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稿件名称 做情绪的主人课程信息设计理念教学目标 包括准备道具、场地要求、学生年龄段等 道具:多媒体资源、“福袋”游戏道具; 场地:无要求; 学龄:4-6年级教学重难点 包括设计理念,可支持的心理学理论等 小学生正是情绪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的情绪正从情绪表达外露、易激动、具有冲动性、不善于掩饰等低龄儿童的情绪特点,向情绪冲动性和受暗示性开始降低、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明显进步的高龄儿童的情绪特点开始过度。 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文化-历史”理论的创始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儿童情绪发展较成熟之前,也就是四年级,针对学生情绪发展的年龄特点,来设置一节调控情绪的课程。希望及时的通过相应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有效管理情绪,使得学生随着对学校生活的适应、生理心理的双重发展,情绪能够逐渐稳定下来,达到平静而愉快的情绪状态。教学设计 1.通过“福袋”小游戏切身感受到不同的情绪,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情绪的含义,并且了解情绪大致分为正面和负面情绪两大类。 2.通过情绪小情境中语言、表情、动作的呈现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情绪,并通过对情景表演更深刻的体会不同情绪带来的心理感受和表达方式;通过场景、事件的分析,来了解情绪背后的原因;通过对三个小情境的比较,领悟“同一件事情不同的态度会有不同的情绪”的道理,并认识到情绪是可以由人的思想调节和控制的。 3.构建“快乐岛”中“快乐博物馆”和“悲伤收纳屋”的故事情节,用小怪兽、外星人、悲伤糖果等有趣的设定来吸引学生,使学生能对如何调控两类情绪印象深刻,并积极参与到故事情节中,大胆的分享自己的情绪故事。 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让学生学习疏解负面情绪的办法,学会寻求帮助,正视负面情绪、正确分享快乐情绪。课程反思 让学生认识情绪,了解情绪的可控性,并且学会管理情绪。 让学生敞开心扉,分享负面情绪,并且初步学会通过自我调控来管理自己的情绪。成果展示 【教学过程】 “福袋”游戏,导入主题 1.“福袋”游戏规则: 全班分为两组,每组选3名同学,分别在提前准备好的抽签盒里抽签,抽到写有“LUCKY”字样纸条较多的小组为幸运组,另一组为倒霉组。 为了增加情绪体验梯度,事先将抽签盒里的小纸条“作弊”,使得一组抽到的3张都是“LUCKY”,另一组都是没有任何标记的。 【设计意图:“福袋”游戏的“作弊”,使得每组的3名同学每次抽到的小纸条都一样,情绪才会得到叠加、升华,以便让学生在一个小游戏中迅速体验到较强烈的、几种不同的情绪。】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师:同学们体验到情绪了吗? 生:体验到了(没有体验到) 【设计意图:很多人尤其是小孩,缺乏对自我情绪的观察,认为情绪和自己是一体的,这样很容易受情绪控制,成为情绪的奴隶,因此,让学生回复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是指导学生,让其形成一种反观情绪的意识。如果大多同学回答“没有体验到”,后面的问题可以用“感受”来代替情绪一次。】 师:体验到了什么情绪(感受)? 生:紧张、开心、激动、失落、伤心、沮丧…… 展示PPT,把这些情绪分组罗列,分为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两大组。 师:通过对情绪的基本了解,谁能说一说,你觉得什么是情绪? 生:…… 【设计意图:通过热身活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情绪”,让学生体验情绪,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情绪”。】 心理情景,引发思考 1.展示情景,分析细节,体验情绪 分别展示心理小情境的几幅图片。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主体思考,分别从语言、表情、动作几个方面来分析图片中的小情境,得以更全面、深入地体会图中人物的情绪。 更重要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对场景、事件的观察与分析,能认识到不同情绪背后的原因。 其中,让学生着重体会第二、三两幅图的情绪,并进行表演。 另外,第三幅图中的生气的情绪是负面情绪,因此,在活动中提示学生思考是否能帮他改善“生气”的情绪,但不展开详细讨论,主要让学生意识到情绪的可控性,为后面的情绪管理教学做铺垫。 【设计意图:通过情绪小情境的表演和分析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不同情绪带来的感受。通过情绪小情境的呈现让学生了解不同情绪背后的原因。】 2.整合分析,领悟道理 师:同样是下雨天,为什么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物有不同的情绪? 生:因为每个人的态度和想法不同。 【设计意图:三个情景中人物说的句话都明显表现出情绪特点,加上人物有明显的表情变化,是一个比较好的情景对比案例,通过前期的情绪体验、情景分析,能够让学生较容易的认识到情绪的可操控性。】 “快乐岛”创意故事,开创分享局面,实践情绪管理 1.结合“快乐岛”图片,呈现创意童话故事,引导学生自主分享 师:心理老师有一个奇妙的岛屿,叫“快乐岛”,岛上的居民不仅有人类还有外星人、小怪兽等,他们都快乐的生活在这个岛屿上。(呈现PPT) 师:这个岛上有两个最重要的建筑物,一个是“快乐博物馆”,有绿色的小怪兽管理(呈现PPT),这个小怪兽可以转化居民的快乐等正面的情绪,让快乐变得有形状、颜色,然后小怪兽会把居民的快乐存放在一个漂亮的透明水晶盒子里,呈现给居民。 师:但是我们的快乐能不能随时随地肆无忌惮的呈现给别人呢? 生:可以/不可以 师:有的同学说可以,有的同学说不可以。那老师再提一个问题,然后你再来看看答案是什么。 师:在课前的“福袋”游戏中,“幸运组”把自己开心的情绪对着伤心失落的“倒霉组”的同学分享“你看我们赢了,还开心啊,好幸运啊”,你们觉得这个时候被分享快乐的“倒霉组”还会喜欢你对他分享你的快乐吗? 生:不会! 师:所以我们的快乐能不能不分场合的分享呢? 生:不能。 师:好,那我们来看看我们的“快乐博物馆”的小规则吧:“在对方愿意接纳的时候,毫不吝啬的分享我们的快乐。”(呈现PPT)。 师:岛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建筑物,这个建筑的管理者是这个红色的小怪兽。我们观察一下这个红色的小怪兽,他的情绪是什么样的呢?(呈现PPT) 生(集体回答):生气、伤心、忧郁…… 师:对,我们看他皱着的眉头,还有头上尖尖的角,看起来心情不是很好,所以老师派他来管理我们的这个建筑物,叫“悲伤收纳屋”。 师:别看小怪兽这个样子,他可厉害了。他可以提取居民的悲伤等负面的情绪。提取出来怎么办?像快乐一样保存起来让别人参观吗? 生:不是。藏起来/吃掉它…… 师:恩,老师听到我们同学有很多有趣的想法。 如果藏起来的话我们的悲伤会不会消失?(生:不会。)而且会越来越多,这个办法看来行不通。 那如果吃掉的话,我们的小怪兽肚子都是悲伤等负面的情绪,他会高兴吗?(生:不会!)这个方法看来也行不通。 我们来看看小怪兽是怎么做的。 师:小怪兽很聪明,他在收纳屋里建造了一个很大的游乐场(呈现PPT),我们被提取出来的悲伤可以在游乐场里快乐的玩耍。玩耍的时候,悲伤等负面情绪就会感受到一点开心,因此他们的体积就会变得小一点。 这就是小怪兽给大家的第一个糖果:“轻松糖”,做一些快乐的事情(呈现PPT)。 师:但是到了傍晚,太阳落山了,大家都回到了自己的屋子,“悲伤”一个人坐在桌子前面,只打开一盏孤独的台灯,“悲伤”内心中的负面情绪有涌现出来,他感到很难过,这时,他拿起了他最爱看的书,拿起了自己的日记本,被书中的情节吸引,日记的记录也能抒发他的不开心。 这就是小怪兽的第二个糖果:“忘忧草”,写日记、读书来调节负面情绪(呈现PPT)。 师:到了夜深人静,所有人都睡去,周围一片漆黑,静悄悄的时候,“悲伤”虽然通过写日记、读书缓解了自己的情绪,但是,他还是忍不住会想起白天跟好朋友闹别扭的场景,他发现,他和好朋友的关系还是没有得到解决,他们之间仍然有矛盾。 就在“悲伤”不知所措的时候,小怪兽来了,又给了他两块糖果:“反省果”(转变态度)和“开心果”(向好友、家人、心理老师寻求帮助),并且小怪兽坐在了“悲伤”的身旁,给了“悲伤”一个暖暖的、大大的拥抱,告诉他白天跟朋友吵架并非是朋友一个人的错,发生矛盾我们自身也有问题,然后跟“悲伤”温柔的聊天,分享了“悲伤”的心情,“悲伤”感觉自己充分的被爱、被理解了。 就这样“悲伤”在小怪兽的感化下,越来越小,就在“悲伤”最开心的那一刻,他消失了。 师:好了,听完关于快乐岛的故事,同学们想来老师的快乐岛做客吗? 生:想! 师:那么“快乐博物馆”和“悲伤收纳屋”你想去哪里呢?大家讨论3分钟,之后我们一起分享。 生: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巧妙设计“快乐岛”的故事情节,用小怪兽管理的快乐博物馆和悲伤收纳屋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情绪管理的兴趣,在生动的故事中渗透枯燥的管理情绪的方法,用简单有效的“儿童语言”来与学生沟通,达到让其对管理情绪的知识点印象深刻的作用。 并且,让学生了解到,谈论自己的快乐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但是在这么多人面前讨论自己的悲伤就没那么容易了,悲伤也有特有的处理方式。“快乐岛”的故事也很好的引导学生积极、大胆、自主的分享自己的情绪故事。】 2.分享情绪故事,实践情绪管理 选择4-5个左右的学生分享情绪。 作为示范,其中前1-2个学生分享负面情绪后,老师针对负面情绪,进行情绪管理的建议和指导。 后面的2-3个学生的负面情绪,让其他同学根据小怪兽的“糖果法”试着给予帮助,最后再让分享者自己总结、实践。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让学生学习疏解负面情绪的办法,并通过实践,能够正视负面情绪,真正的学会有效管理情绪。】 课堂总结 赠言: 情绪想一个淘气的孩子,有时可爱,有时调皮。当我们了解这个孩子的时候,发现,这个孩子的内心其实很善良,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方法改变这个孩子的调皮捣蛋的一面。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用爱和关心来暖化这个孩子,正确的引导他。 让我们一起来好好善待我们的调皮的情绪宝宝,了解他、感受他、帮助他、化解他。 【设计意图:拟人化的手法对情绪进行小结,让学生对情绪的有效管理加深印象。】包括课程亮点、自我评价、实际教学后的感悟等 亮点:用拟人的手法增进课堂趣味性和提高理解力。 自我评价:整堂课的设计比较完整,从开头的导入到结尾的升华层层递进。 教学感悟:对于枯燥的学术名称来讲,一些更有趣味性的、拟人化的、形象化的词语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整堂课层层递进,因此其中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时间占比来讲,重点应该放在第三部分,一堂好的心理课最终是要以是否能够利用课堂所学实际生活提供帮助为标准,因此要注意第三部分的第2点“分享情绪故事,实践情绪管理”。包括学生成果展示,或课件配图、视频等;请以附件压缩包形式和课件一起发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