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2-2023学年度七年级第二学期《道德与法治》学案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 第3课 青春的证明第二课时 青春有格【学习目标】1、认识到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2、体会“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3、培养荣辱意识,“至善”的追求,能够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够“见贤思齐”,端正自己的行为,追求理想的境界。【自学预习】(15分)“行己有耻”的含义: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 的就不去做。怎样做到“行己有耻”?要知廉耻,懂 ;有所为,有所 。(2)需要我们有 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在行动之 ,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 ;在行动之后, 效果与影响。(3)要求我们树立 意识,触碰 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 的事情坚决不做。(4)更需要我们磨砺 ,拒绝 ,不断增强 。掌握增强自控力的方法(P29)“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 过程,是一种向往 、 的精神状态。怎样做到“止于至善”?(1)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 ”追求。(2)每个人都可以从 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3)在生活中寻找“ ”,将他们作为榜样。(4)要求我们养成 的习惯。 自身的不足,不盲目 ,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 ,端正自己的行为。5、向榜样学习的作用(1)对个人: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 。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 ,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 的力量。(2)对国家: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更加美好。【深度探究】生活中经常有学生“顶撞”老师、孩子“呛”妈妈的行为,这是“行己有耻”吗?对此,进行简评。(15分)【当堂检测】(单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15分)1、“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但世界又是纷繁复杂的、美丑、善恶交织,这就是要求我们“行己有耻”。引导我们辨别是非,作出正确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A.个人的情感好恶 B.自身的愿望C.羞恶之心 D.他人的评价2、六名网络主播为提升人气,增加点击率,网购日军军服并穿上,在济南章丘绣惠大集招摇过市,引发群众强烈不满。后六人因涉嫌扰乱社会公共秩序被治安拘留。这一事件告诫我们( )①公序良俗不可违,行己有耻不放纵 ②独立思考应提倡,敢于尝试有创新③社会底线不碰触,廉耻荣辱要知晓 ④群众不满就拘留,拒绝诱惑靠自控A. 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3、“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下列名言警句能体现“止于至善”境界的是( )A.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B.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4、某校七年级1班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了“好学、善思、助人”为标准的学习榜样评选,下列同学行为不符合此标准的是( )①小悦喜欢看书,老师交代的学习任务她都能不折不扣地完成②小洋是老师眼里的“红人”,喜欢回答问题,但从不愿帮助同学③小康总是助人为乐,他愿意把好的学习方法贡献给大家④小钢喜欢看小说,当老师布置学习任务时他总是选择性“忽视”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5、"请告诉孩子,成为像钟南山那样的人,是读书的终极目的。”我们把钟老作为心中的榜样,向他看齐,追求美好的品德。这样做是因为( )①他能带动每位学生都拥有正能量 ②他能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理想的思考③他能够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④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总结反思】(5分)列出本框知识要点【拓展学习】2022年3月3日晚,2021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一套播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有:心系祖国科教事业,为中外科技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杨振宁;身残志坚、自立自强,书写“踏出脱贫路,撑起半边天”感人故事的张顺东、李国秀夫妇;中国首位闯入奥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苏炳添;长津湖战役幸存的冰雕战士朱彦夫;守护高原人民健康的院士吴天一等。颁奖仪式最后特别致敬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飞行乘组为代表的中国航天人。(1)评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号召青少年“心有榜样”,有何重要意义。(6分)(2)作为新时代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如何向榜样学习,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