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 众多的人口【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有关数据、图表,了解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知道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识记我国人口国策内容,理解实施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和取得的成就。3.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了解人口密度差异的原因和“胡焕庸线”的地理意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识记我国人口国策内容,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运用数据说明问题的能力。难点:理解实施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和取得的成就,了解人口密度差异形成的原因。【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合作探究、比较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出示漫画,介绍我国的人口国策——计划生育。过时代表人口,可以看出“果树结的果实少,又大又红;结的果实多,又小又瘪。”多媒体展示我国的人口众多、就业困难、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图片。衔接过渡:通过看图,我们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过多过快增长给我们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那么,我们国家的人口状况、人口政策、人口问题、人口分布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众多的人口”。新课讲授:合作探究一:人口最多的国家1.人口数量出示图片-“世界人口过亿的国家”和“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了解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截止2010年11月1日,我国总人口约为______亿,世界上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新闻连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首次公布全国总人口142278万人(2020年11约1日零时标准时点),比第六次人口普查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了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势态。2、人口增长读图思考:(1)比较2010年和1949年人口统计数据,说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数量的变化;(2)说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最长最快和最慢的时期。交流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加了8.01亿。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1982年至2000年,增长最慢的时期是2000至今。“议一议”: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交流归纳:一方面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另一方面,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出生率显著上升,导致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难点突破1:了解我国的人口压力出示材料一:我国年均水资源总量约为2.8万亿米3,居世界第6位。但我国年人均水资源量为2200 3 ,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四分之一,居世界第110位。随着人口的增长,预计到2030年,我国年人均水资源量将降至1800 3 。根据材料一,说说我国人口数量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归纳:人口数量过多,造成了对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人均资源占有量日益减少;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碰坏,污染严重。从另一方面来看,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出示材料二:中国与美国谷物总产量及人均占有量比较(2009年)。根据材料二,说说我国人口数量对工农业生产的压力。归纳:人口众多制约着中国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的迅速 提高,也使中国各种资源和工农业产品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也对自然环境和工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出示材料三:数据表明,我国是世界上劳动年龄人口最多的国家,超过欧洲国家人口的总和。2010~2015年,我国城镇每年需要安排2500万人就业。根据材料三,说说我国人口数量对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压力。归纳:由于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要用来满足新增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也难以更快地发展,最终又影响了人口素质的提高。3、人口政策提出问题:针对我国出现的人口问题,你觉得我国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目的: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难点突破2: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影响(1)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读图总结:晚婚晚育5年,100年间少生一代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70年的2.59%降到2010年的不足0.57%,全国少生了约4亿人,从而使我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4年。(2)人口素质得以大幅提高读图总结:我国文盲率大幅度下降,大学及以上学历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4、人口形式及对策读图和资料总结我国人口形式:(1)人口形势依然严峻: 一方面,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每年仍然净增加数百万人口。另一方面,老龄人口比例不断提高,养老负担日益增大。(2)对策:既要坚持坚持计划生育政策,又要不断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合作探究二:人口分布东多西少1、读“中国人口密度”图,说说京、津、鲁、沪、苏、豫、皖等省级行政区域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在多少人/千米2以上?这些地区的人口密度大多在400人/千米2以上。2、说说人口密度在10人/千米2以下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些省级行政区域?人口密度在10人/千米2以下的省级行政区域主要有西藏、新疆、青海、内蒙古西部、甘肃和四川的西部等。3、找出黑河—腾冲线,说说该线两侧人口密度的差异?黑河—腾冲线以东地区人口密度大,以西地区人口密度小。总结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东南部人口稠密,此线西北部人口稀疏。难点突破3:分析人口分布差异形成的原因西部内陆地区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 稀疏 稠密地形 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崎岖 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气候 干燥降水少,不利于农业生产 降水丰富,水源充足交通 交通网稀疏,交通不便 交通网稠密,交通发达4、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空间分布又有新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人口由乡村向城市特别是东部大中城市(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集中 。课堂练习:1.我国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一 D.五分之一2.我国人口分布的界线是( )A.黑河——腾冲一线 B.漠河——腾冲一线C.黑河——漠河一线 D.秦岭——淮河一线3.右图是根据我国六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绘制的人口增长曲线。据图判断:我国当前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是( )A.人口总量开始减少B.人口总量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C.人口总量仍在增加,但增长速度开始放缓D.人口总量仍在增加,但增长速度开始快速下降4.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 )A.盆地多,平原少 B.城镇多,农村少C.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D.分布不均,西多东少5.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江苏的人口密度大于新疆 B.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小,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大C.广东省人口密度最小D.黑河——腾冲一线东南部人口稀疏,西北部人口稠密6.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密度很大 B.人口分布不均衡C.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矛盾十分突出 D.城市人口增长过快(参考答案:DACCAC)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人口基数大,导致人口增长快,带来了一系列的人口问题,为此,我国实行了人口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由于自然、人文等因素影响,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多西少。作业布置:1.小组合作,为宣传计划生育设计一则广告。2.完成《练习册》中本节相关习题。【板书设计】众多的人口人口数量最多 人口问题 人口政策 人口分布【课后反思】这节课学生学习难度不大,由于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世界人口的有关知识,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对本节内容采用了以下方式进行教学活动:1、 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自学与合作学习能力。2、 教师引导学生以读图分析为主,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达到既掌握了知识与方法,又培养能力为目的。3、利用多媒体课件,大量的图片、图表、漫画等资料的运用,使学生一目了然,直接获得感官上的刺激,增强了记忆和学习效果,培养了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比较分析的能力。同时,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交流的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