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7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多角度计算 学案-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难点突破专题】(通用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考点07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多角度计算 学案-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难点突破专题】(通用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考点07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多角度计算
1.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物理量的换算关系
2.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五个公式
c=,n==,ρ=,w=×100%,c=。每个公式中均可“知二求一”。
3.三个守恒应用
1.必须掌握的“四”个定义式
c=n/V,n=m/M=V/Vm,ρ=m(溶液)/V(溶液),w=×100%。每个公式中均可“知二求一”。
2.熟练推导“三”种换算关系
(1)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c====,w=。(ρ:g·cm-3)
(2)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解度(S)的换算(饱和溶液)
c===,S= 。(ρ:g·cm-3)
(3)气体溶质溶于水中制得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分数的计算
在标准状况下,1 L水中溶解某气体V L,所得溶液密度为ρ,则:c=== (ρ:g·cm-3),w=×100%==×100%。
3.灵活利用“三”个守恒关系
(1)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守恒”: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2)溶液中“粒子之间电荷守恒”(溶液呈电中性)。
(3)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同种原子的质量相等。
4.物质的量在方程式中的应用
(1)化学方程式的一般计算与判断
破题思路 计算的一般步骤:写方程式→标物质的量→列比例式→求解
(2)关系式法在滴定实验中定量计算的应用
破题思路 确定关系式的两个途径:一是根据连续的反应方程式中物质的量关系,找出已知物与未知物的关系式。二是根据原子守恒找出已知物与未知物的关系式
(3)差量法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破题思路 写出化学方程式→找理论差值和实际差值→列比例求解
5.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三”个注意点
(1)在计算过程中,要注重运用定义式进行推导,同时还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统一。
(2)溶液体积不能用水的体积和溶质的体积之和来代替,应该用溶液的质量除以溶液的密度。
(3)物质溶于水后注意看溶质是否发生了变化。如Na、Na2O、NH3、SO3等溶于水,由于它们与水反应所以溶质发生了变化。
1.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中常用的公式
(1)物质的量计算中的万能恒等式。
n=====cV(aq)。
(2)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cB====,w=。(ρ的单位:g·cm-3)
(3)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解度的换算。
cB===,S=。(ρ的单位:g·cm-3)
2.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两大类型:
(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计算公式:c= (c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ρ为溶液密度,单位g·cm,w为溶质的质量分数,M为溶质的摩尔质量,单位g·mol)。
(2)溶液稀释、同种溶质的溶液混合的计算。
①溶液稀释:
a.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m1w1=m2w2。
b.溶质的物质的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c1V1=c2V2。
c.溶液质量守恒,m(稀)=m(浓)+m(水)(体积一般不守恒)。
②溶液混合:
a.混合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即:c1V1+c2V2=(稀溶液混合时,常认为=V1+V2进行粗略计算)。
b.溶液质量守恒,即。
3.根据固体或气体溶解度计算物质的量浓度的方法
根据固体或气体的溶解度计算物质的量浓度,一般使用公式c= 。题中一般会告诉溶液的密度ρ(g·cm),则问题解答的关键是如何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w。
(1)根据固体的溶解度计算质量分数:w= ×100%(S为固体的溶解度)。
(2)根据气体的溶解度计算质量分数:设气体的溶解度为1体积水溶解标准状况下气体V体积,则1 L水溶解标准状况下气体V L,1 L水的质量为1 000 g,V L气体质量为 g(M为气体摩尔质量),因此质量分数w=
若溶液密度为ρ(g·cm-3),根据气体溶解度计算物质的量浓度:c= mol·L-1= mol·L-1。
4.溶质相同的两份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a和b。
(1)两溶液等质量混合,则混合液的质量分数为 ;
(2)两溶液等体积混合,若溶液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则混合液的质量分数大于 ;若溶液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则混合液的质量分数小于 。
1.下列物质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
A. B.标准状况下
C.个(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D.(的摩尔质量是)
2.某科学小组构想用锂元素的转化过程来持续合成氨,原理如图。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g14N2和16O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质子数目为NA
B.22.4LN2与过量锂反应断裂的N≡N键的数目为NA
C.1molLi3N与过量水反应,收集的气态氨分子数目为NA
D.0.1mol L-1LiOH溶液中含有阴、阳离子总数为0.2NA
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NA
B.通常状况下,O3和O2的混合气体16 g所含氧原子数为NA
C.0.1 mol Na2O2与足量的C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D.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2NA
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 mol与足量的或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都为2NA
B.常温下,27 g Al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NA
C.标准状况下,22.4 L 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A
D.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的溶液中,含有的个数为NA
5.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H=1的HCl溶液中,含HCl分子的数目为NA
B.0.3mol的与足量的完全反应时产生2.24L NO气体
C.6.4g环状()分子中含有的S—S键数为0.2NA
D.1L pH=4的0.1mol/L 溶液中所含号数为0.1NA
6.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28 g铁片投入足量浓H2SO4中生成SO2的分子数为0.5NA
B.4.6 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等于0.2NA
C.高温下,0.2 mol Fe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H2的分子数目为0.3NA
D.反应,每生产1 mol Fe2O3转移电子总数为44NA
7.实验室制取的方程式为。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 B.每生成,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C.该反应中生成则4molHCl被氧化 D.该反应中是还原产物
8.溶液浓度是常用的物理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分数为的浓硫酸和等质量的水混合后,硫酸的质量分数大于
B.配制溶液,需要量取溶液的体积为
C.从溶液中取出,取出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D.溶液和溶液中的浓度相同
9.在a L 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恰好使溶液中的完全沉淀;若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假设氨气全部逸出)可得到c mol ,则原溶液中的浓度为
A. B. C. D.
10.下列关于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1L 水中溶解 58.5gNaCl,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mol·L-1
B.标准状况下,将 22.4 L HC1 溶于 1L 水,可配成 1mol·L-1 的稀盐酸
C.200mL 0.1mol/LNaCl溶液和100mL0.1mol/LMgCl2溶液,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D.10g 98%的硫酸(密度为 1.84g·cm-3)与 10mL 18.4 mol·L-1 的硫酸的浓度相同
11.常温下,关于溶液的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6的盐酸加水稀释100倍,溶液的pH=8
B.将1L0.1 mol· L-1Ba(OH)2溶液加水稀释为2 L,溶液的pH= 13
C.pH=3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1000倍,所得溶液pH>6
D.pH=10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100倍,溶液的pH=12
12.将50mL 溶液和100mL 溶液混合,混合溶液中的浓度为(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0.5mol/L B.0.75mol/L C.5mol/L D.0.23mol/L
1.标准状况下以下四种物质的物理量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①6.72LCH4②3.01×1023个HCl分子③0.4molH2S④3.4gNH3
A.体积:②>③>④>① B.密度:②<③<④<①
C.质量:②>③>①>④ D.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
2.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2.4 LCO2气体含有的分子数为NA
B.23 g的钠与氧气完全反应生成Na2O与Na2O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A
C.1 mol乙烯(C2H4)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5NA
D.0.1 mol/L的HCl溶液中的的数目为0.1NA
3.36.5g气体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为),所得溶液的密度为,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B.将该溶液加热蒸发浓缩至原来一半体积,则浓度变为原来两倍
C.36.5g气体占有体积为22.4L
D.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4.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6g乙醇中含有的碳氢键数目为
B.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C.向的氢碘酸中加入,溶解后溶液中含有的数为
D.向酸性溶液中滴加草酸()溶液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46 g乙醇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8NA
B.12.4 g白磷(P4)中所包含的P P共价键有0.4NA
C.标准状况下,2.24 L CH2Cl2含有的分子数大于0.1NA
D.常温下,2 L 0.1 mol L 1 FeCl3溶液与1 L 0.2 mol L 1 FeCl3溶液所含Fe3+数目不同
6.下列四种物质的判断叙述错误的是( )
①标准状况下,22.4LH2O;
②标准状况下,1.5molNH3;
③标准状况下,1.806×1024个HCl;
④常温下,46gNa。
A.所含原子数目:①>④>②>③ B.密度大小:①>④>③>②
C.体积大小:③>②>①>④ D.质量大小:①>③>④>②
7.已知:KClO3+5KCl+3H2SO43K2SO4+3Cl2↑+3H2O。将KClO3加热使其部分分解,再向分解后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硫酸加热,放出氯气。假设KClO3的分解率为a,分解后KCl为1mol,两步反应生成氧气和氯气的总物质的量为bmol。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当a=0.6时,b=3 B.当氯元素全部转化为氯气时,a=1/6
C.b的最大值为2.1 D.当5/6<a<1时,b=a/3+1.5
8.把含有和的溶液分成两等份。向其中一份加入溶质物质的量为的硫酸钠溶液,恰好使完全沉淀向另一份中加入溶质物质的量为的硝酸银溶液,恰好使完全沉淀。则原溶液中的浓度为
A. B.
C. D.
9.在t℃时,将ag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mL溶液,假设该溶液的密度为ρg/mL,溶质质量分数为w,其中含有NH的物质的量是bmo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溶质的质量分数w=×100%
B.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mol/L
C.溶液中c(OH-)=mol/L+c(H+)
D.向上述溶液中加入VmL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5w
10.下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2 mol·L-1
B.1 mol Zn与足量的该硫酸反应,标准状况下产生22.4 L气体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A
C.配制200 mL 4.6 mol·L-1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50 mL
D.该硫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9.2 mol·L-1
11.向溶质质量分数为2a%,体积为1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c1 mol·L-1的稀H2SO4中加入V mL的水,使之溶质质量分数变为a%,此时物质的量浓度为c2 mol·L-1,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V>10 2c2=c1 B.V<10 2c2>c1
C.V>10 2c210 2c2>c1
12.将硫酸铝、硫酸钾和明矾溶液[KAl(SO4)2·12H2O]等体积等浓度混合。该混合液中浓度为0.4 mol/L。取100 mL混合液加入0.4mol/L的KOH溶液,若要产生的沉淀量最大,加入该浓度的KOH的体积是( )
A.100 mL B.150 mL C.200 mL D.250 mL
13.下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正确的是  
A.V L 溶液中含 g,溶液中是
B.将100 mL 的NaCl溶液与200 mL 的NaCl溶液混合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得到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C.实验室配制480 mL 的硫酸铜溶液,应选取500 mL容量瓶,称取 g胆矾配成500 mL溶液
D.标准状况下,a L 溶于1000 g水中,得到的溶液密度为b ,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4.vmLAl2(SO4)3溶液中含agAl3+,取0.5vmL该溶液,与vmL某浓度的BaCl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BaCl2溶液的浓度为
A.1000a/18Vmol/L B.1000a/36Vmol/L C.1000a/18mol/L D.1000a/36mol/L
一轮再回顾
易错点精析
二轮热点难点突破
针对训练
突破提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考点07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多角度计算
1.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物理量的换算关系
2.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五个公式
c=,n==,ρ=,w=×100%,c=。每个公式中均可“知二求一”。
3.三个守恒应用
1.必须掌握的“四”个定义式
c=n/V,n=m/M=V/Vm,ρ=m(溶液)/V(溶液),w=×100%。每个公式中均可“知二求一”。
2.熟练推导“三”种换算关系
(1)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c====,w=。(ρ:g·cm-3)
(2)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解度(S)的换算(饱和溶液)
c===,S= 。(ρ:g·cm-3)
(3)气体溶质溶于水中制得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分数的计算
在标准状况下,1 L水中溶解某气体V L,所得溶液密度为ρ,则:c=== (ρ:g·cm-3),w=×100%==×100%。
3.灵活利用“三”个守恒关系
(1)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守恒”: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2)溶液中“粒子之间电荷守恒”(溶液呈电中性)。
(3)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同种原子的质量相等。
4.物质的量在方程式中的应用
(1)化学方程式的一般计算与判断
破题思路 计算的一般步骤:写方程式→标物质的量→列比例式→求解
(2)关系式法在滴定实验中定量计算的应用
破题思路 确定关系式的两个途径:一是根据连续的反应方程式中物质的量关系,找出已知物与未知物的关系式。二是根据原子守恒找出已知物与未知物的关系式
(3)差量法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破题思路 写出化学方程式→找理论差值和实际差值→列比例求解
5.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三”个注意点
(1)在计算过程中,要注重运用定义式进行推导,同时还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统一。
(2)溶液体积不能用水的体积和溶质的体积之和来代替,应该用溶液的质量除以溶液的密度。
(3)物质溶于水后注意看溶质是否发生了变化。如Na、Na2O、NH3、SO3等溶于水,由于它们与水反应所以溶质发生了变化。
1.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中常用的公式
(1)物质的量计算中的万能恒等式。
n=====cV(aq)。
(2)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cB====,w=。(ρ的单位:g·cm-3)
(3)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解度的换算。
cB===,S=。(ρ的单位:g·cm-3)
2.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两大类型:
(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计算公式:c= (c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ρ为溶液密度,单位g·cm,w为溶质的质量分数,M为溶质的摩尔质量,单位g·mol)。
(2)溶液稀释、同种溶质的溶液混合的计算。
①溶液稀释:
a.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m1w1=m2w2。
b.溶质的物质的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c1V1=c2V2。
c.溶液质量守恒,m(稀)=m(浓)+m(水)(体积一般不守恒)。
②溶液混合:
a.混合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即:c1V1+c2V2=(稀溶液混合时,常认为=V1+V2进行粗略计算)。
b.溶液质量守恒,即。
3.根据固体或气体溶解度计算物质的量浓度的方法
根据固体或气体的溶解度计算物质的量浓度,一般使用公式c= 。题中一般会告诉溶液的密度ρ(g·cm),则问题解答的关键是如何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w。
(1)根据固体的溶解度计算质量分数:w= ×100%(S为固体的溶解度)。
(2)根据气体的溶解度计算质量分数:设气体的溶解度为1体积水溶解标准状况下气体V体积,则1 L水溶解标准状况下气体V L,1 L水的质量为1 000 g,V L气体质量为 g(M为气体摩尔质量),因此质量分数w=
若溶液密度为ρ(g·cm-3),根据气体溶解度计算物质的量浓度:c= mol·L-1= mol·L-1。
4.溶质相同的两份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a和b。
(1)两溶液等质量混合,则混合液的质量分数为 ;
(2)两溶液等体积混合,若溶液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则混合液的质量分数大于 ;若溶液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则混合液的质量分数小于 。
1.下列物质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
A. B.标准状况下
C.个(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D.(的摩尔质量是)
【答案】A
【解析】
分子数最多即物质的量最多,A中,B中H2的物质的量,C中CO2的物质的量0.1mol,D中H2O的物质的量为,故选A。
2.某科学小组构想用锂元素的转化过程来持续合成氨,原理如图。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g14N2和16O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质子数目为NA
B.22.4LN2与过量锂反应断裂的N≡N键的数目为NA
C.1molLi3N与过量水反应,收集的气态氨分子数目为NA
D.0.1mol L-1LiOH溶液中含有阴、阳离子总数为0.2NA
【答案】A
【解析】
A.14N2的摩尔质量为28g/mol,1个分子中含有14个质子,16O2的摩尔质量为32g/mol,1个分子中含16个质子,设混合气体中14N2为xg,16O2为(2-x)g,则2g14N2和16O2的混合气体含有质子数目为=NA,A正确;
B.未告知N2所处的状态,无法计算22.4LN2的物质的量,也就无法计算与过量锂反应断裂的N≡N键的数目,B错误;
C.根据反应Li3N+3H2O=3LiOH+NH3↑可知1molLi3N与过量水反应,生成NH3的物质的量为1mol,但由于NH3极易溶于水,故收集的气态氨分子数目小于NA,C错误;
D.未告知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0.1mol L-1LiOH溶液中含有阴、阳离子总数,D错误;
故答案为:A。
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NA
B.通常状况下,O3和O2的混合气体16 g所含氧原子数为NA
C.0.1 mol Na2O2与足量的C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D.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2NA
【答案】B
【解析】
A.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A错误;
B.O3和O2的分子都是由O原子构成,则O3和O2的混合气体16 g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1 mol,因此其中所含的O原子数目为NA,B正确;
C.Na2O2与足量的CO2充分反应产生Na2CO3、O2,每有1 mol Na2O2反应,转移1 mol电子,则0.1 mol Na2O2与足量的C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C错误;
D.只有溶液浓度,缺少溶液体积,不能计算微粒的数目,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 mol与足量的或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都为2NA
B.常温下,27 g Al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NA
C.标准状况下,22.4 L 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A
D.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的溶液中,含有的个数为NA
【答案】B
【解析】
A.与或反应中,均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有2+2=2Na2CO3+O2~2e-、2+2=4NaOH+O2↑~2e-,故1 mol与足量的或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都为NA,A错误;
B.Al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全部转化为NaAlO2,27gAl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转移1mol×(3-0)=3mol,即转移电子数为3NA,B正确;
C.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和分子数,C错误;
D.未给溶液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氯离子个数,D错误;
选B。
5.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H=1的HCl溶液中,含HCl分子的数目为NA
B.0.3mol的与足量的完全反应时产生2.24L NO气体
C.6.4g环状()分子中含有的S—S键数为0.2NA
D.1L pH=4的0.1mol/L 溶液中所含号数为0.1NA
【答案】C
【解析】
A.HCl溶液中不存在HCl分子,全部以H+和Cl-的形式存在,A错误;
B.未告知气体所处的状态,无法计算0.3mol的与足量的完全反应时产生NO气体的体积,B错误;
C.6.4g环状()分子中含有的S—S键数为=0.2NA,C正确;
D.由于在溶液中存在平衡:+H2O=2+2H+,故1L pH=4的0.1mol/L 溶液中所含离子个数小于0.1NA,D错误;
故答案为:C。
6.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28 g铁片投入足量浓H2SO4中生成SO2的分子数为0.5NA
B.4.6 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等于0.2NA
C.高温下,0.2 mol Fe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H2的分子数目为0.3NA
D.反应,每生产1 mol Fe2O3转移电子总数为44NA
【答案】B
【解析】
A.在常温下Fe遇浓硫酸会发生钝化而不能进一步发生反应,因此不能计算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目,A错误;
B.4.6 g若完全是NO2,其物质的量是0.1 mol,含有O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2 mol;4.6 g若完全是N2O4,其物质的量是0.05 mol,含有O原子的物质的量也是0.2 mol。可见4.6 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等于0.2NA,B正确;
C.高温下,Fe与H2O蒸气发生反应,产生Fe3O4、H2,反应方程式为:3Fe+4H2O(g)Fe3O4+4H2,根据物质反应转化关系可知:0.2 mol Fe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H2的物质的量为n(H2)=,故反应产生的H2分子数目为0.27NA,产生的H2分子数目小于0.3NA,C错误;
D.在该反应中,每反应产生2 mol Fe2O3,反应转移44 mol电子,若生产1 mol Fe2O3转移电子总数为22NA,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7.实验室制取的方程式为。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 B.每生成,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C.该反应中生成则4molHCl被氧化 D.该反应中是还原产物
【答案】C
【解析】
A.该反应中Mn元素、氯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
B.每生成,就有原子由-1价变为0价,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B正确;
C.该反应生成,则氧化,C错误;
D.该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降低,故MnO2是氧化剂,MnCl2是还原产物,D正确;
故答案选C。
8.溶液浓度是常用的物理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分数为的浓硫酸和等质量的水混合后,硫酸的质量分数大于
B.配制溶液,需要量取溶液的体积为
C.从溶液中取出,取出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D.溶液和溶液中的浓度相同
【答案】B
【解析】
A.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与等质量水混合后,混合液体积大于浓硫酸的2倍,则混合液中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49%,故A错误;
B.稀释前后物质的量不变,则n=cV=1.0mol/L×250mL=18mol/L×VmL,解得V=,故B正确;
C.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体积无关,取出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故C错误;
D.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体积无关,溶液中的浓度0.1×1=0.1mol/L,溶液中的浓度0.1×2=0.2mol/L,浓度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9.在a L 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恰好使溶液中的完全沉淀;若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假设氨气全部逸出)可得到c mol ,则原溶液中的浓度为
A. B. C. D.
【答案】B
【解析】
由混合溶液中加入bmolBaCl2,恰好使溶液中的离子完全沉淀,则+Ba2+═BaSO4↓,生成bmol ,c()=mol/L,由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可得到cmol NH3,则+OH-NH3↑+H2O,生成cmol ,c()=mol/L,由于溶液显电中性,设原溶液中的Al3+浓度为x,由电荷守恒可知,x×3+mol/L×1=mol/L×2,解得:x=;
故选B。
10.下列关于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1L 水中溶解 58.5gNaCl,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mol·L-1
B.标准状况下,将 22.4 L HC1 溶于 1L 水,可配成 1mol·L-1 的稀盐酸
C.200mL 0.1mol/LNaCl溶液和100mL0.1mol/LMgCl2溶液,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D.10g 98%的硫酸(密度为 1.84g·cm-3)与 10mL 18.4 mol·L-1 的硫酸的浓度相同
【答案】D
【解析】
A.58.5gNaCl 的物质的量为1mol,溶解在1L 水中,溶液的体积不是1L,所以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mol·L-1,A不正确;
B.标准状况下,22.4 L HC1 的物质的量为1mol,溶于 1L 水中,溶液的体积不是1L,所以配成的稀盐酸的浓度不是1mol·L-1,B不正确;
C.0.1mol/LNa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0.1mol/LMgCl2溶液,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二者的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不相同,C不正确;
D.10g 98%的硫酸(密度为 1.84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8.4mol/L,与 10mL 18.4 mol·L-1 的硫酸的浓度相同,D正确;
故选D。
11.常温下,关于溶液的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6的盐酸加水稀释100倍,溶液的pH=8
B.将1L0.1 mol· L-1Ba(OH)2溶液加水稀释为2 L,溶液的pH= 13
C.pH=3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1000倍,所得溶液pH>6
D.pH=10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100倍,溶液的pH=12
【答案】B
【解析】
A.常温下,pH= 6的盐酸加水稀释100倍, 溶液仍然显酸性,其pH≠8,A项错误;
B.将1 L0.1 mol/ LBa(OH)2溶液加水稀释为2 L,溶液中c(OH- )=0.1 mol/L,则c(H+)= 1× 10 -13mol/ L,pH=13,B项正确;
C.pH=3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1000倍,所得溶液pH<6,C项错误;
D.pH=10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100倍,溶液的pH=8,D项错误。
故选B。
12.将50mL 溶液和100mL 溶液混合,混合溶液中的浓度为(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0.5mol/L B.0.75mol/L C.5mol/L D.0.23mol/L
【答案】A
【解析】
混合后溶液中的物质的量n()=50 mL×10-3 L/mL×0.3 mol/L+100 mL×10-3 L/mL×0.2 mol/L×3=0.075 mol,则c()=,故答案选A。
1.标准状况下以下四种物质的物理量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①6.72LCH4②3.01×1023个HCl分子③0.4molH2S④3.4gNH3
A.体积:②>③>④>① B.密度:②<③<④<①
C.质量:②>③>①>④ D.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
【答案】C
【分析】
①6.72LCH4物质的量为n(CH4)==0.3mol;
②3.01×1023个HCl分子物质的量为n(HCl)==0.5mol;
③0.4molH2S;
④3.4gNH3的物质的量为n(NH3)==0.2mol。
【解析】
A.同温同压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体积:②>③>①>④,A错误;
B.依据ρ=可知:同温同压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与M成正比,甲烷:16g/mol,HCl:36.5g/mol;H2S:34g/mol,NH3:17g/mol,所以密度:②>③>④>①,B错误;
C.①中质量m(CH4)=0.3mol×16g/mol=4.8g;②中质量m(HCl)=0.5mol×36.5g/mol=18.25g;③中质量m(H2S)=0.4mol×34g/mol=13.6g;④中质量m(NH3)=3.4g,所以质量:②>③>①>④,C正确;
D.①②③④中H原子物质的量分别是1.2mol、0.5mol、0.8mol、0.6mol,氢原子个数大小顺序是:①>③>④>②,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2.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2.4 LCO2气体含有的分子数为NA
B.23 g的钠与氧气完全反应生成Na2O与Na2O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A
C.1 mol乙烯(C2H4)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5NA
D.0.1 mol/L的HCl溶液中的的数目为0.1NA
【答案】B
【解析】
A.未指明气体所处的外界温度、压强,不能确定其物质的量,也就不能计算其中所含的分子数目,A不符合题意;
B.23 g Na的物质的量是1 mol,由于Na是+1价金属,所以Na与O2反应会产生Na2O、Na2O2时无论二者反应产生的量的多少,1 mol钠反应会转移1 mol电子,则转移的电子数目是NA,B正确;
C.乙烯(C2H4)分子中含有6个共价键,则在1 mol乙烯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是6NA,C错误;
D.只有溶液浓度,缺少溶液的体积,不能计算微粒数目,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3.36.5g气体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为),所得溶液的密度为,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B.将该溶液加热蒸发浓缩至原来一半体积,则浓度变为原来两倍
C.36.5g气体占有体积为22.4L
D.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D
【解析】
A.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A错误;
B.将该溶液加热蒸发浓缩至原来一半体积,因易挥发,会一起蒸发损失,故浓度不是为原来两倍,B错误;
C.没确定温度和压强,不能确定36.5g气体占有体积,C错误;
D.设溶液体积为1L,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正确;
故选D。
4.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6g乙醇中含有的碳氢键数目为
B.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C.向的氢碘酸中加入,溶解后溶液中含有的数为
D.向酸性溶液中滴加草酸()溶液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答案】D
【解析】
A.46g乙醇的物质的量为46g÷46g/mol=1mol,1个乙醇分子(CH3CH2OH)中含5个碳氢键,故46g乙醇中含有的碳氢键数目为,A错误;
B.水溶液中n(CH3COOH)+n(CH3COO-)=0.1mol·L-1×1L=0.1mol,CH3COOH和CH3COO-中含0.1mol×2=0.2molO,另外,水中也含O,故氧原子数大于,B错误;
C.氢碘酸具有强还原性,混合后发生14H++6I-+=3I2+2Cr3++7H2O,故的氢碘酸(0.1molHI)中加入,溶解后溶液中含有的数小于,C错误;
D.↑,酸性溶液中n()==0.2mol,向酸性溶液中滴加草酸()溶液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时,即0.2mol恰好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mol×(7-2)×NAmol-1=,D正确;
选D。
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46 g乙醇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8NA
B.12.4 g白磷(P4)中所包含的P P共价键有0.4NA
C.标准状况下,2.24 L CH2Cl2含有的分子数大于0.1NA
D.常温下,2 L 0.1 mol L 1 FeCl3溶液与1 L 0.2 mol L 1 FeCl3溶液所含Fe3+数目不同
【答案】B
【解析】
A.一个乙醇分子中含有8个共价键,46g乙醇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其中含共价键数为8NA,A正确;
B.1个白磷分子中含有6个P-P共价键,12.4g白磷的物质的量为0.1mol,则其中含有的P-P共价键为0.6NA,B错误;
C.标况下,二氯甲烷为液态,2.24L二氯甲烷的物质的量大于0.1mol,其分子数大于0.1NA,C正确;
D.氯化铁为强酸弱碱盐,铁离子发生水解,水解程度受溶液浓度的影响,故两者中铁离子数目不同,D正确;
答案选B。
6.下列四种物质的判断叙述错误的是( )
①标准状况下,22.4LH2O;
②标准状况下,1.5molNH3;
③标准状况下,1.806×1024个HCl;
④常温下,46gNa。
A.所含原子数目:①>④>②>③ B.密度大小:①>④>③>②
C.体积大小:③>②>①>④ D.质量大小:①>③>④>②
【答案】A
【解析】
标准状况下,水为液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1.806×1024个HCl物质的量为3mol;常温下,46gNa的物质的量为2mol。
A. 水的密度约为1g/cm3,22.4LH2O的物质的量约为1244mol,所含原子数为3733NA,1.5molNH3所含原子数为6NA,1.806×1024个HCl所含原子数为6NA,2molNa的原子数为2NA,即原子数目关系为①>②=③>④,A错误;
B. 气体密度远小于固体,钠单质的密度比水小,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比,即密度大小:①>④>③>②,B正确;
C. 标准状况下,1.5molNH3体积为33.6L,1.806×1024个HCl体积为67.2L,钠单质的密度略比液态水小,即46g钠单质体积小于0.046L,即体积大小:③>②>①>④,C正确;
D. 水的密度为1g/cm3,即22.4LH2O质量为22400g,1.5molNH3质量为25.5g,1.806×1024个HCl 质量为109.5g,故质量大小:①>③>④>②,D正确;
答案为A。
7.已知:KClO3+5KCl+3H2SO43K2SO4+3Cl2↑+3H2O。将KClO3加热使其部分分解,再向分解后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硫酸加热,放出氯气。假设KClO3的分解率为a,分解后KCl为1mol,两步反应生成氧气和氯气的总物质的量为bmol。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当a=0.6时,b=3 B.当氯元素全部转化为氯气时,a=1/6
C.b的最大值为2.1 D.当5/6<a<1时,b=a/3+1.5
【答案】C
【分析】
KClO3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分解后KCl为1mol,根据方程式可知分解的KClO3为1mol,生成的O2为1.5mol,假设KClO3的分解率为a,则原来KClO3的物质的量为,则剩下KClO3的物质的量为,根据方程式KClO3+5KCl+3H2SO43K2SO4+3Cl2↑+3H2O可得,当0<<,即<a<1时,生成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为,此时氧气和氯气的总物质的量为b=;当>,即0<a≤时,生成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6mol,此时氧气和氯气的总物质的量为b=1.5mol+0.6mol=2.1mol,据此分析解答。
【解析】
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当a=0.6时,a<,则生成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6mol,则b=1.5mol+0.6mol=2.1mol,A错误;
B.当氯元素全部转化为氯气时,即1molKCl完全反应,即分解反应剩下KClO3的物质的量0.2mol,则,解得a=,B错误;
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氧气和氯气的总物质的量<b≤2.1,故b的最大值为2.1,C正确;
D.根据上述分析,当<a<1时,b=,D错误;
答案选C。
8.把含有和的溶液分成两等份。向其中一份加入溶质物质的量为的硫酸钠溶液,恰好使完全沉淀向另一份中加入溶质物质的量为的硝酸银溶液,恰好使完全沉淀。则原溶液中的浓度为
A. B.
C. D.
【答案】A
【解析】
溶液分成两等份后,一份溶液250ml,第一份a mol的硫酸钠完全反应,根据方程式BaCl2+Na2SO4=BaSO4 +2NaCl,BaCl2的物质的量为a mol,Cl-的物质的量为2a mol,另一份中加入溶质物质的量为b mol的硝酸银溶液,恰好使Cl-完全沉淀,方程式为BaCl2+2AgNO3=2AgCl +Ba(NO3)2,因第一份中BaCl2的物质的量为a mol所以消耗的硝酸银的物质的量为2a mol,根据KCl+ AgNO3=AgCl +KNO3,硝酸银的物质的量为b-2a mol,所以氯化钾的物质的量为b-2a mol,故原溶液中K+的浓度为 mol/L。
故选A。
9.在t℃时,将ag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mL溶液,假设该溶液的密度为ρg/mL,溶质质量分数为w,其中含有NH的物质的量是bmo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溶质的质量分数w=×100%
B.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mol/L
C.溶液中c(OH-)=mol/L+c(H+)
D.向上述溶液中加入VmL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5w
【答案】C
【解析】
A.溶质的质量分数w=×100%,A错误;
B.在计算时,氨水中的溶质是NH3而不是NH3·H2O,c==mol/L=mol/L,B错误;
C.氨水中含有的阳离子为H+和NH,含有的阴离子只有OH-,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正确;
D.由于氨水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与水等体积混合所得稀氨水的质量大于原氨水质量的2倍,故其溶质质量分数小于0.5w,D错误。
故选C。
10.下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2 mol·L-1
B.1 mol Zn与足量的该硫酸反应,标准状况下产生22.4 L气体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A
C.配制200 mL 4.6 mol·L-1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50 mL
D.该硫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9.2 mol·L-1
【答案】C
【解析】
A.由图可知,质量分数为98%,即100g溶液中有溶质硫酸98g,即溶质为1mol,又因为溶液密度为1.84,则100g溶液的体积为100÷1.84÷1000= L,即硫酸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8.4mol/L,故A错误;
B.Zn与足量的该硫酸反应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硫,1 mol Zn产生1 mol 二氧化硫,因正6价硫变成正4价硫,1 mol Zn 反应时转移的2 mol电子,即转移的电子数为2,故B错误;
C. 200 mL 4.6 的稀硫酸中硫酸的物质质量为0.2×4.6×98=90.16(g),而该酸50 mL中硫酸质量为50×1.84×98%=90.16(g),因物质质量相同,故C正确;
D. 500mL该硫酸中硫酸物质的量为500mL×1.84×98%÷98=9.2 mol,与等体积的水混合体积变为体积小于1L,即溶液摩尔体积大于9.2,故D错误。
故答案是C
11.向溶质质量分数为2a%,体积为1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c1 mol·L-1的稀H2SO4中加入V mL的水,使之溶质质量分数变为a%,此时物质的量浓度为c2 mol·L-1,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V>10 2c2=c1 B.V<10 2c2>c1
C.V>10 2c210 2c2>c1
【答案】C
【解析】
因为水的密度小于稀H2SO4的密度,要使10 mL稀H2SO4中溶质质量分数由2a%变为a%,则所加水的体积大于10 mL;由c=可知,当稀H2SO4中溶质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时,其密度也变小,故其物质的量浓度小于原来的,故选项C正确。
12.将硫酸铝、硫酸钾和明矾溶液[KAl(SO4)2·12H2O]等体积等浓度混合。该混合液中浓度为0.4 mol/L。取100 mL混合液加入0.4mol/L的KOH溶液,若要产生的沉淀量最大,加入该浓度的KOH的体积是( )
A.100 mL B.150 mL C.200 mL D.250 mL
【答案】B
【解析】
将硫酸铝、硫酸钾和明矾溶液[KAl(SO4)2·12H2O]等体积等浓度混合,浓度设为x。该混合溶液中浓度为0.4mol/L。则(3x+x+2x)/3=0.4mol/L,解得x=0.2mol/L,取100ml混合液加入0.4mol/L的KOH溶液,若要产生的沉淀量最大时,溶质为硫酸钾,则最终混合液中钾离子的物质的量为,由于三种溶液为等体积混合,则取出的100mL混合液中含有原三种溶液体积均为0.1L/3,100mL混合液中含有钾离子的物质的量为,根据钾离子守恒,需要加入的KOH的物质的量为:0.08mol-0.02mol=0.06mol,所以需要加入的0.4mol/L的KOH溶液体积为。
故选B。
13.下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正确的是  
A.V L 溶液中含 g,溶液中是
B.将100 mL 的NaCl溶液与200 mL 的NaCl溶液混合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得到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C.实验室配制480 mL 的硫酸铜溶液,应选取500 mL容量瓶,称取 g胆矾配成500 mL溶液
D.标准状况下,a L 溶于1000 g水中,得到的溶液密度为b ,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cB=计算物质的量浓度和相关物理量。
解析:A项,n(Fe3+)==mol,n(Fe3+):n(SO42-)=2:3,n(SO42-)=mol,溶液中c(SO42-)=molVL=mol/L,A项错误;B项,混合后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2.17mol/L,B项错误;C项,根据“大而近”的原则,配制480mL溶液应选用500mL容量瓶,所需胆矾的质量为0.1mol/L0.5L250g/mol=12.5g,C项正确;D项,n(NH3)=mol,m(溶液)=m(NH3)+m(H2O)=mol17g/mol+1000g=(+1000)g,溶液的体积为(+1000)gbg/cm3=cm3,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mol(10-3)L=mol/L,D项错误;答案选C。
14.vmLAl2(SO4)3溶液中含agAl3+,取0.5vmL该溶液,与vmL某浓度的BaCl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BaCl2溶液的浓度为
A.1000a/18Vmol/L B.1000a/36Vmol/L C.1000a/18mol/L D.1000a/36mol/L
【答案】B
【解析】Al2(SO4)3 = 2Al3+ + 3SO42—,agAl3+的物质的量为ag/27g/mol,取0.5vmL该溶液,SO42—的物质的量为a/36mol,由Ba2+ +SO42—=BaSO4↓,BaCl2溶液的浓度为a/36mol/vmL×10—3=1000a/36Vmol/L。
一轮再回顾
易错点精析
二轮热点难点突破
针对训练
突破提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