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系统复习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用途(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系统复习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用途(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专题01: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
知识梳理
1、物质的变化
分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没有 的变化。 的变化。
本质区别 没有 。 。
微观理解 构成物质的粒子, 没有变化,变化的是粒子之间的间隔。 构成物质的粒子,发生了 ,变成了其它物质的粒子。
宏观现象 通常是 和 、 的改变。 常伴随 、放热、颜色变化、 、生成沉淀等现象。
能量变化 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 变化, 、热能和 等。
举例 水的三态变化、 等。 钢铁生锈、 、光合作用、酿酒/醋、食物变质等。
联系 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有 。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 是指 就表现出的性质。物理性质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是在 中变现出的性质,如: 、溶解性和吸附性等。
一个是不需要变化就有具有的,如:物质的 、 、状态、熔点、沸点和 等。
(2) 是指在 中表现出的性质。如: 、还原性和酸碱性等。
(3)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是物质固有的 ,是物质基本的特征,是变化的依据;而变化是只一个 ,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 ,变化体现 。性质和变化在描述上是不同的,一般描述 的语言中有“可、易、会”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镁条可以燃烧”是 ;而“镁条燃烧”则是 。
3、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即性质决定 ,用途反映 ;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即物质的结构特点决定着物质的性质,性质是结构特点的反映。
考点突破
1、【命题解读】物质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及用途考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命题点有:化学变化的判断、物理变化的判断、化学性质的判断、物理性质的判断、物质的用途、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的判断,常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古诗词、成语、实验等以文字或图片结合的形式呈现。
2、【解题技巧】
(1)判断物质变化类型的关键是:从宏观上抓住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从微观上把握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变化。化学变化改变的是物质的种类(分子种类),这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判断物质性质的关键是看物质性质的表现形式,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体现的就是化学性质,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体现的就是物理性质。
1.下列自然现象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火山喷发 B.雾凇(冰花)
C.龙卷风 D.海市蜃楼
2.下列过程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倾倒二氧化碳 B.生成炭黑
C.分子运动实验 D.进入菜窖前做灯火试验
3.(2023·湖北·武汉市武珞路中学)下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车胎爆炸 B.木材制成桌椅 C.纸张燃烧 D.湿衣服晾干
【答案】C
4.(2022·湖北·仙桃荣怀学校)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甘薯酿酒 B.玉石俱焚 C.滴水成冰 D.呼吸作用
5.(2022·江苏无锡)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稀有气体作电光源
C.白炽灯中填充氮气 D.铜线制电缆
6.(2022·广东·广州市番禺区香江育才实验学校)下列用途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氧气用于气焊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D.稀有气体填充食品包装袋
7.(2022·湖南·长沙市雅礼实验中学)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及其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质量的78%
B.氧气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可用作燃料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食物防腐
1.(2022·陕西·千渭初中)下列图示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B.
C. D.
2.(2022·陕西西安)下列图示实验能明显观察到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B.
C. D.
3.(2022·广东广州)“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 D.使用黑火药
4.(2022·四川宜宾·中考真题)“物质性质决定用途”是重要的化学观念之一。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一一作保护气 B.石墨具有导电性一一作铅笔芯
C.盐酸具有酸性—一除铁锈 D.铝具有导热性一一作铝锅
5.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匹配的是( )
A.金刚石坚硬—用于制作钻头 B.氮气常温下稳定—用于制取氮肥
C.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 D.石墨导电—用作电池的电极材料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铜用于制作电线
B.金刚石用于切割大理石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7.(2022·江西赣州·期中)下列现象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煤气燃烧 B.苹果腐烂
C.冰雪融化 D.钢铁生锈
8.(2022·黑龙江·哈尔滨市第四十七中学)下图所示物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用于磁悬浮列车 B.液氮冷冻机
C.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D.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防腐
9.(2022·陕西·子洲县张家港希望中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火上浇油 B.滴水成冰 C.大浪淘沙 D.立竿见影
10.(2022·河南开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充气包装
B.空气质量报告中的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C.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对环境没有任何影响
D.利用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的化学性质,制作霓虹灯
11.(2022·四川·威远县凤翔中学)“川航3U8633”的成功迫降,挽救了128条生命。迫降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玻璃破裂 B.轮胎变瘪 C.燃油燃烧 D.座椅摇晃
12.(2022·河南)《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法造纸工艺。下列步骤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煮楻足火 B.斩竹槌洗 C.日晒成干 D.覆帘压纸
答案和解析
知识梳理
1、物质的变化
分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生成其它物质。
微观理解 构成物质的粒子,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是粒子之间的间隔。 构成物质的粒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它物质的粒子。
宏观现象 通常是状态和形状、大小的改变。 常伴随(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能量变化 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能量变化,光能、热能和电能等。
举例 水的三态变化、酒精挥发等。 钢铁生锈、木炭燃烧、光合作用、酿酒/醋、食物变质等。
联系 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有物理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物理性质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是在物理变化中变现出的性质,如:挥发性、溶解性和吸附性等。
一个是不需要变化就有具有的,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和密度等。
(2)、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和酸碱性等。
(3)、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基本的特征,是变化的依据;而变化是只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性质和变化在描述上是不同的,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会、能”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镁条可以燃烧”是性质;而“镁条燃烧”则是变化。
3、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即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即物质的结构特点决定着物质的性质,性质是结构特点的反映。
考点突破
1、【命题解读】物质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及用途考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命题点有:化学变化的判断、物理变化的判断、化学性质的判断、物理性质的判断、物质的用途、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的判断,常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古诗词、成语、实验等以文字或图片结合的形式呈现。
2、【解题技巧】
(1)判断物质变化类型的关键是:从宏观上抓住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从微观上把握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变化。化学变化改变的是物质的种类(分子种类),这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判断物质性质的关键是看物质性质的表现形式,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体现的就是化学性质,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体现的就是物理性质。
1.下列自然现象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火山喷发 B.雾凇(冰花)
C.龙卷风 D.海市蜃楼
【答案】A
【解析】A、火山喷发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雾凇(冰花)是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形成的冰晶,凝华放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龙卷风,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涡旋,是在极不稳定天气下由两股空气强烈相向对流运动,相互摩擦形成的空气漩涡,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形成的光的折射现象,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下列过程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倾倒二氧化碳 B.生成炭黑
C.分子运动实验 D.进入菜窖前做灯火试验
【答案】A
【详解】A、倾倒二氧化碳,为了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蜡烛燃烧时,氧气供应不足,生成炭黑,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探究分子的运动中,挥发的氨气分子溶于水,生成氨水,氨水使无色酚酞变红,属于化学变化;
D、利用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进入菜窖前做灯火试验,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3.(2023·湖北·武汉市武珞路中学)下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车胎爆炸 B.木材制成桌椅 C.纸张燃烧 D.湿衣服晾干
【答案】C
【详解】A、车胎爆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木材制成桌椅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湿衣服晾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4.(2022·湖北·仙桃荣怀学校)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甘薯酿酒 B.玉石俱焚 C.滴水成冰 D.呼吸作用
【答案】C
【详解】A.甘薯酿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 玉石俱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 滴水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符合题意;
D. 呼吸作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022·江苏无锡)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稀有气体作电光源
C.白炽灯中填充氮气 D.铜线制电缆
【答案】C
【详解】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由干冰升华吸热造成,是物质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因此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作电光源是利用其通电能发光,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白炽灯中填充氮气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D、铜线制电缆是利用金属能导电。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2022·广东·广州市番禺区香江育才实验学校)下列用途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氧气用于气焊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D.稀有气体填充食品包装袋
【答案】A
【详解】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B、氧气用于气焊,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属于化学性质,密度属于物理性质;
D、稀有气体填充食品包装袋, 是因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
故选A。
7.(2022·湖南·长沙市雅礼实验中学)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及其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质量的78%
B.氧气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可用作燃料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食物防腐
【答案】D
【详解】A、空气中各成分含量按体积分数计,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而氮气的质量分数不是78%,故A错误;
B、氧气具有助燃性,能够支持燃烧,但是氧气自身不能燃烧,不能做燃料,故B错误;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故C错误;
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且不支持呼吸,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常用于食物防腐,故D正确;
故选D。
1.(2022·陕西·千渭初中)下列图示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详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A、蔗糖溶于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错误;
B、排水法收集氧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错误;
C、胆矾研碎是胆矾的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错误;
D、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正确;
故选D。
2.(2022·陕西西安)下列图示实验能明显观察到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A、食盐溶于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有新物质四氧化三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片形成小液滴,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2·广东广州)“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 D.使用黑火药
【答案】B
【详解】A、粮食酿酒,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纺纱织布,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烧制瓷器,包含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使用黑火药,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4.(2022·四川宜宾·中考真题)“物质性质决定用途”是重要的化学观念之一。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一一作保护气 B.石墨具有导电性一一作铅笔芯
C.盐酸具有酸性—一除铁锈 D.铝具有导热性一一作铝锅
【答案】B
【详解】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B、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 ,可用作铅笔芯,不是由于石墨具有导电性,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符合题意;
C、铁锈中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铁和水,盐酸具有酸性可用除铁锈,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D、铝具有导热性可用作铝锅,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匹配的是( )
A.金刚石坚硬—用于制作钻头 B.氮气常温下稳定—用于制取氮肥
C.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 D.石墨导电—用作电池的电极材料
【答案】B
【详解】A、金刚石坚硬,可以用于制作钻头,选项说法正确;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来做保护气,选项说法错误;
C、干冰易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选项说法正确;
D、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所以石墨可用作电池的电极材料,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铜用于制作电线
B.金刚石用于切割大理石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D
【分析】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详解】A.铜用于制作电线,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B.金刚石用于切割大理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答案选择D。
7.(2022·江西赣州·期中)下列现象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煤气燃烧 B.苹果腐烂
C.冰雪融化 D.钢铁生锈
【答案】C
【详解】A、煤气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苹果腐烂的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冰雪融化,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符合题意;
D、钢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2022·黑龙江·哈尔滨市第四十七中学)下图所示物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用于磁悬浮列车 B.液氮冷冻机
C.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D.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防腐
【答案】D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稀有气体常用于霓虹灯、激光技术、飞艇等,磁悬浮列车利用了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原理,使列车克服重力而悬浮起来,减小了摩擦力,从而使速度大大提高,没有用到稀有气体,故选项错误;
B、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可用于制造液氦冷冻机,故选项错误;
C、工业废水灌溉农田,会造成水体和土壤的污染,同时工业废水中可能含有重金属元素,污染农田和危害人类的健康,故选项错误;
D、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于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以防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9.(2022·陕西·子洲县张家港希望中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火上浇油 B.滴水成冰 C.大浪淘沙 D.立竿见影
【答案】A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详解】A. 火上浇油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
B. 滴水成冰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大浪淘沙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立竿见影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2022·河南开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充气包装
B.空气质量报告中的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C.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对环境没有任何影响
D.利用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的化学性质,制作霓虹灯
【答案】A
【详解】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一般情况不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可用于食品包装的保护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B、空气质量报告中的质量级别数目越小,空气质量越好,故选项说法错误;
C、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使生存环境恶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D、稀有气体通电后能发光,可用于制作霓虹灯的光源,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体现,是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1.(2022·四川·威远县凤翔中学)“川航3U8633”的成功迫降,挽救了128条生命。迫降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玻璃破裂 B.轮胎变瘪 C.燃油燃烧 D.座椅摇晃
【答案】C
【详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 玻璃破裂,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B. 轮胎变瘪,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C. 燃油燃烧,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D. 座椅摇晃,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C。
12.(2022·河南)《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法造纸工艺。下列步骤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煮楻足火 B.斩竹槌洗 C.日晒成干 D.覆帘压纸
【答案】A
【详解】A、煮徨足火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斩竹槌洗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日晒成干,是水分的蒸发,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捞好的纸膜一张张叠好,用木板压紧,上置重石,将水压出,变化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