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口号:“扶清灭洋 ●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结果: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A.虎门销烟 B.戊戌变法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答案】D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分析】从1898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掀起了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这一口号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还带有迷信色彩。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ABC三项和题干读书卡片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义和团运动是他学习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义和团运动的相关史实。理解并识记义和团运动的相关史实。
9.(2022八上·富阳期中)一个个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其中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协定关税 ②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③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②③①
【答案】C
【知识点】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842年《南京条约》中规定协定关税;1895年《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1901年《辛丑条约》中规定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项①②③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10.(2022八上·富阳期中)通过梳理历史线索可以明确学习主题。对下图反映的学习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
A.外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B.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与各阶层的自救
C.近代化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D.西方列强瓜分狂潮与清政府的妥协
【答案】A
【知识点】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上部分信息“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可知,这些都是西方列强的侵略。根据图示下部分信息“陈化成督战吴淞”“邓世昌黄海海战”“聂士成天津殉国”可知,这些反映的是中国人民的反抗。故图片反映的主题应概括为外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A项外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概括最准确,符合题意;
B项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与各阶层的自救和题干图片内容不符,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外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无法体现清政府的腐朽,不符合题意;
C项近代化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和题干图片内容不符,近代化的探索运动主要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题干没有反应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不符合题意;
D项西方列强瓜分狂潮与清政府的妥协和题干图片内容不符,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才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并且图示无法体现清政府的妥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外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注意题干图示的正确解读。
11.(2022八上·富阳期中)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此“机关刊物”指的是(  )
A.《知新报》 B.《民报》 C.《时务报》 D.《国闻报》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后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故此“机关刊物”指的是《民报》。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民报》是此“机关刊物”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同盟会和三民主义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知道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12.(2020九上·浙江月考)近代中国的探索之路充满曲折,如图①处所示道路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近代中国的探索之路充满曲折,如图①处所示道路对应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西方列强的侵略,打碎了中国人的美梦,中国人民开始觉醒,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资产阶级维新派1898年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学习君主立宪制,但最终失败,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另辟蹊径,掀起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共和制。
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辛亥革命是①处所示道路对应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以及特点。
(2022八上·富阳期中)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13.檄文中出现“万户涕泪”的原因是(  )
A.“二次革命”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护国战争 D.军阀割据
14.在孙中山这篇《讨袁檄文》号召下,1915年底蔡锷在云南宣告独立,起兵北上讨袁,史称(  )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护国 D.护法运动
【答案】13.B
14.C
【知识点】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解析】【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洋军阀和护国战争的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13.据材料“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户涕泪”的原因指的是袁世凯复辟帝制。1915年12月12日,窃取辛亥革命果实袁世凯公开称帝,宣布于1916年元旦举行登基大典,废除民国纪元,改为洪宪元年。1915年袁世凯称帝,蔡锷等人发动护国战争,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袁世凯只做了83天皇帝梦。
ACD三项都不是檄文中出现“万户涕泪”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B项袁世凯复辟帝制是檄文中出现“万户涕泪”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底,袁世凯准备元旦登基,复辟帝制。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群豪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孙中山南下,筹划讨袁。1915年底,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1916年3月,袁世凯在众叛亲离之下被迫宣布取消。6月,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A项黄花岗起义是1910年,领导人是黄兴,与题干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武昌起义发生于1911年10月10日,不符合题意;
C项护国战争是在孙中山《讨袁檄文》号召下,1915年底蔡锷在云南宣告独立,起兵北上讨袁,不符合题意;
D项护法运动是为了反对段祺瑞的卖国独裁统治,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5.(2022八上·富阳期中)下图表格中的数据可以说(  )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8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4-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军阀割据混战的原因 B.护国战争的形势
C.军阀割据混战的后果 D.袁世凯复辟帝制
【答案】C
【知识点】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解析】【分析】仔细观察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所示历史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开始暴露出来,由于中国仍旧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在帝国主义各国的分别收买和互相争夺下,分裂成几个派系,其中主要是直、皖、奉三系,军阀割据、战事不断、军阀割据局面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军阀割据局面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军阀割据混战的后果可以用题干表格中的数据说明,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洋军阀的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或准确识别图片确定正确答案,识记与灵活掌握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相关知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16题10分,17题10分,共20分。)
16.(2022八上·富阳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材料二:农历2009年二月初二凌晨,在法国佳士得拍卖公司举行的拍卖会上,圆明园文物——铜兔首、铜鼠首被中国厦门商人蔡铭超分别以1400万欧元拍得,但蔡铭超“拍而不买”,拒绝付款!
(1)根据材料一,试分析概括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两件兽首是在哪次战争中被劫掠的?劫掠者是谁?
(3)分别写出下图对应的两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图一:1842年《   》 图二:1901年《   》
(4)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案】(1)打开中国市场。
(2)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劫掠者:英法联军。
(3)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4)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无力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或:清朝政治腐败导致国力衰弱)
(5)启示:要积极对外开放,解放思想,吸取外国优秀成果,不能固步自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落后就要挨打,要大力发展国防力量;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
【知识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分析】(1)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料。
(2)材料中两件兽首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劫掠的。当时英法联军打到了北京,并火烧了圆明园,大肆掠夺中国的文物。
(3)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中国战败,1842年中英签订了《南京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1901年被迫同帝国主义列强签订《辛丑条约》。
(4)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朝政府腐败导致国力衰弱,说明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5)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要积极对外开放,解放思想,吸取外国优秀成果,不能固步自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落后就要挨打,要大力发展国防力量;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
故答案为:(1)打开中国市场。
(2)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劫掠者:英法联军。
(3)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4)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无力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或:清朝政治腐败导致国力衰弱)
(5)启示:要积极对外开放,解放思想,吸取外国优秀成果,不能固步自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落后就要挨打,要大力发展国防力量;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等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等相关史实。
17.(2022八上·富阳期中)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材料二:下图为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部分)
材料三: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1)材料一中的“风”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3)材料三中“革命”发生在哪一年?据材料三,分析这场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两个即可)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中国近代化经历的历程。
【答案】(1)西方先进的技术。
(2)戊戌变法。(或者百日维新)
(3)1911,意义: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两个即可)
(4)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联系所学,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因此材料一中的“风”指的是西方先进的技术。
(2)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戊戌变法开始。
(3)材料三“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反映的是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据已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历程。
故答案为:(1)西方先进的技术。
(2)戊戌变法。(或者百日维新)
(3)1911,意义: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两个即可)
(4)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相关史实。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