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心理健康课自我认识—人格一.设计理念通过游戏和具体的情景,让同学们意识到自己现在正处于青春期早期,正确了解到自身的发展特点,认识到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好感以及学会如何恰当地与异性交往而不造成误会。以讲解为主,活动为辅,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正确认识自身人格,同时认识到何为积极的人格特质,让其人格发展有确切目标。二.学情分析本课的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人格已初步形成,对事有自己的看法。但同时,他们对人对社会还缺乏经验,依然是不成熟的。三.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识自己的人格,以及人格中的优缺点,特别是优点情感目标:喜欢自己的人格,也能够欣赏与自己人格不同的人技能目标:学会扬长避短,成为更好的人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扬长避短教学难点:理解“人格”这一抽象概念五.教学方法讲授法; 情景法六.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七.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5-6分钟)课前准备——公约规范老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上课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守什么样的规范。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念课堂公约。”(PPT上呈现公约的内容)(学生活动:学生和老师一起朗读PPT)课程导入——情景导入法老师:“同学们在以下情景中,会有什么表现?”(提问同学)老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呢?心理学家以心理学方式来弄清楚,为什么我们每个人在某些方面与多数人相同,在某些方面与少数人相同,而在某些方面又与其他人完全不同?”过渡老师:“这与我们所说的人格有关。”【设计意图】(二)简单介绍人格及相应的概念(7-8分钟)老师:“我不知道同学们第一次听到“人格”这个词是在哪,文学、影视作品?还是游戏?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对“多重人格”多有展示,即使有时候其展示并不准确。同学们在听到这个词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人格”的定义是什么呢?同学们认为人格是什么?”(学生活动:起来回答问题)(老师活动:总结同学的回答,不作评价,在学生回答完毕之后, PPT上会呈现人格定义)老师:“人格“personality”一次,源于古希腊语“person”,原意指的是人带着的面具。心理学上沿用其含义转译为人格。将其定义为。其特性有:稳定性,独特性,综合性与功能性。(老师活动:PPT换片—人格的定义;进行板书;解释人格定义)老师:“这个概念看上去非常的抽象。再具体一些,我们来学习一下人格的心理结构?”过渡老师:“心理学中,有许多理论去探讨人格的构造。由此衍生出了许多人格测验,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过很多各种各样的所谓的“人格测验”。但是这些人格测验大多不科学。在人格研究领域,学界多使用大五模型。因此在本节课,老师将以大五模型为基础,帮助同学们了解自己。”【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到。(三)人格理论——介绍大五人格理论及人格测试(15-20分钟)老师:“在我们正式介绍大五人格之前,老师先给大家一个人格测试。人格测试的题目如下,量表为六点计分最左为一分,最右为6分,从左到右分别是完全不符合、大部分不符合、有点不符合、有点符合、大部分符合、完全符合。同学们现在拿出纸和笔,开始测试。”老师:“同学们写完了吗?下列是计分规则。计完分后,大家把纸笔先收好,在告诉大家分数的具体意义前。先给大家介绍大五因素理论”老师:“五个特质的首字母构成了“OCEAN”一词,意指人格的海洋。”(PPT上呈现出大五人格的设定)老师:“外倾性,宜人性,情绪稳定性,责任性与开放性。”【PPT上呈现出具体定义】过渡——老师: “看着上面的五个人格特质,同学们是不是觉得每一个特性都是得分越高越好呢?有没有某种特性特别突出的同学起来分享一下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感受?”【如果没有同学愿意起来,就接下去】过渡——老师:“外倾性高的人会如何,低会如;宜人性高会如何,低会如何,情绪稳定性高会如何,低会如何;责任性高会如何,低会如何。”(四)结束环节(5-8分钟)老师:“由此看来,不同个性都需要控制在一定限度以内,大家才能健康的生活。那么,同学们现在可以拿出刚刚的测试,来对比看看自己的结果。解读分数时需要注意XXXXXX”老师:“但是人格并非不可变化的,大家要学会在接纳自己的基础上,扬长避短。但是,大家也要注意进行人格的修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以下,是老师给同学提供的几点方法”(老师活动:PPT上呈现相应内容,老师进行板书)老师:“”(学生活动:回答问题)老师:“。”老师:【设计意图】八.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