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 气候基本特征(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识记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了解冬、夏季风的源地、性质及影响。2.运用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示意图,熟悉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的一般规律;理解夏季风的不稳定对我国旱涝灾害的影响。3.运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概括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4.运用台北、武汉、西安、乌鲁木齐降水量资料图,简要分析四座城市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归纳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规律。【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影响,概括、归纳我国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配规律。难点:分析夏季风的不稳定对我国旱涝灾害的影响。【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读图思考、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你爱旅游吗?投影《汤姆的旅游》美国人汤姆先生7月到中国旅游,在北京一下飞机就淋了一场大雨,感冒了一场,病好后接着去乌鲁木齐玩,随身带上了雨伞,结果乌鲁木齐总是晴空万里,一场雨也没下,汤姆先生生气地把伞扔了。9月初,汤姆先生坐飞机去广州,结果一下飞机又淋了一场大雨。汤姆先生很懊丧。汤姆先生为什么很懊丧呢?学完这节课我们就知道其中缘由了。点明课题。新课讲授:合作探究一:季风气候显著1.季风气候形成原因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结合我国的海陆位置特点回答。总结:我国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差异大,我国大部分地区深受季风影响,冬季与夏季盛行风的风向、冷暖、干湿都有着明显差异,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2.冬季风和夏季风读图“冬季风和夏季风示意图”,完成填表:冬季风 夏季风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一带。 太平洋、印度洋风向 偏北风 偏南风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影响范围 大 小对气候的影响 加剧北方的严寒,使南北温差大;活动异常带来严寒、大风等恶劣天气。 影响我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活动异常时,易发生水旱灾害。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读图回答:(1)划分依据: 受夏季风影响是否明显: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显著, 降水丰富;非季风区夏季风很难到达, 降水稀少,全年干旱。(2)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4.夏季风与雨带推移(1)出示动图,演示锋面雨的形成过程:由南方吹来的暖湿气流与北方吹来的冷干气流相遇,形成锋面,冷干气流下沉,暖湿气流上升降温,成云致雨。(2)东部地区的雨带推移夏季风的强弱、进退直接影响东部地区的雨季长短和雨带推移,通常,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季风正常年份雨带推移规律:4、5月登陆东南沿海,6月北进至江淮,7、8月华北和东北,9月南撤冬(季)风来难点突破:夏季风的不稳定对我国旱涝灾害的影响季风(夏季风)活动的不稳定(过强或过弱)导致我国东部季风区旱涝灾害频繁,指导学生完成填表:夏季风 影响正常 风调雨顺过强 北涝南旱:雨带迅速推移到北方,北方多雨; 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较短,降水较少。过弱 南涝北旱:雨带在北方停留短,北方少雨; 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较长,降水较多。 =出示图片,让学生了解洪涝和干旱:洪涝是中国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是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多发灾害之一;干旱是中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自然灾害,不仅降水稀少的西北旱情严重,而且在东部季风气候也频繁发生。5.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1)空间(地区)分布特点出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了解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引导学生思考原因:由东南向西北距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影响越来越弱 ,降水越来越少。(2)时间(季节)分配特点读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降水量年变化柱状图,回答问题:① 降水较多的月份,广州为_________________月,武汉为__________________月,北京为______月,哈尔滨为_____ 月。② 四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明显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巧点拨:口诀记忆我国降水的时空发布东南多,西北少,季风减弱雨减少;夏秋多,冬春少,冬夏季风区分好;南风暖湿降水多,北风冷干降水少。课堂练习:1.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以( )为主A.季风气候 B.纬度差异 C.山地气候 D.海洋性气候2. 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的梅雨主要出现在( )A.东南沿海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北地区3.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受不到夏季风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 B.深居内陆,离海洋远 C.有广阔的沙漠 D.地势高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指( )A、偏北风 B、偏东风 C、夏季风 D、冬季风5.我国既受东南季风影响又受西南季风影响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南地区 D、西南地区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⑴图中号码代表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上的山脉名称: ① ,② ,③___________ ⑵④代表 季风,⑤代表____ 季风,它们分别来自 __洋和_______洋(参考答案:1-5 ABBCD 6.(1)大兴安岭 阴山 贺兰山 (2)东南 西南 太平 印度)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我国气候的第一个特点——“季风气候显著”,了解了我国季风气候的成因、特点及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重点分析了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带的推移规律及旱涝灾害的形成,最后总结归纳我国降水的是时间和空间分布特点。作业布置:1.预习本节“气候复杂多样”部分,完成自学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节相关习题。【板书设计】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冬季风 季风气候显著 夏季风 旱涝灾害寒冷干燥 降水 暖热湿润海陆 地形 季风空间分布 时间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夏秋多,冬春少,季节变化大【课后反思】用《汤姆的旅游》形式,让学生产生疑惑,引起了学生的探知欲望,学完新课以后,前后呼应,让学生豁然开朗,有收获的喜悦。本节突出体现了教为指导、学为主体的思想。通过诱导反思、归纳总结,学生各抒己见,积极性极高,让学生深化了所学的知识。既锻炼了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推理思维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又培养了合作是意识。本节课的不足:首先从大的方面来说,没有很好的把握住课堂时间,教学环节其实设计得很清晰,但上课时显得有些“头重脚轻”,刚开始的地理位置,占用时间比较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