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设计:跨越叛逆 飞扬青春【活动理念】少年之心澎湃而脆弱,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进入了人生中的“第二反抗期”。这个时期的少年“自我意识觉醒 ”,期待自我价值得到认同的孩子们,往往通过否定家长的判断,或是抗拒家长,老师的教育来展现自己的成长。然而这样的心理和行为会因为学生认知和判断能力存在局限性,出现强烈的反抗行为,这样的行为往往造成对自身和家人的危害。【活动目标】1、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正确认识逆反心理;2、在课堂中活动,分享自己的心理体验,在小组讨论中得到心理共鸣;3、在课堂活动的基础上,找到自己化解逆反心理,减少逆反行为的方法。【活动重点、难点】认识到逆反心理人人都有,不可回避,但要找到疏导化解的办法。同时,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经历,且教师的引导要正确、到位。【活动准备】多媒体【活动方法】课堂游戏、小组合作学习、情景案例法、讲授法【活动对象】八年级【活动时间】1个课时【活动过程】引导语: 处于花季,心底深处难免会不时冒出一些不那么“乖”的小火苗---逆反。(一)团体热身阶段: 做游戏:《唱反调》1、游戏的规则:请全班同学起立,当老师说举左手,你就举右手,举右手,你就举左手;老师说抬头,你就低头,老师说低头,你就抬头。总之,老师说什么, 都要与老师唱反调。做错与反应慢的就淘汰出局。2、活动体验分享:(1)与老师的命令“唱反调”时,你的心情怎样?学生:别扭,不舒服生活中,有哪些时刻,你也会产生“唱反调”的想法?A.当父母唠叨时……B.当遭到老师批评时……C.当同学发出善意的嘲笑时……D.当你做错事时……E.当你被误解时……教师点评:可见,生活中常常会产生叛逆的情绪。(二)团体转换阶段:1、小组讨论:为什么会有这种“逆反”心理?青少年处于性格形成和自我的独立意识增强的时期,常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求得自我肯定。他们不是简单地去适应社会,而是希望社会承认他们的价值和地位,因此往往表现得固执,有意采取与他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引起别人的注意。再加上青少年自身心理的不稳定性,所以容易产生逆反心理。2、乘坐时光机,让我们回到过去列举你曾经做过的那些叛逆的事,。如果时光倒流你会怎么做?是想和原来一样呢,还是改过自新?3、身临其境 (材料分析)案例一:丽丽离家出走了,留给妈妈一个日记本,其中一篇这样写到“昨晚又和爸妈吵了一架,上网是导火索,结果炸弹就这样引爆了……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不理解我,为什么总干涉我的思维,总让我按他们的意志去干。我不是躯壳,我有灵魂,我会感觉,我有大脑会思考……他们总这样教训我,像你这么大,我早一个人到黑龙江上山下乡去了…可我们毕竟是不同年代出生的人,有不同的理想。也许我现在的逆反在他们的眼中叫混,现在的标新立异,叫胡来……年龄产生的代沟越来越深越来越大,好像东非大裂谷,我决定离家出走”。案例二:禁果逆反. 某课时,有一名 男同学的手机突然响起来,而且不只响了一次,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任课教师很不客气地找到班主任,当着办公室其他教师的面,把这位班主任班上那个学生狠狠地数落了一通。班主任火冒三丈地跑到班上,二话不讲,就下了一条禁令:所有学生一律不准带手机到学校。禁令虽然下了,可班主任怎么也没有想到,班上学生的手机不是不带了,而是越来越多,课堂上的手机声照常响个不停。结合材料,说说这两则案例都反应出了什么心理?它会带来什么危害?(三)团体工作阶段:1、逆反心理的危害对自己:对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心理上出现偏差和敌对情绪,不利于自己健康成长。对家庭:影响亲子关系,严重者甚至导致家庭分裂。对社会:对人、事多疑、偏执、不合群的病态心理,看谁都不顺眼。对其他方面:导致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亲友之间的关系紧张,影响自己的形象,不利于自己的发展和进步。2、畅所欲言:克服逆反心理的策略理解父母,体谅父母的真实用心把握自我,稳定情绪,克制情绪积极沟通,有效解决提高文化素养,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培养发散思维,学会换位思考,走出 与父母“唱反调”的误区(四)团体结束阶段:1、 爱的宣誓我起誓,我爱父母,我爱老师,我爱自己,我爱我身边每一个爱我的人,我爱我的青春,我爱我的年华,我会让我的青春永不叛逆,我会让我的青春绽放出它本应属有的别样光彩.起誓人:xxx2、课堂延伸,布置课后任务把今学习到的好方法,实际处理一件原来和父母有冲突的事情,看看效果如何?结束语:人人内心都有火苗,不过,要小心,火苗不能烧得太强烈,否则就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烦恼。青春叛逆这是每个人都需要经历的一些事情,在此期间,让我们学会用宽容的心去看待周围的事物;用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同学和老师;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多与周围的人沟通,团结互助,积极向上。那么相信有亲情,友情和恩情共同交织的青春期,会让我们更加出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