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心理健康 我行,我行,我行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心理健康 我行,我行,我行 教案

资源简介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我行,我行,我行
【教学目标】
1、了解失败是人们都不可避免的。
2、学会运用战胜失败的具体方法,能承受失败,并在失败中奋起。
3、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能力。
4、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自信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大学生掌握必要的自我效能感的知识和技巧,形成相关的心理素质和能力。
难点:设计相应的情景,引导大学生对相关心理知识、技能技巧的体验、感悟、理解和实践模仿,并最终形成自己的心理素养和能力。
解决办法:集体备课,集思广益,认真探讨,努力设计;加强活动,加强沟通,尊重学生需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师生教学积极性和能动性,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
【理论分析】
自我效能感概念是班杜拉在1977年发表的论文《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换言之,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则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项学习任务或进行某项具体学习活动能力的预期和判断。它包含三层意思:
(1)自我效能感是对能否达到某一表现水平的预期,产生于行为发生之前。
(2)是针对某一具体活动的能力的知觉,与能力的自我概念不同。
如:一个学生可能有较好的数学自我概念,认为自己总体上数学学得不错,但这并不表明他对某一数学题有高自我效能感。
(3)自我效能感是对自己能否达到某个学习目标或特定学习表现水平的主观判断。
理论基础是三元交互决定论——探讨环境、行为以及表现为思维、认知、自我评价等的人的主体因素之间的交互决策关系。
自我效能感来源:
(1)成败经验。
一般而言,成功的经验能提高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感。但这还要受个体归因方式的影响。若把成功归因于外部不可控因素或把失败归因于外部不可控因素,这样的成败经验就不会增强或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我们习惯用一把尺子横着来量所有的学生,让学生间相互比较,这样总会有一个好与差的区别。要乌龟和兔子赛跑显然是不公平的,兔子会变得懒惰、昏昏欲睡,而乌龟面对胜利无望备受打击也是必然的。
新课程强调评价应突出发展、促进的功能,教师的评价观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多一把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注意了对学生智能因素的多元评价,但不管用怎样的尺子来衡量,更多的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总有在尺子之下的学生,所以我们提出:进步即成功---把尺子竖起来看学生。如果用这样的标准来评价我们的学生的话,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功。
(2)替代性经验
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会对自我效能产生重要影响。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能力相近的人成功时,就会增强其自我效能感;而当他看到与已相近的人失败,尤其是付出努力后的失败.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当一个人对自己某方面的能力缺乏现实的判断依据或知识时,这种间接经验的影响力就更大。
(3)言语劝说
言语劝说的价值取决于它是否切合实际。缺乏事实基础的言语劝说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不大,在直接经验或替代性经验基础上进行劝说的效果会更好。
(4)情绪反应和生理状态
个体在面临某项活动任务时的心身反应、强烈的激烈情绪通常会妨碍行为的表现而降低自我效能感。
(5)情境条件
不同的环境提供给人们的信息是大不样的。某些情境比其他情境更难以适应和控制。当一个人进人陌生而又易引起焦虑的情境中时,其自我效能感水平与强度就会降低。
自我效能感的功能:
●1.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2.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动机性努力的程度
●3.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的思维过程
●4.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的情感过程
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的关系:
●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决定个人在成就情境中的行为动机
●自我效能感高→积极性高→乐于付出努力→解决问题→维持动机
●自我效能感低→积极性低→不愿付出努力→未解决问题→降低动机
【教学形式】小组讨论,小组游戏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案例分析:
小华(隐去真实姓名)是本案例的主人公,她是我校高一女生,从小喜欢体育运动,志向是成为一名警察。但是,自从升入高中后,虽然在参加体育比赛中获得不错成绩,但本来中等的成绩却一落千丈,排到了班里的倒数。于是,家长、班主任老师都着急了,不想看着这样一棵好苗子就此夭折。可是,看着那个警察梦越来越遥远、朦胧了,她似乎并不着急,对于家长、老师的焦急举动,也似乎无动于衷,这是怎么了?在关心她的老师的建议下,她走进了心理咨询室。
在心理教师的引导下,她自我分析成绩下降的原因:
●1、自认为比较懒惰,独立性较差。
●2、自认为初中理科基础较差,因此现在化学、物理学得不好。
●3、喜欢体育,但并不认为训练占用时间,成为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
●4、文科成绩优于理科,有想放弃理科选读文科的念头,但舍不得体育的优势。
综合所有信息判断,发现小华存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良的情况,同时最大问题是学习动机不足,从而影响了一系列的学习表现。小华有确定的目标,但在学习中却不能好好为这个目标努力,老师、家长的努力劝说似乎也不起作用。在这里,其原因除了本身性格的慢热,自身缺点——懒惰,以及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依靠父母监督外力作用影响下学习的习惯外,主要原因就是自我效能感低,对自己是否能够好好学习,取得理想成绩,达到目标缺乏信心,并且试图为自己找借口。
根据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提出以下对策:
1、用小学、初中的成功学习经历强化小华的成功感,引导她进行正确自我归因,打破其原有的想法,即把取得成绩归于父母的监督这种外界因素的作用,从而树立起取得成绩归于自己的学习能力的这种内在因素的这种想法。并通过回忆起以往学习方面的成功经历,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
2、选取替代性经验。可以举我校上届体育生取得辉煌成就的例子,跟小华一起了解体育生是如何认真训练,以及如何兼顾学习,把学习搞好,其直接的成功经验起着良好的替代性作用。具体操作方法,可以与我校体育老师交流,或是给予上届体育生的联系方式,直接与上届体育生进行电话交流或者面对面交流。通过上述的方法,观察与自己相似的人成功的经历,增强自我效能感。
3、言语劝说。在这个具体的案例中,主要是通过语言引导,让小华认识到高中的学习方法不同与初中,应该改变不良学习习惯,寻求适合高中学习要求的学习方法,并且让小华坚信,做每一件事情都有成功或者失败的可能,人们在操作特定的任务时,必须付出更大、更持久的努力激发自己起尝试的动机,只有通过尝试,才会有成功的机会。因此,鼓励小华进行尝试,坚信自己在体育训练方面的吃苦耐劳优良品质,这种恒心毅力同样可以迁移到学习上,把学习也当作是体育训练一样,只要自己有决心改变现状,完全有能力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考上理想学校,从而实现长期目标。
4、情绪唤醒:最重要的给予鼓励和支持,唤醒小华积极的情绪,重建学习方面的自信,建议通过让小华掌握各学科学习方法,例如,请教物理或化学科任老师学习方法。只有掌握了方法,学习起来才会有轻松的感觉,而不会采取逃避的态度,此外,保持合理的调节情绪,训练后进行适度的休息,恢复体力,全心投入学习。
在具体的心理咨询过程中,同过帮助小华自我认识,自我成长,以及运用其他的治疗方法,同时运用自我效能感的理论,采取以上措施,通过增强小华的自我效能感,激发学习的内部动力。
此外,也采用家长沟通,以得到家长的协助,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小华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本案例的实施仍在进行,效果仍在观察中,值得说明的是,心理咨询的效果或许并非能立竿见影。这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这中间会有其他因素影响,但愿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课堂小测
完全吻合 基本吻合 比较不像 完全不同
如果我尽力去做的话,我总是能够解决问题的。
即使别人反对我,我仍有办法取得我所要的。
对我来说,坚持理想和达成目标是轻而易举的。
我自信能有效地应付任何突如其来的事情。
以我的才智,我定能应付意料之外的情况。
如果我付出必要的努力,我一定能解决大多数的难题。
我能冷静地面对困难,因为我可信赖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面对一个难题时,我通常能找到几个解决方法。
有麻烦的时候,我通常能想到一些应付的方法。
无论什么事在我身上发生,我都能够应付自如
课堂小讨论:
“成功乃成功之母”还是“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与学生“习得性无助”之间有何关系?要使“失败乃成功之母”的说法成立,前提条件是什么?
“习得性无助”是个体在最初的某个情境中获得了无助感,在以后的情境中不仅没能从这种体验和感受中摆脱出来,还将无助感扩散到了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这种扩散了的无助感会导致个体的抑郁,甚至对生活不抱希望。这是一种可怕的感受,在这种感受的控制下,个体会由于认为自己无能为力而不做任何努力和尝试。所以学生如果在学习中出现了“习得性无助”,不但会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还会影响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有些中小学生出现厌学心理,不愿意去学校,不喜欢学习,害怕见老师,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习上的“习得性无助”,自我效能感低下,对学习没有兴趣和信心。作为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方法,让学生避免“习得性无助”,不要让学生失去起跳的力量!
三、教学游戏
《用一分钟,把自己夸上天》
顾名思义,就是用一到两分钟的时间,只能说自己优点和做得不错的部分。游戏规则:一、两个人组一个小组,一个A,一个B,轮流夸自己,一个人一到两分钟。说的一方,只能说自己优点,缺点,不足的地方一律不准说,听的一方,全程倾听,表示认同,当对方习惯说自己哪里不够好的时候,及时打算,提醒拉回到夸自己的主轴上。举例:我的学习能力强,只要我感兴趣的东西,我都可以自学,或是有人简单指点一下,我就可以很快速的掌握。相互说完,游戏结束,向对方表示感谢。
推荐三种玩法:
1、自己夸自己。
2、找一个人来一起玩,请TA配合你,促进你们之间的感情。
3、找一个人来互夸,相互欣赏对方好的地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