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心理健康 《你克服“社恐”了吗?》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心理健康 《你克服“社恐”了吗?》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你克服“社恐”了吗?》
【课程理念】
咨询中,常常有同学会提到自己存在人际关系上的困惑,和其他同学处理不好关系,无法融入班级氛围中,感觉到孤独。
课堂上,同学们说到自己社交恐惧,回避公开场合的发言。
总体而言,高中生群体在人际关系、与人社交方面存在较多的困惑。现在孩子们多成长在城市里,与电子产品作伴,缺少和自然环境的接触,也缺少从小相处的玩伴,与人交往的技能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练习;同时由于多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很强,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可能缺乏共情和包容心。基于以上原因,设计本堂课,旨在社交方面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
【教学对象】高中学段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更多社交焦虑障碍相关的知识,避免加深对自己的误解和评判。
过程与方法:本课通过教师讲授、视频展示及互动问答等方式进行学习,拓展学生视野,加强学生对自我的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对社交焦虑障碍有科学正确的认识,能够明确自己的社交层级,积极应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社交情境。
【课程重难点】
重点:社交知识科普,邀请学生积极参与分享社交趣事。
难点:学生结合自身,对社交恐惧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开启个人社交自洽的第一步。
【课程内容】
【本课教学流程解读】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暖身阶段引出主题 课堂上首先播放该首歌,隐藏歌名。《写给社交恐惧症的一首歌》歌词:我知我不够开朗也不算有趣可难道外向才是好性格定义若讨喜便要舍得去委屈自己我是否该为此卖力与世界隔着一堵很厚的墙壁墙内安全地 在孤寂我的沉默被介怀墙外 为何人们偏爱 打扰静谧怎么改改正成千篇一律像他 像你却不准像 我自己面具 着迷 却空虚有谁 可以 安抚我的畏惧理解我过去不忍责怪说没关系我来 将你善待(间奏)穿梭于朋友所谓狂欢派对里我却说有事要忙该尽早回去遗憾天色晚不如择日再相聚一转身 舒一口气那些别扭的技能该向谁学习千方百计的 更阴郁从来没有人偏爱愿意 明了我内心里 脆弱区域怎么改改正成千篇一律像他 像你却不准像 我自己面具 着迷 却空虚有谁 可以 安抚我的畏惧理解我过去不忍责怪说没关系我来将你善待问:同学们认为今天老师想分享的主题是什么呢?学生们可自由回答,老师最后总结,引出本堂课的主题——“社恐”。
自我探析 一、社交恐惧自评现在“社恐”“社牛”成为了流行词汇,也有很多同学在心理课堂或其他场合也表达过自己对社交的恐惧与不安,因此今天这堂课和大家一起来聊聊关于社交的话题。那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统计,自认为自己“社恐”的同学请举手。(老师关注有多少同学以及哪些同学举手了,邀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表现出社交恐惧的具体情境,即在什么时候会感到社交恐惧)二、社交恐惧的定义《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将原来“社交恐惧”的诊断词条修订为“社交焦虑障碍”。(即从专业诊断的角度,已由“社交恐惧”更正为“社交焦虑障碍”,是属于焦虑恐惧障碍。)社交焦虑障碍:对于社交场合有明显的、不合理的恐惧;暴露于社交场合下会感到强烈的焦虑,担心别人有负面评价;回避社交场合,如果无法回避,就变得非常紧张。症状持续超过6个月可被诊断为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简称SAD)。看完定义之后,依然认为自己“社恐”的同学,请举手。社交焦虑25个场景自测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测试,以下即将呈现25个场景,哪些场景是你经常的表现,如果你有,就记下来。1.必须和有权威的人,比如说与老师对话的时候,我就会感到紧张;2.和别人进行眼神接触对我来说有困难;3.必须谈论自己或者自己的感受时我会紧张;4.我发现很难和同学融洽相处;5.和别人单独相处时我会紧张;6.我担心表达自己的观点会让自己显得很愚蠢;7.到店里退货让我感到焦虑;8.我发现自己很难对别人的观点提出异议;9.我总是担心自己在社交场合不知道该说什么;10.我和不熟悉的人交往时会很紧张;11.我总觉得自己在和他人沟通时会说一些令人尴尬的话;12.在一群人中我会担心被忽视;13.我不确定是否要和一个仅仅算得上认识的人打招呼;14.如果别人能听到我打电话,我就会不自在;15.在公众场所吃饭我会感到尴尬或焦虑;16.在公众面前表演、演奏或演讲让我感到焦虑;17.当别人看着我做事时我会感到不自在;18.打电话、发邮件或发短信给不太熟悉的人时我会焦虑;19.在课堂上发言时有困难;20.上公共厕所让我感到焦虑和害羞;21.我很难与吸引我的人自如地交谈;22.考试让我焦虑;23.我在主持聚会或活动时会感到压力、会焦虑;24.我发现自己很难拒绝别人的推销;25.我不喜欢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摘自[美]埃伦·亨德里克森《如何克服社交焦虑》) 总结:如果小于10条,表明在社交上相对没那么焦虑; 如果10-15条,表明在社交上存在一定的困扰; 如果大于15条,表明在社交上比较焦虑。
知识科普社交焦虑分类、核心点 一、社交焦虑分为三个层级:社交尴尬:有时候稍微有点紧张,说出来的话不太得体(最常见的)。日常社交焦虑,也叫作害羞:可能会让你丧失机会。比如你打算去一个饮品店喝东西,结果正准备过马路的时候,看到一个熟人走过来。你心想算了,还是别去了,放弃喝饮品的打算。极度羞怯,会导致社交焦虑障碍(最严重的)。如果这个焦虑给你带来了痛苦,让你觉得它是生活中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你为此遭受过很多的损失,而且经常会为它纠结,这就是社交焦虑障碍。播放视频《与人沟通困难,社交恐惧症是天生的吗》观点一:我们可以看到,生活中大部分人都面临类似的困扰,社交能力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得到提高的,首先需要突破自我设限、不愿尝试的心结,如果你什么都不做,肯定不会有进展。并且很可能我们对自己是有误解的,在社交软件(qq、微信等)上我们可以侃侃而谈,而真实生活中与人交流时需要注意的要素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音调、语速、说话时的距离、眼神接触等等,这些是需要学习的。(注:在提到社交焦虑障碍时,习惯用社交恐惧,因此后续仍沿用此指代。)观点二:社交恐惧症,看似恐惧他人,实则是恐惧自己。社交恐惧最害怕的其实是内心深处的真实自我。01 害怕他人和某些场景,只是社恐的表象社交恐惧症表现在公众场合或者与人交往时,内心会不由自主的紧张和害怕。常常感觉到拘谨和严重的束缚感,在面对他人时,无法真正放松,在社交场景中总感觉喘不过气、被边缘化。乍看之下,社交恐惧的人似乎是缺乏社交技巧、对自己的社交没有信心、害怕自己难以胜任社交场合,才会出现预期的恐惧和社交中的挣扎。但只是症状表象,他们害怕的并不是面对他人,而是他人对自己表现和心理形象的审视和评价。而这种来自外界目光的压力,会威胁到自己内心的安全感和良好的自我感。02 社交恐惧的本质是恐惧内心深处的自己我们在意的是他人的评价和目光,担心别人看穿我们内心竭力隐藏、不愿示人的那一面,想要维护内心追求的完美和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别人并没有对我们评头论足,我们也会将自己置于这种被监视和审判的处境下。我们会在社交场合中,不断掩饰内心的紧张、胆小和不善言辞,试图营造出截然不同的一面。我们的内心会处于过度的防卫和紧绷的状态,不断地察言观色、捕捉空气。因为我们无法认同内心深处的那个自己,担心自己一直维持的心理形象遭到破坏,担心内心掩饰的部分会露出马脚。03 治疗社交恐惧,就是学习面对真实自我社交恐惧的解决,重点不在于社交技巧的提升和训练,而是觉察自己内心无法接受的自我面目,并不断辨识和丢掉心理上的掩饰和造作。内在的冲突和挣扎停止时,我们就能在自我的坦诚中卸去面具和防伪、打破因预期恐惧形成的精神束缚。当我们的内心无需掩饰,也将无所畏惧。改变社交恐惧无须努力战胜自己、战胜恐惧,我们只需要回到内在真实的部分。当我们能够一点一点看见真实自我的可贵之处,愿意以真实的面目面对他人时,这份真诚就能彻底消融内心的恐惧。因此,解决社交恐惧不仅是战胜恐惧,更是一种面对真实自我的勇气。社交焦虑的根本来源是你脑海中有一个声音,老在评判你:你很糟糕,你这样会被别人嘲笑。典型的内在评判案例:当我 (感到焦虑的社交场合)时,很明显我 (内在评判指出我的问题)。当我在课堂上可能被老师抽到回答问题的时候,很明显我表现得非常局促不安,我很怕回答不来或是出丑尴尬。在生活中多多做这样的练习,当你感到不安时,思考你的内在语言是什么!这样能帮助你找到自己真正在意的。内在评判的特点就是会低估自己,而高估别人对你的重视。同学们,你们更赞同哪种观点呢?
头脑风暴社交挑战大征集 现场征集挑战项目:邀请学生分享,什么样的社交活动,对个人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呢?学生们说得越多越棒,搜集更多的资料。突破挑战一:高一生活过去1/2,班级内是否有你还不认识的同学,或是没有说话交流过的同学,或是不太熟悉的同学,给你5分钟的时间,可以下座位,找到这个人,向他介绍自己,跟他说说话。学生分享:突破挑战二、突破挑战三、突破挑战四……
教师总结 播放视频《社恐不需要被拯救》没有人能成为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这是人类作为群居动物的自然秉性。但保持怎样的社交距离,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尺度。内向本就是种天生的性格,无需刻意迎合或改变,每个人都有权利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请相信,你可以勇敢做自己!阿德勒在《被讨厌的勇气》中提到:不必活在别人的期待中,表扬和批评是对人最大的控制。如果你会因为别人的表扬而高兴,必然也就会因为别人的指责而伤心。人活着完全是为了自己而活,与别人无关。虽然有时候也要照顾别人的感受,但那并不是为了寻求认可和存在感,只是尊重对方而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