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心理健康教育 管好内心的小猴子——提高自控有妙招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 管好内心的小猴子——提高自控有妙招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认识自控力,提高自控力
【选题说明】
自控力,即自我控制能力,也指对自己周围事件、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的控制感。拥有良好的自控力是一个人的人格表现,是一个人走向成功人生的必备品质,更是一个人能在社会立足发展的基础之一。
初二是青春期早期,是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关键期,由于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偏低,处在容易迷茫和不知所措、意志力弱的阶段。在此阶段,如果教育和引导得当,可以使学生在面对诱惑时保持理智和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并通过克制欲望、克服拖延来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新的活动动机,使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和集体活动中。
对于中学生来说,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是成长必须掌握的本领。本课程设计是让学生在了解自控力的基础上,学习如何提高自控力,如何有效地制定具有可行性的计划,并学习自控失败时应该如何应对,学习在失败面前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鼓励自己继续行动。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教育界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究其原因,可从生理、心理和升学压力三个方面来分析。
生理上,初二学生年龄基本上在14岁左右。普查资料表明,这个年纪的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激素分泌旺盛,一方面他们精力充沛,另一方面他们大脑中负责自我控制的脑区还未发展成熟,面对娱乐的诱惑时常常难以抵抗,表现出不务正业或玩物丧志的任性行为。
学习上,初二学生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但是初二的知识内容相比初一要多得多﹑深得多。同学们在学习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有的学生因此产生了畏难情绪,感到学习吃力,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由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时间一长甚至破罐破摔,放弃学习,这时他们更倾向去“找乐子”来安抚自己受伤的心灵,长此以往形成“学不好就去玩,玩了更加没时间学好”的恶性循环。
心理上,青春期身心发展较快,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强,初二学生容易认为自己身心发展已经成熟,可能会有自以为是、渴望独立的思想,不习惯老师和家长的行为约束和管教,逆反心理和偷懒的本能使他们更倾向于把精力投向家长口中的“洪水猛兽”——打游戏和看综艺等娱乐活动;另一方面,他们常担心自己不合群,所以当社交活动和学习活动互相冲突时他们常常无法拒绝而选择前者,而当下手游又常常以社交为吸引点,学生之间的交往,尤其是男学生,总是离不开一起打游戏。如此一来,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都没有时间和精力留给学习活动了。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自控力,认识到自我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被诱惑和拖延的心理机制等。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面对自控失败时的积极心态。
行为目标:学习如何提高自控力,掌握提高自控力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自控力,认识到自我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难点:掌握提高自控力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计划表格式。
学生准备:一张A4纸。
【教学方法、学法】
讲授法、启发式提问法、小组讨论法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游戏互动环节的设计
【教学内容】
本堂课的教学重点为认识自控力并学习做具体计划,具体内容又可细分为:认识自控力的相关情境、了解自控力和诱惑的对抗、学习如何提高自控力及游戏环节等。
首先,从自控力的游戏环节导入“自控力”,接着用学习情景中的诱惑事件和拖延事件引出“自控力”的概念和“为什么我们会抵抗不住诱惑”的问题,由此介绍抵抗诱惑和自控背后的心理机制,并通过漫画讲解加深对自控力的理解,进而推出“如何提高自控力”的方法介绍,在方法介绍过程中用视频辅助讲解,最后给学生做“自控失败”时的心理疏导,增强学生面对自控挫折时的信心。
如果还有时间,可以看一个总结性质的视频巩固课堂学习的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意图 教学活动 备 注
导入环节 (热身暖心) 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可怜的小猫咪》 教师让学生上台扮演角色 “小猫咪”和“人类”,具体规则见PPT。 思考:是什么力量让“人类”忍住不笑出来? 教师通过总结游戏中的学生表现,引出“自控力”。 案例展示:《学习情景中的自控力》 5.教师通过学习情景中的自控力故事:《被诱惑了》和《拖延的我》,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情景下是否有类似表现,引发学生的共鸣或减少学生对自控力概念的距离感 1.游戏环节用时约10分钟。如果游戏不适合班级特性可改为用有趣的视频逗笑同学。 2.游戏设置惩罚应提前考虑,唱歌应准备好合适的待选曲目。 3.案例展示用时约5分钟。
认识自控力 (漫画讲解) 让学生通过观看生动形象的漫画比喻加深对自控力和抵抗诱惑的理解 想一想:教师给学生提出四个问题,同时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和讲解内容,让学生在听讲中思考。 教师通过Tim Urban的一段话引出“小猴子”和“决策者”两个自控力的相关比喻,并对两个比喻的产生和作用进行生动形象的拟人化分析,并通过漫画讲解失控是如何在这两者的作用下发生的。 两个比喻的作用:前者是用于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抵抗不住诱惑”,后者是用于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抵抗诱惑”。 教师在讲解比喻的过程中结合学习情景中的案例辅助讲解。 此外要让学生明白自控力的有限性,为后面“如何面对计划未完成的挫败感”作铺垫。 1.学生看案例时注意思考,教师注意引导。 2.讲解要承上启下。 3.本环节用时约10 分钟。
提高自控力 (视频辅助) 通过新案例,让学生在加深对ABC理论理解的同时,理解到负面情绪也有积极作用。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帮自控力获得力量”,并给出包含三个角度的解决方案:我想要、我不要、我要做;图文并茂进行讲解,循序渐进,学生跟随老师即堂练习方法(练习时进行板书)。 “我想要”是以积极结果来激励自己,这部分要求学生在看完理想部分后,把自己的理想或目标写下来,然后通过提问“你的理想需要自控力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来启发学生对理想和自控力间关系的思考。 “我不要”是以消极结果及引发消极结果的行为来告诫自己,这部分要求学生在讲解后写下要实现自己上面写的目标或理想,有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会有什么消极结果等。 “我要做”正式讲解提高自控力的方法——制订详细具体的计划,由浅入深,并指出计划不具体所带来的问题(通过Why?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做具体计划的必要性的理解;并培养学生在执行计划时的积极心态和合作精神;此外通过“延迟满足的棉花糖实验”的视频,承接上述“抵抗诱惑的必要性”和开启下文“组成学习小组或形成学习环境对自控力的影响”,并启发学生和自控的人为伍,做自控的自己去影响周围的朋友。 最后通过讲解“如何面对计划执行失败时的挫败感”,培养学生对习惯培养和自控锻炼的耐心和积极心态。 通过教师赠言,启发学生要马上行动起来。 1.本环节用时约20分钟。(其中视频用时5分钟左右) 2.讲解每一个角度时需要学生同时用纸跟随练习。 3.板书时间:小组讨论;视频播放时。
巩固总结 (总结提升) 通过视频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提升 如还有剩余时间,教师可通过播放视频巩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1.时间不足时,可改成视频推荐“对拖延或许有更深刻的认识”。 2.本环节用时约5分钟。
拓展环节 (拓展延伸) 1.分享自己的理想和制定好的计划,让大家给点建议等 此处是互动环节的备用,看课堂时间来决定各环节的设计
【板书设计】
改进后的板书:
(每个环节只请2人,共请6人;或,不写在黑板上,教师直接回应)
【教学反思】
游戏导入设计应考虑学生心理特点,避免尴尬的设计。
当学生在互动环节有消极回答(如“没有理想”一类),回应和措辞应更谨慎,应表现出对学生的关注;“三个角度”的互动环节应让更多同学参与进来而不是由始至终只选个别同学。
PPT字体大小和内容排版可以更注意。
在互动环节应提示学生回答哪些内容,避免过多回答(如“我想要”时的课程进度不需要回答“我不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