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课 公民权利第2课时 依法行使权利班级 学号 姓名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知识结构1.通过情境探究,学习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权利,提高学生运 用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明确维护权利的程序,学会寻求法律 保护。课堂流程【自学导思】一、预习文本内容,完成填空1.公民怎样正确行使权利?(1)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 。(2)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 、 、 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 。(3)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4)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 ,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2.公民维护权利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公民维权的方式包括 、 、 和 等。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当事人可以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据法律,直接对话,分清责任,达成 ,解决纠纷。二、自学感悟(写出你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困惑和发现等)【共学激思】活动一:运用你的经验(教材P43)思考:(1)在消费过程中你是如何维护自己权益的?(2)在消费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行使和维护权利?活动二: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教材P45)思考:(1)人民调解在解决民事纠纷中具有哪些优势?(2)比较仲裁和调解的区别。活动三:小组合作,画出思维导图【检学反思】一、当堂检测1.★下列行为属于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是( )A.受到同学欺负的小平找自己的表哥教训那个同学B.小宏拒绝父亲让他辍学卖菜的要求,坚持回校学习C.江某拾获他人的手机后自己使用D.小王在网上散布虚假信息2.★张某用手机下载一款免费试用软件,可试用期刚结束,在没有接到提醒的情况下就被扣费了。对这件事,你认同的是( )A.张某安全权受到侵犯,可提起行政诉讼B.张某知情权受到侵犯,可向有关部门投诉C.商家实施了欺诈行为,双方首先必须和解D.商家实施了违法行为,张某要向消费者协会起诉3.★2021年1月15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该通知规定“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该手机禁令的顺利实施。需要我们①恪守诚信准则,主动上交手机②接受外在约束,全凭父母监督③摆脱网络依赖,学会“信息节食”④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被迫追剧、被迫听神曲……乘坐轨道交通时经常会遇到个别乘客旁若无人开手机外放的情况。对此,很多乘客表示“敢怒不敢言”。2020年12月1日起,新修订的《X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施行,规定禁止在轨道区域使用电子设备外放。材料启示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行使权利和自由?二、思想提升(写出成败得失、易错易忘、重点难点等)(教师提醒:1. 权利≠权力;2. 诉讼只能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非其他国家机关;3. 协商、调解、仲裁都是要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我的提升:4.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