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4.3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同步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4.3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同步教案

资源简介

4.3 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学习目标】
1.知道降水的形式及降水量的测量仪器。
2.学会阅读、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3.学会阅读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能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说明世界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和世界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难点:学会阅读降水量柱状图和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特点;能绘制一个地区的降水量柱状图。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展示交流、教师点拨讲解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出示、朗读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引入降水的变化和差异,导入新课,点名课题。
新课讲授:
(一)降水和降水量的测定
1.降水的概念: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宜的条件下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并以雨、雪、冰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
2.降水的形式:出示图片,说明降水的形式有降雨、降雪、降冰雹等,其中降雨是最主要的降水形式。
3.降水量的测量
测量仪器:雨量器(出示图片,讲解雨量器的构成及使用)
基本单位:毫米
降雨等级及划分:24小时内降雨量小于10毫米为小雨,大于等于10毫米且小于25毫米为中雨,大于等于25毫米且小于50毫米为大雨,50毫米及以上为暴雨。
4.降水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展示图片说明降水过多或过少造成的灾害及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1.降水量柱状图
(1)出示德州市某年各月平均降水量表格,多媒体演示德州市某年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说明绘制步骤:
①绘出横坐标,平均分成12段,表上1~12月份;
②绘出纵坐标,按相等的降水量差值标上降水量刻度;
③将表中各月数据在途中标出相应刻度,画出柱状;
④在适当位置写上图名。
总结:月份应找准,定量须准确,填涂要均匀,最后写图名。
(2)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总结德州市的降水季节变化规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2.降水季节变化的差异
(多媒体)展示五个城市在世界的位置,读图得出世界降水季节变化的五种不同类型:
夏季多雨——北京 夏季少雨——罗马 全年少雨——比尔马
全年多雨——新加坡 全年湿润——伦敦
(过渡)提出疑问,世界不同地区降水季节变化不同,多少一样吗?引出世界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
(三)降水的空间分布
1. 等降水量线:在地图上将同一时间内降水量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2.引导学生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思考:
①观察,分析、总结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②由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可知,影响降水的因素那些?
③由下图可知,一个地区降水量的多少,还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3.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基本规律:
①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极地地区降水少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③中纬度地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④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 影响降水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
5.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上,找出世界的“雨极”和“干极”。并分析,为什么“雨极”降水多?
在图上标出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和世界“干极”—阿塔卡玛沙漠。
并通过分析,小组讨论,得出乞拉朋齐降水多的原因是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
课堂练习:
1.我们家乡德州市降水的主要形式是( A )
A.雨 B. 雪 C. 冰雹 D.霜
2.气象站用来测量降水的基本仪器是( B )
A.温度计 B.雨量器 C. 量杯 D.百叶箱
3.我们家乡的降水季节变化特点是( C )
A.全年多雨型 B.全年湿润型 C.夏季多雨型 D.冬季多雨型
4.下列地区年降水量较少的是( A )
A.两极地区 B.赤道地区
C.温带地区的沿海地区 D.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
5.意大利将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罗马举办首届“丝绸之路”文化与创新双年展。请判断下列降水柱状图符合罗马的是( A )
作业布置:
1.完成《填充图册》相关习题。
2.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一、降水和降水量的测定
1.降水形式及测量 2. 降水与生产和生活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1.降水量柱状图 2. 降水季节变化的差异
三、降水的空间分布
1.赤道地区多雨,两极地区少雨;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多雨,大陆西岸少雨;
3.中纬度地带,沿海地区多雨,内陆地区少雨;
4.中纬度地带,沿海地区多雨,内陆地区少雨
【课后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自学、小组交流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降水柱状图的绘制是本节的一个重点,但难度不大,教学中发现因准备不充分,缺少直尺浪费了一定时间,今后教学中可提前要求学生做好准备。
降水的空间分布是本节的难点,我采用学生先小组合作再教师用图讲解的方式,教学中发现学生能完成老师的提问,但很难总结出3条规律,需要老师必要的引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