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实验活动6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实验目的1.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能转化成电能过程中的作用,体会化学的价值。2.认识原电池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实验用品烧杯、导线、电流表。锌片、铜片、石墨棒、稀硫酸。实验步骤1.电极材料的实验(1)用导线将电流表分别与锌片、铜片相连接,使锌片与铜片接触,观察电流表指针是否发生偏转;用石墨棒代替铜片进行上述实验。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电极材料 电流表指针是否发生偏转 解释锌片、铜片 没有________溶液,不能发生原电池反应锌片、石墨棒(2)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解释原因。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解释锌片______,表面产生__________ 锌的还原性比H2____,溶液中的____直接得到Zn失去的电子生成______①锌片____,表面产生__________; ②铜片________________ 铜的还原性比H2____,____置换出H2,H+在锌片表面被____成____①锌片____,表面产生__________; ②石墨棒______________ 石墨为惰性材料,不能置换出H2,H+在锌片表面被______成________2.原电池实验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解释原因。实验材料 实验现象 解释Zn、Cu、H2SO4 ①锌片______; ②铜片______溶解,表面产生____________; ③电流表指针________ 锌______的电子通过导线转移至__________产生电流,溶液中的______在铜片表面获得________生成________Zn、石墨、H2SO4 ①锌片______; ②石墨棒表面产生_________; ③电流表指针________ 锌______的电子通过导线转移至________产生电流,溶液中的________在石墨棒表面获得______生成______Cu、石墨、H2SO4 铜片________,电流表指针________ 铜的还原性比______弱,__________发生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_电子转移,因而不能产生电流问题讨论1.根据以上实验,说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要素。 2.指出原电池实验中铜锌原电池的电极名称,并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总反应。 3.在原电池实验中,若锌片、铜片接触,插入硫酸溶液,能否观察到电流? 4.将原电池实验中锌-石墨原电池中的锌片换成铁片,能否形成电流?若能产生电流,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总反应。 1.如图所示,在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X、Y两电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中SO移向Y电极B.若两电极分别为铁棒和碳棒,则X电极为铁棒C.X电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Y电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D.若两电极都是金属,则它们的活动性顺序为X>Y2.Ⅰ.现有两个反应:a.NaOH+HCl===NaCl+H2Ob.Cu+2Ag+===2Ag+Cu2+(1)根据两反应本质,判断它们能否设计成原电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不能,说明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可以,则写出正、负极材料,电极反应式及反应类型(“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名称。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解质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常温下,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Al、Cu片插入浓HNO3中组成原电池(图1),测得原电池的电流强度(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2所示。反应过程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O~t1时,原电池的负极是Al片,此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中的H+向__________________移动;t1时,原电池中电子流动方向发生改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活动6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实验步骤1.(1)否 否 电解质 (2)溶解 无色气泡 强 H+ H2溶解 无色气泡 表面无明显现象 弱 不能 还原 H2溶解 无色气泡 表面无明显现象 还原 H22.溶解 不 无色气泡 偏转 失去 铜片表面 H+ 电子H2 溶解 无色气泡 偏转 失去 石墨棒表面 H+ 电子 H2 不溶解 不偏转 H2 不能 没有问题讨论1.(1)工作原理: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通过导线流入正极,溶液中的离子在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2)构成要素:①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②装置条件:a.活泼性不同的电极,b.电解质溶液,c.形成闭合回路。2.Zn:负极,Zn-2e-===Zn2+;Cu:正极,2H++2e-===H2↑;电池总反应:Zn+2H+===Zn2++H2↑。3.不能。4.能产生电流。负极:Fe-2e-===Fe2+;正极:2H++2e-===H2↑;电池总反应:Fe+2H+===Fe2++H2↑。跟踪训练1.A2.Ⅰ.(1)a不能,b可以 a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转移(2)Cu Cu-2e-===Cu2+ 氧化反应 石墨棒(或Ag、铂、金等,任选一种) 2Ag++2e-===2Ag 还原反应 硝酸银溶液Ⅱ.2H++NO+e-===NO2↑+H2O 正极 Al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形成的氧化膜阻止了Al进一步反应解析 Ⅰ.(1)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化学反应必须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否则不能设计成原电池。(2)根据Cu+2Ag+===2Ag+Cu2+可知,Cu应为负极,失电子被氧化,正极可为石墨棒、Ag等,正极上Ag+得电子生成Ag,电解质溶液为AgNO3溶液。Ⅱ.正极上NO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电极反应式为2H++NO+e-===NO2↑+H2O;由图2可知t1时刻电流方向改变,说明原电池的正、负极发生变化,Al因为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不再进一步反应,则t1时刻后Cu片与浓HNO3反应,Cu片作负极,Al片作正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