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维护宪法权威 2.2加强宪法监督班级: 姓名:【核心知识点梳理】 1.为什么要加强宪法监督? 2.我国宪法监督的主体是什么? 3.我国宪法监督的内容是什么? 4.如何加强宪法监督?(如何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5.为了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6.为什么要增强宪法意识? 7.公民应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8.为什么要推动宪法实施?探究1:分析P24运用你的经验:市政府的报告没通过,表明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之间是什么关系?这说明了什么?探究2:分析P25探究与分享: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什么职权? 探究3:阅读P26阅读感悟:怎样增强宪法意识?探究4:阅读P28探究与分享:生活中如何遵守和维护宪法?【知识点精练】 (一)基础选择题 1.2020年全国“宪法宣传周”的主题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我国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是因为 ( ) A.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B.宪法是其他法律的概括和总结 C.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D.宪法具有最高权威,违宪行为要受到刑罚处罚 2.宪法的修改是举国关注的大事。宪法修改前民众对修改内容关心程度的调查显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占83%, 增设国家监察委员会,规范国家权力运行占77.9%,修改我国百年奋斗目标占64%……在坚持对宪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的原则下,宪法最终修改结果与上述民众的期待内容高度吻合 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可以得出( ) ①民众关心宪法中我国百年奋斗目标的修改,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②宪法修改内容与民众期待高度吻合,说明宪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③宪法修改坚持对宪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原则,说明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④民众普遍认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说明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2 年 1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正式施行,该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为了全面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根据材料可得到的结论是( ) A.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 B.宪法严格规范国家权力运行 C.宪法与每一个公民息息相关 D.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严格 4.2022年3月16日,国务院在中南海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监誓下,国务院近期任命的27个部门和单位的32名负责人依法进行宪法宣誓。宪法宣誓仪式说明( )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②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③宪法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根本活动准则④宪法规定的是生活中一般性的问题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护法》第一条:为了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妇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②宪法严格规范国家权力运行 ③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④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严格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6.2021年7月,安徽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开展“宪法小卫士”2021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安徽省大中小学开展这一行动,有利于学生( ) ①依法行使权力,履行法定职责 ②了解宪法知识,理解宪法内涵 ③增强宪法意识,自觉捍卫宪法 ④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21年12月4日——第八个“国家宪法日”,我市某中学组织了宪法知识竞赛、宪法诵读等主题教育活动。如果给本次活动拟一个宣传标题,最恰当的是( ) A.家校密切配合,共育时代新人 B.杜绝违宪行为,珍惜美好生活 C.增强宪法意识,自觉践行宪法 D.学习党史知识,弘扬民族精神 8.2021年11月29-12月5日,第四个“宪法宣传周”活动在各地广泛开展。从开展宪法宣誓到组织宪法晨读,从推出宪法主题专列到开设群众法治讲堂,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让宪法贴近民众的生活、走进百姓的心里。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的目的是( ) ①让宪法成为国家的根本法和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②确保法律被信仰,让国家机关权力稳定有序运行 ③让厉行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 ④厚植法治根基,让宪法精神在全体人民中落地生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21年3月17日,国务院在中南海举行宪法宣誓仪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宪法宣誓组织办法》,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国务院任命的29个部门和单位的36名负责人依法进行了宪法宣誓。这表明( ) ①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②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③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④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0.2022年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长春市某校开展了宪法晨读活动,此活动有利于( ) A.增强宪法意识 B.提升宪法地位 C.审查违宪行为 D.追究违宪责任 (二)材料提升题 制度优势是中国抗疫实践的显著特点。阅读抗疫材料,运用坚持宪法至上和我国基本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面对未知病毒突然袭击,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中国采取一切措施,不计一切代价,全力救治患者、拯救生命。 党和政府举全国之力,快速有效调动全国资源和力量,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迅速形成了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宪法知识,简要说明中国抗疫“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所体现的宪法原则。 结合材料,运用宪法规定的国家制度知识,简要说明我国能够动用全国之力、集中力量打赢抗疫总体战的制度保障。 全民居家抗疫是我们曾有的一段生活经历,请你分享举国抗疫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物、一件事、一种感悟。参考答案:1.A【详解】本题考查对宪法的认识和理解。A: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故A说法正确;B: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故B说法错误;C: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故C说法错误;D:宪法具有最高权威,但只有违反刑法的行为才要受到刑罚处罚,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2.B【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的能力,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四个选项中①②④对材料的分析和反映的道理是正确的,符合题意,应入选。③的对应是错误的,宪法修改的原则,说明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因此必须维护宪法的稳定性和权威性。普通法律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此项应排除。故该题选B。3.A【详解】本题考查宪法的地位。A: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A正确;BCD:都是对宪法的正确解读,但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4.B【详解】本题考查对宪法的认识。①②③:题文中,国务院近期任命的27个部门和单位的32名负责人依法进行宪法宣誓,说明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根本活动准则,①②③正确;④:宪法规定的是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④错误;故本题选B。5.D【详解】本题考查对宪法的认识。①③:“为了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体现出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体现出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①③说法正确;②④:说法与题干无关,应排除;故本题选D。6.D【详解】本题考查增强宪法意识。②③④:学习和宣传宪法,我们要了解宪法知识,理解宪法内涵;增强宪法意识,自觉捍卫宪法;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故②③④说法正确;①:这不属于青少年的法定职责,①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7.C【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宪法的相关知识。C:题干中该中学的宪法主题教育活动有利于增强宪法意识,自觉践行宪法,故C选项说法正确;A:题干信息主要体现了学校举办宪法主题教育,增强同学们的宪法意识,不能体现家校密切配合,共育时代新人,故A选项不合题意;B:“杜绝违宪行为”过于夸大了该活动的作用,故B选项说法过于绝对;D:题干信息主要体现了学习宪法,与学习党史知识,弘扬民族精神无关,故D选项不合题意;故本题选C。8.D【详解】本题考查宪法的相关知识。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和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开展“宪法宣传周”的原因而不是目的,①错误;②:“宪法宣传周”的对象是公民,而不是国家机关,②错误;③④:国家设立“宪法宣传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了宪法宣传教育活动,让宪法深入人心。让厉行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厚植法治根基,让宪法精神在全体人民中落地生根,这是由我国宪法的地位所决定的,宪法规定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还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9.D【详解】本题考查宪法方面的知识。①②③:依据教材知识,举行宪法宣誓,是因为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④:说法正确,但和题意无关,④不当选;故本题选D。10.A【详解】本题考查增强宪法意识。A: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题干中,长春市某校开展了宪法晨读活动,此活动有利于增强宪法意识,故A正确;BCD:选项说法不是活动的意义,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故本题选A。(二)材料分析题答案.(1)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②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体现了保障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宪法原则;③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体现了依宪治国的原则。(2)①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是我国能够动用全国之力集中力量打赢抗议总体战的经济基础;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我国集中全民意志的制度保障;③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这是我国凝聚国家力量的制度保障。(3)示例一:全民参与,全社区参与,全行业参与等。示例二:全民配合,全社会配合,全地区配合等。【详解】(1)本题考查宪法的相关知识。中国抗疫“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所体现的宪法原则,从国家性质的角度分析,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从人权的角度分析,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体现了保障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宪法原则。从法律的角度分析,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体现了依宪治国的原则。(2)本题考查宪法的相关知识。结合教材知识,宪法规定的国家制度有基本经济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等。从经济的角度分析,我国能够动用全国之力、集中力量打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