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2气候的变化与差异【学习目标】1.知道气温、平均气温的含义,学会计算平均气温及气温年较差的方法。2.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其变化规律。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学会阅读气温的年变化曲线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难点:阅读和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分析和归纳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读图分析法、直观演示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出示两位同学放学路上的对话,引导学生思考。(同一地点一天内、一年内气温会发生变化)2.出示谜语:“墙上一条河,刮风不起波,天热它就长,天冷它就落(打一气象测量器具)”揭示谜底:温度计。我们家里都有温度计,那温度计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怎样测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气温的知识。新课讲授:一、气温和气温观测1.气温的概念、表示方法2.我们知道气温的观测工具是温度计,那么温度计是如何放置的,能直接放在地面上或直接挂在墙上吗?测量气温注意事项:一定要平视,准确读出气温度数。百叶箱的设置:门朝北开,里外都涂上白漆,温度计距地面1.5米。3、气温的观测:一天观测四次,分别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请同学们读出图中显示的不同时刻的气温。二、气温的变化1.思考:一天之内平均气温如何计算,如何用类似的方法求得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日平均气温(日均温):把一天中四次测得的气温值相加,再除以 4。月平均气温(月均温):把一月中的日平均气温相加,再除以当月的天数。年平均气温(年均温):把一年中的月平均气温相加,再除以 12。2.气温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学生结合自身体验举例说明气温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如“晨凉、午热、夕暖、夜寒”等。3.气温的日变化读某地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填表:4.气温的年变化展示北半球大陆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学生读图思考并填表 平均气温(℃) 月份最热月均温 22 7月最冷月均温 -12 1月气温年较差 34南北半球的气温年变化:北半球(7)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 ;南半球(1)月气温最高,(7)月气温最低.海洋和陆地的气温年变化:北半球陆地(7)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 ;北半球海洋(8)月气温最高,(2)月气温最低.填表归纳气温的年变化规律:5.阅读和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结合课本第64页活动,根据表格的资料和提示的步骤,绘出年变化曲线图。归纳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1)绘坐标:横坐标代表月份,纵坐标表示气温;(2)找点:数值对应;(3)连线 :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一找点 ,二连线 ,点准确 ,线圆滑 ,图美观 ”)(三)气温的差异1.等温线:在地图上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特点:(1)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同;(2)相邻两条等温线间的温差相同;(3)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4)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出示等温线图和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观察二者有哪些相似之处?2.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1)找到并描画出0℃、10℃、20℃等温线。(2)找到0℃等温线,说出年平均气温低于0℃的大致范围。(3)找到20℃等温线,说出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大致范围。(4)观察由低纬至高伟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有何特点?(5)投影展示:南回归线上A、B两点,观察同纬度地带,以南回归线这一纬度为例,看看同一纬度A海洋和B陆地等温线弯曲程度是否相同?说明了什么?(6)观察比较南北半球等温线的弯曲程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3.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特点一: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特点二:同纬度地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冬季海洋气温高,夏季陆地气温高;特点三:北半球等温线比较曲折,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4.读p66页“活动”,归纳世界年平均气温在季节上的分布规律:同纬度地带,1月份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同纬度地带,7月份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课堂练习:1.我们学校所在地是7月气温最高,南半球澳大利亚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一般是( )A.1月 B.4月 C. 7月 D. 10月2.上课铃响了,几个同学满头大汗地跑进教室,老师说:“通常这个时候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要注意防暑。”这节上课时间最有可能是( )A.10点 B.12点 C. 14点 D. 16点3.我国新疆吐鲁番盆地,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说法,请你用地理知识对其解释( )A .日平均气温高 B.气温年较差大C.气温日较差大 D.风俗习惯4.冬季时我国南方的气温比北方高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纬度比较高 B.南方地势较高C.南方纬度较低 D.南方靠近海洋5.读下图,回答:(1)该图示意 半球某区域的等温线的分布情况。(2)冬季等温线在陆上向 ___(高纬还是低纬)凸出。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3)如果A、C为陆地,B为海洋,则此时是 季节。(4)若B是亚欧大陆,那么A是_____ 洋,C是 洋。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气温和平均气温的含义,学会计算平均气温及气温年较差的方法;学会了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其变化规律;初步学会了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并分析了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大部分同学较好的完成了学习目标。作业布置:1.知道气温、平均气温的含义,学会计算平均气温及气温年较差的方法。2.完成《填充图册》和《练习册》相关习题。【板书设计】气温的变化与差异(一)气温和气温观测1.气温概念 2.气温测量 3.计算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二)气温的变化1.气温的日变化 2.气温的年变化 3.气温年变化曲线图(三)气温的差异1.等温线 2.比较等温线图与等高线图3. 等温线图的阅读 4. 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课后反思】以自己对气温变化的感受导入新课,突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以谜语形式导入对气温的学习,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让学生主动地学会图形的分析,学会将图形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通过观察、判断、分析、归纳等得出相应结论,并且得到于此相应的能力。设计活动让学生参与进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发现、去思考、去感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能够想的多、动起来,能够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