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下地理 7.2南亚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教版七下地理 7.2南亚 教案

资源简介

《第二节 南亚》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
2、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3、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教育目标
了解中国主要邻国的知识内容。
教学重点
1、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2、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学难点
1、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2、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学方法
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曲,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再提问:《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前往寺庙地方取经?(天竺,即今南亚地区)取的是什么经?(佛经)由此说明南亚地区是佛教的发源地。
二、教授新课
(一)位置与国家
<自主探究>读图7-11“南亚国家和地区图”了解南亚的位置、范围和国家。
1、用红笔描出南亚与亚洲其它地区的界线,用蓝笔描出印度半岛的海岸线,再用红笔描出北回归线。
2、思考:A、南亚位于什么山脉和什么大洋之间?
B、东西濒临什么海湾或海?
C、北回归线穿过本区什么部位?南亚大部分地区纬度位置如何?
D、南亚包括哪些国家?
记忆歌诀:喜山印洋间,北回归线北部穿;南亚有七国,海上斯与马,内陆尼与不,临海孟印巴,相邻有四国,尼不印巴。
3、印度次大陆。强调次大陆的概念不同于大陆或岛屿,而是“相对独立”。
读图7-12“南亚地形分布图”,了解南亚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流及二者关系
(2)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
1、指图设问:南亚自北向南,依次能分为哪三大地形区?说出各地形区的名称?哪个地形区的面积最广?
2、教师板画小结:南亚北部是绵延高耸的喜马拉雅山,狭长崎岖;中部是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面积广阔,略成弧行;南部是德干高原,西部略高,东部略低起伏平缓。
(过渡)河流一般是由河流冲积而成,请在南亚地形图找出南亚的两条河流。
3、引导学生在图上画出南亚的两条河流并判断河流的发源地、流向、注入的海洋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4、讨论:南亚的河流和地形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河流流向受地势、地形的影响和制约,而河流又塑造中部广阔的平原,成为主要的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这充分体现了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也反映了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的关系)。
四、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作业:配套练习
六、板书设计
(一)位置与国家
(二)地形和河流
1、三大地形区
北部:喜马拉雅山地
中部: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
2、两大河流-----恒河、印度河
七、教学后记: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练习读图能力,通过地图掌握你所需要的地理知识。本节课可以多加入一点学生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读图获得地理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