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让垃圾不再‘流浪’”教案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目前日益恶化的人地关系,认识到合理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2. 明确垃圾分类的标准,认识垃圾可转化为宝贵的再生资源,初步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3. 树立做好垃圾分类、节约资源和保护地球的意识,以实际行动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教学重点:学会正确地分类垃圾,合理地处理垃圾。教学难点:从自我做起,能鼓励并带动身边的人正确地分类垃圾。教学准备:1、课前作业:学生周末回家拍摄小区内或家里的垃圾桶,并进行简单点评,制作成为一页ppt提交;2、其它准备:有关垃圾处理现状、垃圾分类的图片及视频资料;课件。五、教学过程:1、课题引入——人类的生活资料哪里来?人类的生活资料最终去向了哪里?衣服、食物、课本、书桌、文具?归根结底来自于地球→人类不断从环境中索取旧衣服、粪便、废纸、废桌椅、塑料袋……→人类不断向环境中排放结论:地球不堪重负,其中之一便是成山的垃圾。(展示垃圾图片、余杭区垃圾产量)垃圾的处理现状(认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现有的垃圾处理流程:混合投放→混合收集→混合运输→垃圾压缩→垃圾处理主要处理方式:①露天堆放②填埋作业问:你还知道哪些垃圾处理方式?③焚烧作业垃圾的利用价值(认识垃圾分类的好处)我们来看两组数据:(1)问:从这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什么? (垃圾分解周期长,有害垃圾污染大)1吨废塑料 =可回炼600公斤的无铅汽油和柴油1吨塑料饮料瓶 =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1吨废纸 =可再造700公斤好纸 =少砍伐树龄为30年的树木20棵 =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1吨废钢铁 =可提炼钢900千克(相当于节约矿石3吨)1吨废玻璃 =可生产1块篮球场面积的平板玻璃 =可生产2万只500克的瓶子1吨回收的易拉罐 =1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100万吨废弃食物 =可节约36万吨饲料用谷物 =可产生45000吨以上的猪肉每年废弃的60多亿只废干电池 =含7万多吨锌、10万吨二氧化锰问:从这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垃圾是“流浪”的资源!4、让垃圾不再“流浪”——垃圾分类(1)什么是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2)分类的好处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垃圾分类处理的优点如下:(3)分类标准(杭州市)①可回收垃圾:▲注意:回收有要求:避免污染避免高含水尽可能压缩体积②易腐垃圾(餐厨垃圾):③有害垃圾:④其他垃圾: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餐厨垃圾之外的其他生活垃圾。(4)垃圾分类小误区:大棒骨是厨余垃圾大棒骨、坚果壳、玉米核等不易腐烂的,为其他垃圾。鸡骨头易腐烂,为易腐垃圾。厨余垃圾装袋扔进垃圾桶常用的塑料袋远比厨余垃圾更难腐蚀。此外塑料袋本身是可回收垃圾。正确做法应该是将厨余垃圾倒入垃圾桶,塑料袋另扔进“可回收垃圾”桶。有奖知识抢答:以下四个垃圾桶分别装什么垃圾?5、垃圾分类,你做到了吗?(身边的垃圾分类)请三名同学上来分享课前作业(即小区或家庭垃圾分类情况),发现问题并反思总结。6、建言献策分小组讨论目前在学校里进行垃圾分类的难处和存在的问题,从问题出发,为班级和学校提供些许建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