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活动课 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中国自然灾害的相关图文资料,归纳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2.通过阅读和观察中国气象灾害和中国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图,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会科学应对自然灾害的简单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发生频率高等国情特征。难点:相关材料归纳和资料收集。【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多媒体。【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中国的疆域、众多的民族、多样的气候和形态各样的山川河流。今天,我们来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播放视频:《湖南多地遭遇强降雨袭击》提问:那么,什么是自然灾害呢?新课讲授:合作探究一:了解类型,归纳特点依据自然灾害的成因和特点,可以将自然灾害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等类型。其中,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对我国影响最为严重。展示三则材料,归纳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材料一: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寒潮、洪涝、干旱、台风……地质灾害:滑坡、地震、泥石流材料二:我国特大自然灾害损失一瞥: 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2008年汶川地震(航拍)2010年甘肃舟曲泥石流2010年西南地区旱灾材料三:我国特大自然灾害损失一瞥(见课件表格)合作探究二:观察分布,认识规律读图活动:展示“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1.旱涝灾害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雪灾、冷灾与台风灾害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3.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与气候特征有什么关系?展示“中国主要地质灾害分布图”1.地震灾害的分布有何特点?2.滑坡、泥石流灾害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3.地震灾害分布与我国地形地势特征有什么关系?(总结规律:)自然灾害 分布 成因洪涝干旱寒潮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合作探究三:面对灾害,科学应对1.小组探究:(1)洪水到来如何避险?(2)发生泥石流时,我们怎么办?(3)台风来袭,如何避险?(4)发生地震时,我们应该怎么办?模拟地震疏散演习2.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观点。(1)洪水来临,时间紧急,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设法尽快与当地救援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险情,积极寻求救援。如果洪水继续上涨,要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大块地泡沫塑料等逃生。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和泥坯房的屋顶。(2)发生泥石流时,不能躲在树上,也不能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下方;不能停留在陡坡土层较厚的低凹处,或大石块后面;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跑;立即向当地政府部门报告(3)尽量不要外出,留在室内。如果在外面,千万不要下海去游泳,不要在临时建筑物、广告牌、大树、铁塔等附近避风避雨;如果开车的话,立即将车开到停车场或隐蔽处;如果你已经在结实的房屋里,则应小心关好窗户,在窗玻璃上用胶布贴成“米”字图形,以防窗玻璃被击碎;如果台风加上打雷,则需采取防雷措施。课堂练习:1.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其中频繁发生的气象灾害是( C )A. 地震 B. 火山 C. 洪涝 D. 水土流失2.我国水旱灾害比较频繁的原因是( D )A.地势高低不平 B.冬季风强弱不同C.各地海陆位置不同 D. 夏季风强弱不同3. 下列属于地震多发区的是( A )A.四川西部 B.长江三角洲 C.山东半岛 D.江淮地区4.下列对干旱的应对措施,不正确的是( D )A.人工增雨 B.加强抗旱工程建设C.发展节水农业 D.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我国的自然灾害的种类、特点、分布、成因、影响。还了解了如何对自然灾害进行有效的预防。作业布置:1.小组合作,课下搜集近年来家乡发生过的自然灾害以及给家乡带来的损害。2.完成《练习册》中本节相关习题。【板书设计】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一、了解类型、归纳特点二、观察分布、认识规律三、面对灾害、科学应对【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各种学生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让学生动起来。导入视频激发兴趣,小组合作、小组展示、小组探究、模拟演习等方式,让学生积极投入课堂,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的科学认识,使学生学习了一些针对灾害逃生的技能,消除了对自然灾害的恐惧心理,真正做到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